第85章 王對王

然而,漢軍將士們一點也不覺得冷,他們眼裡閃着熾烈的戰意。義無反顧的朝北開去。

“隆隆!”

二十萬漢軍開進,聲威驚天。腳步聲震得大地都在顫抖。

周陽騎在戰馬上,放眼一望。只見一片紅色的海潮向北涌去了。

激動!周陽的胸口微微起伏,少有的激動起來。

周陽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竟然會成爲二十萬漢軍的統帥,而且還要統帥他們與匈奴硬打一場。這是一場硬戰。是漢匈數十年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場會場。

如此大戰,由自己謀劃,由自己實施,誰能不激動呢?

“稟大帥,前面就是長城了。”趙破奴策馬而來,大聲稟報。

“在離匈叔營地十里處紮營。”周陽微一點頭,傳下號令。

“諾!”趙破奴領命而去。

命令一傳下,漢軍在離匈奴營地十里處紮營。

之所以要選在離匈奴營地十里處紮營,是要把這十里空地用作戰場。

漢軍二十萬,匈奴三十多萬。雙方投入近六十萬軍隊進行一場大戰。需要的戰場非常大。若是戰場不夠,無法展開兵力。

漢軍紮營是有條不紊。車兵結成車陣,步兵持戟與之配合,騎兵不住馳騁,擔任掩護,防止匈奴偷襲。

其餘的漢軍開始立塞柵。漢軍的寨柵都是做好了的,要立起一座營寨一點也不費事,只見塞柵好象是魔鬼之手在催生一般,迅速增長,只用了一個時辰,寨柵就立起來了。

塞柵一起,漢軍就具備了一定的防守能力,即使匈奴攻來,也不用太擔心。

接下來,就是挖壕溝。寨柵和壕溝。是漢軍宿營必不可少的防禦措施,不知道挖過多少回,漢軍駕輕就熟。揮着農具,奮力挖掘起來,一條又寬又深的壕溝出現。再布上尖刺之物,一座巨大的營盤就立了起來。

最後一項,就是安帳幕芍這種野外作戰,帳幕是必備之物。漢軍的帳幕井然有序,哪象匈奴那般亂糟糟的,橫成列,豎成行,中間是寬闊的通道,四通八達。若是一處受到攻擊,會很快得到增援。

二十萬大軍的營盤。佔地極廣。周陽放眼一瞧。只見帳幕一座接一座,一眼望不到頭。

無數的漢軍旗幟,在風中飄揚。獵獵作響。

最大的帳幕,當然要數週陽的帥帳了。不是周陽要擺闊氣,實在是奔走人員太多,還有一衆將領時不時就要來稟報軍情,領受軍令,若是帳幕太哪裡裝得下。

帥帳高大雄偉,氣勢不凡,一眼就能認出來。

一杆帥旗,上書一個斗大的“周”字,迎風招展。

帥帳中沒什麼陳設,除了帥案,就是矮几,還有一幅巨大的軍用地圖。

周陽跪坐在矮几上,左手放在帥案上,帥案上擺滿了竹簡。

李廣他們跪坐在兩廂,喝着熱茶,很是享受,不時眯眯眼睛。從雁門出發,漢軍一連行軍三天方纔到達這裡,這行軍速度實在是夠慢的。要是騎兵的話。早就趕到了。

之所以行軍如此之慢,是周陽故意放慢速度。要是急趕的話,行軍速度固然可以加快很多,問題是,那會消耗過多的體力,於大戰不利。

“大帥。我們接下來做什麼?”李廣把茶杯一放,眼睛一眯。大是愜意。

程不識他們盯着周陽,等待周陽說話。

“大戰在即,最重要的就是偵察敵情,瞭解地形。我要去匈奴營地看看。”周陽喝了一口茶。

大戰之前,瞭解地形,察看敵人動向。這對大戰非常重要,方便

兵。

不會有人反對,程不識道:“我也要去。”

“你們都要有??”周陽微一頜首。

雖說這是長城下,一馬平川。東西南北都一個樣,是平原。可是。看看地形,瞭解一下匈奴,對大戰仍是有所幫助。程不識他們這些大將,更是不可少。

“諾!”李廣他們領命。

“馮大人,你就留下來鎮守大營。”周陽站起身,快步出了帥帳。

帶上五百建章軍護衛,周陽和李廣、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秦無悔他們離了大營,直奔匈奴營地而去。

默默默

匈奴營地,單于王帳中。

軍臣單于與一衆大臣又在歡宴。歡宴對於匈奴來說,實在是平常得緊。政務軍情不多,時間沒法打發,不聚到一起吃吃喝喝,日子怎麼過?

