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環首刀

綢陽描繪的是幅美妙的前景,凡經夠讓人歡喜的了。奸,丁雋還要錦上添花。

“大帥,我們還做了一種刀。適於馬上砍殺。”丁雋笑呵呵的,眉頭散開,好象是百花在綻放一般。

“哦!”在北地時,周陽就發現馬上砍殺用漢劍很不合用,要用刀。特的給景帝寫了奏章,一聽這話。不由得大是來勁:“在哪?”

“這刀才做出來,還在試用。大帥,請隨我來。”丁雋頭前帶路。周陽他們一行跟上去。“是什麼樣的?”李廣急性子,有些忍不住了,問道:“莫要做成了匈奴的彎刀。”

“呵呵!”丁雋笑得很是歡暢:“飛將軍放心,絕不是那樣兒。”

衆人在丁雋的帶領下,出了屋。直朝前面行去。那是校場,正有不少漢軍兵士騎在馬上,頂盔貫甲,揮着一把形狀奇特的刀砍殺。

這些兵士也是建章軍,他們的砍殺動作犀利有力,每一刀下去,就會出現一道匹練,很是駭人。

“好刀法!”周陽他們忍不住讚一聲。

“我們這裡除了頭腦靈活以外。也需要一些象他們這樣能打能拼的兵士,護衛這裡的安危。”丁雋指着兵士給周陽他們解釋。

這裡主要是進行戰術研究,研究破解匈奴的辦法,也需要這些能打能拼,身強力壯的兵士護衛。

來到近前,丁雋一聲令下,這些兵士策馬過來,衝周陽行禮:“見過大帥!”

聲音洪亮有力,周陽還禮:“見過各位兄弟!”

“呵呵!”他們雖是第一次見到周陽,對周陽的大名卻是早就如雷貫耳了,心慕不已,周陽如此親切,沒有架子,與他們兄弟相稱,那距離感一下子消失了,人人露出親近之意。

丁雋從兵士手裡接過一把刀。遞給周陽,道:“大帥請看。”

周陽接在手裡,略一打量,此刀長過三尺,直線刀身,厚脊,刀柄上有一個圓環,樣式非常特別,周陽沒有見過。刀鋒閃亮,一瞧便知。極爲鋒利。

“好刀!好刀!”手腕一振,一個刀花出現,周陽大聲贊好。

丁雋臉上露出笑容:“謝大帥誇獎。大帥有所不知,我們是接到皇上的旨意,說是大帥發現如今的劍不適宜馬上作戰,這纔要我們做刀。

時間短,才做出來,還沒有定下來。大帥,你試試,給我們一些看法。”

這刀,周陽雖未參與研製,卻是始作俑者,點點頭道:“也好!”

一拍追風駒。追風駒一聲嘶鳴。撒開四蹄。飛也似的衝了出去。周陽高舉着刀,對着地上的木樁就劈了下去。一片閃亮刀光中,木樁應刀而斷。手腕一振。刀身刮個弧形,由下向上撩了過來。又是一截木樁斷裂。

用這刀,比用匈奴的彎刀劈砍舒適得多,用來馬上砍殺,很是方便。周陽大是讚許,又是一陣劈砍。這才一拉馬頭,回去。

“大帥以爲”這刀好用不好用,得周陽說了算,丁雋很是緊張。

“飛將軍,你們也試試。”周陽並沒有回答。

“好嘞!”李廣他們應一聲。取刀在手,飛馬衝了過去,劈砍起來。

一陣劈砍後,他們先後打馬迴轉,遠遠就讚道:“好用,好用,很好用!比匈奴的彎刀好用得多了!”

