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穆拉德四世的變革

bookmark

穆拉德四世大開伊斯坦布爾的城門,親自帶羣臣出城歡迎凱旋而歸的將士們,整個伊斯坦布爾處於一片歡樂的海洋中。穆拉德四世當場宣佈整個帝國舉國慶祝,放假三天,對於輕微犯罪人員大赦。一時間全城歡呼陛下聖明,穆拉德四世的威信達到高峰。

歡迎儀式持續了整整一天,回到王宮後,穆拉德四世一點都沒有感到勞累,戰爭勝利的消息早就傳來,哈立德族長將整個戰爭的過程完整的向他作了報告,就連負責指揮指揮戰役的總督決策過程都沒有遺漏。穆拉德四世也看過總督給他的戰爭經過總結,寫的和哈立德酋長差不多,通過這兩份報告,穆拉德四世對總督略微有些不滿,但看在他誠實的份上,也不再追究,畢竟還是打了勝仗,不好責備。

但是穆拉德四世對於哈立德家族和伊*格萊的表現非常高興,他決定用最高的封賞作爲對他們獎勵。哈立德族長被授予帝國王爵,參與軍機大事研討,成爲他的重臣。哈立德酋長則被授予大總督的爵位,封地包括了小半個阿拉伯半島,面積比原來大了五倍,哈立德酋長感恩戴德不盡,發誓一定會永遠效忠穆拉德四世。但是,哈立德酋長更明白自己能夠崛起的原因,那是因爲鳳陽王國的朱常潤,沒有朱常潤的幫助,別說大總督,他現在能保住性命都難說。

伊*格萊的封賞更是豐厚,除了將第聶伯河左岸緊鄰黑海的土地授予他以外,另外還從贖金中拿出一百萬兩白銀賞賜給他,讓他在那裡重新招納舊部,意圖東山再起,再就是讓他和大順侯國的李鴻基搞好關係,購進必要的裝備,千萬別發生糾紛。

國內局勢逐漸穩定,穆拉德四世就要打算進行變革了,通過這次戰爭,尤其是維也納城的戰役,穆拉德四世看到了自己的國家已經開始落伍於東西兩方,最起碼如果不是有從大順侯國購進的大批擊發槍,這次戰爭的勝利是不可能的,無論是回回炮還是火繩槍,相比於哈布斯堡聯軍的燧發槍都差得很多,更不要說這些擊發槍了,無論是軍隊訓練還是武器裝備製造,都需要進行大力改進。

由於歐洲的海運發展,尤其是近幾年大明帝國的海上貿易活動加強,通過陸路運輸溝通東西兩方貨物流通的貿易越來越少,這就造成了奧斯曼帝國財力上的幾大匱乏,甚至許多商品都是通過海運到西班牙以後,他們將不需要的東西再賣給奧斯曼帝國,不但價格高昂,而且東西還經常缺乏,這方面就需要和鳳陽王國進行溝通,將大明的商品通過海運到波斯灣,然後再經阿拉伯河向帝國縱深發展,讓商品流通起來才能互通有無,增加帝國財富。

想到有關經濟問題,穆拉德四世就想到了哈立德族長,他決定讓哈立德族長來負責帝國經濟問題,因爲哈立德酋長和鳳陽王國的關係比較好,許多問題可以和朱常潤溝通,比方說在鳳陽王國看到的小手扶拖拉機、播種機、耕耘機等,這些東西是不是可以購買到,甚至在奧斯曼帝國製造。

穆拉德四世通過學習從朱常潤那裡得到的書籍,他更加認識到儒家學說的重要性,那是中華幾千年經久不滅的最根本原因。像自己的前輩,歷史上數次進攻大唐,最終的結果還是被趕到了這裡,而到了這裡以後,幾經沉浮纔算建立起了這個龐大的帝國,這個帝國目前的統治基礎是信仰,但是這個信仰有些過於激進,並不能讓帝國再繼續強大下去,反而已經開始阻礙了帝國繼續強大,必須要把它和發展結合起來,讓它爲帝國發展起到正面作用。

