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一整天的王樸勉強走回宅門前,卻發現,自己的馬車,連車廂都被人砸了,哪還有睡的地方。
所謂屋漏偏遇連夜雨,王樸現在到了絕境,身上有錢卻無處買食物,也無處可投宿,往日的同僚如今都避之不及,王樸也沒打算去尋求他們的幫助,王樸蜷縮着,靠着宅門錯睡過去。
不知道睡了多久,王樸被人晃醒,勉力睜開一絲眼縫,藉着星光,依稀看見自己的老僕人李伯正在搖晃自己。
王樸有氣無力地問道:“李伯,你怎麼來了?”
“主公,我一直就在附近,聽說你昨夜露宿在馬車,白天就尋來了,找不見你,只好晚上再來碰碰運氣。”
“李伯……,先不說話……有沒有吃的,我已經一天沒吃東西了。”
“有,有,聽說主公昨天一直被客家驅趕,買不到食物,我身上一直帶着饅頭準備着。”李伯一邊說,一邊從懷中掏出兩個饅頭,見王樸有氣無力的樣子,李伯便動手將饅頭撕成小塊,喂到王樸嘴裡。
吃下兩個饅頭,王樸的精神好了些,“李伯,宅子是皇上派人封的嗎?”
李伯憤聲道:“倒不是皇上下旨封的,卻是那新任的知開封府事薛訓派人封的。”
王樸知道,這薛訓原是右屯衛將軍,與自己不對付,其實不管是誰來封,只要不是皇上下旨封的,對於王樸來說。都一樣。王樸心裡終究還是希望柴榮能信任自己,對自己有信心,可是。這可能嗎?
王樸不自覺地露出苦笑的神態。
一旁的李伯卻以爲王樸對宅子被封一事苦笑,趕緊安慰道:“主公,謠言止於智者,現在主公回來了,向皇上冰釋誤會就是了。”
王樸聞言只好苦笑,道:“李伯,此事是真的。”
李伯傻眼了。自己從一開始就以爲這是謠言,雖然宅子被封,自己被趕出府外。但心裡確不相信自己的主公會是背棄舊主,投靠明國之人。可如今,得到王樸親口承認,李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伯年歲已大。他絕對不相信以王樸的爲人。能做出這樣的事,縱然王樸親口承認,李伯的心裡還是覺得事有蹊蹺。
“主公,不說此事了,先回家吧。”李伯避開話題,扶起王樸,說道。
“回家?哪來的家。”王樸有些詫異。
“是這樣,三天前。宅子被封,我等幾人被趕出府外。無處落腳,無奈之下,就偷偷回宅中取了些東西變賣,用所得之錢在外租了間屋,也算是一個家了。此事還望主公恕罪。”
王樸竟嘿嘿笑出聲來,道:“何罪之有,宅子都被封了,取些物事有何不可?人總要活下去,李伯,做得好。”
李伯有些傻了,這主公一些日子不見,言辭就象換了一個人,自己這般做法,若是換作以前,輕則責罰,重則趕出府門都說不定,可如今,主公竟不以爲怪,反而讚許有加。
王樸見李伯怪異的神情,也醒覺自己說話有些輕狂,也不解釋,催促着李伯帶路,他真的累了,需要好好睡一覺。
這一覺一直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王樸才悠悠醒來,早已飢餓的他抓起李伯爲他準備的飯菜,狼吞虎嚥起來,連着吃了兩碗,方纔籲出一口氣。
解決了溫飽的王樸,思維迅速轉到了自己肩負的任務。可按照慣例,從鴻臚寺報備覲見之路已斷,只能另想辦法。
所謂病急亂投醫,王樸無奈之下,竟向李伯問道:“李伯,我要覲見皇上,你可有辦法?”
這李伯不過也就是個府中管事,哪有什麼辦法,就問之下,吶吶道:“主公,你也是周國三品朝官,要不,找昔日同僚想想辦法?”
王樸苦笑,這就是問道於盲了,也不睬李伯,顧自思索着。
王樸早就想過找昔日同僚代爲稟報柴榮,可如今肩負的任務卻是不能宣之於外,萬一所託之人是遼國奸細,那豈不是誤了大事?
但如果這麼等下去,也會誤了大事,畢竟要坐等皇帝出巡,就如同守株待兔一般。
要不,找同僚試試?王樸思忖着,只要嚴守口風,只求代爲稟報,也許走漏不了什麼?
王樸開始對自己走得近的同僚一個一個進行篩選,最後將目標放在一人身上,那就是周國司徒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李谷。
李谷已經年過半百,二十七歲舉進士,先後歷經晉、漢、週三朝爲官,後晉天福年間,擢監察御史,歷任開封府太常丞、虞部員外郎、吏部郎中等職。開運元年,他隨後晉出帝(石重貴)徵契丹,任樞密直學士,加給事中。開運二年,出任磁州刺史、北面水陸轉運使。後爲契丹所俘,連拷問六次,皆不屈。
王樸認爲,這樣的人,如要投靠遼國,何須等到現在,而往日裡,自己與他雖說交情不深,但政見卻相似,都是致力於增強國力,行內後外的策略。
王樸決定,去找李谷想想辦法。
當天晚上,王樸令李伯找來一套粗布衣換上,悄悄向城南李府行去。
李谷沒有拒絕王樸的來訪,他的心裡也不相信王樸會投靠明國,對於文人來說,背叛舊主他投,這是自斷仕途,再沒有哪一個君王敢放心用他。
李谷心存疑慮,在書房接見了王樸,看着這個身着粗衣衫的昔日皇帝心腹之臣,李谷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文伯,你怎會如此打扮?”
王樸苦笑道:“有人阻攔我覲見皇上。”
“誰?”李谷問道。
王樸搖搖頭道:“不清楚。”當下,王樸將進開封城後的遭遇向李谷簡單述說了一遍,也說了自己宅子被封一事。
“李司徒,皇上是否罷免了我知開封府事一職,另選他人繼任了?”
李谷嘆了一口氣,道:“朝堂之上,皇上聞聽你投靠明國的消息,並無什麼反應,只是你知道,總有些人會興風作浪,他們提議,知開封府事位置至關緊要,不可交與一個有投靠外國嫌疑之人擔任,應該立即撤換。皇上也沒拒絕,於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