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諸王撤軍

“不要留在京師了,去長安。”皇陵祭拜之後,回到秦王府的司馬柬神色很是疲憊,看着司馬穎道,“兄還是希望你不要被長沙王的話影響到,畢竟我們兄弟活到現在的已經不多了,年齡合適又有才能的只有你們兩個。有你們在,齊王應該還不至於過分,你畢竟是名義上掌控天下軍權的藩王,同樣加九錫、假黃鉞、名義上是共同輔政。”

“但你要是留在京師,以爲兄看來,河間王一直在關注你的動靜,如果你留在京師和齊王一同輔政,他也會想辦法留下來,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更何況開府的有四個藩王?司馬虓沒有動靜看起來得過且過,你們三個都在京師,短時間可以相安無事,你們的部下遲早會讓你們起衝突,長久看來必然出事,不如後退一步。”司馬柬斷斷續續的開口道,“可惜啊,我並非什麼大才,看不到更深的人心。”

“兄長謙遜自省,穎在幹不聽教誨。”司馬穎握住司馬柬的手道,“穎一定會聽兄長的話,找個機會離開京師,坐鎮長安看着司馬冏,不會讓他對天子不敬。”

“這就好,爲兄有點累,想休息一下,你先回去吧。”司馬柬強笑了一下,胸口火辣辣的感覺竟然沒有出現,這是這段日子以來最舒心的一天。

半夢半醒之間,司馬柬微眯着眼睛似乎回到了小時候,從出生到在禁軍面前一鳴驚人,身負重任出鎮長安,目睹母后的家族被剷除,兩個弟弟先後身死,賈氏被誅,趙王亂政,出兵東進洛陽,這一切都像是幻燈片一樣的回想不斷戰線。

到了今日,武帝還剩下的兒子只有,司馬柬、司馬乂、司馬穎和司馬熾活到成年,吳王司馬晏出生之時便遭逢大病,是一個先天不足的人。

“兒臣辜負了父皇母后期望,兒臣還是太懦弱了。”黑夜中,司馬柬發出這麼一聲感嘆,便再無聲息,臥室的油燈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熄滅了,這裡寂靜無聲。

司馬穎的府邸當中,謀臣盧志也聽到自己的主公提及了白天的事情,以及秦王的勸告。

司馬穎長久住在東宮,被賈后攆出京師到今天爲止,其實也沒過去多長時間,出兵的藩王當中他的年齡最小,加上長時間住在京師,就造成了司馬穎本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作爲一個掌權者,司馬穎極其容易被謀臣的言論影響到,就算司馬穎本人當時可能會謀臣的看法不同意,只要謀臣鍥而不捨,司馬穎最終會改變主意。

八王之亂當中,司馬穎在做出關鍵判斷的時候,屢屢因爲謀臣的建議採取應對之策。三國當中有個人物也是這種特點,這個人就是虎踞河北的袁紹。

死去的司馬倫也是容易被幹擾的人,只不過司馬倫明顯是山寨版的袁紹,他自己照袁紹差了很遠不說,手下還無人可用,只有一個從底層衝出來的孫秀。

司馬穎就幸運很多,盧志出身范陽盧氏,是東漢末年劉備的老師盧植直系後人。聽了司馬穎的話,開口道,“秦王說的很有道理,當初齊王的軍隊號稱百萬,卻在虎牢關僵持不能下,是殿下你出兵東出潼關響應,這等大功勳無人能及。如今齊王邀殿下共輔朝政,這是理所應當的,只是我聽聞一山不容二虎,時間長了必然會出事。確實應該找一個機會離開京師爲好。”

“嗯,局勢有利於齊王不利於本王,後退一步未嘗不可。”司馬穎本來就容易被謀臣的言論影響,多了這段時間也對輔政的心思淡了。要麼刀兵相見要麼退避三舍,沒有第三條路可走。要開打的話,齊王的軍隊比自己多,勝算不大,而且自已確實也沒有很大的權力慾望,打定主意後退一步的司馬穎開口道,“本王決意,揍請出鎮,讓齊王獨自輔政。”

“殿下能看出來其中利弊,是最好不過了。”盧志這時候才露出笑容對司馬穎見禮道。

還沒等付之於行動,第二天剛天色矇矇亮的時候,秦王府便傳來消息,司馬柬病死,雖然每個人都知道司馬柬的身體不佳,在到了京師之後更是每況愈下,可這個消息傳來的時候,仍然猶如起到了晴天霹靂的效果。

