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龍城決戰(一)

偌大的殿堂,擺滿了牀榻。

漢武帝說到做到,真的是在養心殿吃,在養心殿住,就等着周陽的捷報。

申公、主父偃、董仲舒、周亞夫他們自是不甘落後,搬到養心殿來了。

既能第一時間得到戰報,又不擔誤處理國事。

漢武帝長身而立,站在窗邊小臉朝北方,一雙明亮的眼睛眺望前方,雙手緊握着,略顯緊張。

申公、冉陽、主父偃、周亞夫他們站在漢武帝身後,打量着北方,雙眉緊鎖,沒有說話。

除了他們這些重臣外,住在養心殿的還有一個老者,此人有儒雅之風,讓人傾慕,他是漢武帝的師傅,衛綰。

此人精通百家之學,學識極爲淵博,更難得的是,此人不是泥古不化之人,懂得權變之道,通曉,兵法,可以說是個全才。

在如此關係華夏安危的決戰關頭,他也給漢武帝找了來,參與議事。

“皇上,你不必擔心,大帥用兵奇詭。

此戰雖然困難重重,想必大帥會妥善處置。”

衛綰輕聲相勸。

“聯相信姐夫會處置好。”

漢武帝微一頜首,眉頭一擰道:“可是,如此大戰,要說一點也不擔心,那不是實話。

聯對此戰充滿着必勝的信心,可是,聯還是想早日得戰報!”“是呀!”他一句話引來一片附和聲。

申公他們對此言大是贊同。

上千年等來的良機,誰不想早點知曉戰況呢?“皇上,打仗這事,得依據情形而定,原本無定法。”

衛綻接着勸說,道:“雖然我們都很心急,可是,急也急不來,不如耐心的等待。”

“這到是實話。”

漢武帝對此言很是贊同,轉過身,撫着額頭,道:“看來,聯還是太年輕了,一遇到大事,就有些沉不住氣。”

“皇上,你此言不確。”

申公搖着頭顱,大是不贊同此語:“皇上少年天子,英武過人,能如此冷靜,少見呀!此戰干係華夏千年榮辱,就是老臣,也是沉不住氣。

哎!這個大帥,好歹也得送個信來嘛,讓人這麼幹等着,這不是折磨人?”“申公,我們的心情和你一樣,焦慮呀!”主父偃發話了:“依我想來,肯定是戰況緊急,大帥抽不出時間,是以沒有報。

我們等着便是。

戰報一到,必是捷報!”“主父大人,你不必埋怨申公,申公不過是說說罷了,別無他意。”

董仲舒緊握雙手,有些焦慮。

“皇上!皇上!”就在這時,只聽張塞的尖叫聲從殿外傳來。

“張塞,何事?”漢武帝雙眉一挑,眼中光芒閃爍,急惶惶的問道:“可是有邊關軍報?”“皇上聖明!正是!”張塞驚喜的聲音傳了進來,緊接着,只見張塞快步衝了進來,手裡拿着一枝銅管。

“快!拿來!”漢武帝腳一擡,飛也似的迎了上去。

這可是他日盼夜盼的軍報,急切得跟什麼似的。

“諾!”張寨興沖沖的跑到漢武帝面前,把銅管遞給漢武帝:“皇上,這是大帥的軍報,用飛鷹送到北地,再由北地快馬加鞭送到的。”

漢武帝接過銅管,雙手微微發抖,這可是千年榮辱,馬上就要知曉,答案了,華夏是榮,是辱,就在剎那間間。

這枝小小的銅管,漢武帝只覺有千斤之重。

申公、主父偃、董仲舒、周亞夫、衛綰、張害他們深知此事的重大,無不是緊屏着呼吸,瞪圓眼睛,死盯着銅管。

一時間,養心殿裡靜悄悄的,針落可聞,沒有一點聲響,時所彷彿凝固了一般。

“呼!呼!呼!”漢武帝連吸幾口涼氣,強自鎮定,手忙腳亂抽出絹帛,展了開來,一雙明亮的眼睛格外熾烈,猶如九天之上的烈日。

“這個”漢武帝嘴裡傳出一陣磨牙聲,再無下文了,一臉的驚訝之色。

原本凝固的殿要驟然多了一種壓抑,申公他們仿若給泰山壓住了一般。

“皇上,何事驚訝?”“皇上,可是戰事不利?”漢武帝雖然年紀不大,卻是出了名的聰明人,英武過人,膽量奇大,要讓他震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如此驚訝,申公他們很少碰到,不由得朝壞的方面去想。

