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

bookmark

理解了信仰的最基本原因,接下來就得想法解決這個問題,朱有孝看了看宋獻策,宋獻策則是在聽完黃道周的話以後還在細細的琢磨着,分析、思考遇到的問題,正在想法解決。

大概過了一刻鐘的時間,宋獻策這才慢慢的敘說起來:“按照黃先生的說法,是因爲土地貧瘠,老百姓生活貧困纔是造成信仰的盛行,信仰又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那麼我們是不是首先從改變他們的生活條件開始,讓他們信仰我們的生活理念呢?如果我們能夠讓他們能夠生活得比以前更好一點,那麼他們是不是就會和我們一心一意的合作呢?這裡必須有一個計謀問題,否則就會適得其反,有句話叫做‘一升米恩,一擔米仇’,必須要有合適的謀略,才能真正的收服人心,這就需要我們也得有一個讓他們接受的思想,這就算是信仰吧。

“陛下,微臣認爲,要從生活開始改變他們的信仰,就得從最底層的人開始,按照黃先生的瞭解,在西域那片地方,多數是貧瘠的土地,貧困的老百姓,那麼在冬天凍死、餓死的應該不計其數,那麼在生死關頭最重要的就是想法能夠怎麼活下去,如果我們能夠讓他們活下去的話,在加以思想的引導,或者說是信仰的教化,那麼他們被同化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但這需要一個限度,必須讓他們知道感恩,不能變成仇視。

“現在武當的老道也在這裡,我想咱們這樣做也許能行。首先是在西域那裡廣建道觀,這一點可以讓戶部加以支持,然後在哪裡囤聚一定的衣食物品,平時接濟衣食無着的乞丐和過往的商人。在天寒地凍的冬天,接受將要凍死、餓死的普通百姓,也不需要讓他們吃飽穿暖,只要能夠吊住一條命就行,然後就向他們傳播我們的道教經義,飲食文化。其二就是前幾頓飯可以隨便人去吃,但是要想繼續能夠吃到一碗稀粥,那就必須每天聽取我們的道教經義,接受我們的飲食文化,否則不會再有飯吃。也許有比較頑固的人,也可以讓他們自便,凍死、餓死也不要親自去管,可以讓他們自己的親屬勸說。其三就是必須配備一定的武力,配備武力的目的是爲了震懾頑固之輩。因爲當那些接受我們信仰和飲食習慣的人,肯定會和另外一部分人發生信仰的衝突,那時候就必須要有我們的人依靠武力來保護他們。這樣一來,接受我們保護的人才會死心塌地的和我們站在一起,然後替我們向其他人宣傳我們的好處,這也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四就是分配一定的土地或者牛羊放牧,我們的商人優先、優價接受購買他們的物品,培養出接受我們信仰的一批商人,再由他們替我們宣傳,形成滾雪球一樣的效應,擴大我們的影響。”

聽完宋獻策的長篇大論,朱有孝不由得心中大讚,這他媽和清朝末年西方人打破海關邊防以後採取的策略何其相似!被打破海關邊防以後,清王朝不斷的割地和賠款,大量的財富被掠奪,大批的農民和商人破產,當人們在飢寒交迫中苦苦掙扎的時候,活下去就成了他們唯一的希望。於是伴隨着槍炮而來的神甫就成了他們的救星,本來就沒有什麼堅定信仰的人們,爲了吃飽肚子活下去,哪管什麼或者說那裡明白基督耶穌和老天爺有什麼區別。但是當這些人信仰了基督耶穌之後,就要遵守教規,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不在祭拜祖宗神靈,這就和家族發生了衝突,被家規族約懲罰的時候,就有教堂做主,這就有了此起彼伏的教案事件,鬧得朝廷苦不堪言,也許就是強大的祖先崇拜習慣挽救中華文明,沒有讓基督耶穌在華夏的大地上肆意傳播。想到了這些,朱有孝決定在將來傳播中華文明的時候,一定要尊重當地的居民習慣,哪怕是有些走樣,也最好不要到處發生衝突。再想到有了宋獻策這樣的人才幫助李自成,就憑朱由檢那兩下子,明朝的滅亡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一光道士聽完了黃道周和宋獻策二人的談話,心裡激動不已,道教自老子李耳創建以來,一直沒有能夠在中華大地上發揚光大,雖然信衆不少,但是始終不如佛教那麼讓人信服,這可是中國自己的本土宗教啊!現在皇帝陛下打算大力向天下傳播,而且還有朝廷戶部撥款支持,那要是還不能發揚光大,就純碎是這些道人都是笨蛋了。

一光道人站起來使了一個道教的禮,向大家說道:“黃先生和宋大人的意思是要支持道教向四方傳播,貧道在此表態,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絕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還有就是和傳統的儒家文化相結合,融入儒家文化,改進道教的部分不適合傳播的部分,讓四夷都來信仰我們大明的文明。”

朱有孝看着一光道人笑了一笑,說道:“老道不要企圖完全憑藉朝廷的勢力拓展道教勢力,我的意思道教要和西方的基督教一樣,憑藉自己的力量發展,不過我會讓牛金星幫助你們的,你們可以接受商人的捐獻,並且在新取得的土地上不受金額的限制,軍隊也可以幫助你們維護傳道的安全,但是朝廷戶部不會因此撥付一分錢,這需要道教和牛金星進行溝通。”