司馬穎一刻不敢耽誤直接乘車來到了秦王府,其他藩王也在隨後的時間紛紛趕來,當然也包括再次延後北返的司馬季,所有人見到這一幕,都是一陣唏噓。

司馬穎表現的最爲傷感,他雖然和這位兄長同樣不熟,可司馬柬在感到自己的身體撐不住的時候,選擇急流勇退,擡高他的威信,他毫無疑問是最近最大的受益者,一時間兄弟之情爆發,忍住眼淚道,“穎要護送秦王的靈柩回長安。”

這句話剛好被趕來的司馬冏聽到,一下子停在原地,這幾乎就是明說要離開京師,把輔政大權拱手交給自己?不過司馬冏倒是沒有相信,當做沒有聽到一樣進來表現宗室的團結。

“最近好像一直說要撤軍的藩王是我吧?”司馬季同樣聽到了司馬穎的話,這每天吵吵要回家的人是燕王,結果卻被另一個人搶了先。

不同於司馬冏,司馬季覺得司馬穎應該是真心實意的,因爲歷史上留在京師的就是齊王司馬冏,那後退一步的肯定不是齊王,而是其他人。

但最着急的肯定不是司馬季,用餘光看了一眼變得臉色的司馬顒,要是手握二十萬大軍的司馬穎離開京師,司馬顒要是還敢爭鋒,還不被司馬冏也生吞活剝了?

司馬顒的鄴城大軍雖然是軍鎮的兵力,按理說比司馬冏的大軍能打,可雙方大軍的數量相差太多,沒了司馬穎在京師,司馬顒應該是不敢妄動。

不過在秦王府,雖然聽到了司馬穎說了這麼一句話,諸王倒也沒有介意,沒準就是隨便說說呢,畢竟輔政大權不是這麼好讓的,他就忽然高風亮節起來了?大多數藩王還是覺得,司馬穎這句話不能當真。

很快司馬穎的動作就證實了他們的猜想,直接入宮面見天子,司馬穎同樣被司馬冏推出來共同輔政,自然隨時可以入宮面見天子,“首先舉義兵者,秦王,傳檄天下者齊王、穎沒有在半分功勞,只是做了分內之事,現在天下已定,都是秦王和齊王的功勞,穎豈敢貪功?齊王禮賢下士,朝野皆知,現在秦王病故,穎只想要護送兄長的棺槨去長安,並且秦王臨逝之前想讓穎出鎮長安,穎不敢不從命。”

司馬穎也知道自己的皇帝兄長是什麼狀態,同意和不同意都是一樣的,覲見完畢徑直出宮,到太廟向列祖列宗道聲別,時間剛過中午,就帶領最爲親近的部曲,護送司馬柬的棺槨上路,向西進軍。

這麼果斷的樣子,直接打了斷定司馬穎隨便說說的諸王之臉,正在齊王府要離別的司馬季和司馬繇,都被搶戲了,看着司馬冏起身直奔城外追趕,互相嘆了一口氣,起身追去,不出所料肯定是兄友弟恭的戲碼。

司馬冏甚至都沒帶親兵就直接奔出城,要知道城外都是分屬於不同藩王的大軍,這樣其實很有風險,但司馬冏不管不顧,在爾虞我詐的環境當中待時間長了,驟然見到這種高風亮節的作態,一下子被這種真誠感動的夠嗆。

就像是司馬季在皇宮當中,因爲羊獻容一句很簡單的話,差點被弄的掉眼淚一樣。

追了十幾裡,三人趕上了司馬穎的隊伍,司馬冏少見的真誠道,“你這是幹什麼,本王從來沒有趕你走的意思,你我共同輔政,還天下一個安寧。”

“有齊王在,天下會有一個安寧的,穎現在只想完成兄長的囑託,將他送回長安。”司馬穎暢談的嘆了一口氣道,“穎並非一個喜好權勢的人,更願意守着自己的封國過日子。”

司馬季一聽點頭道,“這也正是本王追求的生活!”他絕對相信司馬穎的話,畢竟這是一個做出身在鄴城,遙控洛陽操作的人。要不是親身實踐了連曹操都不敢實踐的操作,司馬穎最後怎麼會敗給出道就吃敗仗,帶着天子和司馬穎對壘都打不贏的司馬越?