“戰事不利?”漢武帝雙眉一軒,聲調陡然轉高:“誰說的戰事不利?”你明明一副震驚樣兒,這不是讓人往不好的方面去想嗎?申公他們心裡不免嘀咕起來,還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問道:“皇上,究竟何事,你如此驚訝?”“聯驚訝?你也會驚訝!”漢武帝的話讓他們更加糊塗:“聯問你們,謊言有何用處?”“謊言?”申公他們的嘴巴變成了圓形,個個一臉的張口結舌:“皇上,說謊者爲人不恥,這謊言能有何用呢?”“不!不!不!”漢武帝右手使勁的揮動,大是興奮的道:“自今以後,這說謊是可恥之事要改變了!聯告訴你了,謊言有時也有意想不到的妙用!自己看吧!”說謊爲人所不恥,能有什麼妙用?申公他們個個如聆天方夜譚一般,要不是這話是從皇帝金口中說出來,他們肯定會罵爲瘋子了。

周亞夫心急之人,人一伸,從漢武帝手裡接過絹帛,眼中光芒一,,渠接着就石化了,瞪圓了眼睛,張大了嘴只,連話都說用出沐,唯有喉頭髮出的“咕咕”異響聲。

“條侯,何事驚訝?”申公他們問一句,把腦袋湊過去一瞧。

直接石化了。

“謊言,還能如此用?”過了老半天。

申公他們這才清醒過來,撫着額頭,一臉的難以置信。

“這個大帥,不愧用兵奇詭,連謊言都成了利器!”主父偃興不住搖頭,一臉的驚歎。

“好!”申公大拇指一豎,一臉的喜慰之色,讚不絕口:“如此一來,匈奴的陣勢不整,再有那麼多的牧民推擠,相互踩踏就會死很多人,這一仗,我們贏定了!”“是呀!”衛綰大是贊同申公的結論:“匈奴給大帥圍住了。

覆沒只是時間問題。

華夏千年的榮辱,終於有了定論!那麼多人想擊破匈奴,而沒有做到,皇上做到了。

皇上功在千秋!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恭喜皇上!賀喜皇上!”主父偃、申公、董仲舒、衛綰、張塞齊向漢武帝道賀。

聲震殿頂,蘊含着無盡的喜悅。

“這是千古盛事!”漢武帝右手用力一揮,鏗鏘有力的道:“上千年了,華夏終於贏得了這一仗!趙武靈王、李牧、秦始皇、蒙恬他們沒有做到的事,聯做到了,聯心甚慰!聯能成功,其功不是聯一人的。

自從高祖從平城歸來,就志在報匈奴,後有文帝,再有先帝心瀝血,終成此功!”大功將成,衆人歡喜不已,無不是高聲大讚特贊起來。

漢武帝聽在耳裡,喜在心頭。

這功勞正如他所言,不能全算在他頭上,可是,畢竟是在他做皇帝時成功的,他能不歡喜嗎?衆人你一言。

我一語,盡情的讚揚。

一時間。

殿中頌揚聲響成一片。

不是他們淺薄,實在是千年努力,成於一朝,任誰都會歡喜無已。

唯有周亞夫雙眉緊擰,陷入沉思,靜靜的站立一旁,一個字也沒有說。

漢武帝他們歡喜一陣後,發現周亞夫的異常,不由得大是驚奇。

“條侯,你在想何事?”漢武帝大是奇怪,目光停在周亞夫身上,打量起來。

周亞夫彷彿沒有聽見漢武帝的詢問似的,仍是在沉思。

如此一來,衆人更加奇怪了,主父偃一碰周亞夫。

提醒一句道:“條侯。

皇上問你話呢。”