其實奧斯曼帝國對於各種信仰還是比較自由的,但是因爲信仰伊斯蘭教的民衆免稅,讓其他信仰的人感到不平等,造成了民族割裂。地處歐亞大陸的交界處,奧斯曼帝國受到東西方文明的影響都非常大,而且突厥民族本身就不是一個純粹的血統,他們從遊牧開始到建立奧斯曼帝國這個過程中,已經融合了東西方的許多部落和不同民族,因此他們的宗教信仰並不想後世那樣虔誠,至於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猶太教的對立關係,那是後世以色列建國引起的,現在的衝突並不強烈,穆拉德四世還是可以調和的。

政治改革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改革,除了體制上的變動,信仰上的改革更是涉及到國家的基石。穆拉德四世決定廢除伊斯蘭教信仰者免稅的法律,這個決定涉及到帝國高層許多人的利益,爲了保證這些人的忠誠,穆拉德四世就必須給他們其他方面的利益補償,確切地說要讓他們在改革中獲得利益。

普通民衆對於國家的政策理解不深,但是帝國高層對於這個問題很敏感,穆拉德四世的改革很艱難,他需要在帝國高層和國家利益之間找到平衡點。地方總督是需要擴大稅源的,向所有人徵稅使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財富,爲了穩定帝國高層,就必須讓他們獲得比以前更多的財富,因此對於各地方總督,穆拉德四世就讓他們自己制定向帝國繳納稅金的比例,其次是不得藉機向民衆增稅加碼,避免引起民衆動盪。

政策的執行者必須是利益受益者,這個觀點是經過歷代證明過的,只有執行者可以得到利益,他們纔有動力去執行這些政策。因此許多政策制定的時候,就預留了執行者可以獲得利益的漏洞,通過這樣的政策漏洞,執行者獲得一定利益,他們就會強力執行,達到改革的目的。

政策漏洞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漏洞將會被堵上,繼續想利用漏洞獲利的執行者將被淘汰,這就是所謂的犯罪,當政策繼續被完善,達到帝國的改革目的時,這纔是真正的改革成功。

穆拉德四世通過研究朱常潤送給的書籍,改革方面的問題他借鑑了“王安石變法”的經驗教訓。這是一個失敗的變法,失敗的原因就是受益者太多,而且是還沒有什麼政治影響力的普通百姓,受到損害的反倒是利益執行者,就是基層的宗族勢力,因此變法在執行的時候發生了與目的相違背的結果,最終導致變法失敗,王安石黯然失色,革職回家。

奧斯曼帝國通常採取的是包稅制,就是向各地總督下達稅收總額,然後任由他們自己操作,這個弊端很大,因此穆拉德四世向帝國公佈了稅率,制定的標準的徵收辦法,讓大家清楚徵收範圍和稅率,在給予各地總督自由的時候,還要接受帝國和民衆的監督,正常執行制度可以獲得利益,通過政策漏洞也可以獲得一些利益,但是當你過分貪婪時,影響了最終目標實現,這樣的總督就成了階下囚。

宗教改革上,除了廢除了免稅這一部分,穆拉德四世更是決定,宗教法處於國家法律之下,也就是說宗教法不是超越國家法律的存在,他可以是國家法律的補充,屬於道德範疇。穆拉德四世的這一規定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奧斯曼帝國自此從宗教國家向世俗國家轉變,宗教對國家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小。

改革需要正確的防向,更需要足夠的財力,因爲改革開始的時候,需要讓民衆享受到改革的甜頭,本來奧斯曼帝國是沒有這個本錢的,但是現在穆拉德四世有錢了。哈立德酋長給他從哈布斯堡家族討來了兩千多萬兩白銀的鉅額資金,這就是他改革的資本。

穆拉德四世將這兩千萬的白銀用來做投資,他沒有朱有孝那樣的金手指般作弊手段,但是他可以向鳳陽王國學習,本來造船業並不發達,但是奧斯曼帝國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他建立了一支龐大的商船隊伍,從大明購買了商船和自衛武器,再加上許多商品,他的船隊不需要經過非洲的好望角,直接從波斯灣的鳳陽王國登陸或者是進入紅海的蘇伊士港口,這就比繞過非洲好望角幾乎節省了一多半航程,而且危險性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大明商品的價格成本就地多了,取得了價格上的優勢,讓他可以賺取高額利潤。

這些還不算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條航線,讓歐洲國家的海上貿易受到了致命打擊,在這一增一減中實力很快就會發生變化,其中受到最大打擊的就是荷蘭的東印度公司,這也是後來奧斯曼帝國和歐洲頻繁爆發戰爭的一個因素。

