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

bookmark

巴圖爾率領他的一萬騎兵卻是裝扮成哈薩克人的騎兵樣子,因爲他們打仗已經很多年了,準葛爾部落始終佔着上風,所以巴圖爾也是有恃無恐,再加上他的士兵裡有不少人都會說哈薩克話,故此裝起來也是非常的像,他們神不知鬼不覺的就混入了哈薩克聯軍的隊伍裡,然後就找機會伺機尋找襲擊的機會,呆了大概有十幾天左右,終於讓他們逮到了一個機會。

這一天晚上,哈薩克聯軍的首領召集各部族頭領們開會,商議將要大舉進攻的事情,開完會以後他們又是大擺宴席,一個個喝的醉醺醺的。巴圖爾立刻把士兵分成五隊,在夜半時分開始在大營裡四處放火,然後就襲擊附近的營帳,一時之間哈薩克聯營火光四起、人馬大亂,兵見不着將,將找不到兵,整個大營就像一鍋粥,部落大首領見狀只好引兵後撤,巴圖爾就在後面追殺,將近天明的時候,巴圖爾怕被包圍,這才停止了追殺,最終這個十萬人的大營傷亡近五萬,除去逃散的士兵,能夠回到大營的不足三萬,這個部落的命運只能是滅亡。

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哈薩克聯軍驚慌失措,再也不敢分散,只好收縮兵力,準備尋機與明軍主力決戰。孫傳庭已經達到了目的,現在聯軍數量已不足二十萬,基本上集中到了方圓二十幾裡的範圍之內,要想一下子聚殲不太現實,反正已經有洪承疇和劉芳亮他們在包抄後路,不用急着反攻,等到對方後勤補給告急,自然會撤退,到那時再追殲要比現在強攻好得多,於是雙方開始對峙,開始拼後勤補給。

劉芳亮和田見秀二人帶兵三萬,從巴爾喀什湖南側的天山北側,一路向西直插過去,目標就是哈薩克汗國的首都突厥斯坦城,因爲大部分男性都被徵去,餘下的以老幼居多,除了路途不太好走,別的都不是什麼大事,因爲中間要翻過兩座山脈,還有一個小盆地,在盆地遇到了一些抵抗,劉芳亮二話不說,凡是敢於抵抗的全部格殺勿論。

再說洪承疇帶領五萬大軍,從圖爾尕特山口進入天山深處,通過山口以後就是一條狹長的費爾幹納盆地,遇到的第一個城鎮就是安集延,要按照洪承疇的辦法還是和在葉爾羌汗國一樣,把男人殺光,只留下年輕的女人,好在他在進城以後並沒有遭到太多的抵抗,反而有不少商人組成的商團前來慰軍,這讓洪承疇趕到納悶。原來這裡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商品集散地,住着西方、東方各地的不少商人,甚至還有不少漢人在這裡經商居住,商人們以求財爲目的,不願這裡發生戰亂,故此在這裡並沒有太多的抵抗者,洪承疇只好收下了殺戳之心,打算收服這一帶的民心。

要說想睡就有人送枕頭,這句話還真就有一定的道理,當地的商團打聽到洪承疇是大明的進士出身,就有好事者給他講述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參觀了當地的一些名勝景觀。洪承疇這傢伙也是進士出身啊,對於許多歷史典故還是知道的非常多,當他看到這裡的古蹟裡有帖木兒汗的圖像時,就想起了這裡的汗王曾經臣服過大明,還向大明進過貢,接着就想起了盧象升部收服的小帖木兒汗來,他們是不是一家人呢?