“呵呵!”一聽他們讚揚。丁雋大是放心,不由得舒心的笑了。

“是好用!”周陽點頭道:“我一個人說好不能叫好,要大傢伙都說好用才那叫好。”

一種武器的出現,要經過無數次的試用方能定型。周陽雖然有權決定這刀的前途,可是,那樣做的話。說不定會出事。還是讓李廣他們試用之後,大家來商議。這是很認真的態度,丁雋大是讚賞,怪不得周陽能打敗匈奴,從這事就能窺見其作風。

“這刀的樣式不錯,用起來也順手,適合騎兵使用。”周陽把量一陣,大是歡喜:“騎兵有了這刀,威力會更大。可是,我有一點看法,這刀有點輕,應該再加重些。”

“輕?”丁雋有些意外,解釋道:“大件,我們試過了,匈奴的皮甲抵擋不住,輕易就能劈開。”

匈奴主要就是皮甲,只要能劈開匈奴的皮甲,匈奴也就成了無防了。

“匈奴主要是用皮甲,這沒錯。可是,匈奴也有鐵甲。單于本部精銳,其鐵甲不在我們之下。對付這樣的鐵甲。就需要重些,方能湊效。”周陽解釋。

“大帥放心,我們試過了的,匈奴的鐵甲也抵擋不住。”丁雋笑着道。

“嗯!”周陽微一點頭道:“在馬上砍殺,越重,對匈奴的威脅就越大,還是要重一點,要十來斤吧。”

“十來斤?”丁雋嚇了一跳。眼前這刀頂多五六斤,那就是說,要翻一倍,提醒道:“大帥,一場大戰,要打很長時間。若是太重了,消耗太大,能禁受得住嗎?”

這話說得很對,打仗很累人,一場大戰要打很長時間,若是刀太重了,體力消耗會很大,人會吃不消。

“放心吧,不會有事。”在周陽指揮下的漢軍。打到那種程度,他們仍是在打,增加幾斤又算得了什麼?周陽對漢軍有着無比的信 。

“既然這樣,那就再加重。”丁雋點頭同意了。

周陽這一改進,非常重要。在古代戰場上,兵士都穿鐵甲,若是刀輕了,砍在身上,也就是在盔甲上留下一道印痕罷了,傷不了人。

社會的馬刀,對付身着衣衫的現代軍隊沒問題。要是再“代,難有成效,原因就在於太輕。

一力降十會,刀越重,力道越大,對敵人的威脅越大。

“這刀有名字嗎?”李廣掂着手中刀問道。

“還沒有。”丁雋如實回答,一拍額頭:“這刀是大帥提出的,就是大帥刀。”

“大帥刀?”周陽猛搖頭:“太拗口了。”

的確是太拗口,李廣也不贊成:“大帥。要不就用大帥的大名,時陽刀。”

“這名字不錯。”程不識馬上贊同。

公孫賀、公孫建、秦無悔他們大是贊同,不住點頭。

“不好!”周陽把刀打量着道:“這刀有一個環,就叫。叫環首刀吧!”

“環首刀?”衆人細品之下。大拇指一豎,讚道:“好名字!好名字!”

這名字比起大帥刀,陽刀好聽得多了。更重要的是,還很形象。刀柄上有一個環,那是爲了防止脫手。

漢朝有兩種武器非常有名,一是漢劍,二是環首刀。漢劍就不用說了,兩漢、三國、南北朝一直在用。

環首刀更不得了,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刀之一了,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種騎兵戰刀。在此以前。馬上砍殺,多用劍。而不是刀。就是秦朝,其騎兵用的也是劍。秦人掌握了刺比劈砍更有效的兵學原理,秦劍比漢劍要長,在馬上也不是劈砍,主要是刺。

這是秦朝騎兵的特點。漢初。也沿用了這一機制。直到漢武帝改革軍政,大量組建騎兵,方纔發現,騎兵用劍不方便,還是用刀順手,這才研發出了環首刀這種名垂千古的利器。

強漢大軍,正是揮着環首刀,擊破了匈奴,收復百越,平定遼東,進軍西域,衝殺在青藏高原,開創了一個偉大的時代,“漢武盛世”就是用這刀打出來的!

“犯強漢朝。雖遠必誅”如此豪言的後盾,就是揮着環首刀的強漢大軍!