雖有伊稚斜突襲失敗,軍臣單于的怒氣很快就消了。不能在行軍途中突襲漢軍,等漢軍紮下營,再和漢軍大戰一場,憑藉匈奴騎兵的優勢。還收拾不了漢軍?

到那時,就不是打敗漢軍那備簡單了,而是要讓漢軍付出高昂的代價。用他的話來說“打得漢軍一個不剩”

不是他吹牛,從大勢上來說。確實有這種可能。一是匈奴佔有兵力優勢,二是在城長下,與匈奴打野戰,正是匈奴鐵騎發揮的良機,要是還打不過漢軍,打死他也不信。

是以,軍臣單于很快就又高興起來,召集一衆大臣接着飲宴。

一如既往,一衆大臣談得最多的就是此戰必勝。

“漢人是羊,大匈奴的勇士是狼。五十萬只狼,還吃不下二十萬只羊?”

“漢人一到,

“不,要讓漢人紮下營盤,讓他們歇夠了,再來大戰一場。要讓漢人知道,和大匈奴打野戰,那是找死!”

說來說去,仍是老調重彈。匈奴必勝,漢軍必敗,因爲匈奴的優勢是明擺着的。

軍臣單于聽得很是高興,大笑一聲,接着道:“本單于以爲,此戰。大匈奴的勝算不是十成,是九成九。你們知道,爲何是九成九嗎?”

“爲何?”

一衆大臣的好奇心給提起了。

“我們得向漢人學學,學學漢人的謙遜,留一分餘地!”軍臣單于說到此處,自己都忍不住了,仰天大笑起來:“哈哈!”

“哈哈”。

王帳中笑聲一片,一衆大臣好不快活。

一個親衛急匆匆的進來,向軍臣單于稟報:“大單于,漢軍已經紮下營盤了。”

“漢軍紮下營盤了?。軍臣單于一直盼望着漢軍北上,可是,當漢軍真的到來時,他仍是喜不自禁:“漢軍是來送死了!”

“漢軍的營盤如何?有大匈奴的營盤結實嗎?”

“他們的帳幕有沒有大匈奴的大?”

一衆大臣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不時譏嘲漢軍。

親衛略一遲疑,如實稟報道:“大單于,漢軍的營盤很結實,比起我們的寨柵牢靠得多。還有,他們的帳幕井然有序,橫成行,豎成列,道路暢行無阻。哪象我們的營盤,亂糟糟的,要騎馬馳騁都難

末了還嘀咕一句:“那才叫營盤!”

“你胡說!”

立時有大臣鼓譟起來:“漢人只會住他們的羊圈,城池,哪會用帳幕?大匈奴的營地,那才叫營盤。”

匈奴在帳幕裡生,在帳幕裡死。要他們相信,漢軍的帳幕比他們更有秩序,很有些難度。

匈奴雖然壓着漢朝打了數十年。很少遇到漢軍的野外營地。

即使冒頓的白登之圍,那也是把漢軍誘入埋伏,使得漢軍沒有營盤。倉促應戰。

“大人不信,可以去看。”親衛回敬了一句。

這話到是有理,軍臣單于的好奇心給勾了起來:“去看看”。

一衆大臣哪肯落後,前呼後擁,隨着軍臣單于出了王帳。軍臣單于下令,調來兩千兵士隨行護衛,率領一衆大臣,前去查看漢軍營地。

軍臣單于騎着追風寶駒,出了匈奴營地,帶着一衆大臣,直朝南行去。

此時的營地外,不少匈奴正在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說着漢軍營盤的事兒。

漢軍到來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到匈奴耳裡。對於匈奴來說,他們是時時盼着漢軍北上,因爲偉大的單于說過了,此戰匈奴必勝,漢人是來送死的。

