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終結馬其頓方陣的神話

每一個兵士都是精兵,是他的勇士,是他的寶貝,就這樣死去,米特拉達梯的心在滴血,他的心在抽搐

不僅米特拉達梯感到世界末日來臨似的,就是他的將軍,還有衝殺中的兵士,哪一個不是如此感覺?

自打馬其頓方陣誕生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就沒有吃過敗仗,即使在面對數量明顯優於自己的敵人時,也沒有敗過。而眼下,雖是剛剛開戰,馬其頓卻是遭受到了有史以來最爲嚴重的重創,誰能相信?

就是起憑藉此陣萬里遠程的亞歷山大大帝於地下,他也會震驚無比

然而,讓他們震驚的還在後頭,漢軍一輪弩矢過後,又是一輪弩矢。弩矢一輪接一輪的射來,彷彿蝗蟲一般,鋪天蓋地,沒有間隙,沒有停頓,馬其頓方陣遭受的打擊非常沉重,時時刻刻,都有兵士受傷,都有兵士死亡。

而米特拉達梯的軍隊,竟然還沒有衝到漢軍陣前。因爲強弩的射程實在是夠遠,是擲矛的十倍左右。如此遠的距離就進行攻擊,這在西方歷史上還是頭一遭遇到。

即使當年的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萬里轉戰,打過的仗大大小小不計其數,也沒有遇到這樣的事情。

“沖沖衝”

米特拉達梯精通兵道,深知要想避過強弩的打擊,有兩個辦法,一是下令撤退,把他的軍隊撤退到強弩射程外,二是衝到漢軍跟前,憑藉馬其頓方陣的犀利,與漢軍肉搏。

衝到漢軍陣前,並非不可能,只是,這代價會非常高昂。要想沒什麼傷亡,最好的選擇就是撤退。可是,這不是米特拉達梯所能接受的。

要知道,他是亞細亞的霸主,他的國度疆域廣闊,若是他一撤,無異於在向人們宣佈,他示弱了,他膽怯了,他的霸主地位將不保,那些不聽話的部落就會反對他,他的帝國將會風崩離析。

要想避免這嚴重的後果,只有向前衝,即使付出血的代價,也要打敗漢軍,挽回臉面。

他這是明知代價高昂,不得不如此處置。

不得不說,米特拉達梯手軍隊訓練有素,軍紀嚴明,在他的命令,冒着矢雨,奮不顧身的朝漢軍衝去。只是,他們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好在,他的軍隊久歷戰陣,膽氣不錯,雖是代價高昂,卻也沒有混亂。

可是,隨着衝鋒的進行,漢軍的弩矢越來越密集,那代價就更大了。漢軍的弩陣,有射程不一的弩,最先發威的是大黃弩,然後是唐弩、夾弩、瘦弩,隨着米特拉達梯軍隊的衝近,就有不同類型的強弩加入射殺,這弩矢自然是越來越密集。

到最後,漢軍的弓箭手、步兵開弓放箭,箭雨達到空前程度的密集,就是蒼蠅也別想逃命,米特拉達梯的軍隊傷亡奇高。

地上的紅色越來越鮮豔,地上的屍體越來越多,可是,米特拉達梯的軍隊仍是在衝鋒,不愧是精銳,不愧是這一地區的霸主。

米特拉達梯要想軍隊的傷亡不太高,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拉開距離,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拉開,弩陣的威力自然就會減弱。偏偏馬其頓方陣就是人海戰術,必須要人潮馬海,方能顯現出威力。

