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國和家

bookmark

在百里無忌的計劃中,向大幅降低賦稅,儘量爭取最大範圍的百姓支持,然後以雷霆之勢清掃楚國官場。

但被徐世銘以一句國庫空虛擋了回來,若真依他所說,降低黑旗軍軍餉和官員俸祿,那雖不至於出現叛亂,但一時混亂肯定是免不了的,原楚軍和原楚官員還好說,本來他們就那麼點餉錢,可黑旗軍士兵和原慶州官員私下還不罵百里無忌?以命打下了楚國,到頭來降一半餉錢。這種事百里無忌真心做不出來。

百里無忌雖然平時不管財,但心底總還是有點數的,不說慶州有否積餘,單從攻下楚國數州和都城,這沒收的官倉和國庫有多少積餘心中也有點底。

這老頭今日擺明了想和我理論一番。但這事還真得先說服了他,不然後續計劃很難進行。

“先生,記得忠縣攻防戰後某問過你有何夢想,先生回答說是想做忠臣、諫臣、幹臣。今日某想再問問先生,你的夢想可還是做忠臣、諫臣、幹臣?”

“正是。”徐世銘自然記得,這不,現在就在幹這事麼。

“那就好,先生以爲一個諫臣、忠臣、幹臣該做些什麼事纔算是盡職盡責?”

“諫臣者,敢於指出主上的錯誤,使主上近賢臣、遠小人。忠臣者,主上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幹臣者,如同股肱,爲主上支撐朝堂。”徐世銘好不得意。

“先生言之有理。那就按先生所說,某與先生好好治理楚國,終生做個楚王便是。”百里無忌也不急,慢條斯里地說道。

“主公此話何意?”

“先生若是以爲只要幫某將楚國治理得國強民富就算是諫臣、忠臣、幹臣,那某了了先生的心願就是。”

“某還是不明白主公的意思?”徐世銘確實不明白,在他的心中,他就想幫着百里無忌將楚國治理成諸國中最富強的國家。

“先生一直陪伴在無忌身邊,從巴東縣至今。無忌先是巴東縣令,攻蜀三州之地建立慶州,再攻上楚國爲楚王,先生以爲無忌是南平人或蜀人或楚人?”

“呃……。”

百里無忌笑笑,這個時代誰人有國家的概念?所謂的國家不過就是一個諸侯建立的國而已。

“先生似乎忘記自己是誰了。”

“這……。”

“其實,你我皆是炎黃子孫,蜀國人是,楚國人是,晉國人是,南平、南唐、南漢、吳越、閩國人皆是,唯獨契丹、党項人不是。先生可明白?”

徐世銘有點明白了,看來主公所圖不僅僅是中原,他是想再現大漢榮光啊。

百里無忌指着地圖說道:“先生請看,討伐南漢勢在必行,一則擴大的楚國疆土,同時控制了出海口。二則發展造船業,不但與番外貿易的利潤豐厚,同時吳越、閩、晉、遼皆在攻擊範圍之內。先生以爲如何?”

“年輕真好啊……。”徐世銘看着地圖,年近半百之人竟然亦是熱血沸騰。

只是自己不知道還能不能看到實現的那一天呢?

真的好期待……。

六月初二。

一封摺子攤開在百里無忌的面前。

上面書寫着,“夫農爲民本、食爲民天,今廣取皮革,牛囤虛空,耕民逃竄,轉爲寇盜……巨木售於異邦,使者恣爲奸利,陸轉水運,僱募尤難,一木之費,至逾百萬,道路嗷嗷……。”

一面直陳官府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會令耕民窮困而陷入盜寇之流。一面斥責各州官員貪墨腐敗,危害楚之根基。

摺子來自融州副使石文德。

石文德其人,有才但貌醜,與徐世銘的經歷頗有一比。

自幼博學強記,自學成材。後晉天福三年楚王授水部員外郎,後因直諫被貶,充融州副使。

二十歲時,讀范曄的《後漢書》,摘錄其中語病數百條,一一加以辯證。《後漢書》是當時讀書人公認的經典之作,石文德年紀輕輕就敢於對前人的不足予客觀的研判,被當時的讀書人稱之爲奇才。

端午節,石文德賦《艾虎》長篇詩歌,天策府學士劉紹禹閱後稱讚:“文德當於文苑之雄也!”

