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bookmark

日常領兵的最高指揮官僅限於指揮使,也就是說,明國以後,真正領兵的最高軍官是指揮使,所統率的兵馬按如今編制也就六千人左右。

再無歷朝歷代那種一人統率數萬甚至數十萬的大將軍。

當百里無忌一邊飲酒一邊“泄露”着本不應該現在吐露的心中策略,所引起的是馬裡義四人的目瞪口呆。

只有孫仕旭稍有思想準備,因爲孫仕旭跪在其亡父墓前時,百里無忌曾經與他說起過孫光憲臨終前的建議。

而百里無忌心中並不是不相信眼前這四位兄弟,但真要在明國推行此政策軍規,只能委屈這四位必小了,只有讓這四人做出表率,才能順利地將這軍規推行下去。

也許百里無忌並不是因爲酒醉,而是趁着今日五人齊聚,特意吐露心聲。

都說酒後吐真言,只要不是爛醉不醒,酒醉之人的腦袋反而出奇的清醒。

聽着百里無忌娓娓而談的四人,自然就是這腦袋清醒的人。

一陣沉默之後,孫仕旭首先表態只要讓他打完最後這征討大理的一仗,他願意聽從百里無忌的安排。

第二個靜態的是徐守仁,他現在並不在軍中,軍情院做爲皇帝的特務機構,只要編制不在軍中,就沒有什麼可以約束他,唯一需要移交的就是三萬鐵騎兵。

百里康嘻笑着,他早在百里無忌巴東起兵拿下慶州時就說過,他的心願只是能和麪前的這些人一起生活,並無多大的野望,就算百里無忌不提此事,明國平定四海之後,他也打算向百里無忌辭去官職。

在百里康看來。位高權重的官職,遠不如做個富家翁,與親人共享天倫之樂來得有意思。

只有百里義吶吶不知道如何表述。

百里無忌諒解地看着百里義。他知道百里義此生最大的心願莫過於領兵征戰沙場。

百里無忌甚至可以爲百里義破例,縱然因此而遭受大一些的阻力也在所不惜。

畢竟。這數十年的交情相比於任何東西,都顯得沉甸甸的,對百里無忌來說,江山可以再打,象眼前中人這樣的兄弟此生卻再也不可能有了。

百里無忌微笑着開口道:“阿義……。”

卻不想百里義也在此時突然開口,百里無忌體諒地笑笑,示意百里義先說。

而百里義漲紅着臉,吶吶地說出了他的建議。令在場所有人瞠目張口,忍俊不禁。

百里義吞吞吐吐地說道:“大郎,你知道我最想的就是帶兵,除了帶兵,我什麼都不會,不象阿義、阿康,他們都隨大郎學文識字……。”

百里無忌笑着打斷百里義的話語:“這我都知道,你直接說,你有什麼想法就是。”

百里義“嗝”地一聲打了個酒嗝,他的臉更紅。鼓足勇氣再次說道:“我……我想……我是說能不能到時讓我去新軍當個指揮使……。”

百里義的囧迫引得在場衆人愣了半晌,方纔暴發出鬨然大笑。

堂堂明國從二品奉國將軍,明國官銜最高的軍事將領。居然要屈尊去擔任一個統率六千人的指揮使,這說出去豈不笑掉人的大牙?這丟得不單是百里義的臉,更丟明國的臉百里無忌的臉。

如果換個人,百里無忌勢必會勃然大怒,但百里義的性格,在場所有人都知道,若是百里義能考慮到這些,那他就不是百里義了。

好不容易,百里無忌收住了笑聲。他安慰百里義道:“阿義不必擔心,若你真是不捨軍旅生涯。我可以讓你統率御林軍,還有你們。如果心中也有不捨,八萬御林軍就是你們的歸宿。”

其實百里無忌心中也已經爲這班發小們做好了準備,御林軍做爲皇帝的親衛軍,歸於百里無忌直轄,這是百里無忌爲百里義等人留下的最後一塊“自留田”。

雖然在百里無忌心中,未來的御林軍也會執行新軍的軍規,但至少在這些年,御林軍還是能保持原狀,也許再有個二十年,哪怕象百里義這種視軍隊爲家的軍旅狂人,也不得不在年歲面前低頭。

百里義聞言咧大嘴笑了,徐守仁、孫仕旭也笑了,唯獨百里康沒笑。

百里無忌知道百里康的心意,他一面希望與大家同聚,生活在一起,又想念遠在高麗的兩個妻子和孩子。

百里無忌制止了百里義三人的笑聲,他開口安慰百里康道:“阿康,不必太過思念,待平定大理之後,我可令彭曉將幾個侄子接來金陵,讓你一享天倫之樂。”

百里康淡淡地應道:“大郎有心了。我只是覺得有些累,這麼多年了,刀光劍影,沙場搏殺,我希望此戰之後,我們能過些安樂日子。”

百里無忌揮揮手笑罵道:“阿康不必扮隱士,你小子發起狠來,可絕對不比這幾位遜色。”

百里康正色道:“大郎,你知道我意不在當多大官,發多大財……。”

百里無忌攔住百里康的話道:“我知道,我們都知道,你小子不就想老婆孩子熱坑頭麼?這樣,到時我在金陵府爲你蓋個府邸,上書——明國隱士府如何?”