馬其頓方陣是米特拉達梯的王牌,若是沒有了馬其頓方陣,他也就無能爲力了。

以馬其頓方陣衝鋒的米特拉達梯軍隊,長矛前指,移動起來就象一道牆壁,而弩矢過後,就會轟然倒塌。

在弩陣的射殺下,米特拉達梯的兵士是成排成排的倒下,場面極爲壯觀,極爲刺激,很有視覺衝擊效果。

“我今日才發現,弩陣的威力竟然如此之大”周陽擊破匈奴,用弩陣射殺過無數的匈奴,就是沒有見過眼下這般壯觀,而富有震憾力的景象

饒是如此,米特拉達梯的軍隊仍是英勇無畏,一往無前,氣勢如虹。他們在付出高昂的代價後,終於衝到弓箭範圍內,開弓放箭,對着漢軍射去。

米特拉達梯軍隊的弓箭,比起匈奴要強上那麼一些,儘管亞細亞的科技比不上漢朝,畢竟是擁有不錯文明的地方,他們的弓箭射程、威力比起匈奴要好上一些。

好是好了些,卻不足攻破漢軍的防禦,徒勞罷了。

冒着箭雨、揣着鬱結的心情,米特拉達梯的軍隊終於衝到漢軍陣前,手中的長矛對着漢軍刺去。

對馬其頓方陣的威力,米特拉達梯是信心滿滿,看在眼裡,喜在心頭,長舒一口氣:“終於衝到跟前了刺刺刺呀”興奮的揮起了拳頭,大吼起來。

然而,他的興奮之情沒有持續片時,就蕩然無存,一臉的詫異、難以置信,眼珠瞪出,下巴差點把馬背給砸斷了。

因爲,他看見的情形遠遠出乎的意料。

他的軍隊訓練有素,即使在經過箭雨的打擊後,陣形並不是沒有混亂,而是沒有太大的混亂。要知道,在經過如此恐怖的打擊後,即使再訓練有素的軍隊,都會混亂。米特拉達梯的軍隊能做到這點,已經很不錯了。

矛手手中的長矛對着漢軍狠狠刺去,對馬其頓方陣,兵士們人人信心爆棚,自打馬其頓方陣誕生以來,就沒有吃過敗仗,這一仗的代價雖然很大,卻不至於吃敗仗。

就在這時,只見一面碩大的鏡子突然出現,發出耀眼的光芒。原來是不計其數的陌刀高高舉起,對着他們就狠狠劈了下來。

陌刀沉重異常,這一劈下,力道何其之大,哪是長矛所能禁受得住的。不是給劈斷了矛頭,就是把捏不住,摔在地上。矛手們手臂痠麻,使不上力,有些更是震得虎口開裂,鮮血直流。

馬其頓方陣創造了一個神話,創造了無比的輝煌,長矛失去了作用,還能叫馬其頓方陣?

更讓米特拉達梯驚駭的是,矛手們衝鋒的速度過快,收勢不住,在失去長矛的情形下,仍是衝了上去。迎接他們的是仍是閃亮的陌刀,一片刀光過後,矛手們不復存在,全部變成了碎肉。

即使有極爲走運的米特拉達梯兵士,躲過陌刀的劈砍,衝到陌刀手身前,拔出短劍狠狠砍下。結果卻是讓他們很失望,漢軍的盔甲不過濺起一篷火花,多出一道白痕,除此以外,沒有任何傷痕。

這一時期,西方軍隊所用的劍,是短劍,兩尺長短,很輕便靈活,用來近身搏鬥,還是挺有用處的。可是,他們遇到的是鋼鐵怪獸似的漢軍,沒有任何作用。

這些倖存的兵士,還要再動手,卻沒有了機會。漢軍陣中的輕步兵和弓箭手,對着他們痛下殺手,把他們這些漏網之魚給清理掉了。

“原來是這樣用的”米特拉達梯終於明白陌刀的用法,卻是心驚肉跳,爲時已晚,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沉重了。

心驚歸心驚,米特拉達梯仍是不服氣,因爲他還沒有敗過,哪會輕易認輸,命令他的軍隊衝上去,漢軍照單全收。

時間在廝殺中流逝,地上的屍體越來越多,鮮血匯聚成一泓泓血湖,米特拉達梯的軍隊傷亡過半了。

仗打到這份上,勝負之數已經有了分曉,若是再打下去,米特拉達梯的軍隊就會全軍覆沒。儘管米特拉達梯很不願意承認,卻不得不接受他戰敗了的現實。

這不僅僅是他的失敗,更是馬其頓方陣的失敗

數百年來,馬其頓方陣創造了一個神話,是不敗的象徵,就沒有任何一種戰術能打敗馬其頓方陣,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敢攖其鋒芒。