石文德不甘空負一身經世的才情。爲了一展平生抱負,他再度北上潭州,感受到潭州濃厚的“重士”、“崇文”的氛圍,留下來爭取實現抱負的機會。

當時的潭州,爲馬希範執政,這馬希範與他木匠出身的老爸不同,喜歡附庸風雅,仿照唐太宗李世民設天策府文學館,大量網羅人才,意欲輔助其振興“馬楚”大業。石文德因此多次投書,獻詩文求見。馬希範認爲石文德身份卑微,又“形質寢陋短小”,不耐煩地將他拒之門外。

落魄的石文德流落潭州街頭,飢寒交迫。楚王馬希範的弟弟馬希廣比較看重有學問有才情的讀書人,瞭解石文德的遭遇,將其收留在家中。馬希範知道後,追着弟弟罵:“難道我還不如你識人才?”還要當着大衆的臉,羞辱石文德,然後把他趕走。

但是金子總會發光,馬希範寵幸的秦國夫人紅顏薄命,香消玉殞。這馬希範傷心之餘,在學士文人中徵集輓聯以示哀悼,並表示重賞輓聯寫得好的人。石文德終於以一副“月沉湘浦冷,花謝漢宮秋”的輓聯脫穎而出,被授於楚國水部員外郎。

但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楚王建豪華宮殿,石文德毅然上書六諫,惹怒馬希範,大傷了楚王的面子,他一怒之下差點把石文德殺了,幸得劉紹禹幫着說了不少好話,最後才把石文德貶到了融州爲副使。

六月初五。

楚王府授石文德吏治署署令之職,全權監察各州吏治。同時令各地駐紮黑旗軍配合其行動。

於是,以石文德一封摺子爲導火線,楚國這一場轟轟烈烈的“清官運動”開始了。

與此同時,百里無忌對楚國的農業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

針對楚國特產茶葉、棉花和地處水鄉的優勢,百里無忌在楚國全境推行了種植、養殖、漁業結合的多層次養殖,在茶樹下面養雞,然後利用雞糞餵魚。

第22章 正式上任第四十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八十九章第十六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二百五十章第16章 離蜀之時第二十三章第二百四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二百三十七章第三十二章第51章 百姓的憤怒第二十章第一百一十五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六十三章第五十九章第二百四十二章第二十八章第二百六十四章第97章 傳承第二百七十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二十一章第四十九章第七十二章第一百十五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30章 四巨頭的會議第46章 盧詩韻來訪第二百五十四章第四十二章第二百七十二章第五十八章第43章 海鶻戰船第二百四十八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七章第67章 平蠻之策第一百三十章第一百十九章第五十三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一百零六章第71章 蜀軍來犯第1章 和州載第五十七章第四十四章第35章 戰爭的起因第一百七十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二百零四章第43章 海鶻戰船第九十七章第一百八十三章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21章 二月初五第5章 出路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二百一十二章第99章 ,第八章第七十八章第七十九章第一百十六章第二十四章第二百六十四章第9章 四海鹽鋪第32章 滅楚戰爭(九)第三十四章第一百十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二十一章第五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84章 第二次整編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二百七十章第26章 各懷鬼胎第29章 南平王的苦惱第93章 慶州暴亂(五)第一百零七章第三十六章第三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二百三十一章第44章 戰爭再次爆發第一百四十九章第十一章第二百七十章第四十二章第41章 整治吏治
第22章 正式上任第四十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八十九章第十六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二百五十章第16章 離蜀之時第二十三章第二百四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二百三十七章第三十二章第51章 百姓的憤怒第二十章第一百一十五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六十三章第五十九章第二百四十二章第二十八章第二百六十四章第97章 傳承第二百七十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二十一章第四十九章第七十二章第一百十五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30章 四巨頭的會議第46章 盧詩韻來訪第二百五十四章第四十二章第二百七十二章第五十八章第43章 海鶻戰船第二百四十八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七章第67章 平蠻之策第一百三十章第一百十九章第五十三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一百零六章第71章 蜀軍來犯第1章 和州載第五十七章第四十四章第35章 戰爭的起因第一百七十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二百零四章第43章 海鶻戰船第九十七章第一百八十三章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21章 二月初五第5章 出路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二百一十二章第99章 ,第八章第七十八章第七十九章第一百十六章第二十四章第二百六十四章第9章 四海鹽鋪第32章 滅楚戰爭(九)第三十四章第一百十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二十一章第五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84章 第二次整編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二百七十章第26章 各懷鬼胎第29章 南平王的苦惱第93章 慶州暴亂(五)第一百零七章第三十六章第三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二百三十一章第44章 戰爭再次爆發第一百四十九章第十一章第二百七十章第四十二章第41章 整治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