百里無忌的調侃令起了衆人的鬨笑。

在鬨笑聲中,百里康終於端不住架子,與衆人撥打一處。

歡樂中的時間過得很快,大家鬧累了,竟忘記了繼續飲酒,早先已經有了的酒意漸漸地發散掉了,熱鬧之後冷靜下來,大家不約而同地開始討論起對大理國的作戰方案。

大理國不大不小,少量出兵達不到氣勢,也起不了一戰定乾坤的目的。但大量出兵又不切明國現在的實際。

雖說經歷了這幾年的戰爭,民衆對朝廷的信心已經到達了至高點,但明國如果再盡全力攻滅大理,勢必拖慢明國經濟恢復的速度,這是百里無忌不願意看到的。

大理國與遼國和阻卜不同,它基本屬於對明國沒有太大直接威脅的一種。

不象遼國和阻卜,它們的存在就如同懸在明國頭上的一把刀,不知道什麼時候,大批的騎兵會席捲明國的整個北部。()

第54章 荊南軍的無畏第13章 孫少的刀第一百九十九章第二百七十七章第99章 ,第94章 設立票引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七章第八十二章第90章 契丹南下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二百四十六章第二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23章 江陵盟約第七十九章第一百零九章第35章 戰爭的起因第一百零一章第47章 名將潘崇徹第二章第八十七章第5章 出路第83章 石敬塘的辯解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一百九十八章第28 徐世銘獻計第一百三十四章第八章第74章 名將vs小將第51章 百姓的憤怒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二百一十四章第八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八章第87章 天災人禍第18章 告別第16章 王佐之道第一百零三章第二百零五章第二十四章第二百零六章第九章第十八章第二百八十二章第24章 齊已仙逝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二百八十三章第二十七章第六十六章第二百三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一百十四章第39章 豐收與戰爭第一百十八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54章 荊南軍的無畏第一百十一章第85章 巴東父老第33章 微服私訪第38章 巴東對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1章 逃婚(一)第一百六十六章第63章 勇士的衣冠冢第五十五章第九十五章第97章 傳承第五十七章第二十章第94章 設立票引第一百二十六章第77章 那一滴淚第39章 豐收與戰爭第86章 醫署衛隊第一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五章第4章 人滿爲患第一百四十章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四十四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18章 告別第二十三章第一百九十五章第14章 有婦之夫第92章 慶州暴亂(四)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二百八十三章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84章 第二次整編第11章 寧江王第10章 兄弟還是敵人第54章 商人逐利
第54章 荊南軍的無畏第13章 孫少的刀第一百九十九章第二百七十七章第99章 ,第94章 設立票引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七章第八十二章第90章 契丹南下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二百四十六章第二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23章 江陵盟約第七十九章第一百零九章第35章 戰爭的起因第一百零一章第47章 名將潘崇徹第二章第八十七章第5章 出路第83章 石敬塘的辯解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一百九十八章第28 徐世銘獻計第一百三十四章第八章第74章 名將vs小將第51章 百姓的憤怒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二百一十四章第八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八章第87章 天災人禍第18章 告別第16章 王佐之道第一百零三章第二百零五章第二十四章第二百零六章第九章第十八章第二百八十二章第24章 齊已仙逝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二百八十三章第二十七章第六十六章第二百三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一百十四章第39章 豐收與戰爭第一百十八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54章 荊南軍的無畏第一百十一章第85章 巴東父老第33章 微服私訪第38章 巴東對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1章 逃婚(一)第一百六十六章第63章 勇士的衣冠冢第五十五章第九十五章第97章 傳承第五十七章第二十章第94章 設立票引第一百二十六章第77章 那一滴淚第39章 豐收與戰爭第86章 醫署衛隊第一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五章第4章 人滿爲患第一百四十章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四十四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18章 告別第二十三章第一百九十五章第14章 有婦之夫第92章 慶州暴亂(四)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二百八十三章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84章 第二次整編第11章 寧江王第10章 兄弟還是敵人第54章 商人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