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迎來了高方第一波也是最後一波拼死攻擊。

高方得到明國同意大理國歸降的消息,知道一切都完了。

現在已經不是自己想投降就能投降得了的了,高方知道,高氏已經面臨滅絕的危險了。

因爲對方接受高氏投降,代表着高氏還能存在,只要存在就還可以佔據一定的利益。

但顯然,得到明國全力支持的段氏,是絕對不會給高氏投降的機會的。

段氏已經將大理國所有利益中的最大部分獻給了明國,怎麼可能讓高氏再從已經不多的蛋糕中再分一杯羹?

所以,段氏必定會藉助明軍,給高氏致命一擊,所謂除之而後快,段氏絕不會給高氏這個機會。

與其這樣,不如率先進攻,以死相拼。

在明軍正式進入大理國之前,與段氏決一死戰,或許,憑藉地利優勢,以瀾滄江爲界,形成與明軍的對峙。

只要在瀾滄江西岸頂住明國的第一輪進攻,高氏就有了與明國談判的籌碼,明國幾乎已經統一了天下,在這個時候,不可能爲這場可有可無的戰爭付出太多的代價,如此高氏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政治就是這樣。

是敵是友,打與不打,只有利益所決定。

如果真如高方所想,明軍在瀾滄江被高氏軍隊所阻,那麼百里無忌就很有可能接受高方的請降,留高氏一條活路。甚至從段氏的利益中分出一份,安撫高氏。

只要讓明國知道,武力征服高氏所要付出的代價將遠遠超過接受高氏投降需要付出的代價。那麼,明國就會同意高氏投降,並給予其相應的利益。

實力決定着命運。

所以,高方悍然發動了第二次大理戰爭。

這是一場決定高氏生死的戰爭,高方几乎調集了所有能上陣的“士兵”,全力一戰。

在第一次瀾滄江戰役中,高氏叛軍仰仗徐守仁的數千軍情院潛伏人員。給段氏朝廷軍全力一擊,由此實力的此消彼長,甚至連士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高方手中掌握的大理常備軍並不多。六萬常備軍,在高方控制下的不過二萬人。

數月前,第一場戰爭中,這支軍隊已經消耗近半。也就是說。高方手中的正規軍,不過一萬餘人。

但這次戰爭發動時,高方竟組織起了六萬大軍,對外號稱十萬。

可想而知,高方的軍隊滲雜着多少的水份。

這六萬軍隊中,除去一萬多的正規軍,有一萬是來自永昌、麗水兩鎮節度的府兵,還有一部分是來自瀾滄江以西各部落的私兵。可就算如此,加起來也不過三萬人。

其餘的三萬人。那就是一些剛剛洗乾淨腳的農夫。

這樣的“士兵”,吶喊助威擅長,真要上了陣,除了拖正規軍後腿,別的什麼都不會幹。

如果戰場形勢大好,這些人或許也會一窩蜂地跟着衝鋒,但若是戰場形勢不利,那就如鳥獸散,甚至引起踩踏,反而衝亂正規軍的陣形。

高方是軍旅出身,在段思平麾下帶兵多年,自然知道此中的利弊,但如今家族危如累卵,只能死馬當作活馬醫,將這三萬人安排在了最前沿,作爲向東岸進攻的第一波。

其實對於內戰而言,人數確實能解決一些問題。

內戰有別於對外戰爭,內戰的勝利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人心的向背,而士兵都來自同一個,往往對陣的會遇到兄弟親友。

這也就是人數能解決一些問題的原因。

高方就是想將這三萬人做爲炮灰送死,在他心裡,人命無足輕重,重要的是他的家族和那些依靠高氏的部落,這些利益纔是高方不得不去考慮的事情。

如果他不考慮這些人的利益,那麼高氏用不着敵人來進攻,單就從內部就會瓦解。

聯盟往往是因爲利益,特別是政治聯盟。

這些部落和永昌、麗水兩鎮節度至所以團結在高方身邊,毅然與段思聰爲敵,那就是因爲利益,沒有足夠的利益,傻子才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而明國的選邊站,已經動搖了這些人的決心,高方只能用一場勝利,哪怕是局部的,很小的勝利來凝聚人心。

