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雪災徵兆

尹稚斜紋話預示着,匈奴對漢人態度的轉變,凡經到來知…

匈奴對漢人的態度由瞧不起、蔑視、重視、害怕、豔慕,一步步。到最後就是崇拜。

最初數十年裡,匈奴壓着漢朝打,對漢人極是瞧不起,在他們眼裡。漢人和豬狗一個級別,任由他們打罵、屠戮。

漢武帝改革軍政之後,強漢大軍在衛青、霍去病這些天才統帥的率領下,縱橫在大漠上,打得匈奴一敗再敗,連龍城、單于庭、狼居胥江都丟了。匈奴對漢朝由瞧不起,終於轉變成害怕,害怕之後就是豔慕。

他們豔慕的不再是漢朝的富厚饒給。物產豐饒,食物不缺,而是豔慕漢軍的驚人戰力。經過漢武帝的軍政改草,漢軍的裝備非常精良,戰法靈活多變,戰力驚人,一個漢軍可以抵二十個匈奴的戰力,這和漢朝創建之初截制日反。

匈奴就想向漢朝學習,學習漢朝的戰術戰法,對漢人重視,投降過去的漢人就成了他們的座上賓。

正是因爲如此,趙信叛歸匈奴,伊稚斜對他極爲尊重,封他高位,還爲他築了一座“趙信城”因爲趙信這個匈奴在漢朝“鍍過金”

匈奴對漢人態度發生改變,就有不產漢人因爲各種原因投降了匈奴。如李陵、李廣利。他們到了匈奴,單于對他們極爲尊重,恩遇有加。他們爲匈奴出謀戈“策,李陵還好,終生不爲匈奴出一策,只是終老於胡地罷了。李廣利更是爲匈奴奔走,練匈奴,好在南宮公主找藉口除了他,爲漢朝拔掉一大禍害。

李陵投降匈奴,本爲報漢,另有圖謀。他到了匈奴,沒有爲匈奴出謀劃策,卻是禍從天降,斷了他的報漢之路。

一個姓李的叛徒教匈奴漢軍的戰術戰法,情報出錯,報到漢武帝那裡就成了李陵。漢武大帝勃然大怒,下旨把李陵的家人給誅滅了。司馬遷以其特有的靈敏噢覺認爲李陵不太可能爲匈奴做事,此事有誤,爲李陵開脫。

漢武大帝正在氣頭上,一怒之下。太史公也就“蛋疼”了。後來,終於弄清了,是情報出錯,是另一個姓李的叛徒,不是李陵,漢武帝也後悔了,卻無可挽回。

按照歷史,匈奴對漢人態度的轉變,要在數十年之後,漢軍打得匈奴無還手之力去了。再陽這一勝,竟然提前到來。

不得不說,伊稚斜這一決定極富遠見。在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的騎射相當可怕,若是再得到先進的裝備。那麼,一定會爆發出驚人的戰力,無敵於天下也未必不可能。

這一點,已經爲歷史所證明。證明這一點的不是匈奴,也不是突厥,是蒙古人。

滄海桑田,千年變幻,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換了一個又一個。匈奴、鮮翠、突厥、契丹。女真、蒙古。雖然種族不同,卻有着共同的特點,只會盤馬彎弓,沒有創造出先進的文明,沒有發達的科技。儘管遊牧民族的騎射功夫了得。匈奴、鮮卓、突厥雖是強橫一時,到後最都給中國滅掉了。

爲何蒙古人能橫掃歐亞大陸,其他的遊牧民族沒有做到呢?

要知道匈奴、鮮卑、突厥與蒙古生活在同一片草原上,地處中亞,進入亞洲與進入歐洲同樣便利。

原因就在於,蒙古人得到了先進的漢文明和發達的漢人科技輔助,爲蒙古人製造了大量的武器,把遊牧民族的威力發揮到極致。

不可否認,成吉思汗有着不可多得的軍事天賦,可是,少數民族並不缺乏天才的領袖,冒頓、耶律阿保機、完顏阿骨打,他們都不差,卻沒有做出成吉思汗那樣的業績,就在於他們沒有先進的文明與發達的科技爲之輔助。