一光道人聽了朱有孝的話,感到更是高興,因爲朱有孝的意思是道教要爲皇帝服務,而牛金星就是皇帝的錢袋子,只要能夠滿足皇帝的意思,幫助皇帝收服民心,道教就可以得到財力極大的皇家支持。接下來幾個人又探討了一些如何將儒家和道家的精華溶和到一起,就讓他們自己去找人,無論那裡的大儒和道家仙長,只要他們願意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的,都可以找來商量,總之要把這件事情辦好。

朱有孝把信仰這個問題交給了這些人去研究,過了一段時間等他們把結果拿了過來,不過朱有孝並不是太滿意,於是就把這些研究的結果傳到了李信的手裡,並且把自己的目的也給李信做了說明,要求李信把這個東西弄得更加簡潔、明晰,讓就算不識字的老百姓也能一聽就懂,而且願意接受。朱有孝相信李信的儒家文化研究,應該是有非常深厚的基礎,比自己從後世瞭解的的儒家文化,應該懂得更多,而且更會變通的使用。

接到朱有孝的信件,李信感到朱有孝的目標太遠大了,而讓自己去歸納、梳理,並且最後做下定論,那是對自己的絕對信任。李信放下手中的雲南具體事務,潛心研究了一番朱有孝送來的材料,最後就意簡言駭的總結出:皇權天授,濟世救人;普天之下,皆爲子民;清靜無爲、慈儉不爭;修身養性,抱朴守真這十六個字,其意思就是大明的皇權乃是上天所授,來到世間就是爲了濟世救人,普天之下的人都是皇帝的子民,都會得到皇帝的關愛,大家都要做到安心做好自己的本分事情,要仁慈恭儉,莫要爭權奪利,要注意鍛鍊好自己的身體,培養出良好的品行,維護好自己的本心。還把道家的諸位神靈各自寫出一些小故事,組織出諸神的結構圖譜,還建議朱有孝請一些人做成連環小畫書,既能讓人一看就明白,順便還可以讓小孩子識字,從娃娃做起,讓他們從小就接受大明道家文化的薰陶。

朱有孝對李信忽悠人的本事真是佩服,這信仰問題李信竟然知道要從娃娃做起,要從根本上驅逐他們原來的信仰,同時從不知不覺中接受大明的文化,這纔是真正的文化侵蝕,也許過了二十年後,華夏文明真的會做到普及天下。

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服徹辰汗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八十一章 鍋駝機(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路(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佔地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五十六章 藩王會議(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十六章 戰遼東(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組江浙銀行(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重組江浙銀行(三)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鳳陽王國(六)第八章大明的新起點(二)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五十八章 打造大明艦隊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一章 朱有孝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三十五章 定西南(六)第八十四章 東北驅逐戰(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二百零七章 大西洋海戰(一)第七十章 大明海軍(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一章 朱有孝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鴻基探險記(七)第九十二章 新的一年開始第二十四章 戚金第五十章 河套戰役(四)第一百零三章 在西南的李信(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三十章 新洛陽的模式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工開物(二)第十八章人才和發展(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佈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酒局第三十九章 東林黨內訌第二百七十章 西西伯利亞(七)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二百五十五章 非洲勢力範圍(六)第五章 家底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航海時代第十七章 人才和發展(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服徹辰汗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洲勢力範圍(三)第四十七章河套戰役(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五十九章 遼東新形勢(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薩非帝國第一百八十八章 好望角之戰第三百零六章 歐洲遊記(二)第三十四章 定西南(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酒局第八十四章 東北驅逐戰(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小冰川時代的威脅第三十章 定西南(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鳳陽王國(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融合第四十七章河套戰役(一)第一百六十章 海洋的誘惑(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七章大明的新起點(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葡萄牙第八十六章 高句麗亂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西西伯利亞(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十八章人才和發展(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二百二十一章 奇襲第二百八十七章 李鴻基探險記(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平洋東岸(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鴻基探險記(三)第一百零七章 瘋狂的小陳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十五章 戰遼東(二)
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服徹辰汗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八十一章 鍋駝機(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路(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佔地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五十六章 藩王會議(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十六章 戰遼東(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組江浙銀行(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重組江浙銀行(三)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鳳陽王國(六)第八章大明的新起點(二)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五十八章 打造大明艦隊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一章 朱有孝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三十五章 定西南(六)第八十四章 東北驅逐戰(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二百零七章 大西洋海戰(一)第七十章 大明海軍(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一章 朱有孝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鴻基探險記(七)第九十二章 新的一年開始第二十四章 戚金第五十章 河套戰役(四)第一百零三章 在西南的李信(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三十章 新洛陽的模式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工開物(二)第十八章人才和發展(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佈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酒局第三十九章 東林黨內訌第二百七十章 西西伯利亞(七)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二百五十五章 非洲勢力範圍(六)第五章 家底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航海時代第十七章 人才和發展(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服徹辰汗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洲勢力範圍(三)第四十七章河套戰役(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五十九章 遼東新形勢(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薩非帝國第一百八十八章 好望角之戰第三百零六章 歐洲遊記(二)第三十四章 定西南(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酒局第八十四章 東北驅逐戰(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小冰川時代的威脅第三十章 定西南(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鳳陽王國(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融合第四十七章河套戰役(一)第一百六十章 海洋的誘惑(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七章大明的新起點(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葡萄牙第八十六章 高句麗亂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西西伯利亞(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十八章人才和發展(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二百二十一章 奇襲第二百八十七章 李鴻基探險記(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平洋東岸(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鴻基探險記(三)第一百零七章 瘋狂的小陳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十五章 戰遼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