本應該讓正規軍上前打頭一陣,如此,取得第一仗的勝利以鼓舞士氣。

但形勢所迫,高方已經開始發現兩鎮節度有些不太對勁,高方不放心將一萬府兵派上前去,因爲,說不定,一眨眼他們就投靠了段氏。

而高方實在不捨得將自己掌握的一萬多正規軍派上去,在這個時候,萬一損耗過大,那麼,高方將失去掌控這些勢力的本錢。

思來想去,高方只能將三萬“農夫”做爲第一波推出去。

高方不求靠這三萬人能突破對方的防線,只求能用這三萬條命,消耗對岸守軍的箭矢軍械。

如果能拼掉對方一些有生力量,這已經是高方心裡最滿意的結果了。

三萬農夫甚至連大理正規軍常用的皮甲都沒有裝備,只是持一把刀劍或者長矛。三萬士兵中無一弓弩手,因爲弓弩的成本太大,而且這些“士兵”未經訓練,根本不會使用。

高方下令,將兩鎮節度麾下的一萬軍隊做爲第二波,將自己手中的一萬多正規軍做爲第三波,將各部族的私兵做爲預備隊。

目標,瀾滄江東岸,不死不休。

戰爭就是如此倉促地開始了。

東岸,也就是段氏防禦線,由於上次段氏的主力被徐守仁麾下的“流氓地痞”用炸藥轟到了瀾滄江中餵了魚,倖存的一萬多軍隊加上徵召來的“農夫士兵”只有防守之力。

因爲大量的船隻在那次爆炸中損失殆盡,東岸只能依靠弓弩防禦。

當高氏發動進攻時,可想而知,三萬人的進攻,靠同樣三萬多人的防守,困難有多大。

三萬高氏軍把瀾滄江從北邊上流一直到南邊下流全擠滿了。

各種各樣的泅渡方式和工具層出不窮。

先不說這些“士兵”有多少戰鬥力,但從規模上來說,就不是等量的軍隊能防守得了的。

第二百二十九章第2章 石敬塘的無奈第二百七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二十七章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53章 民意所向第七十二章第28章 滅楚戰爭(五)第十九章第18章 告別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三十七章第六十四章第20章 偷聽是一種病第八十四章第99章 ,第一百零七章第二百零五章第五十章第一百零六章第四十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二十二章第六十八章第44章 招募風波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一百零六章第46章 盧詩韻來訪第五十六章第八十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第43章 威壓第一百四十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二百二十一章第二百七十三章第一百章第四十一章第九十四章第三章第一百章第33章 微服私訪第81章 盧詩韻的眼淚第一百七十七章第76章 南唐欲和第九十章第6章 賭還是不賭第六十章第六十四章第三十七章第2章 逃婚(二)第70章 丁思覲的忐忑第一百七十四章第四章第96章 神人杜光庭第94章 設立票引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84章 第二次整編第二百五十一章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87章 特戰都第一百十一章第四十六章第二十二章第十七章第55章 軍規之上的軍規第一百二十四章第六十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3章 逃婚(三)第二百五十二章第53章 戰前軍備第二章第六十五章第九十六章第一百零九章第十七章第二百二十章第28 徐世銘獻計第31章 接掌團結軍第72章 智將韓繼勳第二十二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九十章第20章 偷聽是一種病第13章 公主欲嫁第一百六十一章第二百三十章第四十一章第六十六章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二十四章第六十一章
第二百二十九章第2章 石敬塘的無奈第二百七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二十七章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53章 民意所向第七十二章第28章 滅楚戰爭(五)第十九章第18章 告別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三十七章第六十四章第20章 偷聽是一種病第八十四章第99章 ,第一百零七章第二百零五章第五十章第一百零六章第四十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二十二章第六十八章第44章 招募風波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一百零六章第46章 盧詩韻來訪第五十六章第八十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第43章 威壓第一百四十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二百二十一章第二百七十三章第一百章第四十一章第九十四章第三章第一百章第33章 微服私訪第81章 盧詩韻的眼淚第一百七十七章第76章 南唐欲和第九十章第6章 賭還是不賭第六十章第六十四章第三十七章第2章 逃婚(二)第70章 丁思覲的忐忑第一百七十四章第四章第96章 神人杜光庭第94章 設立票引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84章 第二次整編第二百五十一章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87章 特戰都第一百十一章第四十六章第二十二章第十七章第55章 軍規之上的軍規第一百二十四章第六十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3章 逃婚(三)第二百五十二章第53章 戰前軍備第二章第六十五章第九十六章第一百零九章第十七章第二百二十章第28 徐世銘獻計第31章 接掌團結軍第72章 智將韓繼勳第二十二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九十章第20章 偷聽是一種病第13章 公主欲嫁第一百六十一章第二百三十章第四十一章第六十六章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二十四章第六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