漢軍不僅是正面硬撼,還是在人數不多,兵力處於劣勢的情形下完成的,漢軍的勝利,意味着馬其頓方陣不可戰勝的神話已經被終結

爲今之計,只有退兵了,米特拉達梯緊咬嘴脣,太過用力,嘴脣上出血了,正要下令撤退,然而,漢軍動了。

周陽哪會給米特拉達梯撤退的機會,果斷的命令漢軍發起進攻。龐大的軍陣,爆發出驚天的聲響,猶如雷霆萬鈞般,對着米特拉達梯的殘軍壓了上去。

護衛左右兩翼的騎兵不再擔任護衛了,隆隆馳出,對着米特拉達梯軍隊的後背撲去。米特拉達梯是員良將,他一眼便看出,漢軍這是在撒大網,要把他一網打盡。

他見識過了漢軍的防守,跟鐵桶似的,不可撼動。可是,他還沒有見識過漢軍進攻的厲害,心想你有騎兵,難道我沒有?命令他的騎兵出動,去攔截漢軍的騎兵。只要攔住漢朝的騎兵,他的軍隊就能從容退走。

然而,他的計劃註定不可能實現,因爲他的騎兵不是漢朝騎兵的對手。

米特拉達梯的騎兵,騎在馬背上,手持長矛,矛尖稍向下,對着漢軍旋風般衝來,濺起大片大片的煙塵,威勢不凡。

更難得的是,他們的騎術相當了得,不在漢軍之下,一眼便瞧出,這是一支久經戰陣的精銳之師。

只可惜,他們的裝備遠遠不如漢軍,就在他們衝鋒之際,漢軍騎兵的手弩就發威了,不計其數的弩矢對着他們就射了過來。

手弩的威力固然不如強弩,若是米特拉達梯騎兵的防護能力有漢軍那麼好的話,傷亡會少得多。問題是,他們的盔甲遠遠不如漢軍,在漢軍的弩矢打擊下,傷亡慘重,隊形混亂了。

手弩一發威,跟強弩一個樣,那弩矢一撥接一撥,鋪天蓋地,沒有間隙,不會停歇,米特拉達梯的騎兵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高昂的代價。隨着衝鋒的進行,他們的隊形已經散亂。

緊接着,漢軍的弓箭又發威了。對於弓箭,米特拉達梯的騎兵倒是有不錯的訓練,他們也放箭,雙方對射起來。可是,漢軍的箭矢射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他們的箭矢射在漢軍身上,不過是一溜火星,一個印痕,滑到一旁了事。只有那些極不走運的漢軍兵士會給射中眼睛而受傷,只是,這機率太小了,可以忽略不計。

最後,雙方端着長矛對衝,好象兩座大山即將碰撞似的,扣人心絃。

米特拉達梯知道,若是在這時候牽制漢軍,對他的騎兵有莫大的好處,於是大聲下令:“擲矛兵,投矛”

擲矛兵得令,奮力扔出矛,只見一片矛林對着漢軍飛去,好象一條條毒蛇。

擲矛是對付騎兵的一大利器,米特拉達梯心想,這一定會讓漢軍騎兵付出高昂的代價。只要漢軍騎兵的隊形一亂,他的騎兵就會佔到上風。

然而,他想象中的事情並沒有出現,只聽一陣密如炒豆般的響聲過後,矛掉在地上,漢軍騎兵仍是照衝不誤,受傷者少之又少。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漢軍騎兵的盔甲防禦力極好。擲矛可以穿透盔甲,給敵人以重大殺傷,那是對西方的盔甲而言。不要說眼下,即使在羅馬帝國時期,羅馬軍團的盔甲沒有達到全身防護的程度,其防禦力更沒法和眼下的漢軍盔甲相提並論。