洪承疇起了這個心思,就決定好好看看,就在這個城鎮裡詢問起來,這一打聽還真對了,還真是一家子,於是洪承疇就派出一支千人的騎兵隊伍越過天山,前去聯繫盧象升。盧象升接到洪承疇的消息時,哈拉巴哈剛剛擊敗吉爾吉斯人,於是盧象升馬上讓哈拉巴哈隨着洪承疇的人帶着族譜和一萬騎兵趕向安集延,接受洪承疇的任務。

洪承疇也沒有過多的廢話,只是指着安集延城說:“我需要這裡穩定下來,皇上不想看到這一帶有信仰***教的蒙古族人,我將向皇上請求冊封你爲安集延汗,希望你能夠明白皇上的意思。”

洪承疇說的非常簡單,這裡是原來蒙古族人的領地,你就是合法的繼承人,希望你能夠收服這一帶的人心。哈拉巴哈神色嚴肅的說道:“謝謝將軍的信任,哈拉巴哈就是皇上忠實的臣子,絕不會辜負皇上的期望,也不會讓將軍失望,一定會讓大明有一個穩定的邊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洪承疇說:“這裡的商業氣氛非常濃厚,商人們多是重利輕義,希望你能夠充分利用。另外我很快就會帶領大軍西行,這裡的一切就交給你了,你可以向袁崇煥大人要求移民,把你的族人遷移過來一半,可能事情就會好的多,希望你能辦好。”

哈拉巴哈道:“謝謝將軍提醒,哈拉巴哈一定會按照將軍的建議辦事。”

在後來哈拉巴哈還真就從伊犁河畔遷徙過來了近十萬族人,朱有孝也把哲布尊丹巴活佛和武當派的道人以及儒學大師黃道周派到這裡,並在安集延大建學校,傳授中華文明,儒、釋、道三教在這裡得到發揚光大,漸漸的驅逐了***教的勢力,使得安集延成爲了將來的中亞文化中心,這是後話。

安排好了後路,洪承疇開始帶兵繼續西進,順着狹窄的山間平原到達了錫爾河邊,在這裡兵分兩路,一部分由李鴻基帶李過等二萬人奔向撒馬兒罕,那裡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通往古印度、伊朗和中國,曾經的帖木兒大帝在這裡建設了無數的建築,後來他的子孫也是從這裡開往印度,建立了莫臥兒帝國。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地方,作爲洪承疇是絕對不會放棄的,他知道李鴻基這個人的能力,所以才讓他帶兵前往,把這裡建成大明的前進基地。

安排好李鴻基前往撒馬兒罕,洪承疇則帶領郝永忠、劉宗敏和三萬人馬順着錫爾河奔向突厥斯坦城,在哪裡他將與劉芳亮、田見秀部會和,共同拿下這所哈薩克人的都城,徹底擊敗哈薩克人。

突厥斯坦城是哈薩克人南部城市。位於錫爾河下游右岸平原。中亞最具價值的古城。曾爲中亞的手工業和通商中心。建有軋棉、建築材料和飼料廠等。有古代陵墓等古蹟。突厥斯坦是哈薩克汗國的首都所在地,市內有許多古蹟建築。現在這裡做大汗的是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系的後人蘇丹克烈汗的後裔葉斯穆汗,他本人比較平庸,並沒有做出過太大的事蹟,但是他的父親 塔武凱勒汗卻是一位了不起的汗王,就是他在位期間東征西討,打下了廣闊的領地,征服了四周的族羣,還和葉爾羌汗國聯合,打敗了準葛爾部落,使其衰弱了幾十年。

洪承疇和劉芳亮幾乎是同時到達突厥斯坦城的,兩支部隊從東面和南面包圍了這個都城。葉斯穆汗怎麼也沒有想到本來是自己攻擊明軍去了,明軍卻來包圍了自己的都城,而且來的還是大量的軍隊,自己的軍隊都派出去了,這都城都快成了空城了,只好一方面加緊佈防,一方面通知大軍趕快來救援,至於等到等不到援兵,他自己心裡根本沒有底。

洪承疇很快就幫葉斯穆汗解決了這個問題,大軍圍住突厥斯坦城的第二天,明軍的迫擊炮就圍繞着城牆東邊和南邊開始轟炸,城裡也有火炮,但是那種火炮相對於明軍的迫擊炮來說,根本就是受虐,主要是射程不夠,明軍也不冒着炮火攻城,就把迫擊炮排起來,看到火炮發射,就衝着火炮發射的位置猛轟,直到把這一塊城牆炸塌,上百門迫擊炮對着一個地方猛炸,這裡又不是石頭城牆,肯定受不了。

