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蓋世之兵

司陽沒有說話。卻如把出鞘的利劍插在地卜,戰陣歷口卜正刀與勢完全放開,威勢磣礴,讓人熱血沸騰,李廣、程不識、公孫賀、公建建、秦無悔他們不由自主的握住了劍柄,彷彿面對匈奴大軍似的。

“好威猛的氣勢!”

丁雋暗卑一聲。

他雖是久聞周陽之名,今日方纔一睹周陽真容,除了俊朗飄逸,沒什麼特別的。沒想到,氣勢一放開。殺氣騰騰,威猛絕倫,這是用無數匈奴人頭喂出來的啊。

時間在無聲中流失,久久之後。周陽這才平復下來,氣勢收斂,李廣他們放開劍柄。

李廣他們振奮不已,他們與周陽共事已久,深知周陽如此表現,那是有十足的把握,要不然,絕不會如此說。只要大軍打造出來,匈奴豈能橫行?那就是男兒漢建功立業的時候了。

撇開建功立業不說,這還是一場盛事!商鞍打造出秦軍,開創了一個時代,若是周陽打造出無敵大軍。必將開創一個時代!

他們有幸參與其中,鞍前馬後效力。那是人生的榮幸!

人生若此,夫復何求?

“丁將軍,把建章軍所有的秘密展示出來吧。”周陽下令了。

“諾!”丁雋應一聲,笑道:“大帥有所不知,我們這裡雖說也是建章軍,可與長安城裡的建章軍完全不同。長安的建章軍注重拼殺。要騎射嫺熟,能拼能打。我們這裡,注重頭腦,集中在這裡的建章軍,皆是頭腦靈活,精通韜略。”

“頭腦靈活。精通韜略,那不是將軍了?怎麼不上戰場?”李廣驚訝得眼睛瞪大了。

“是呀!”漢朝給匈奴壓着打了數十年,最需要的就是精通韜略的將領了,程不識他們大聲附和。

“呵呵!”丁雋笑道:“邊關之上。有你們飛將軍,程將軍就夠了。何需我們。我們在這山谷中,只有一個任務,找到打敗匈奴的辦法。”

“找到了沒有?”李廣快嘴是出了名的,搶着問道。

對這事。誰不想知道呢?周陽、程不識他們個個睜大了眼睛。靜等他的回答。

“哎!”丁雋一聲嘆息,就是最好的答案:“我們費盡心機瀝血數十載。卻不如大帥一戰之威!在長城大戰以前,我們沒有辦法,如今嘛,有些眉目了。這都是拜大帥所賜呀。”

“呵呵!”

一想起長城大捷,李廣他們就很歡喜,發出一陣暢笑聲。

“我們這裡的建章軍,都上過戰場,與匈奴大戰過。可是,有很多人肢殘體缺,你們不要笑話。”丁雋提醒一句,道:“這屋裡,有些東西,大帥。各位將軍,請。”

正說間,來到一幢寬大的屋子前,丁雋馬鞭一指。

來到這裡,就是爲了看建章軍真正的秘密,一聽這話,衆人哪裡還能忍得住,飛身下馬,飛也似的衝了過去,竟然把丁雋這個東道主甩到後面了。

一進屋,周陽一掃視屋裡,立時愕然。

正中擺着一張巨大的木臺,上面擺放着不少木偶,象人、象馬、象弩兵、象戟兵、象車兵。在木臺四周圍着不少人,正目不轉睛的看着上面的木偶,一臉的肅穆,顯然正在沉思。

這些人並沒頂盔貫甲,而是一身紅色的軍服,表明他們還是漢軍。

精氣神不錯,不乏精悍之氣。可是,他們中有不少人缺胳膊少腿。一瞧便知上過戰場。

一見周陽他們進來,這些人擡起頭。驚愕的打量起來。

“快來見過大帥!”丁雋最後一個進來,大聲下令。

“大帥?”這些人一陣驚訝,忙上前見禮,衝周陽道:“見過大帥!”

都知道周陽歲在弱冠,還未行加冠之禮,雖是沒有見過周陽,也不會認錯。

“見過各位。”周陽回禮。

“大帥,你來得正好!你當時是怎麼想的?”見禮一完,一個少了一條腿的漢軍馬上就問話了。此人年紀不五六十歲了。煩下一部花白鬍須,不知是何時的老兵。

周陽早就看明白了,他們在木臺上擺出的正是長城大戰漢軍的陣勢。他們是在研究漢軍的打法。周陽這個始作俑者就在眼前,不問周陽還能問誰?