環首刀使用了近千年之久,歷經兩漢、三國、南北朝、隋朝,一進到唐朝,才被改進,退出了歷史舞臺。

唐朝著名的橫刀。就是在環首刀的基礎上改進而來。橫刀的改進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把刀柄上的環去掉了,二是加重了。

環首刀在漢朝時,不過數斤之重,用來對付匈奴這些遊牧民族不是

題。

那時期,這些遊牧民族缺鐵。沒有好的鐵甲,環首刀足以對付。歷史發展上千年,突厥這些遊牧民族也取得進步,雖然遠遠不如中國的進步,他們也有不少鐵甲了,環首刀太輕,已經不能對付鐵甲了。

唐人把橫刀打造得更重,對付突厥這些遊牧民族更加有效,是以,唐軍揮着橫刀,橫掃世界,打造出了一個夢幻般的大唐王朝!

周陽的歷史不好,兵器史更是一片空白,卻對戰爭有着驚人的理解力,不僅改進了環首刀,還爲此刀命名爲“環首刀”也是許是巧合。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不管怎麼說,此刀一出,一個新的時代即將誕生了!

強漢大軍,縱橫無敵的時代,即將到來!

接下來的事情,周陽就是與丁雋,還有這裡的人研究漢軍將要採用的戰術。要練兵。首先就得確立使用何種戰術,要不然,這兵練出來也沒用。

比如坦克,最早出現時,用來支援步兵。古德里安,卻是把坦克集中使用,作爲攻堅的利器,納粹軍隊因此而橫掃了歐洲。

這戰術一定要制訂完成,這非常重要。對這事,周陽有腹案,可是。並不妨礙聽取別人的意見,完善這一戰術。

博採衆長,兼納並蓄,纔是王道!

這裡的人,人人頭腦靈活,是很不錯的戰術專家,有他們參與,在周陽的主導下,一套影響深遠的戰術逐步完善。

熾熾

長信宮。

竇太后斜靠在軟榻上,面前的短案上放着蟲罐,發出清脆的蟲鳴,極是歡暢,彷彿在向竇太后邀寵似的。

竇太后豎起耳朵,聽着蟲鳴聲,極是歡喜,老臉上滿是笑意。

她眼盲之人。這麼多年來,就是靠聽蟲聲度日,聽着蟲聲,特別親切。

“稟太后,樑王求見。”侍女急匆匆進來稟報。

“阿武?”竇太后一聽,身子一動,就要站起來。可是,又靠了回去,臉一沉,臉上的笑容剎那消失不見了,冷哼一聲:“哼!讓他呆着!”

“太后,你這是?”侍女小心翼翼的問道。

樑王是簧太后的心尖肉,她無時無刻不在想念,隨時會問起。樑王進宮求見。她卻不見。這事太讓人想不明白了。

“他是不是把他的美人賦吟厭了。這纔想起老身?來長安這麼多天了。這才進過幾次宮?”竇太后的怒火不

侍女這才明白過來,忙退了開去。此時千萬別去惹她。

握着龍頭拐技。簧太后坐了起來,氣哼哼的道:“叫那沒良心的東西進來!”

諾!”侍女忙應一聲。快步去傳樑王。

不多一會兒,腳步聲響起 樑王大步而來,一臉的笑容,遠遠就嚷了起來:“母后,母后。武兒看你來了!”

“篤篤!”竇太后的柺杖在地上重重一點,喝道:“沒良心的東西。跪下!”

“母后!”這事太出人意料了,樑王臉上的笑容僵住了:“母后,你這是何意?”用“窒太后與”亨”亨的!“是不是你泣粱圭翅膀硬了,老 馮丫小住你了?”

這話很嚴重,語氣極爲不善。粱王雖是不願,只得跪下了:“武幾參見母后!”

“阿武,你這些天都在做什麼?是不是吟你的美人賦去了?現在纔想起老身。

”寰太后對這個兒子最是疼愛。哪天不想他,偏偏樑王到了長安,不常來請安問好,要她不惱都不行。

原來是這事。樑王反到是放心了,笑呵呵的道:“母后,你這就錯怪武兒了。武兒是母后的心尖肉。哪能不念着母后的好呢。母后,武兒這些天在忙,忙着爲玉兒訂一門親事。”

玉兒,就是劉瑩玉,是樑王最鍾愛的女兒,寰太后對這個孫女也是歡喜,一聽這話,滿腔的怒意剎那不存,一臉的急切,衝樑王招手:“阿武,你怎麼不早說呢?”

