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四章 權利的遊戲

長樂宮正殿,劉進跨入殿門,他發現偌大的宮殿中此刻竟沒有一個內侍,他向內走去,朝着漢武帝牀榻的位置而去。

漢武帝斜靠在牀榻之上,連張安世和霍嬗也不在身側,看樣子漢武帝是真的打算單獨與劉進爺孫倆說些不足爲外人道的話。

“孫兒拜見祖父!”劉進站在漢武帝一丈開外,恭敬的一拜。他沒有自稱兒臣,也沒有稱呼劉徹爲皇帝,而是以普通人家的方式,稱作孫兒和祖父。

“進兒.....扶祖父起來。”祖父這個尋常人家親切的稱呼似乎也讓漢武帝頗爲高興,他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對劉進招了招手。

劉進上前扶起漢武帝起身下了牀榻。這個曾經威加四海的雄主如今確實是老了,老到每走一步都需要人攙扶的地步了!

“孫兒不孝,沒能侍奉祖父身側,不知今日祖父叫孫兒來有何教誨?”劉進心中還是沉不住氣的開口問了。

“聽說西南戰事捷報已經傳來?河西軍也在陽關大敗安息鐵騎?”漢武帝先是問了兩個問題,西南捷報的事也是劉進剛纔知道的,而漢武帝這裡也知道了,說明他雖然退居長樂宮,但是長安依然遍佈他的耳目。

“西南捷報孫兒也是剛纔聽說,倒是河西之捷,這幾日長安早已傳得沸沸揚揚了,甚至有人說墨家弟子能夠操控天象,召喚無數天外的流行直接砸得安息鐵甲騎兵人仰馬翻。”劉進沒有太正式的回答,倒是如爺孫閒聊一般的說道,其中還夾雜着坊間的傳言之話。

“呵呵.....操控天象?進兒覺得可能嗎?”漢武帝呵呵一笑,既沒有否定也沒有肯定。

“孫兒覺得有些誇大其實了。若真有如此神奇,大院君恐怕已經西出兩關收復西域失地了,而不會像現在這般依舊只守不攻。”劉進說出心中的想法,對於傳言說什麼墨家可以操控天象這種話他自然是不信的。

“嗯,進而倒是個明白人。你看看這一冊是什麼?”漢武帝被劉進扶着,走到了殿室的一角,在這裡有一排長長的書架,書架上擺放的不是當下最流行的紙質書籍,而是已經泛黃的老式竹簡卷冊。

劉進聞言拿起了漢武帝手指的那一卷書簡,將其展開看到卷首的那片竹簡上寫着‘舉賢良對策’幾個字。這幾個字劉進並不陌生,甚至在他很小的時候,太傅們已經教他學習過裡面的內容了,這正是董仲舒當年上書漢武帝的那篇著名文章。

“這是當年董夫子給陛下的上書......”劉進不知道爲何自己的祖父會在這個時候提到《舉賢良對策》,正是這份對策讓漢武帝確定了‘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的國策,也就是後世所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當年朕繼位之始,先帝和太后皆奉行黃老之道。然時過境遷,天下休養生息良久,正是大漢銳意進取之時,且諸子學說各行其道,朝廷上下意見難以統一,甚至還有墨家這樣嚴重威脅皇權的存在,所以祖父選擇了董夫子的意見。”漢武帝緩緩的說道,第一次在人前說出了當年選擇董仲舒建議的理由。

“孫兒明白了......唯儒道可長治,更能使天下歸心,永保大漢江山。”劉進似有所悟的說道,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最大好處就是整個國家思想統一,形成了皇權至上的理論根據,讓劉氏的江山更加穩固。這一點劉進也清楚,作爲未來的皇帝,他也會選擇繼續這條道路。

“你還沒有明白......”漢武帝上前兩步,將尚在手中的《神農本草經》又遞給了劉進。

劉進不明所以,被自己的祖父否定,劉進多少也有些尷尬,他放下竹簡,又疑惑的接過書冊。

《神農本草經》劉進也不陌生,他的寢殿中也有一冊,其實不僅是漢武帝和劉進,幾乎大漢所有權貴都人手一冊了。

“這是共濟醫館編撰的,據說神農本草經這個名字還是大將軍定下的,聽說因爲此書的刊印發行,天下醫家已經齊聚長安,這些人拿出了家族珍藏的古方,不久之後還要編撰一卷常用醫方,如今天下百姓都在稱讚醫家之人。孫兒也覺得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劉進說出自己的想法,如今醫家摒棄門戶之見,在《神農本草經》之後更要編撰一冊常用醫方普及天下,這件事情上確實沒有人能說一點不好。