蒙古人之所以能得到漢人的輔助,根本原因在於宋朝沒有收回燕雲十六州。蒙古人的居城很慘,主要是對付女真人的,再爲成吉思汗痛恨女真人。北方的漢人對女真人同樣痛恨,蒙古人對女真人越狠,北方漢人越是痛快,對蒙古人越是親近。相比女真人,蒙古人更加容易得到漢人的幫助。

比。,??萬

這點,從蒙古人使用的謀士就可以看出來。郭寶玉、郭侃、劉整。他們都是漢人。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統一中國,和這三個漢人息息相關。

郭寶玉隨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沒少出主意。就連成吉思汗制訂的滅金方略,也走出自他手。郭侃是郭寶玉的孫子,隨旭烈兀打到中東,博得“神人”稱號,更是爲忽必略制訂了滅亡南宋的戰略。

這兩人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人。

劉整是宋朝的後起之秀,給賈似道迫害,走投無路之下,投降了蒙古人。當時,南宋水軍很能打,蒙古人只能馬背稱雄,卻是拿南宋水軍沒辦法,忽必略一度放棄了滅宋的想法。正是劉整剖析了南宋的形勢。忽必略下定決心滅亡南宋,打造蒙古人的水軍。

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處處有漢人的影子。處處有漢人的文明導科技爲之輔。若是蒙古人和匈奴一樣,沒有得到漢人的文明與科技,蒙古人還能席捲歐亞大陸,建立人類歷史上最爲龐大的帝國嗎?

伊稚斜的眼光不錯,他看到了匈奴的軟肋,匈奴要想復仇,就必須的打造新的裝甘,江就需要大量的丫匈奴沒有,匠,有的只是煮馬照叫…射手。要想改變匈奴,只有優待漢朝工匠,博取他們的好感,得到他們的幫助,匈奴才能復仇。

給匈奴擄掠的漢人中有不少工匠。他們身入敵手,還能怎麼樣呢?可以想得到,伊稚斜這一轉變,他們中肯定有人會做叛徒,會爲匈奴效力。

問題是,這對匈奴的幫助有多大呢?

匈奴擄掠的工匠雖不少,卻對匈奴助益也是有限。要知道,蒙古人得到的是大片的漢人土地,大量的漢人,漢人之多比起蒙古人還要多好多倍,要蒙古人不強都不行了。

匈奴沒有得到漢人的土地,僅僅靠擄掠得到的工匠,匈奴能獲益多少,這是不言自明的。

比。,正

伊稚斜的轉變,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病急亂投醫!

天空陰霾,雪花飛舞,大地一片銀裝素裹。

長城好象一條白色的巨龍,晶瑩別透,蜿蜒遠去,不知終於何處。

昔日大戰留下的血跡,並沒有褪去,只是給冰雪所覆蓋了。

長城下,原野上。時不時就會見到爲冰雪所覆蓋的屍體、斷折的兵器、破碎的內臟、撕裂的衣衫…“無一不是在告訴人們,不久前這裡發生過激戰。

偶爾會有飢餓的兀鷹盤旋而下,停在屍體上啄食。這屍體上有裘衣。這是匈奴屍體。偶爾還有餓狼飽餐。

如此大戰,要清理完屍體。費時極長。還沒有清理完,就下起了大雪,百姓回家窩冬去了。好在,已經清理得七七八八了。

雁門,爲白雪覆蓋,銀裝素裹,好象一座冰城。城門大開,卻是少有人進出,城牆上的漢軍在巡邏。

北方的冬天很冷,沒有什麼重大的事情,百姓不會出來走動,那實在是太冷了,是以行人稀少。

帥府中,卻是熱鬧非凡,高聲喧譁。周陽正與一衆將領痛飲。

“大帥,幹!”