三天以後,城牆已被炸得七零八落,火炮損失殆盡,不等洪承疇發動攻城,葉斯穆汗就派出了使者求和,洪承疇通過安集延的事情也不是那麼嗜殺了,告訴使者,求和是不可能的,我們要的是投降,否則攻破城之後就是屠城,無奈的葉斯穆汗只好投降,並且寫下一封要求進攻明軍的軍隊投降的信件,讓洪承疇自己派人送去。

得到都城被攻破消息的哈薩克聯軍,早就亂了軍心,除了一部分懷有野心的部落首領領着部下向哈薩克西部的小玉茲逃跑以外,大部分的約十五萬士兵嚮明軍投降,西域的烽煙終於熄滅,大明又開始了在西域的大建設,準備接下來應對更強的敵人。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和諧的事件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八章大明的新起點(二)第八十五章 東北驅逐戰(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險第一百八十三章 踏上征途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一百三十章 雲南(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途(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酒局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四十七章河套戰役(一)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血朱由崧(二)第三十八章 朱有孝的計謀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途(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穆拉德四世的變革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鐵路(四)第三章 登基(二)第一百章 進軍大西北(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二百一十四章 謀劃第一百五十二章 毛堡爭奪戰(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工開物(五)第三章 登基(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四十三章 年關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變化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平洋東岸(五)第六十九章 大明海軍(一)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銀行第八十六章 高句麗亂局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荷蘭的七寸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佈局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險第四十九章 河套戰役(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合縱連橫新篇(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葡萄牙第二百六十章 西非混戰(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九十二章 新的一年開始第二百五十章 非洲勢力範圍(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一百一十七章 林丹汗的謀略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三章 登基(二)第二十一章 大明皇家貿易商行第二百六十七章 西西伯利亞(四)第七十三章 澎湖列島之戰(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血朱由崧(二)第一百六十章 海洋的誘惑(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烏髮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二)第一百零二章 進軍大西北(十)第一百八十章 紮根第二百零七章 大西洋海戰(一)第四章 登基(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基礎建設(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融合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三百零三章 大順侯國(四)第七十八章 鍋駝機 (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毛堡爭奪戰(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三百零六章 歐洲遊記(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飛速發展的大明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第二百零一章 方以智(二)第三十七章 蘇州風波第二百零一章 方以智(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非混戰(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佔地第一百章 進軍大西北(八)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島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工開物(五)第十五章 戰遼東(二)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二百六十章 西非混戰(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和諧的事件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八章大明的新起點(二)第八十五章 東北驅逐戰(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險第一百八十三章 踏上征途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一百三十章 雲南(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途(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酒局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四十七章河套戰役(一)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血朱由崧(二)第三十八章 朱有孝的計謀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途(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穆拉德四世的變革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鐵路(四)第三章 登基(二)第一百章 進軍大西北(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二百一十四章 謀劃第一百五十二章 毛堡爭奪戰(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工開物(五)第三章 登基(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四十三章 年關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變化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平洋東岸(五)第六十九章 大明海軍(一)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銀行第八十六章 高句麗亂局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荷蘭的七寸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佈局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險第四十九章 河套戰役(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合縱連橫新篇(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葡萄牙第二百六十章 西非混戰(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九十二章 新的一年開始第二百五十章 非洲勢力範圍(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一百一十七章 林丹汗的謀略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三章 登基(二)第二十一章 大明皇家貿易商行第二百六十七章 西西伯利亞(四)第七十三章 澎湖列島之戰(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血朱由崧(二)第一百六十章 海洋的誘惑(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烏髮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二)第一百零二章 進軍大西北(十)第一百八十章 紮根第二百零七章 大西洋海戰(一)第四章 登基(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基礎建設(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融合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三百零三章 大順侯國(四)第七十八章 鍋駝機 (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毛堡爭奪戰(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三百零六章 歐洲遊記(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飛速發展的大明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第二百零一章 方以智(二)第三十七章 蘇州風波第二百零一章 方以智(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非混戰(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佔地第一百章 進軍大西北(八)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島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工開物(五)第十五章 戰遼東(二)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二百六十章 西非混戰(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