“哦!”周亞夫一驚而醒,忙向漢武帝請界:“皇上,臣失儀,還請皇上恕罪。”

“把你心裡想的說出來。”

漢武帝大度之人,哪會在乎這點禮節:“在如此大喜的時節,我們歡喜不已。

你卻是沉思,你所想之事必是很重大,聯還非聽不可了。”

“皇上即使不問,臣也要稟知皇上。”

周亞夫略一沉吟,大聲道:“皇上,臣所言有些逆耳,還請皇上恕罪。”

“逆耳?好啊,忠言才逆耳嘛!你說!”漢武帝更加感興趣了。

“皇上,眼下說此戰勝負之數,還言之太早!”周亞夫果然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以臣愚見,此戰勝負之數還未可知!”一句話,猶如驚雷轟鳴於耳畔,驚得一衆人張大了嘴巴,瞪圓了眼睛,半天說不出話來。

依周陽的戰報來看,此戰是必勝之局,何來勝負未定之說?可是,這話是從周亞夫這個。

當朝名將嘴裡說出來的,衆人不敢有妄言的念頭。

“何以見得?”漢武聳的聲音特別高亢,他給周亞夫說得一顆心抨抨直跳。

這話是申公他們要問的,無不是盯視着周亞夫,耳朵豎得老高,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鬆懈。

“不爲別的,只是因爲大漢之軍嘴張得太大,圍住的匈奴太多!”周亞夫開始剖析起來:“裝入包圍圈中的匈奴大軍就有六十萬,再有上百萬牧民,如此多的人,一旦衝出來,會是什麼後果?”略一停頓,不容漢武帝問話小接着道:“是的,陽兒是利用匈奴牧民衝亂了單于大軍的陣腳,使之亂成一團。

單于無法指揮他的大軍。

可是,要重新集結大軍,也不是太難。”

“哦!”一片驚哦之聲響起小申公有些不信,問道:“條侯,老朽雖未上過戰場,沒有打過仗,可老朽知道。

如此混亂的話,要想重新集結大軍,很難呀!”“是呀!”衛綰接過話頭,道:“條侯,當年半定七國之亂時,在下與你一道,馳騁在沙場之上,深知亂軍的可怕。

如此混亂了,單于還能重整陣勢不成?”“衛大人,你可記得當年炸營之事?”周亞夫沒有正面回答。

而是反問一句。

“條侯,如此重要的大事,在下怎能不記得?”衛綰重重點頭。

道:“當時,有人突然大吼大叫,說是吳軍殺來了。

黑夜之中,不辨真僞,將士們亂成一團,驚惶不能自已小最後炸營了。

炸營啊,那是一支大軍最可怕的事情,往往會變成大敗。

可你倒好,將士們衝到你的榻前,把你的榻都掀了,你還睡得死死的,鼻聲跟打雷似的。

你如此鎮定,影響了將士們,最後才漸漸平定下來。

條侯,還真有你的,那麼吵,竟然沒把你吵醒。”