“母后,武兒是想讓你歡喜嘛。”樑王手忙腳亂的爬起來,跑到寰太后身邊,一雙手在竇太后身上輕捶着,動作很熟練,看來沒少討太后歡心。

“你這壞東西!”黛太后回嗔作喜。笑罵一句,在肩頭上指指:“這裡,這裡!輕點!你想把老身的骨頭捶散?就這樣!這纔是武兒!”

笑得鼻子眼睛作了一家人,歡喜不禁。一張嘴裂成了荷花。

竇太后越是歡喜,樑王所謀越能成功,樑王大是放心。

“阿武,玉兒好嗎?”竇太后一臉的慈祥之色。

“母后,玉兒好着呢。”粱王大拍崇太后的馬屁:“玉兒心念母后。天天誦《老子》,爲母后祈福。”

“呵呵!”

《老子》,也就是《道德經》,在當時是漢朝治國方略的指導經典。竇太后也好此書,一聽這話。笑的更加歡暢了:“難爲這丫頭了!阿武,你怎麼不把玉兒帶來長安。讓老身見見?你不孝,你不孝!”

“母后,不是武兒不帶,是皇上沒旨意,武兒不敢違旨呀。”樑王抓住機會,給景帝弄禍事。

“皇上?哼!”果然,竇太后一聞是言,大是不滿,手中拐技在地上重重一點,問道:“阿武,你要給玉兒訂親,這男家是誰?門當戶對嗎?會不會疼玉兒?可別苦了玉兒。”

嘮叨不已,卻是盡多疼愛之心。

“母后,這事太大,武兒也拿不準,這纔來請母后作主。”樑王很會討窒太后歡心,話才說了一半,竇太后就拉着他的手,要他坐在身邊,輕撫着他的額頭,笑得跟開心果似的:“武兒有孝心!有孝心!老身的孫女兒,老身不作主,還能誰來作主?是哪家?”

“母后,武兒一到長安,把功臣子弟,世家子弟,挨個訪查,想給玉兒找一個門當戶對,又能體貼人,最好還能建功立業”樑王一本正經的說起挑婿條件,非常苛刻。

“阿武,你這是挑女婿嗎?這樣的人,長安有嗎?放眼大漢,也沒有這樣的人吧。”寰太后嘴裡雖在埋怨,臉上卻是笑容疊了一層又一層。最後下了結論:“你這個做父親的。用心,用心!不象有些做父親的。把自個的女兒當禮物一般送出去。嫁給病夫,哼!”

雖沒明說,樑王卻知道,那是在說景帝。寄太后越是對景帝不滿。對他越是有利,笑道:“謝母后誇獎。母后,這樣的人不是沒有,雖然不多,還真有那麼一個。”

“有這樣的人?”簧太后歪着脖子沉吟起來了,問道:“是誰?”

“母后,這還用問嗎?當然是周陽了!”樑王聲調有些高,一副激動之慨,彷彿他的女兒嫁給周陽有無比的幸福似的:“阿母,你是知道的。周陽少年英雄。雖是少年郎,卻爲大漢立下如此大功,將來還不知道建立何等功嶇呢!周陽是世家子弟,知書識禮,玉兒嫁給他,能虧了她嗎?”

“要把玉兒嫁給周陽?”寰太后很是意外,一臉的詫異。

“是呀,母后!”樑王還沒有發現不對勁,甚是得意的道:“把玉兒託負給周陽,武兒放心。這事。還得母后作主。”

“這事,老身作主了,不行!”寞太后臉上的笑容剎那間消失了,手中的柺杖重重在地上一點。

樑王萬未想到,竇太后竟然不同意,嘴巴張得老大,半天說不出話來。

樑王要成大事,就得拉攏朝中大臣。周陽這個新近崛起的人物,他能放過嗎?要拉攏周陽的最好辦法。就是結親。只要親事一結成,他就是周陽的岳父,周陽能不幫他嗎?

周陽幫他了,周亞夫能不幫他嗎?

周陽風頭正勁,炙手可熱,周亞夫名滿天下,位高權重,這兩父子一幫他,大事成也!