果然還是上演了兄友弟恭的戲碼,就連在場的部曲私兵都眼眶發紅,尤其是跟隨司馬柬的建武將軍杜劍,更是擦拭掉淚水,看向司馬柬的棺槨默然不語。

“你還有什麼要求大可直言。”司馬冏眼見也勸說不動,便提出司馬穎有要求可以說。

“秦王的一些部將和穎的部下,可否封賞一下。”司馬穎頓了一下讓人拿紙筆來,寫下了封賞的名單,盧志、和演、董洪、趙驤、杜劍、劉瑤都在其中。人數並不多,只有幾十人,都是在此戰當中真正立功的人。

站在司馬冏身後的司馬季暗自點頭,八王之亂後期出現的角色,明顯水準都更上一層樓。至少都是不次於賈后的人物,看看從司馬炎死後的幾個掌朝者,楊駿封侯上千,司馬亮封侯上千、司馬倫封官過萬。

而現在兵力最爲雄厚的司馬冏和司馬穎,同爲輔政,到了現在卻一直沒有大肆封賞。司馬冏只是封了五個公,司馬穎的名單也不多,都是戰場上的立功者。

要知道討伐司馬倫的大軍足有百萬,要是和司馬倫一樣大肆封賞,那要封多少官。

這也是司馬季爲何不敢帶着大軍來的原因之一,帶過來的女真騎兵給點錢就大發了,他們本就是胡人,對晉朝還不熟悉,自然所求不多。要是帶着十萬大軍南下,司馬季如何滿足這些軍中將校?

目送司馬穎離開,司馬冏坐在站馬上良久,似乎還不相信自己眼中最大的對手就這麼走了?就在昨天,新野王還勸說他先下手爲強,今天就變成了這樣一副樣子。

“齊王,季有一件事相求。”司馬季想了半天,張達李山都是看着自己長大的人,不封賞肯定不會有不滿,幽州軍的步卒沒有打過仗,只是洗劫了趙國,自然沒什麼理由封賞也可以壓下去,只剩下一個封賞的人,便開口相求道,“整個石氏一門,只剩下石超一人,請齊王看在石崇被司馬倫孫秀殺的生此一人的份上,給一個將軍名號。”

“倒也有理,不如就封爲鷹揚將軍如何,這也是石崇曾經做過的將軍。”司馬冏對石崇沒什麼好感,但也沒有惡感,司馬季只求這麼一個將軍位,算得上是很合適的請求。

“確實很合適,謝齊王。”司馬季感謝道,“既然諸王都已經離開,明日本王也要北返了,到時候和東安王一起上路,還能護送他一段。”說罷對司馬繇笑笑。

“徐州事物也很重要,有勞東安王了。”司馬冏點點頭開口道,“本王既然撥亂反正,忙完這段時間,自然要梳理事物,給蒙冤的朝臣藩王平反,還他們一個清白。”

“這樣是最好不過。”司馬季點頭認可道,其實從把楚王司馬煒的兒子封王開始,他就已經感覺到了,司馬冏會給不少這幾次政變當中死亡的藩王朝臣平反,除了司馬倫一黨。

不過這和司馬季沒什麼關係了,第二天,司馬季便出洛陽,帶着麾下大軍啓程,和東安王司馬繇一起離開,並且謝絕了司馬冏的挽留。

這樣洛陽的諸王大軍當中、司馬穎和司馬季的部下開始陸續撤除,百萬大軍雲集京師的情況開始改觀,要知道百萬大軍人吃馬嚼是一筆天文數字,洛陽本身還需要外地調糧。就算因爲是京師有興建的糧倉,也絕對頂不住多長時間。