是以,匈奴兵士人人盼着早點砍下漢人的頭顱,一聽說漢軍到來,無不是大喜,三五成羣的離開營地,前去漢軍營盤窺視。

以他們想來,漢人的羊圈城池堅固。難以攻破。漢人的營地不算什麼,尤其是帳幕肯定不如匈奴,人人帶着一顆蔑視之心,靜去窺視。

哪裡想得到,不看則已,一看之下,不由得頓生三分羞愧之心。雖然匈奴的羞愧之心並不多,卻也不得不冒出三分,那是因爲漢軍的營盤比起匈奴的有章法得太多了。

有漢軍巡邏,他們不敢靠得太近,無法詳細看清寨柵與壕溝的情形。可是,帳幕他們能看清,漢軍的帳幕安放得整整齊齊,橫成行,豎成列,秩序井然,要不服都不行。

匈奴一輩子住在帳幕裡,這都給漢軍比下去了,由不得他們不羞愧。

這一來,問題就大了,這消息象風一般傳了開去,匈奴給好奇心驅使,三五成羣就去看個究竟。不要是說兵士。就是那些將領、軍官。也趕去看了。

匈奴沒有嚴格的軍規軍令約束。要禁止也禁止不住,軍臣單于也不去理睬,只管策動追風寶駒馳騁便是。

這事要是讓周陽知道了,一定會惋惜不已,早知道能有如此轟動效果。何不趁其無備之際,大戰一場。

周陽會用兵,會打仗,卻不是神仙,沒有未卜先知之能,錯過一次好機會。

軍臣單于往南馳騁,騎在追風寶騎上,平穩異常,不愧是寶駒,心情不錯。沒有了赤電,有這追風寶駒也不錯,等打敗了漢軍,騎着追風寶駒,打進長安,把赤電奪回來,這恥辱就洗刷得一乾二淨了。

遠遠的望見一條黑色的水線,那是漢軍的寨柵。寨柵是否結實、壕溝是否又寬又深,離得太遠,看不太清楚。

放眼一望,只見不計其數的帳幕,一座連一座,不知道有多少,一直連綿到天崖盡頭。

帳幕擺放得整整齊齊,橫行豎列。各有章法,中間的道路四通八達。一處遭襲,別處可以迅速增援。

軍臣單于通曉兵法,看得暗自點頭,想起了親衛的話“這才叫營地匈奴的營地,與漢軍營盤比起來,只能叫豬圈,太亂了,一點章法也沒有。

一衆大臣,指指點點,議論不休。

伊稚斜雙眼炯炯有神,打量着漢軍的營盤,不住點頭,竟然大聲讚歎一句:“這個周陽不簡單,深曉兵略,我敗在他手裡,不冤”。

“左谷蠢王,你不必長漢軍志氣,滅大匈奴威風。”

“進了狼窩的羊,還是羊;住進羊舊…良,懷是狼!漢人的營磊再也是漢人,膽小如皇心”

一衆大臣鼓譟起來,以他們的傲氣,絕對不能接受伊稚斜的點、評。

“都閉嘴!”軍臣單于手中的馬鞭指點着漢軍營盤:“漢人雖然膽有些東西也不錯,我們何不用用?回去以後,馬上傳令,帳幕就照漢軍這辦法來擺放,要橫成行。豎成列!”

“大單于,那是我們大匈奴的傳統,不能改!”

“大匈奴怎能向漢人學?”

馬上就有大臣反對了。數十年積累的傲氣,不是一時三玄就能耗光的。

“漢人的茶葉、絲綢、瓷器、織錦衣衫。是不是好東西?你們爲何愛不釋手?”伊稚斜清冷的聲音響起:“漢人的營盤比我們的強,變變又何妨?”

“左谷蠢王說得對!”軍臣單于手中的馬鞭重重一揮:“若是不聽從號令者,就不用得到漢人的絲綢、茶嘆、瓷器、織錦衣衫、漢人奴隸與婦人!”

