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讓步騎兵打掃戰場,兩萬騎兵兵分兩路直接就追了下去。一路在準大沙漠盆地北側,盧象升讓劉芳亮、田見秀帶兵,南側則是盧象升自己帶着袁崇第。兩路騎兵不分晝夜就是一個勁的猛打猛衝,遇到小隊抵抗的,就直接包抄消滅,遇到大隊抵抗的就先用小炮轟擊,打散了隊形就上去劈殺,只打得蒙兀兒士兵鬼哭狼嚎、魂飛魄散。
盧象升一路追到伊寧,就用騎兵四面將伊寧城團團圍住,不等到步騎兵到來,就直接用隨身所帶的迫擊炮將四個城門樓炸飛,然後下通牒命令投降。半個時辰後,小帖木兒汗也就是蒙兀兒人的主人,率衆出來投降,表示願意向大明朝效忠。
經過和小帖木兒汗的談話,盧象升才知道這些人爲什麼主動來犯大明朝。原來自從大明朝興起,蒙古人退回大草原之後,西部的察哈臺汗國也逐漸分裂,一部分開始放棄原來的薩滿教和原始信仰,改信***教,並且後來的大汗也開始信仰***教,並對不信仰***的人開始大肆的欺壓。小帖木兒汗的祖輩就是因爲不願意改信***教,因而被大汗驅逐,就帶着自己的族人來到了這裡。沒想到來到這裡以後,東西兩頭都是改信仰***教的蒙古人,聽族人說東邊的葉爾羌汗國發生戰爭,就打算趁機渾水摸魚,獲得些好處,沒想到這次碰到了強大的明軍。
盧象升想了想就說道:“小帖木兒汗王啊,想當年成吉思汗橫掃西域是何等的威風,到後來南下中原逐鹿,建立大元歷經數世,爲什麼會毀於一旦呢?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傳承問題,因爲蒙古人自己的文化傳承太淺,無法同化別的民族,再加上統治制度的簡單粗暴,上層的貴族們爭權奪利,造成了現在七零八落、四分五裂的狀況。你可能瞭解,南下進入中原的蒙古人基本上都喜歡了漢文化,被漢族人同化,西邊的都被***教同化,這就是傳承文化的力量。其實據皇上考證,無論是蒙古人還是羌人,或是東方土地上的其他族人,都是一個老祖宗,那就都是炎黃後裔,只不過傳說中女媧神造人的時候,有的隨手放下,有的仍的遠一點罷了。在科爾沁草原,奧巴臺吉已經接受了皇上的觀點,還有女真人葉赫那拉部的尼雅哈也接受了這個觀點。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到中原看看,現在皇上天縱奇才,無所不會,無所不通,就像現在明軍手裡的擊發槍、迫擊炮,這就是皇上研製的,在我們來這裡以前,我還聽說製造了一種不吃草料的鐵牛,比當年的諸葛武侯都要神奇。”
小帖木兒汗聽了盧象升一席話,如同驚雷,其實作爲小帖木兒汗這樣的人,對於局勢的瞭解要比一般人強得多,不過相對於盧象升來說,還是差多了,看到這位年紀輕輕的人就有這麼高的見識,心中非常的佩服,就有心把自己的女兒送給他。
小帖木兒汗說道:“將軍一席話讓我如夢方醒,爲了族人的未來,我決定舉族加入大明朝,接受漢文化的傳承,徹底融入大明朝。不過有個不情之請,小女雖然生長在苦寒之地,卻也有些姿色,欲奉於將軍,不知可否願意?”