李廣舉着漆制耳杯,高喉嚨大嗓子,聲音震人耳膜。酒意上涌,臉色泛紅,毛有了幾分酒意。

也不管周陽的反應,以嘴就杯,張開大嘴,一口氣喝得精光,活象一個酒徒,熟練的亮了亮杯底。

周陽也是酒勁上涌,頗有幾分醉意。笑着端起耳杯,一飲而盡。

大戰結束之後,周陽就沒什麼事了。軍務很少了。至於軍隊,除了留下必要的,都給他們放了大假。讓他們回家去與親人團聚。

他們主要是邊關人氏,經歷如此大戰,最想的就是看到親人,周陽這道命令很得軍心,兵士們齊聲歡呼,歡天喜地回家去了。

兵士一走,周陽這個大帥就無事可做。當匈奴打來時,事務多不勝數,天天埋頭在軍務中。如今。時間一抓一大把,多得沒法打發,只好把李廣他們召集起來,飲宴打發時間。

不知不覺中,竟然向單于看齊了。

李廣他們雖然名爲太守,主要是處理軍事,對於文事,他們不感興趣。那些刀筆吏所做之事,讓他們彆扭。哪有真刀真劍在戰場上衝殺過癮。沒有了軍務,閒得發慌,不是陪着周陽打獵消磨時光,就是陪着周陽飲宴。

他們之中,馮敬是讀書人出身,對文事最有辦法,也最有興趣。可是。周陽的帥府就在雁門,他是近水樓臺先得月,飲宴處理文事兩不誤。

是以,這些天,周陽他們過得很是快活。

當然,周陽他們飲宴,只是打發時間,並不是爲了享受什麼山珍海味。有時出去打獵,弄些鹿肉、兔肉下酒,有時隨便叫兵士做點下酒菜。

一衆人圍坐在一起,一人一張軟席。在漢朝這叫“席地而坐”

中間放上一個酒尊,酒尊甚裝滿美酒。再放上一把抱酒的勺。

這是漢朝典型的宴飲之法。也有各踞一案,各吃各的方式。可是。周陽他們不同,一起滾過刀山。一起趟過血海,一起在死人堆裡睡過覺,這情誼不同一般,哪有這般熱鬧。

李廣抓起酒勺,一邊抱酒,一邊笑道:“今年的雪真大。”

“瑞雪兆豐年,明年是個好年頭。莊稼的長勢會不錯。”周陽接過話頭。

“我們的日子是好過了,匈奴的日子就難過嘍!”程不識端起耳杯。美滋滋的一飲而盡:“以我多年在北地的見識,如此的雪,一定有大雪災。今年的雪這麼大,這雪災不會匈奴的牛羊會給凍死無數。匈奴來年就要餓肚子了。”

“哈哈!”李廣大笑起來,意興飛揚:“場大雪災,抵得上十萬大軍!”

漠北苦寒,植物生長季節短,是以草料短缺,牛羊不夠吃。牛羊是匈奴的食物,草料不夠,牛羊就沒有多少肉,食物就不豐,就是正常情況下,到了冬季匈奴都難過。

一旦遇到大雪災,牛羊給凍死司空見慣。牛羊一凍死,匈奴的食物就很成問題。

一場大雪災,對匈奴造成的災難並不比十萬大軍低。或許,還更甚幾分。

“要是在以往,我們哪能在這裡飲酒說笑,我們早就在準備打匈奴了。他們一旦遭了災,大漢百姓也就跟着遭了殃。”馮敬大是感慨:“明年嘛,匈奴想來邊境滋擾,

爲了解決災荒。匈奴只有召集軍隊,去漢境擄掠。是以,每到雪災降臨,漢朝邊境上就要準備與匈奴打仗了。雪災越大,匈奴來勢越兇猛,打得越激烈。

這不是從漢朝開始的,是從春秋戰國時就有的。那時候,北方的胡人、匈奴,把雪災造成的損失通過戰爭的方式轉嫁給秦、燕、趙三國。如今,匈奴依然沿襲這一方式。只不過,他們轉嫁給漢朝罷了。

正是因爲大漠容易發生雪災,尤其是漠北更容易發生。是以匈奴一直垂涎漠南。

漠南主要是現在內蒙古一帶。這裡氣候溫暖,植物生長季節比起漠北要長,發生雪災的可能性要小些。在整個漠南地區中,又以河套最好。土肥水美草青,最適宜放牧。

這也是匈奴在河套之地屢遭敗績以後,仍是不甘心放棄河套,屢敗屢打,纔有趙武靈王大破匈奴和蒙恬大敗匈奴於河套的事情發生。

以往,遇到這麼大的雪,邊關上漢軍、百姓,全力投入到抗擊匈奴的準備中去,哪有時間飲酒。今年不同,匈奴新敗,明年無論如何不可能南下。即使要來,也不過是小股匈奴,大量的匈奴是沒有的。

這是漢朝創建數十年來的第一次,衆人興致極高,端起酒杯,道:“敬大帥!大帥,年!”