在這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擲矛的製作材料。擲矛可以重複使用,若是給敵人撿起來,擲回來,就會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傷亡,爲了避免這一情況,西方把擲矛製成一次性的,就是我可以擲你,你不能擲我。

爲了達到這一目的,矛尖使用的是硬度不大的材料,諸如銅、鉛之類的材料,學過材料學的朋友都知道,這些金屬硬度小,太軟,要想刺穿漢軍的盔甲非常難。

米特拉達梯的眼珠差點砸下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對付騎兵的利器,擲矛竟然沒有用。就在他惋惜之際,只見兩支騎兵轟然起撞,就象兩座大山撞在一起,迸濺出無數的血花。

同樣是矛對矛,硬碰硬,結果卻是截然不同,原因仍是在於漢軍的防禦力好。騎兵高速衝鋒,其衝擊力相當驚人,漢軍被刺中,儘管防禦力不錯,也會受傷。可是,由於漢軍盔甲的性能驚人,米特拉達梯騎兵的長矛大多數情況下是把盔甲戳一個坑,而不是刺穿,不過是摔下馬來罷了。當然,也有給刺穿的,卻不是太多。

漢軍的長矛刺中米特拉達梯的騎兵,就是直接刺入身體,透體而出。

經過這次碰撞,雙方的隊形都有些混亂。

最大的混亂,卻是在接下來的砍殺中。漢軍拔出環首刀,狠命的砍殺起來,殺得是血流成河,屍積如山。

米特拉達梯的騎兵英勇無畏,拔出短劍,揮着圓盾,與漢軍對砍。他們的劍法很好,砍殺犀利,無愧於這一地區的霸主。

問題是,他們的劍太輕,砍在漢軍身上,不外一篷火花,一道印痕罷了。對付漢軍這種全身爲鋼鐵包裹的騎兵,要“以重製輕”,而不是他們輕便的短劍所能完成的。

環首刀沉重,比米特拉達梯騎兵所用的短劍長了近一尺,這一砍殺起來,犀利無比,米特拉達梯的騎兵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成了一邊倒的屠殺。

儘管米特拉達梯的騎兵有圓盾護體,可是,遇到漢軍,仍是沒有用,不過是多一樣累贅。在漢軍的砍殺下,米特拉達梯紛紛墜馬,死傷無數,漢軍騎兵如入無人之境,對着米特拉達梯軍隊的後背就衝了過去。

騎兵打不過,擲矛兵沒用,弓箭手白費力氣,米特拉達梯用光了所有對付騎兵的辦法,也是拿漢軍騎兵沒有一點辦法,他還真有狗咬烏龜,無處下口的感覺。

馬其頓方陣是無敵的,可是,今天這神話不靈光了。馬其頓方陣失靈了,他的騎兵敗了,米特拉達梯只有眼睜睜看着漢軍騎兵旋風般衝到他的軍隊後面,把他的退路切斷。

仗打到眼下這份上,米特拉達梯的十幾萬軍隊全落圍入漢軍的包圍圈中,等待他們的命運,只有一個字:死

讓他們死,這是周陽既定的戰略目標,只有如此,才能逼使米特拉達梯投降。軍隊,是米特拉達梯最大的倚仗,若是沒有了軍隊,他就挺不起腰桿,是以,殲滅米特拉達梯的軍隊,是重中之重,絕不能給他留下。

在周陽的指揮下,漢軍很好的執行了這一命令,把米特拉達梯的軍隊屠戮一空。

“別打了別打了”

米特拉達梯看着他的軍隊成片成片的倒下,只覺天旋地轉,彷彿世界末日到了一般,眼前發黑,聲嘶力竭的吼叫起來。

“漢軍威武”沖天的戰號,異常響亮,這就是對米特拉達梯乞求的迴應,漢軍縱橫來去,如入無人之境,所過之處,必是一地的屍體,涌動的鮮血。

直到漢軍停止衝殺,米特拉達梯的軍隊已經不復存在,十幾萬大軍,只剩下不到一萬人。這些人,一臉的驚懼之色,一副心膽俱裂之狀,以打量魔鬼的眼神打量着漢軍,瑟瑟發抖,沒有一點兒精銳之師的勇猛氣慨。