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一百九十九章 薄珏(三) 現在的科第二百零五章 勢力範圍的規劃第三百四十一章 糧食(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拓展生存空間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鴻基探險記(七)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四十五章 河套之亂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一百四十六章 逛街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工開物(八) 其實掌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五十一章 山東的新變化(一)第三十七章 蘇州風波第二百四十三章 鐵路(四)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二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未來第三百二十一章 鳳陽王國(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三十七章 蘇州風波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二百五十章 非洲勢力範圍(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穆拉德四世的變革第六十八章 家宴第二百二十六章 雷霆一擊第八十六章 高句麗亂局第三百四十四章 糧食(四)第二十五章舔舐着傷口的努爾哈赤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常潤的崛起(四)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戰勝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三百三十章 戰爭贖金第一百零八章 馬尼拉之戰第十九章人才和發展(三)第二百零五章 勢力範圍的規劃第六十五章 察哈爾汗的前途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一百零八章 馬尼拉之戰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島第三百二十一章 鳳陽王國(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非混戰(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平洋東岸(五)第九十五章 進軍大西北(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莊會議第二百一十九章 納沃伊小鎮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二百八十七章 李鴻基探險記(二)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鴻基冒險記(八)第一百五十二章 毛堡爭奪戰(六)第二百六十章 西非混戰(四)第三百零九章 歐洲遊記(五)第三百零二章 大順侯國(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三百零二章 大順侯國(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西非混戰(七)第三百四十四章 糧食(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島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三百零六章 歐洲遊記(二)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佔地第二百二十二章 玉石之爭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常潤的崛起(七)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三百二十章 鳳陽王國(二)第四十三章 年關第四十九章 河套戰役(三)第一百六十章 海洋的誘惑(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玉石之爭第三百二十四章 鳳陽王國(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商標法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奇襲第三百零三章 大順侯國(四)第三十五章 定西南(六)第三十三章 定西南(四)第四十三章 年關第三百二十章 鳳陽王國(二)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二)第五十章 河套戰役(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航海時代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常潤的崛起(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工開物(八) 其實掌第七章大明的新起點(一)第一百零七章 瘋狂的小陳
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一百九十九章 薄珏(三) 現在的科第二百零五章 勢力範圍的規劃第三百四十一章 糧食(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拓展生存空間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鴻基探險記(七)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四十五章 河套之亂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一百四十六章 逛街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工開物(八) 其實掌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五十一章 山東的新變化(一)第三十七章 蘇州風波第二百四十三章 鐵路(四)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二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未來第三百二十一章 鳳陽王國(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三十七章 蘇州風波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二百五十章 非洲勢力範圍(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穆拉德四世的變革第六十八章 家宴第二百二十六章 雷霆一擊第八十六章 高句麗亂局第三百四十四章 糧食(四)第二十五章舔舐着傷口的努爾哈赤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常潤的崛起(四)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戰勝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三百三十章 戰爭贖金第一百零八章 馬尼拉之戰第十九章人才和發展(三)第二百零五章 勢力範圍的規劃第六十五章 察哈爾汗的前途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一百零八章 馬尼拉之戰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島第三百二十一章 鳳陽王國(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非混戰(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平洋東岸(五)第九十五章 進軍大西北(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莊會議第二百一十九章 納沃伊小鎮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二百八十七章 李鴻基探險記(二)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鴻基冒險記(八)第一百五十二章 毛堡爭奪戰(六)第二百六十章 西非混戰(四)第三百零九章 歐洲遊記(五)第三百零二章 大順侯國(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三百零二章 大順侯國(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西非混戰(七)第三百四十四章 糧食(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島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三百零六章 歐洲遊記(二)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佔地第二百二十二章 玉石之爭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常潤的崛起(七)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三百二十章 鳳陽王國(二)第四十三章 年關第四十九章 河套戰役(三)第一百六十章 海洋的誘惑(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玉石之爭第三百二十四章 鳳陽王國(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商標法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奇襲第三百零三章 大順侯國(四)第三十五章 定西南(六)第三十三章 定西南(四)第四十三章 年關第三百二十章 鳳陽王國(二)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二)第五十章 河套戰役(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航海時代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常潤的崛起(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工開物(八) 其實掌第七章大明的新起點(一)第一百零七章 瘋狂的小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