要不是周陽謀戈當,是不可能打出這樣的好局面,他們對周陽真心佩服。

還有比自己的努力得到別人認可更讓人高興的麼?周陽歡歡喜喜的一飲而盡,亮了亮杯底,竟然學起了李廣。

”好”。衆人齊聲贊好。

李廣把酒,有些興致蕭索:“打敗了匈奴是好,可是,我們又沒什麼事做?往年,我們是天天忙,時時忙,忙着打匈奴。如今,沒有匈奴可打了,我們一下又閒了,閒得只有飲酒打發時間了。”

“閒還不好嗎?你非要過那種刀頭舔血的日子。”程不識取笑。

“閒的時間長了,人會發慌。大帥,你主意多,你能不能給我們找點事做?”李廣看着周陽。摸着發燙的臉蛋:“最好是找點匈奴讓我們打。久了不打匈奴。手有些發癢了。”

“這可難了。”公孫賀笑着接過話頭:“有了這一戰,長城以北數百里內不見匈奴蹤影,飛將軍你就是去了,連個影子都見不到。你能見的。只有冰天雪地

在漢軍的追殺下,匈奴活的也變成了死的,過了長城,數百里內的活物,可能只有野狼了,要找匈奴,不是難,是很難。

“哎!”李廣有些無奈的搖搖頭,他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過份。

程不識他們端起酒杯,美滋滋的喝着。

“有了這一戰,匈奴早就望風而遁了,要找匈奴確實難。”周陽放下手中的酒杯,緩緩開口了:“可是,並不是說找不到匈奴。”

“哦!”衆人的興趣立即給提起來了,個個盯着周陽,一臉的期盼。

“我就知道一個匈奴扎堆的地方。你們有沒有興趣去走上一趟?”周陽並沒有做好好先生回答他們的問題,反倒賣起了關子。

“大帥,是什麼地方?快說!”李廣嘴快,催促起來。

這話正是衆人要問的,無不是點頭附和。

“這個地方,對匈奴極爲重要。對我們同樣重要。要是把這個地方給拿下來了,對匈奴的打擊,比起十場大雪災還要可怕周陽眼裡精光一閃,右手中的酒杯重重放在短案上。用力過度,酒水濺了出來。

“河套!”

,??萬

李廣、程不識、馮敬、公孫賀、公孫建、秦無悔他們齊聲驚呼起來。

河套的戰略地位有多重要,李廣他們不會不知道。正面是漢朝的都城長安,東面是北地,對漢朝的威脅很大。

這裡是匈奴最好的牧場,匈奴在這裡牧養的駿馬足有好幾十萬匹。集中在這裡的匈奴牧民沒有一百萬,也差不到哪裡去了。

河套是匈奴心臟,一旦漢軍把河套給奪取了,時匈奴的打擊將是災難性的,比起十場,不,一百場大雪災還要大。

尤其是在匈奴新敗之際,匈奴無力南顧,正是漢朝下手的良機。

“大帥,河套如此重要,你爲何把兵士們都放了,不一舉攻入河套呢?”李廣埋怨起來。

“飛將軍,你以爲我不想?。周陽卻是搖頭:“可是,你也瞧見了,弟兄們傷成什麼樣兒了?他們不歇息,還能打嗎?”

不要說普通兵士,就是李廣本人也是禁受不住,周陽放掉兵士,就是要讓他們恢復。

“大帥。我們這麼做。”程不識異常振奮:“我們一邊做好準備。一邊飛報皇公??這是奪取河套的一個良機。皇上應該會允准。只要皇上一準,我們就可以立即出動。匈奴新敗,我們對河套下手,他們無力防守,這一仗,我們贏定了。”

“好!”周陽興奮的一拍掌:“我這就給皇上上表。筆來!”