盧象升道:“謝謝您的擡愛,在下已有妻室,不敢委屈令愛。”
小帖木兒汗道:“我知道大明朝三妻四妾很是常見,只要將軍不棄,小女不爭名分,但願將軍收下小女,爲妾亦可。”
話說到這兒,盧象升就不好再推辭了,便說:“此事頗大,需請示皇上才能決定,希望您能夠理解。”
於是,接下來盧象升就將這裡的戰事和小帖木兒汗的意思一起做了一篇奏書,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然後盧象升和小帖木兒汗聯名寫信,給北路的劉芳亮、田見秀還有準格爾盆地北側的族人,告訴他們雙方已經和談成功,我們已經是朋友了,不用再打仗了。
接下來就是盧象升和小帖木兒汗兩人聯合走遍了在附近棲息的所有蒙兀兒部落,和他們打成了迴歸的協議。在這個盆地裡居住的人口可不少,清查下來一共有十七、八萬人。怪不得他們能很快的調集到八萬士兵呢。
盧象升他們打的是擊潰戰,真正死亡的並不多,主要是被明軍的火槍、火炮嚇破了膽子,大多數都是跑散的,小帖木兒汗重新召集這些士兵,盧象升就從中挑選了二萬人加入了自己的部隊,小帖木兒汗的兒子哈爾巴拉也參加了盧象升的部隊,盧象升就讓他做了一個千總,帶領千餘人的手下。接下來就是訓練這些新兵,三個月後編入正規軍中。新兵正在練着,老兵也沒有閒着。盧象升和小帖木兒汗商議,決定趁着現在天氣條件還不錯,可以順伊犁河谷向前進軍,擊敗哈喇忽刺。
原來哈喇忽刺就是準葛爾部落的首領,就是他開始把整個衛拉特四部搞的雞飛狗跳的。衛拉特四部都是也先時代的蒙古瓦剌人,後來由於部落之間的爭奪失敗,被其他的蒙古部落西逐,遷徙到了現在天山以北、以西的廣大草原區域。衛拉特蒙古內部分成四部:準噶爾、杜爾伯特、和碩特和土爾扈特。以準格爾部最爲強大,其它三部都以準格爾部爲首,聽從準格爾部的命令。小帖木兒汗的部落則是從“白帳汗國”裡分離出來的,他們部落裡的一部分人被準葛爾部落吞併,其餘的隨他進入了伊犁河這個峽谷裡定居先來,但不斷受到兩邊的侵吞。其實在這兒大草原上也不是一個平靜的地方,各部落爲了牧場、水源不斷的互相廝殺,後來的土爾扈特部就是因爲受不了這種欺負,他們西遷到了伏爾加河下游地區放牧去了。
盧象升現在和小帖木兒汗兩人帥五萬大軍西出,哈喇忽刺也感到了威脅,於是便調集衛拉特四部的兵馬開始向這一代移動,雙方便在伊犁河北岸形成對峙。哈喇忽刺這人私心太重,他以杜爾伯特部和和碩特部爲前鋒,中間是土爾扈特部,自己帶兵殿後企圖坐收漁利。經過幾次小規模的戰鬥之後,明軍的戰鬥力和武器明顯佔據了優勢,但是明軍的人數比較少,沒有形成太大的勝利。
在哈喇忽刺的不斷催促中,三部終於集中軍力在巴爾喀什湖東北部的阿亞古茲河兩岸和明軍進行決戰。憑藉人多勢衆的三個衛拉特部落,以八萬人渡過阿亞古茲河,嚮明軍發動一輪輪衝鋒,企圖將明軍一舉擊潰。而明軍前鋒的劉芳亮和田見秀二萬步騎兵憑藉手搖機槍和迫擊炮、火槍藉機大量殺傷,就是堅守陣地而不出擊,吸引敵軍不斷向這裡聚集。盧象升則和袁崇第二人各帶一萬騎兵悄悄的從兩側渡過阿亞古茲河,切斷了他們的後路。三天以後,三個衛拉特的首領發現河對岸再也沒有糧食、後援過來,才知道後路被抄,而三天的戰鬥讓他們付出了近三萬人的傷亡,這個時候他們才驚慌起來。就在他們猶豫是進攻還是撤回的時候,劉芳亮已經發起了反擊,集中了所有的迫擊炮,對着三部的大營狂轟半個時辰,然後一萬騎兵開始衝陣,步騎兵隨後跟進。慌亂中臨時湊起來的一萬多的和碩特部騎兵,在一輪對衝中就嚇得魂飛魄散,明軍的戰鬥力太彪悍了,掉在地下的幾乎都是和碩特部騎兵,漏下的騎兵被隨後跟進的步騎兵一一射殺,根本就沒有再戰的機會。其他的三部士兵看到這種慘劇,誰還敢向前衝啊!掉頭就向河對岸衝去,上岸不久就碰到了包抄而來的兩萬明軍騎兵,掉頭向北衝,仍然是明軍騎兵,後面追趕的還是明軍騎兵、步騎兵,四萬多三部士兵在明軍的包圍中狼奔豕突,企圖逃跑,但是基本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