這話說得斬釘截鐵,毫無,商量餘地。一衆大臣,萬分不願,只得領命。

“中行說,你以爲漢軍的營盤如何?”軍臣單于輕輕一馬鞭抽在中行說身上。

中行說一臉的笑容,幸福萬分的領受軍臣單于的賜打,聲調頗有點高:“大單于,若說營盤,大匈奴是不如漢軍。漢人的營盤固然好,卻是趕不上漢人的城池。可是,數十年來,漢朝不是一直是大匈奴的倉庫麼?大匈奴予取予求,無不如意!”

“哈哈!”軍臣單于大笑:“討人歡心的奴才!”

“漢狗的吠叫,還是有幾分悅耳!”

一衆大臣得意的笑了起來。

中行說身子弓得更低了,奴才相更足。

軍臣單于帶着一衆大臣。遠遠觀察起來,一邊看,一邊點評。說的更多的,當然是匈奴的得意事,他們認爲匈奴此戰必勝。

“大單于,有漢軍靠近。”

中行說尖細的聲音響起,朝西邊一指。

軍臣單于一瞧,只見西邊濺起一片煙塵。來的漢軍應該不少。

“殺了漢人!”

“漢人送死來了!”

大臣們手按刀柄,氣勢威猛,吼聲四起,殺氣騰騰。

兩軍已經營地相望,遇到巡邏的漢軍,很正常。要是把漢軍的巡邏兵士給殺死,可以藉機出口惡氣。

軍臣單于念頭一轉,立時就決定了:“衝上去,把漢人殺光!一個。不留!”

這話正是一衆大臣心裡所想。無不是大聲叫好,揮着彎刀,撥風般衝了上去。兩千護衛兵士跟隨,濺起漫天的煙塵。

“隆隆!”前方隱隱傳來蹄聲。漢軍聲勢不凡,來的人數不少。

漢軍來得越多越好,軍臣單于這兩千兵士,可是本部精銳,有不少射鵰者,漢軍遇到他們,那是找死!

軍臣單于意氣風發,一拍追風寶駒,寶駒嘶鳴一聲,驟然加速,衝了出去。追風駒的速度太快,只一口氣功夫,軍臣單于就甩開衆臣十幾丈,一騎絕塵,對着漢軍衝去。

一道流暢的紅色水線出現在視野裡。這支漢軍不過數百人,軍臣單于手裡有兩千精銳,漢軍必敗無疑。軍臣單于信心十足,摘下硬弓,搭上箭矢,潑風般衝了過去。

衝了一段距離,與漢軍更近了。可以看清漢軍的情形了。

漢軍個頭高大,騎在馬上,好象移動的鐵塔。胯下戰馬。神駿非凡。是少有的良驟。軍臣單于是何等的眼光,他一眼便看出,這支漢軍與衆不同。騎術極爲了得,就是比起他的本部精兵,絲毫也不遜色。

不用想也知道,這支漢軍非常精銳。要是給吃掉了,對漢軍士氣打擊非常大,這種機會哪裡去找,絕對不能錯過。

右手猛揮,要後面的軍隊快點趕過來。軍臣單手一拉馬繮,追風寶駒停了下來,說停便停,彷彿早就站在這裡似的,不愧寶駒之稱。

伊稚斜他們趕過來,匯合在一起。軍臣單于右手重重一揮,兩千匈奴馳騁起來,對着漢軍衝了過去。

“飛將軍!”

“程不識!”

立時有匈奴大臣認集了李廣和程不識這兩員久在邊關的名將。

“大單于,大單于,那就是周陽!那今年青人!”伊稚斜的目力不錯。手中的馬鞭指着周陽,激動得微微顫抖。

漢軍之所以能夠接二連三的打勝仗。就是因爲有周陽謀劃,要是把周陽給殺掉,這仗不用打了,不戰而勝。周陽就在眼前,要伊稚斜不激動都不行。

“他就是周陽?”雖是屢次敗於周陽之手,軍臣單于與周陽還沒有真正面對過。上次火燒草原,兩人僅是在戰場上匆匆一面,軍臣單于忙着逃命,也沒仔細瞧過周陽。

細看之下,冉陽挺年青,很俊朗,長相很不錯嘛。

就在軍臣單于打量周陽的同時。周陽也在打妾他們。

李廣驚喜無已:“那是單于。左谷蠢王,中行說,左賢王,右賢王。天吶,匈奴的君臣全在這裡。我們發大了!幹掉他們,一個不留!”

