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領兵的最高指揮官僅限於指揮使,也就是說,明國以後,真正領兵的最高軍官是指揮使,所統率的兵馬按如今編制也就六千人左右。
再無歷朝歷代那種一人統率數萬甚至數十萬的大將軍。
當百里無忌一邊飲酒一邊“泄露”着本不應該現在吐露的心中策略,所引起的是馬裡義四人的目瞪口呆。
只有孫仕旭稍有思想準備,因爲孫仕旭跪在其亡父墓前時,百里無忌曾經與他說起過孫光憲臨終前的建議。
而百里無忌心中並不是不相信眼前這四位兄弟,但真要在明國推行此政策軍規,只能委屈這四位必小了,只有讓這四人做出表率,才能順利地將這軍規推行下去。
也許百里無忌並不是因爲酒醉,而是趁着今日五人齊聚,特意吐露心聲。
都說酒後吐真言,只要不是爛醉不醒,酒醉之人的腦袋反而出奇的清醒。
聽着百里無忌娓娓而談的四人,自然就是這腦袋清醒的人。
一陣沉默之後,孫仕旭首先表態只要讓他打完最後這征討大理的一仗,他願意聽從百里無忌的安排。
第二個靜態的是徐守仁,他現在並不在軍中,軍情院做爲皇帝的特務機構,只要編制不在軍中,就沒有什麼可以約束他,唯一需要移交的就是三萬鐵騎兵。
百里康嘻笑着,他早在百里無忌巴東起兵拿下慶州時就說過,他的心願只是能和麪前的這些人一起生活,並無多大的野望,就算百里無忌不提此事,明國平定四海之後,他也打算向百里無忌辭去官職。
在百里康看來。位高權重的官職,遠不如做個富家翁,與親人共享天倫之樂來得有意思。
只有百里義吶吶不知道如何表述。
百里無忌諒解地看着百里義。他知道百里義此生最大的心願莫過於領兵征戰沙場。
百里無忌甚至可以爲百里義破例,縱然因此而遭受大一些的阻力也在所不惜。
畢竟。這數十年的交情相比於任何東西,都顯得沉甸甸的,對百里無忌來說,江山可以再打,象眼前中人這樣的兄弟此生卻再也不可能有了。
百里無忌微笑着開口道:“阿義……。”
卻不想百里義也在此時突然開口,百里無忌體諒地笑笑,示意百里義先說。
而百里義漲紅着臉,吶吶地說出了他的建議。令在場所有人瞠目張口,忍俊不禁。
百里義吞吞吐吐地說道:“大郎,你知道我最想的就是帶兵,除了帶兵,我什麼都不會,不象阿義、阿康,他們都隨大郎學文識字……。”
百里無忌笑着打斷百里義的話語:“這我都知道,你直接說,你有什麼想法就是。”
百里義“嗝”地一聲打了個酒嗝,他的臉更紅。鼓足勇氣再次說道:“我……我想……我是說能不能到時讓我去新軍當個指揮使……。”
百里義的囧迫引得在場衆人愣了半晌,方纔暴發出鬨然大笑。
堂堂明國從二品奉國將軍,明國官銜最高的軍事將領。居然要屈尊去擔任一個統率六千人的指揮使,這說出去豈不笑掉人的大牙?這丟得不單是百里義的臉,更丟明國的臉百里無忌的臉。
如果換個人,百里無忌勢必會勃然大怒,但百里義的性格,在場所有人都知道,若是百里義能考慮到這些,那他就不是百里義了。
好不容易,百里無忌收住了笑聲。他安慰百里義道:“阿義不必擔心,若你真是不捨軍旅生涯。我可以讓你統率御林軍,還有你們。如果心中也有不捨,八萬御林軍就是你們的歸宿。”
其實百里無忌心中也已經爲這班發小們做好了準備,御林軍做爲皇帝的親衛軍,歸於百里無忌直轄,這是百里無忌爲百里義等人留下的最後一塊“自留田”。
雖然在百里無忌心中,未來的御林軍也會執行新軍的軍規,但至少在這些年,御林軍還是能保持原狀,也許再有個二十年,哪怕象百里義這種視軍隊爲家的軍旅狂人,也不得不在年歲面前低頭。
百里義聞言咧大嘴笑了,徐守仁、孫仕旭也笑了,唯獨百里康沒笑。
百里無忌知道百里康的心意,他一面希望與大家同聚,生活在一起,又想念遠在高麗的兩個妻子和孩子。
百里無忌制止了百里義三人的笑聲,他開口安慰百里康道:“阿康,不必太過思念,待平定大理之後,我可令彭曉將幾個侄子接來金陵,讓你一享天倫之樂。”
百里康淡淡地應道:“大郎有心了。我只是覺得有些累,這麼多年了,刀光劍影,沙場搏殺,我希望此戰之後,我們能過些安樂日子。”
百里無忌揮揮手笑罵道:“阿康不必扮隱士,你小子發起狠來,可絕對不比這幾位遜色。”
百里康正色道:“大郎,你知道我意不在當多大官,發多大財……。”
百里無忌攔住百里康的話道:“我知道,我們都知道,你小子不就想老婆孩子熱坑頭麼?這樣,到時我在金陵府爲你蓋個府邸,上書——明國隱士府如何?”
百里無忌的調侃令起了衆人的鬨笑。
在鬨笑聲中,百里康終於端不住架子,與衆人撥打一處。
歡樂中的時間過得很快,大家鬧累了,竟忘記了繼續飲酒,早先已經有了的酒意漸漸地發散掉了,熱鬧之後冷靜下來,大家不約而同地開始討論起對大理國的作戰方案。
大理國不大不小,少量出兵達不到氣勢,也起不了一戰定乾坤的目的。但大量出兵又不切明國現在的實際。
雖說經歷了這幾年的戰爭,民衆對朝廷的信心已經到達了至高點,但明國如果再盡全力攻滅大理,勢必拖慢明國經濟恢復的速度,這是百里無忌不願意看到的。
大理國與遼國和阻卜不同,它基本屬於對明國沒有太大直接威脅的一種。
不象遼國和阻卜,它們的存在就如同懸在明國頭上的一把刀,不知道什麼時候,大批的騎兵會席捲明國的整個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