周陽也沒二話,快步上前,把木偶一陣擺弄,給他們講解起來。

對長城大戰,他們沒少下功夫研究。可是,這是周陽的得意手筆。聽周陽道來,遠非他們猜測所能比,聽得一衆人張大了嘴巴,連話也說不出來。

周陽話音一落,屋裡靜悄悄的,連讚歎聲都沒一句。他們還處在驚訝中,還沒想到讚歎。

“奇謀啊奇謀!”

過了半天,衆人這才七嘴八舌的贊好。

長城大戰,漢軍所用戰術,的確是打破了漢軍常規。尤其是那陣勢。更是從來沒有過。說是奇謀也不爲過。

周陽略一謙遜,和他們交談起來。問他們如何看待這一戰術。這些人也不客氣,各抒己見,還真有不少真知灼見,周陽大是讚歎,不愧是千挑萬選出來的。

“這是現成的參謀官,更是現成的戰術教官,可以辦一座軍事學院了!”周陽心中暗贊,又有了新的想法。

談完了長城大戰,周陽和他們暢聊,聽取他們對打敗匈奴的意見,他們又是各抒己見。這可是數十年精研的結果。確有不少獨到的見解。

雖然還沒有形成一種戰術,可是。若是有人把這些整合起來,擇取其中的良謀,一定會爲漢軍制訂出

戰術,是一支軍隊必不可少的東西。沒有戰術,何來勝利?

至於用奇用謀,那是在戰術之上,需要戰術來支撐。漢朝在數十年前就在着手研究對付匈奴的戰術。實是高瞻遠矚,讓人欽佩!

聊完了戰術,時間已經不晚了。天都黑了老一陣。丁雋叫人送上飯菜。一衆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吃飯,一邊談打匈奴的事情,愉快異常。

這一談就是深夜,周陽他們方纔歇息。

次日,丁雋帶領周陽他們去看他們研究的兵器。兵器和戰術是密不可分的,沒有適用的兵器,何來適用的戰術?

在丁雋的帶領下,周陽他們來到一間寬大的房子裡,只見屋裡擺滿了兵器,漢劍、長矛、長戟、手弩、強弩、盔甲、戰車”這些漢軍的裝備無不應有盡有,彷彿一個兵器展覽館。

這裡的兵器,與在北地使用的兵器有些不一樣,比如長矛更加鋒利。更沉重。

“大帥。這長矛的確是騎兵使用的好兵器。”丁雋解釋道:“自從得知大帥把長矛裝備給騎兵,我們幾經試用,發現騎兵所用長矛與步兵不同,要重些,威力才更大。”

這很好理解,長矛越要,騎兵的衝擊力越驚人,對匈奴的威脅越大。

“有道理!”李廣率先贊同:“當時,我們也發現了這問題,可是,沒有時間打造新的長矛,只能將就着用了。”

丁雋拿起一把漢劍”笑道:“大帥,騎兵用劍,易於折斷,我們把劍身加厚了些。”

周陽接在手裡一拋,是比邊軍所用的漢劍重些,劍身更厚。在馬上砍殺,漢劍的不足就暴露出來了。太容易折斷了。這場大戰打下來,不知道斷過多少把漢劍。

“這戟,比起現有的戟要長些。”丁雋指着長戟:“大帥用戟陣阻擋匈奴的騎兵,實是一大妙法。以後,大漢的軍隊中。就應該有這些的戟陣。步兵用的戟,長些更合用。”

一寸長一寸強,步兵手中的戟長些,對匈奴的威脅更大,這話很有道理,周陽他們又是贊同。

周陽取一把戟在量一陣道:“這戟,可以取消了。以後。大漢軍中不必再有戟。”

“啊!”