司馬穎和司馬季的麾下開始陸續撤除,在剛過兩天,新野王司馬歆也表示想要回到荊州,司馬冏同樣表示同意,司馬穎離開之後,他的壓力也大爲減輕,自然不需要強留。

諸王都開始撤軍,河間王司馬顒的處境就變得十分尷尬,因爲他聽說司馬虓也要回許昌了。

第五百八十九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三十章 平調第一百零三章 列陣歡迎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軍南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保證第二百二十二章 子錢家第二百三十六章 畫餅充飢第六百六十四章 再次西進第四百零二章 兵敗身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攻克橫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扶南國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路軍第五百五十三章 謝燕王不殺之恩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戰功成第五百四十八章 鄴城鼎沸第四百五十章 諸王聚許昌第七百一十二章 亞歷山大攻防第二百七十三章 一擊定勝負第五百八十七章 決戰動員第七百一十八掌 兩個凱撒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戰功成第四百八十九章 司馬顒的決斷第一百五十章 女王登基第八十三章 隱藏的豬隊友第一百八十五章 耗死它第五百五十一章 百姓的勝利第一百二十七章 上道的扶南第六十二章 我虧了第九十八章 來人,上五石散第五百五十一章 百姓的勝利第六百六十六章 名師出高徒第一百零七章 便宜行事第二十三章 負荊請罪第三十八章 一吐爲快怎麼了第五百七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一百一十章 象兵第五百六十六章 都想一戰定天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河北軍備競賽第七百二十章 和羅馬和談第一百六十三章 晉衛、燕子第一百零八章 強攻橫山關第七十七章 就抱他女兒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孫夭折第三百七十五章 彈冠相慶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奪人才第三章 胡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招賢令第四十八章 毫無英雄氣概第一百零三章 列陣歡迎第五百三十六章 我要鄴城第七百零二章 讓羅馬重新偉大第六百五十四章 莫須有第五百四十章 司馬穎的憤怒第三百一十二章 測試板甲第七百一十三章 迎面而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戰將臨第三百七十章 最好斬草除根第四十四章 籠絡第一百五十四章 套現第六百四十八章 涼州張軌第六百二十一章 開科取士第六百章 年號還是元康第二百三十一章 購買人口第四把一十八章 燕王令五丁抽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聲南擊西第五十六章 楚王入洛陽第六百一十八掌 一道送命題第四百零三章 石崇末日第七百零二章 讓羅馬重新偉大第二百六十二章 翻臉第一百九十九章 賣個好價錢第一百七十七章 潛回幽州第六百二十三章 夷洲第一百零四章 抵達廣州第一百七十五章 數學家劉徽第六百七十一章 圖斯城第七百一十六章 顧客是上帝第二百零四章 魯公賈謐第六百一十一章 招賢令第六百九十七章 亞歷山大圖書館第四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六百八十六章 禍水西引第一百八十四章 禮儀之邦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銀溫度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劫掠錢財侵略如火第七十章 我又虧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熟悉的味道第四百七十五章 諸王撤軍第七十五章 陷害忠良第六百零六章 大晉第一善人第六百五十六章 河中地區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戰功成第九十章 我反對第一百八十六章 放火燒山第一百九十九章 賣個好價錢第四百二十九章 略施懲戒第六百零三章 如何分封第四十章 林邑襲擾第六百五十三章 神棍司馬季第二百三十三章 白手套勿吉
第五百八十九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三十章 平調第一百零三章 列陣歡迎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軍南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保證第二百二十二章 子錢家第二百三十六章 畫餅充飢第六百六十四章 再次西進第四百零二章 兵敗身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攻克橫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扶南國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路軍第五百五十三章 謝燕王不殺之恩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戰功成第五百四十八章 鄴城鼎沸第四百五十章 諸王聚許昌第七百一十二章 亞歷山大攻防第二百七十三章 一擊定勝負第五百八十七章 決戰動員第七百一十八掌 兩個凱撒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戰功成第四百八十九章 司馬顒的決斷第一百五十章 女王登基第八十三章 隱藏的豬隊友第一百八十五章 耗死它第五百五十一章 百姓的勝利第一百二十七章 上道的扶南第六十二章 我虧了第九十八章 來人,上五石散第五百五十一章 百姓的勝利第六百六十六章 名師出高徒第一百零七章 便宜行事第二十三章 負荊請罪第三十八章 一吐爲快怎麼了第五百七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一百一十章 象兵第五百六十六章 都想一戰定天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河北軍備競賽第七百二十章 和羅馬和談第一百六十三章 晉衛、燕子第一百零八章 強攻橫山關第七十七章 就抱他女兒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孫夭折第三百七十五章 彈冠相慶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奪人才第三章 胡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招賢令第四十八章 毫無英雄氣概第一百零三章 列陣歡迎第五百三十六章 我要鄴城第七百零二章 讓羅馬重新偉大第六百五十四章 莫須有第五百四十章 司馬穎的憤怒第三百一十二章 測試板甲第七百一十三章 迎面而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戰將臨第三百七十章 最好斬草除根第四十四章 籠絡第一百五十四章 套現第六百四十八章 涼州張軌第六百二十一章 開科取士第六百章 年號還是元康第二百三十一章 購買人口第四把一十八章 燕王令五丁抽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聲南擊西第五十六章 楚王入洛陽第六百一十八掌 一道送命題第四百零三章 石崇末日第七百零二章 讓羅馬重新偉大第二百六十二章 翻臉第一百九十九章 賣個好價錢第一百七十七章 潛回幽州第六百二十三章 夷洲第一百零四章 抵達廣州第一百七十五章 數學家劉徽第六百七十一章 圖斯城第七百一十六章 顧客是上帝第二百零四章 魯公賈謐第六百一十一章 招賢令第六百九十七章 亞歷山大圖書館第四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六百八十六章 禍水西引第一百八十四章 禮儀之邦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銀溫度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劫掠錢財侵略如火第七十章 我又虧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熟悉的味道第四百七十五章 諸王撤軍第七十五章 陷害忠良第六百零六章 大晉第一善人第六百五十六章 河中地區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戰功成第九十章 我反對第一百八十六章 放火燒山第一百九十九章 賣個好價錢第四百二十九章 略施懲戒第六百零三章 如何分封第四十章 林邑襲擾第六百五十三章 神棍司馬季第二百三十三章 白手套勿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