“醫家此舉確實功在千秋,任何人都找不到一點理由來阻礙此事。若只如此也就罷了,但如今墨家又在陽關打破安息鐵甲騎兵,墨家機關已是名傳天下。明日渾天儀也要問世了,雖不知其真正用意,但那落下閎於天文水利農桑皆有莫大成就,你覺得大將軍做這些事究竟爲了什麼?”漢武帝依舊平靜的說道,臉上看不出喜或悲,彷彿只是在描述一件平常的事情。

“這.....祖父如此一說,似乎大將軍真的有所圖,孫兒愚鈍請祖父明示。”劉進對着漢武帝恭敬的一拜,他知道自己的祖父叫自己來,或許真的如江都公主所言那樣,皇帝真的要將這個國家交到自己手上了。

而這一次也是祖孫二人第一次的交心之談,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唯一的一次!

漢武帝仔細的打量了自己嫡長孫片刻,而後重重的嘆了口氣,伸出手臂示意劉進扶他。劉進上前扶住漢武帝,慢慢的又走回了軟榻。

“大將軍想要改變國策了......他要重立諸子學說,再塑百家爭鳴之世.....”剛一坐下,漢武帝就悠悠的說道,簡單的一句話卻是石破天驚。

“祖父說百家爭鳴不利於天下一統,東周末年百家爭鳴,便是大爭之世,大將軍此舉豈不是又要讓天下大亂?”劉進心中震驚無比,但其中有許多地方他又想不通。

“你太小看你的這位老師了.......”漢武帝臉上露出一絲笑容,沒有等劉進再問,他便繼續說道:“此一時彼一時,如今依舊是大漢一統,並非東周末年的羣雄並立。原本朕也想不通霍光此舉用意,不過這次墨家機關大破安息軍讓朕想明白了一些事。”

劉進認真的聽着漢武帝訴說,他生怕聽漏了一個字。

“墨家有墨家的優點,比如這次陽關之戰。醫家自是不用說,而落下閎身兼數家之長,其價值也是無法估量。這些優點正是儒家所不具備的,霍光的想法很簡單,他就是要兼容幷蓄,取百家之所長......或許....這便是他所理解的大一統思想吧?”

如果說當世最理解漢武帝心思的,當非霍光莫屬。而同樣最瞭解霍光的,也非漢武帝莫屬。劉徹對諸子學說也有涉獵,他也不得不承認那些非儒家的學說也有其獨到之處。從霍光最近在不同領域重啓諸子學說來看,漢武帝差不多已經猜到了霍光的真實用意。

“可是.....諸子學說早已產生了數百年,一直以來也是各行其道,要想集百家所長於一體能成功嗎?”劉進有些不信的問道,在他看來這些有着不同理念的學派很難兼容幷蓄,更不要說將這些理論融爲一體了。

“你覺得如今大漢的情況是什麼樣的?”漢武帝沒有回答劉進的問題,反而又問出了一個毫不相關的問題。

“命懸一線......”劉進低下頭,艱難的說出了四個字。

劉徹微微的點了點頭,他們心中都清楚,雖然陽關有了一場勝利,西南也一路勢如破竹,可是大漢已經處在劣勢,加上國內民生艱難,人口凋敝,用命懸一線形容並不爲過。

“當日在清涼殿中,霍光曾對朕說,如今大漢已是病入骨髓,非刮骨療傷而不可治。朕相信他有這個能力,他若能一心輔佐於你,朕相信進兒治下的大漢江山,將要遠勝於朕。”漢武帝第一次提到了當日清涼殿的一些細節,不過他也只說了一句便沒有多說其它。

“孫兒心中有一事不明,請祖父教我!”劉進似有所悟,而後又認真的問道。

“還是與霍光有關?”漢武帝似乎能看透自己孫子的心思。

“祖父明鑑。”劉進微微低頭。

“你擔心霍光權傾朝野,將來不會還政於你吧?你放心這些祖父早就想好了應對之策。而且這天下終究是劉姓的天下。待樑王與劉康的軍隊平定衛右渠之後,所剩的便是數萬精銳,他們是劉氏宗親,自會維護大漢正統。另外朕還會把上官桀留在長安輔佐你的,那裡即便除開霍光的軍隊,也有近十萬精銳。祖父會爲你掃平一切阻礙,將一個完美的,最爲強盛的帝國交到你的手上。”漢武帝的身上突然再一次流露出那種威壓四海的氣勢,原本風燭殘年的身軀竟給人一種無限偉岸的感覺,似乎那個大漢帝國至高無上的帝王又回來了。

漢武帝做了幾十年皇帝,爲了自己長孫能夠順利上位,最後竟能捨得下手處死自己的幼子和最心愛的女人,他的遠見和眼光自然非比尋常,劉細君能認識到的問題,漢武帝自然早就認識到了,甚至早就有了應對之策。