他和周亞夫有仇,這事他不能出面,得請動寞太后,要實太后賜婚。一切就不着痕跡了。簧太后出面,周陽就算有心要拒婚,也得好好掂量。

竇太后心向着他,一心要他做皇帝。這事一說,寰太后必然一口應承。

可是,誰能想得到,竇太后竟然不同意,樑王寧願相信太陽從西邊出來,也不願相信這事是真的。

旺:感謝朋友們打賞,友一擲萬金,五萬幣,我寫書這麼久,第一次收到如此重在賞格,笑納了!萬分感謝!朋友們的打賞是對我的激勵,我一定努力,寫出更好的故事。,如欲知後事如何,

第24章 就此了結第10章 兵臨城下第13章 賜爵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110 來自東方的狂飆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19章 驚天血戰(二)第13章 剿滅烏桓(中)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22章 天遂人願第110 來自東方的狂飆第8章 亮劍第22章 興師問罪第39章 滿藏而歸第4章 要變天了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33章 御前對質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31章 真夠陰損第11章 福兮禍兮第80章 戰果輝煌第44章 碧血丹心第30章 勝利果實第28章 獻俘之儀第10章 兵臨城下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14章 未來之路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83章 收臺灣第37章 天崩地裂第80章 一個不留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5章 萬戶侯第90章 大破匈奴(九)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57章 太后逼宮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21章 直搗龍城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74章 血染龍城(八)第36章 晁錯出山第19章 千年大計(中)第22章 偷雞不成第5章 萬戶侯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90章 大破匈奴(一)第67章 匈奴的傷痛第11章 何爲士第27章 雄心壯志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12章 再勝一陣第29章 賜婚第62章 艱難的進軍第79章 對陣第85章 揚帆出海第64章 來得好第8章 亮劍第46章 烈烈英風第102 平定西域第7章 男兒行第27章 千古偉業第1章 門庭若市第87章 百越收復第89章 決戰來臨(一)第11章 滅東胡(上)第67章 怒火中燒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50章 一言而決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102 平定西域第5章 萬戶侯第75章 末日降臨(六)第51章 迷惑匈奴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31章 反目成仇第40章 緊鑼密鼓第22章 偷雞不成第18章 主父偃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20章 漢武帝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27章 雄心壯志第71章 暴打樑王第17章 又見太子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110 來自東方的狂飆第29章 賜婚第103 帝國雄風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17章 升任校尉第5章 漢武軼事第48章 出個主意第104 單于復位第6章 歡喜無邊
第24章 就此了結第10章 兵臨城下第13章 賜爵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110 來自東方的狂飆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19章 驚天血戰(二)第13章 剿滅烏桓(中)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22章 天遂人願第110 來自東方的狂飆第8章 亮劍第22章 興師問罪第39章 滿藏而歸第4章 要變天了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33章 御前對質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31章 真夠陰損第11章 福兮禍兮第80章 戰果輝煌第44章 碧血丹心第30章 勝利果實第28章 獻俘之儀第10章 兵臨城下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14章 未來之路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83章 收臺灣第37章 天崩地裂第80章 一個不留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5章 萬戶侯第90章 大破匈奴(九)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57章 太后逼宮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21章 直搗龍城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74章 血染龍城(八)第36章 晁錯出山第19章 千年大計(中)第22章 偷雞不成第5章 萬戶侯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90章 大破匈奴(一)第67章 匈奴的傷痛第11章 何爲士第27章 雄心壯志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12章 再勝一陣第29章 賜婚第62章 艱難的進軍第79章 對陣第85章 揚帆出海第64章 來得好第8章 亮劍第46章 烈烈英風第102 平定西域第7章 男兒行第27章 千古偉業第1章 門庭若市第87章 百越收復第89章 決戰來臨(一)第11章 滅東胡(上)第67章 怒火中燒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50章 一言而決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102 平定西域第5章 萬戶侯第75章 末日降臨(六)第51章 迷惑匈奴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31章 反目成仇第40章 緊鑼密鼓第22章 偷雞不成第18章 主父偃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20章 漢武帝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27章 雄心壯志第71章 暴打樑王第17章 又見太子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110 來自東方的狂飆第29章 賜婚第103 帝國雄風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17章 升任校尉第5章 漢武軼事第48章 出個主意第104 單于復位第6章 歡喜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