周陽這話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一句話把衆人驚得張大了嘴巴。

戟陣是周陽這次揮敗匈奴的一大利器。正是因爲漢軍擁有了戟陣。在戰車給攻破的情況下,漢軍方纔守住兩翼與後背。戟陣的威力很大,若是大量使用,再配合騎兵與強弩,匈奴必然是吃不了兜着走。

李廣他們對戟陣大爲看好,周陽卻說要取消,他們哪能不驚訝。

“大帥,真要取消?”李廣忍不住了,率先問集來。

“是呀!”周陽點頭道:“戟陣雖好,卻也有缺點。一是需要的人太多,這很窩兵力。二是,用來防禦還可,若要進攻。對匈奴騎兵的殺傷力有限。”

李廣他們雖是看好戟陣,可是,周陽這話有道理,不得不贊同。

對付一個匈奴騎兵,往往需耍數個。甚至十數個漢軍,持着長戟捅刺祈砍。

正是因爲需要的兵力很多,用來防禦還可,用來進攻就是大問題了。防禦的時候,漢軍凝神待敵。能一齊出手。進攻就不同了,雖然戟陣整齊,也不可能做到同時出手。這就使得威力大減。

畢竟,人數越多,越難整合。

“大帥,若是沒有戟陣,如何對付匈奴的騎兵呢?”丁雋的話很有道理,可謂見解獨到:“大漢的兵種多,得各兵種配合,方能有巨大的威力。只憑一個兵種來打,那是匈奴,匈奴只有騎兵嘛。沒有戟陣。光憑騎兵和弩陣,威力大爲削弱。”

“說得好!”周陽大拇指一豎,讚道:“大漢最大的優勢就是技藝發達,可以製造出不同種類的兵器。這些兵器需要配合。方能發揮出奇效。沒有了戟陣,的確是減少了威力,我想用另一種陣勢來取代戟陣。”

“哦!”李廣他們大感興趣了,眼睛瞪大了,看着周陽。

“你們想一下,要是我們手裡有一把五六十斤重的大刀,排成一排。穿着鎧甲,等着匈奴衝到,我們舉起手中的大刀,一齊劈下,那會是什麼結果?”周陽一邊說,一邊比劃,最後雙手做出一個握刀動作。狠狠劈了下來。

“五六十斤的大刀?哪裡有?”

周陽這話,可謂軍史上的里程碑,具有非凡的意義,卻換來李廣他們驚奇的眼神。他們驚奇的並不是這種打法的可怕威力,而是這樣的大刀並不存在。

周陽的歷史不夠好,軍事史更不熟,不知道唐朝有一個兵種稱爲

“陌刀手”人人手持五六十斤重的陌刀,穿着明光鎧,身體爲鋼鐵包裹。只露一雙眼睛在外面。管你衝來的是人是馬,狠狠一刀便是。

五六十斤重的陌刀劈下來,那是無堅不摧。成百上千,成千上成的陌刀手一齊出手,那威力是毀天滅地。不要說血肉之軀,就是銅牆鐵壁也會給劈爛。

是以,陌刀、強弩、輕騎兵,成了唐軍的三大利器。唐軍正是憑藉這三大利器,縱橫無敵,橫掃了世界。打得新興的阿拉伯帝國發抖。

李靖滅東突厥,蘇定方滅西突厥,裴行儉大戰黑山,高仙芝大戰恆羅斯”這些著名的戰役,不都有陌刀的雄風嗎?

周陽之所以想到用這種大刀來對付匈奴,那是他想到關二哥的青龍偃月刀。關二哥的刀,一,二斤,刀下尖。足有數百斤重的力是不計其披刪仇軍揮着如此沉重的大刀,誰能抵擋?

不要說匈奴,就是長城都會給劈開!

使用這種大刀的好處,就在於不會窩兵,一個大刀手就足以對付一個匈奴騎兵。不管是防禦,還是進攻。

一個戟手卻不能對付一個匈奴騎兵,這窩兵就很明顯了。

人嘛,就得吃,就得喝,別的不說,窩了這麼多的兵,光這吃喝就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得花很多錢。若是把這筆錢省下來,可以做更多的事。

“怎麼了?”周陽把李廣他們的驚寺樣兒看在眼裡,不解的問道。

“大帥,你有所不知。”丁雋解釋道:“這鋼鐵很珍惜。一把劍。要經過千錘百煉,方纔造出一把。若是使用大刀,一把就要五六十斤鋼鐵,一萬把就是五六十萬斤。要想打敗匈奴,一萬把大刀不夠,需要數萬把,再不要,五六萬把總是要的,這就需要三兩百萬斤鋼鐵,大漢一年的鋼鐵也不過這麼多嘛。”