劉進微微一愣,他一直以來都以爲自己的祖父是被迫妥協的,但是現在看來其中似乎另有隱情。不過當一想到漢武帝說到的上官桀,劉進還是不確定的問道:“可是從安侯是大將軍的左膀右臂,這一點天下皆知。”

“他曾是期門郎上官桀......你應該知道當年祖父組建期門軍時,是如何選拔那些少年的!”漢武帝緩緩的說道,身軀微微向後一靠,身軀依靠在了軟墊之上,似乎這長時間的說話,讓他也非常的疲憊了。

“這......孫兒明白了.......”劉進躬身說道,如果不是漢武帝親口所說,劉進恐怕永遠也無法相信,上官桀依然是漢武帝的人!

但既然漢武帝如此說了,那此事應該不會有假。

“朕雖然老了,但從未糊塗過.....你那幾個叔父皆是庸碌之輩,你有江都輔佐,他們幾個都不足爲慮。你乃名正言順的大漢太孫,朝中臣公都不會有異心,在你登基之時,朕會讓你那位老師不會對你再有任何威脅.....朕累了....退下吧!”漢武帝閉起了雙眼,似乎自言自語的說了起來,聲音越來越小,最後好像要沉睡了一般。

“孫兒告退....”劉進心中早已是驚濤駭浪。相比於從漢武帝那裡瞭解到的那些秘密,劉進最重要的還是得到了漢武帝的承諾。

身爲未來的大漢皇帝,劉進自然也是有決斷的人,正如劉細君所說,霍光雖然是他們的老師,但終究親疏有別。一個合格的皇帝,一個偉大的帝王,是不會被個人情感而左右的,他們考慮的只會是整個江山社稷。

霍光還在大將軍府處理着全國各地的奏章,如今已是夜半三更,他卻還挑燈伏案。

“大將軍,夜已深了,甄總管命人送來了您最喜歡吃的雪花膏。”大將軍府一個吏員走近霍光,他手中提着一個精緻的木盒,裡面裝的是長安城最有名的那家小吃店所制的雪花膏。這種點心不僅霍光喜歡,許多長安達官顯貴都喜歡,甚至宮裡的嬪妃也有不少喜歡的。

“先放下吧。”霍光頭也沒擡的說道,手上依然翻閱着奏章。

待吏員走後,霍光又翻看了幾份奏章,在上面做了一些批註,而後才隨意的打開木盒,從幾塊雪花膏中取出了一塊毫不起眼的拿在手中。

霍光沒有將這塊雪花膏放入口中,而是雙手輕輕一扳,將其弄成了兩半,而後一個小巧的紙卷從雪花膏中落了出來。

紙張不大隻有兩指來寬,長約三尺,上面密密麻麻的用小字寫下了上百字。

霍光藉着燈光一字一字的細讀了上面的內容,而後毫不猶豫的將其放在燭臺上點燃。紙條在霍光手上不停燃燒,最後變成點點灰燼落下。

“真是一場權利的遊戲啊......不愧是千古一帝......還有細君.....你的成長真是令爲師意外!”霍光的嘴脣微動,聲音只在脣邊響起,連他自己都聽的不太真切.....