他所說之事,是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中的一次大事件。

那一次,若是讓炸營持續下去,漢軍會傷亡慘重。

原本就人數不,伽二若是傷訌討大,就難以爲續,要平定七國!亂就難必屁也沒有想到的是,挽救大漢王朝的竟然是周亞夫的斯聲。

“不是我能睡,我那是裝的,我根本就沒睡着周亞夫搖搖頭:“炸營,那麼吵,就是死豬也會給吵醒,我能睡着?”“你裝的?”關於這事,衆人都知道的,齊聲驚呼。

“我要是不裝,他們能鎮定下來麼?。

周亞夫有些尷尬的一笑,道:“我這人不善言辭,若是與他們說吳軍沒有來攻營,我就是說破了嘴,他們也不信。

還不如裝睡,用鼾聲的好!”“呃”。

衆人知道周亞夫不善言辭,要他來安撫軍心,還真是有些爲難,不如新聲管用。

這是一招妙法,卻是太難以讓人置信了,衆人驚訝得發出一陣磨牙聲。

“還別說,你的鼾聲真管用”。

衛綰是那次事件的親歷者,不住點頭道:“我當時也慌了,可聽了你的斯聲。

漸漸就鎮定下來了。

天塌下來,有你條侯頂着,我也就不怕了”小“兵不厭詐,正此謂也!”漢武帝若有所悟,不住點頭,大是讚賞:“條侯,這事與眼下戰事有何關聯?。

“皇上,臣的意思是說,將帥最大的作用,不是率領將士們取得勝利,而是在緊要關頭要穩得住”。

周亞夫以智者的口吻道:“很多將帥能打能殺,就是在緊要關頭穩不住,最後才敗軍覆師。

匈奴雖然可恨,可是,單于卻是個精明人,膽識不凡。

穩得住的人物。

在經過短暫的驚慌與無奈之後,他就會鎮定下來,開始重新集結他的軍隊“有理!有理”。

衆人齊聲贊同。

對軍臣單于的才智,衆人沒有一個敢小覷的,那絕對是一等一的聰明人。

至於他的膽氣,那就更不用說。

周亞夫眼中光芒一閃:“他只需要扯起王旗,派人四處尋找。

匈奴軍隊自然會向他靠攏。

要不了多少時間,匈奴大軍就會集結起來。

到那時,牧民已經翻遍了龍城,找不到地道,陽兒的謊言就沒有了效用,匈牧就會齊心協力,向外突擊,潰圍只是時間問題“噬!”周亞夫的話音剛落,一片抽涼氣的聲音響起,漢武帝他們個個一臉的震驚。

“條侯,要怎樣才能阻止匈奴突圍?。

衛綰急忙問道。

“難!很難!太難了!,小周亞夫不住搖頭,一臉的惋惜:“最有效的辦法,便是增兵!可是,時間來不及了,就算從北地趕去龍城,也集要好幾天,等到援兵趕到,匈奴早就逃走了。

再者,大漢根本就沒有可供調派的援軍”。

冉陽崔練的二十五萬新軍,全部去了龍城,增兵這事沒有一點可能。

“陽兒眼下最好的處置,便是放過牧民,與單于大軍決戰”。

周亞夫虎目中光芒暴射,右手緊握成拳,狠狠一晃:“那樣一來,雖然仍是不能全殲匈奴大軍,卻可以殺傷不少,匈奴會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創!依臣看,此戰過後,匈奴數十年難以恢復,大漢就有的是時間對付匈奴了。”

兵法有云,倍則圍之,周陽要想全殲匈奴的六十萬大軍,難度非常高,需要一百多萬大軍才能把匈奴圍住。

眼下雖然圍住了匈奴大軍,那是周陽巧妙的利用了牧民,驅趕牧民達到目的,而不是憑藉漢軍強勢來完成的。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讓匈奴代價高昂,死傷無數。

壞處也很明顯,那就是匈奴一旦明白龍城沒有地道,就會潰圍而出。

到乖時,周陽兵力不足的劣勢就暴露出來了。

在這種情形下,周陽最好的處置,便是放過牧民,專力對付單于大軍。

以漢軍強悍的戰力,足以重創匈奴大軍,雖然不一定能全殲。

“條侯,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衛綰很是不甘心的問道:“若是把近兩百萬匈奴全殲了,大漠將永遠安定,不會再有匈奴犯邊之事了!若是讓牧民走脫,雖然匈奴短時間內無法爲禍,卻仍是一個不小的禍端呀!”“還有,匈奴大軍,最少也會毒脫一二十萬,這也是個大禍害”。

周亞夫補充一句,緩緩搖頭:,“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哎!”衆人嘆息一聲。

可是,以周陽手中的兵力,能做到這一點,已經是好得不能再好。

雖然這一仗經過了周密的籌劃,周陽實施得也不錯,可是,全殲兩百萬匈奴的難度實在是太大了,遠遠超出了想象。

“聯相信,姐夫一定會有辦法全殲兩百萬匈奴!”與衆人的表情不同的是,漢武帝對周陽卻是信心十足。

“皇上,那太難!太難!太難呀!”周亞夫一顆頭顱搖得跟撥浪鼓似的:“雖然臣對陽兒有信心,可實在是遠非人力所能及!”“姐夫之所以能長勝不敗,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就是因爲他能做到別人不能做到的事!”漢武帝卻是擲地有聲,道:“聯相信,姐夫他會功德圓滿的”。

Wшw⊕ttκan⊕℃ O

“臣代陽兒口謝皇上!,小周亞夫眼中淚水滾來滾去,跪在地上,衝漢武帝叩頭。

還有什麼比漢武帝的無條件信任更讓人欣慰的呢?