漢朝是鐵器確立的時代,鐵器正式取代了青銅器。可是,在當時。由於冶鐵技術的限制,鋼鐵的產量有限,這是大片刀沒有出現在漢朝,而是出現在唐朝的根本原因。

一把大刀要用五六十斤鋼鐵,造五萬把,就需要兩三百萬斤鋼鐵,若是用來打造戟陣,那就是數十萬大軍了。

雖然說,多出數十萬人,這糧草的消耗很驚烙??可是。這能用錢買到,在鋼鐵產量不高的情況下,再多的錢也買不到,只能走戟陣的道

了。

在當時,鋼鐵得靠工匠一錘一錘去鍛打,稱爲“百鍊鋼”託工多。收益到了東漢。冶鐵技術的改進,鋼鐵產量大幅提高,纔出現了關二哥的青龍偃月刀這樣的重兵器。

那時候,這種重兵器主要是給軍中力氣大的大將、兵士使用。可是。沒有人把這些重兵器集中起來使用,這是一大憾事。

諸葛亮多智,享譽千古,也沒有想到這一點,讓人嘆息。

到了唐朝,唐人不再分散使用這些大刀,而是集中使用,打造出了特殊的兵種“陌刀手”成了唐軍的三大利器之一。

這是冷兵器時代的一個巔峰存在!

不得不說,周陽對戰爭有着驚人的理解力,從關二哥的青龍偃月刀就想到了這樣的打法,彌足驚人。

可是,要想讓這一打法成爲現實,就得改進鍊鐵技術,得提高鋼鐵的產量,這問題不解決,這想法只能是鏡中月,水中花。

“這個,”

周陽對此事還真不瞭解,一聞是言。不由得有些愕然,還以爲是現代社會,鋼鐵要多少有多少。驀然間,一個在另一時空無意間記住的東西出現在腦海裡,不由得大喜過望:“放心,這事我能解決!”

此事一解決了,大刀手就會出現在軍中。漢軍的人數會減少,其威力卻是倍增。打造出一支超越秦軍的強漢大軍就不再是夢想,一定會成爲現實。

周陽心中的激動,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一旦強漢大軍練成功,周陽就會成爲孫武、吳起、商鞍般的存在。後人一提起周陽就會豎大拇指,就會說周陽不僅打仗厲害,練兵更厲害。

周陽激動,李廣他們更加激動。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如此沉重的兵器,威力巨大,血肉之軀不敢櫻鋒芒。只要周陽有辦法解決鋼鐵問題,那麼,這種大刀就會出現。一旦在軍中使用,那前景還用說嗎?

李廣激動難已,抓起一枝戟,雙手緊握着。高高舉起,象握刀之狀。

“舉刀”。李廣自喊自演:“劈!”

雙手用力揮下,戟砸在地面上,發出砰的一聲巨響,威勢駭人。

“這還是用戟,就有如此聲威。若是用大刀劈砍的話,地上肯定是一道深深的刀印!”李廣越說越歡喜,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秦無悔、丁雋仿效起來,握着長戟,重重砸在地上,彷彿砸在匈奴的心坎上。開心不已。

丁雋把手中的長戟一放,眉頭一擰道:“大帥,如此打甚好,可是。這需要戰馬。若是沒有戰馬。大刀雖好,卻也發揮不出威力。”

這話說得太對了,周陽大是贊成。幾十斤重的大刀,再加上盔甲。人揹着行軍,那速度跟蝸牛有的一比了。一個強行軍,會累得吐血。別說打仗了。

陌刀之所以能在唐朝大量使用,除了唐朝的鋼鐵產量大爲提高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唐朝擁有大量的戰馬,可以馱運

備。

陌刀創造了無數的輝煌。可是。只在唐朝一朝出現,還是曇花一現。中唐以後就不再見陌刀的雄風。原因就在於中唐以後,唐朝戰馬急劇減少,陌刀已經無法出現在戰場上了。

至於後來的宋朝,戰馬之短少,讓人震驚。連騎兵都沒有打造出來,更別說陌刀手了。

因而,陌刀成了絕響!成了唐朝獨有的豪華兵器!