第二二七章 席捲草原的瘟疫第三三零章 大漢和親公主第二二四章 萬里絕域第一六二章 煙月樓第五十章 暗閣第一二七章 初入河內第六十三章 冤家路窄第七十二章 (上)漢武帝的真實用意第三一五章 儀動渾天第二三七章 盛世歡歌暗流涌動第三一四章 權利的遊戲第四十八章 預謀?巧合?第九十五章 李美人第四十六章 相如書簡第一一二章 宴請賓客第二四四章 河西的未來第六十七章 天降異象第二九五章 局勢逆轉第一一六章 武帝賀使第一八八章 倔強少女趙陰華第二三五章 養馬奴衛青第二五四章 黃河水患第三零二章 樑王伐朝鮮第六章 權臣之野望第一三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四零章 再次失守第一三七章 作戰計劃第七十章 東方朔來訪第二五五章 奏請封君之權第一七二章 南越鉅變第一二零章 河內白政第一零九章 自立門戶第九十三章 財路第二三一章 雪域生死路第三零六章 這個黑鍋我背了第一二二章 火燒山陽第四十四章 無奈的選擇第九十五章 李美人第一零六章 武帝微服第六十章 麒麟功臣杜延年第八十五章 報喜第三十四章 初遇桑弘羊第十七章 諸曹侍中第二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二三六章 陽謀之祖董仲舒第一二二章 火燒山陽第八十九章 漢武帝的示威第一二二章 火燒山陽第四十一章 龐大的外戚勢力第一五六章 卸職第三零八章 古今平匈第一功第二一零章 沙盤第三十四章 初遇桑弘羊第一二零章 河內白政第四十一章 龐大的外戚勢力第一三五章 期門郎上官桀第二十二章 匈奴敗走第一四三章 告緡使第十七章 諸曹侍中第二零三章 霍光被貶第三三零章 大漢和親公主第一二九章 生活用品第八十六章 她就是李妍第三零九章 海得拉巴鐵錠第一五零章 遠赴西域第二五二章 開城投降第二零三章 霍光被貶第一八五章 屠夫之名傳天下第一四六章 引蛇出洞第二零四章 半年之期第二一一章 戰爭推演第四十二章 衛霍之謀第二三五章 養馬奴衛青第二六九章 左相昧蔡倒戈第四十七章 刺殺第三一二章 墨家機關驚天下第六十七章 天降異象第九十二章 侵佔皇陵第一四四章 養匪自重第二四三章 建治敦煌第一九四章 錯亂的時間線第二二三章 都鬆若贊第一五五章 遺產第三二三章 長樂燭影第二六八章 名聲不顯的家族第一九六章 不同尋常的殊榮第四十章 漢武帝的態度第三三二章 家事難過天下事第一五二章 不準死第四十章 漢武帝的態度第一八四章 縱兵屠城第六十三章 冤家路窄第一三八章 請君入甕第一七四章 真正的南越之主第六十三章 冤家路窄第三三四章 全面戰爭四大帝國第一八六章 商人爲侯第三十七章 佳人相伴
第二二七章 席捲草原的瘟疫第三三零章 大漢和親公主第二二四章 萬里絕域第一六二章 煙月樓第五十章 暗閣第一二七章 初入河內第六十三章 冤家路窄第七十二章 (上)漢武帝的真實用意第三一五章 儀動渾天第二三七章 盛世歡歌暗流涌動第三一四章 權利的遊戲第四十八章 預謀?巧合?第九十五章 李美人第四十六章 相如書簡第一一二章 宴請賓客第二四四章 河西的未來第六十七章 天降異象第二九五章 局勢逆轉第一一六章 武帝賀使第一八八章 倔強少女趙陰華第二三五章 養馬奴衛青第二五四章 黃河水患第三零二章 樑王伐朝鮮第六章 權臣之野望第一三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四零章 再次失守第一三七章 作戰計劃第七十章 東方朔來訪第二五五章 奏請封君之權第一七二章 南越鉅變第一二零章 河內白政第一零九章 自立門戶第九十三章 財路第二三一章 雪域生死路第三零六章 這個黑鍋我背了第一二二章 火燒山陽第四十四章 無奈的選擇第九十五章 李美人第一零六章 武帝微服第六十章 麒麟功臣杜延年第八十五章 報喜第三十四章 初遇桑弘羊第十七章 諸曹侍中第二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二三六章 陽謀之祖董仲舒第一二二章 火燒山陽第八十九章 漢武帝的示威第一二二章 火燒山陽第四十一章 龐大的外戚勢力第一五六章 卸職第三零八章 古今平匈第一功第二一零章 沙盤第三十四章 初遇桑弘羊第一二零章 河內白政第四十一章 龐大的外戚勢力第一三五章 期門郎上官桀第二十二章 匈奴敗走第一四三章 告緡使第十七章 諸曹侍中第二零三章 霍光被貶第三三零章 大漢和親公主第一二九章 生活用品第八十六章 她就是李妍第三零九章 海得拉巴鐵錠第一五零章 遠赴西域第二五二章 開城投降第二零三章 霍光被貶第一八五章 屠夫之名傳天下第一四六章 引蛇出洞第二零四章 半年之期第二一一章 戰爭推演第四十二章 衛霍之謀第二三五章 養馬奴衛青第二六九章 左相昧蔡倒戈第四十七章 刺殺第三一二章 墨家機關驚天下第六十七章 天降異象第九十二章 侵佔皇陵第一四四章 養匪自重第二四三章 建治敦煌第一九四章 錯亂的時間線第二二三章 都鬆若贊第一五五章 遺產第三二三章 長樂燭影第二六八章 名聲不顯的家族第一九六章 不同尋常的殊榮第四十章 漢武帝的態度第三三二章 家事難過天下事第一五二章 不準死第四十章 漢武帝的態度第一八四章 縱兵屠城第六十三章 冤家路窄第一三八章 請君入甕第一七四章 真正的南越之主第六十三章 冤家路窄第三三四章 全面戰爭四大帝國第一八六章 商人爲侯第三十七章 佳人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