第52章 周陽補天第80章 一個不留第42章 一路凱歌,一路血第25章 東方朔來了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12章 一山二虎第58章 龍城!龍城!第53章 始皇遺詔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31章 初承重任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13章 魔鬼訓練第21章 直搗龍城第79章 對陣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11章 滅東胡(上)第90章 臺灣歸降第4章 東胡第93章 功德圓滿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81章 破敵之策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25章 環首刀第30章 廢和親第95章 羅馬帝國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63章 痛下殺手第104 單于復位第53章 調兵遣將第76章 景帝的怒火第36章 調教阿嬌第20章 龍城見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19章 千年大計(下)第9章 面對漢武帝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33章 御前對質第27章 惹大禍了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2章 冤家聚頭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43章 氣象一新第31章 初承重任第80章 景帝血詔第76章 血!血!血!(下)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54章 卷甲而逃第9章 面對漢武帝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83章 對陣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61章 晴天霹靂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37章 入宮見駕第16章 自尋死路第19章 中大獎了第11章 何爲士第25章 東方朔來了第30章 廢和親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34章 說聲謝謝第1章 霍去病第23章 明白人第31章 姐夫!姐夫!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79章 戰果多大第81章 《破龍城》第85章 奏凱而還第95章 羅馬帝國第75章 龍城決戰(八)第19章 驚天血戰(三)第7章 男兒行第102 窮途末路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11章 滅東胡(中)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90章 景帝下葬第37章 入宮見駕第91章 晉升列侯第68章 一怒興師第59章 千古秘事第99章 宣示兵威第87章 大戰之前第19章 驚天血戰(四)第50章 一言而決第19章 驚天血戰(四)第82章 誓師北進第78章 殺雞儆猴第77章 兩難處境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11章 初戰告捷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14章 以逸待勞第32章 肩負重任
第52章 周陽補天第80章 一個不留第42章 一路凱歌,一路血第25章 東方朔來了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12章 一山二虎第58章 龍城!龍城!第53章 始皇遺詔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31章 初承重任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13章 魔鬼訓練第21章 直搗龍城第79章 對陣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11章 滅東胡(上)第90章 臺灣歸降第4章 東胡第93章 功德圓滿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81章 破敵之策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25章 環首刀第30章 廢和親第95章 羅馬帝國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63章 痛下殺手第104 單于復位第53章 調兵遣將第76章 景帝的怒火第36章 調教阿嬌第20章 龍城見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19章 千年大計(下)第9章 面對漢武帝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33章 御前對質第27章 惹大禍了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2章 冤家聚頭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43章 氣象一新第31章 初承重任第80章 景帝血詔第76章 血!血!血!(下)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54章 卷甲而逃第9章 面對漢武帝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83章 對陣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61章 晴天霹靂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37章 入宮見駕第16章 自尋死路第19章 中大獎了第11章 何爲士第25章 東方朔來了第30章 廢和親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34章 說聲謝謝第1章 霍去病第23章 明白人第31章 姐夫!姐夫!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79章 戰果多大第81章 《破龍城》第85章 奏凱而還第95章 羅馬帝國第75章 龍城決戰(八)第19章 驚天血戰(三)第7章 男兒行第102 窮途末路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11章 滅東胡(中)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90章 景帝下葬第37章 入宮見駕第91章 晉升列侯第68章 一怒興師第59章 千古秘事第99章 宣示兵威第87章 大戰之前第19章 驚天血戰(四)第50章 一言而決第19章 驚天血戰(四)第82章 誓師北進第78章 殺雞儆猴第77章 兩難處境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11章 初戰告捷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14章 以逸待勞第32章 肩負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