“後悔,還是不後悔?”周陽手中馬鞭一揮,發出清脆的響聲,居高臨下,俯視着象狗一樣蜷縮在地上的米特拉達梯。

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44章 喜得貴子第36章 弩陣第15章 怒火沖天第58章 大舉南下第12章 再勝一陣第21章 大有收穫第2章 射鵰者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15章 怒火沖天第32章 周陽的號令第61章 希望破滅第89章 決戰來臨(三)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83章 收臺灣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40章 人才濟濟第3章 舌戰羣臣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26章 自卑否?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9章 周陽破案第75章 末日降臨(七)第11章 滅東胡(下)第30章 勝利果實第43章 一見鍾情第25章 環首刀第43章 秦朝遺民第37章 天崩地裂第31章 初承重任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19章 千年大計(下)第76章 血!血!血!(下)第6章 殺戮時刻第82章 火燒閩王城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14章 實力說話第9章 家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1章 豪門公子第56章 會獵龍城第72章 動手了第75章 龍城決戰(八)第8章 漢武大帝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96章 驕人戰績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91章 瘋狂吧第80章 一個不留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72章 龍城到了!第12章 留侯世家第44章 喜得貴子第4章 漢家盛典(下)第42章 一路凱歌,一路血第25章 箭術訓練第3章 李陵第103 帝國雄風第71章 天佑大漢第57章 太后逼宮第27章 接納第38章 鴻瓴急使第9章 面對漢武帝第95章 漢家兒郎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76章 血!血!血!(下)第63章 迎頭痛擊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73章 大軍壓境第23章 明白人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39章 東方朔第1章 豪門公子第78章 敵變我變第8章 亮劍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35章 千年鼎革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18章 主父偃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10章 千古一帝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74章 橫掃第31章 真夠陰損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38章 宮中劇變第16章 自尋死路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60章 浩劫降臨第56章 一網打盡第91章 瘋狂吧大漢!(下)第61章 希望破滅第35章 千年鼎革第6章 淑女阿嬌第34章 趙過第70章 嚇破你的膽
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44章 喜得貴子第36章 弩陣第15章 怒火沖天第58章 大舉南下第12章 再勝一陣第21章 大有收穫第2章 射鵰者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15章 怒火沖天第32章 周陽的號令第61章 希望破滅第89章 決戰來臨(三)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83章 收臺灣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40章 人才濟濟第3章 舌戰羣臣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26章 自卑否?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9章 周陽破案第75章 末日降臨(七)第11章 滅東胡(下)第30章 勝利果實第43章 一見鍾情第25章 環首刀第43章 秦朝遺民第37章 天崩地裂第31章 初承重任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19章 千年大計(下)第76章 血!血!血!(下)第6章 殺戮時刻第82章 火燒閩王城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14章 實力說話第9章 家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1章 豪門公子第56章 會獵龍城第72章 動手了第75章 龍城決戰(八)第8章 漢武大帝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96章 驕人戰績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91章 瘋狂吧第80章 一個不留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72章 龍城到了!第12章 留侯世家第44章 喜得貴子第4章 漢家盛典(下)第42章 一路凱歌,一路血第25章 箭術訓練第3章 李陵第103 帝國雄風第71章 天佑大漢第57章 太后逼宮第27章 接納第38章 鴻瓴急使第9章 面對漢武帝第95章 漢家兒郎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76章 血!血!血!(下)第63章 迎頭痛擊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73章 大軍壓境第23章 明白人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39章 東方朔第1章 豪門公子第78章 敵變我變第8章 亮劍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35章 千年鼎革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18章 主父偃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10章 千古一帝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74章 橫掃第31章 真夠陰損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38章 宮中劇變第16章 自尋死路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60章 浩劫降臨第56章 一網打盡第91章 瘋狂吧大漢!(下)第61章 希望破滅第35章 千年鼎革第6章 淑女阿嬌第34章 趙過第70章 嚇破你的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