要是把匈奴君臣給幹掉,這仗還用打嗎?

雙方都是打着這主意,一場王對王的碰撞開始了!

第41章 董仲舒第87章 百越收復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8章 破綻第71章 萬衆矚目第27章 接納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7章 猗蘭殿第37章 挑戰墨家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54章 大軍雲集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4章 獻上一計第90章 臺灣歸降第9章 面對漢武帝第38章 鴻瓴急使第20章 大漢軍略第2章 冤家聚頭第5章 營地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9章 定計第19章 驚天血戰(四)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57章 太后逼宮第64章 朝野震動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13章 英雄末路第58章 束手無策第57章 誓師北征第29章 顛倒黑白第28章 南宮公主第5章 機不可失第81章 破敵之策第93章 李廣神威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45章 始皇憾事第74章 凱歌不斷第90章 大破匈奴(三)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46章 烈烈英風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58章 大舉南下第33章 賜官第19章 驚天血戰(二)第90章 臺灣歸降第65章 公主遇刺第16章 嫁人當嫁周陽第85章 揚帆出海第40章 緊鑼密鼓第5章 萬戶侯第3章 舌戰羣臣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36章 晁錯出山第37章 天崩地裂第14章 以逸待勞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20章 龍城見第75章 漢奸第101 橫渡絕域第9章 周陽破案第49章 風暴之前第4章 要變天了第30章 反陰樑王第14章 完勝第11章 初戰告捷第11章 意外驚喜第59章 不破匈奴,誓不還!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43章 一見鍾情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90章 大破匈奴(四)第14章 寒士風骨第11章 意外驚喜第24章 蓋世之兵第27章 惹大禍了第48章 天賜良機第94章 留侯兵法第56章 一網打盡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91章 瘋狂吧大漢!(下)第17章 喜悅無邊第21章 雁門血戰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79章 戰果多大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65章 公主遇刺第19章 千年大計(中)第67章 匈奴的傷痛第80章 戰果輝煌第74章 血染龍城(八)第102 窮途末路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21章 直搗龍城第29章 景帝的決心
第41章 董仲舒第87章 百越收復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8章 破綻第71章 萬衆矚目第27章 接納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7章 猗蘭殿第37章 挑戰墨家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54章 大軍雲集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4章 獻上一計第90章 臺灣歸降第9章 面對漢武帝第38章 鴻瓴急使第20章 大漢軍略第2章 冤家聚頭第5章 營地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9章 定計第19章 驚天血戰(四)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57章 太后逼宮第64章 朝野震動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13章 英雄末路第58章 束手無策第57章 誓師北征第29章 顛倒黑白第28章 南宮公主第5章 機不可失第81章 破敵之策第93章 李廣神威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45章 始皇憾事第74章 凱歌不斷第90章 大破匈奴(三)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46章 烈烈英風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58章 大舉南下第33章 賜官第19章 驚天血戰(二)第90章 臺灣歸降第65章 公主遇刺第16章 嫁人當嫁周陽第85章 揚帆出海第40章 緊鑼密鼓第5章 萬戶侯第3章 舌戰羣臣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36章 晁錯出山第37章 天崩地裂第14章 以逸待勞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20章 龍城見第75章 漢奸第101 橫渡絕域第9章 周陽破案第49章 風暴之前第4章 要變天了第30章 反陰樑王第14章 完勝第11章 初戰告捷第11章 意外驚喜第59章 不破匈奴,誓不還!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43章 一見鍾情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90章 大破匈奴(四)第14章 寒士風骨第11章 意外驚喜第24章 蓋世之兵第27章 惹大禍了第48章 天賜良機第94章 留侯兵法第56章 一網打盡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91章 瘋狂吧大漢!(下)第17章 喜悅無邊第21章 雁門血戰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79章 戰果多大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65章 公主遇刺第19章 千年大計(中)第67章 匈奴的傷痛第80章 戰果輝煌第74章 血染龍城(八)第102 窮途末路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21章 直搗龍城第29章 景帝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