攻打河套,對衆人太有吸引力了。無不是歡呼起來。

第55章 新軍之威第73章 大軍壓境第23章 明白人第43章 秦朝遺民第13章 英雄末路第63章 單于的決斷第16章 嫁人當嫁周陽第90章 大破匈奴(二)第26章 自卑否?第33章 御前對質第57章 誓師北征第38章 宮中劇變第83章 對陣第88章 曠世之戰(四)第34章 蠢蠢欲動第103章 封狼居胥第2章 大義?親情?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74章 血染龍城(四)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21章 雁門血戰第33章 單于暴走第66章 周陽歸來第9章 周陽破案第41章 董仲舒第34章 說聲謝謝第10章 鐵打的漢軍第26章 自卑否?第92章 魂兮歸來第22章 興師問罪第19章 千年大計(中)第78章 殺雞儆猴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94章 血染長城第23章 賞賜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28章 獻俘之儀第90章 大破匈奴(八)第63章 痛下殺手第75章 龍城決戰(七)第16章 自尋死路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83章 收臺灣第11章 滅東胡(中)第37章 匈奴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31章 反目成仇第45章 廢皇后第33章 御前對質第5章 漢武軼事第92章 魂兮歸來第26章 悠悠我心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78章 殺雞儆猴第96章 太后駕崩一一五章 蘇拉的末日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57章 太后逼宮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102 平定西域第30章 反陰樑王第6章 急風驟雨第31章 破擊匈奴第38章 鴻瓴急使第48章 天賜良機第90章 臺灣歸降第15章 怒火沖天第21章 直搗龍城第90章 大破匈奴(八)第13章 魔鬼訓練第103章 封狼居胥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1章 豪門公子第102 平定西域第102 窮途末路第4章 建功第23章 出擊第102 平定西域第2章 射鵰者第4章 建功第28章 皇上是我親家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3章 舌戰羣臣第79章 對陣第74章 血染龍城(七)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31章 真夠陰損第75章 末日降臨(七)第20章 大漢軍略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92章 魂兮歸來第28章 皇上是我親家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90章 景帝下葬第27章 接納
第55章 新軍之威第73章 大軍壓境第23章 明白人第43章 秦朝遺民第13章 英雄末路第63章 單于的決斷第16章 嫁人當嫁周陽第90章 大破匈奴(二)第26章 自卑否?第33章 御前對質第57章 誓師北征第38章 宮中劇變第83章 對陣第88章 曠世之戰(四)第34章 蠢蠢欲動第103章 封狼居胥第2章 大義?親情?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74章 血染龍城(四)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21章 雁門血戰第33章 單于暴走第66章 周陽歸來第9章 周陽破案第41章 董仲舒第34章 說聲謝謝第10章 鐵打的漢軍第26章 自卑否?第92章 魂兮歸來第22章 興師問罪第19章 千年大計(中)第78章 殺雞儆猴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94章 血染長城第23章 賞賜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28章 獻俘之儀第90章 大破匈奴(八)第63章 痛下殺手第75章 龍城決戰(七)第16章 自尋死路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83章 收臺灣第11章 滅東胡(中)第37章 匈奴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31章 反目成仇第45章 廢皇后第33章 御前對質第5章 漢武軼事第92章 魂兮歸來第26章 悠悠我心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78章 殺雞儆猴第96章 太后駕崩一一五章 蘇拉的末日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57章 太后逼宮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102 平定西域第30章 反陰樑王第6章 急風驟雨第31章 破擊匈奴第38章 鴻瓴急使第48章 天賜良機第90章 臺灣歸降第15章 怒火沖天第21章 直搗龍城第90章 大破匈奴(八)第13章 魔鬼訓練第103章 封狼居胥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1章 豪門公子第102 平定西域第102 窮途末路第4章 建功第23章 出擊第102 平定西域第2章 射鵰者第4章 建功第28章 皇上是我親家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3章 舌戰羣臣第79章 對陣第74章 血染龍城(七)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31章 真夠陰損第75章 末日降臨(七)第20章 大漢軍略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92章 魂兮歸來第28章 皇上是我親家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90章 景帝下葬第27章 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