“這才還用說嘛,我們繳獲了那麼多的戰馬,不用在此處,還能用在哪裡?”李廣代周陽回答,大笑不已:“哈哈!”

鋼鐵產量解決了,大刀也就問世了,再有這麼多的戰馬,大刀橫行於戰場上,那只是時間問題。

“哈哈!”一衆人縱聲歡笑。

第11章 何爲士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18章 各懷鬼胎第17章 喜悅無邊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18章 各懷鬼胎第48 滿載而歸第6章 殺戮時刻第31章 真夠陰損第30章 意外之喜第54章 大軍雲集第30章 勝利果實第69章 踏平睢陽(上)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10章 東胡王第5章 山雨欲來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75章 末日降臨(七)第8章 亮劍第12章 一山二虎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4章 要變天了第72章 動手了第64章 來得好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33章 陌刀問世第14章 以逸待勞第99章 宣示兵威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1章 霍去病第75章 龍城決戰(六)第118章 中華盛世第5章 山雨欲來第75章 龍城決戰(六)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28章 獻俘之儀第103 帝國雄風第1章 霍去病第90章 大破匈奴(二)第101 橫渡絕域第82章 誓師北進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61章 高歌猛進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32章 天威震怒第23章 賞賜第19章 驚天血戰(三)第80章 戰果輝煌第71章 天佑大漢第9章 家第8章 漢武大帝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83章 收臺灣第35章 千年鼎革第55章 萬事俱備第17章 機會來了第99章 宣示兵威第31章 破擊匈奴第23章 賞賜第8章 破綻第94章 留侯兵法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17章 機會來了第103 帝國雄風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72章 動手了第8章 漢武大帝第12章 艱鉅的任務第34章 蠢蠢欲動第93章 李廣神威第54章 大軍雲集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4章 建功第23章 賞賜第61章 希望破滅第26章 悠悠我心第5章 營地第20章 大漢軍略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25章 春色十二宮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25章 徹夜激戰第76章 末日降臨(二)第33章 賜官第46章 烈烈英風第103 帝國雄風第65章 公主遇刺第69章 信,還是不信?第15章 滅門之禍第61章 希望破滅第11章 福兮禍兮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75章 龍城決戰(六)第41章 董仲舒第53章 始皇遺詔第1章 門庭若市第85章 王對王
第11章 何爲士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18章 各懷鬼胎第17章 喜悅無邊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18章 各懷鬼胎第48 滿載而歸第6章 殺戮時刻第31章 真夠陰損第30章 意外之喜第54章 大軍雲集第30章 勝利果實第69章 踏平睢陽(上)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10章 東胡王第5章 山雨欲來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75章 末日降臨(七)第8章 亮劍第12章 一山二虎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4章 要變天了第72章 動手了第64章 來得好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33章 陌刀問世第14章 以逸待勞第99章 宣示兵威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1章 霍去病第75章 龍城決戰(六)第118章 中華盛世第5章 山雨欲來第75章 龍城決戰(六)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28章 獻俘之儀第103 帝國雄風第1章 霍去病第90章 大破匈奴(二)第101 橫渡絕域第82章 誓師北進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61章 高歌猛進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32章 天威震怒第23章 賞賜第19章 驚天血戰(三)第80章 戰果輝煌第71章 天佑大漢第9章 家第8章 漢武大帝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83章 收臺灣第35章 千年鼎革第55章 萬事俱備第17章 機會來了第99章 宣示兵威第31章 破擊匈奴第23章 賞賜第8章 破綻第94章 留侯兵法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17章 機會來了第103 帝國雄風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72章 動手了第8章 漢武大帝第12章 艱鉅的任務第34章 蠢蠢欲動第93章 李廣神威第54章 大軍雲集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4章 建功第23章 賞賜第61章 希望破滅第26章 悠悠我心第5章 營地第20章 大漢軍略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25章 春色十二宮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25章 徹夜激戰第76章 末日降臨(二)第33章 賜官第46章 烈烈英風第103 帝國雄風第65章 公主遇刺第69章 信,還是不信?第15章 滅門之禍第61章 希望破滅第11章 福兮禍兮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75章 龍城決戰(六)第41章 董仲舒第53章 始皇遺詔第1章 門庭若市第85章 王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