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進軍大西北(十)

bookmark

洪承疇當然不會讓袁崇煥失望的,這傢伙是進士出身行武職,自然足智多謀,見到半個時辰也沒有打下城門,就在城四周轉悠,終於在東門和北門之間找到了破綻,他發現葉爾羌城的土炮藏的比較隱蔽,迫擊炮炸不開城門,也炸不開城牆,但是土炮卻不能移動。於是他命令兩千步騎兵繞到這裡,用擊發槍清理城牆上的敵兵,在五十丈的範圍之內城牆上不能站起一個敵兵,然後命令步騎兵衝到城牆下面挖出一個小地洞,雖然都是石頭,可也禁不住人多,終於還是挖到了城底下一丈深的地洞,接着命令爆破兵將所有炸藥全部放了進去,接出引線,等到到了安全距離之後點燃。

因爲洪承疇是就此一搏的心態使用炸藥的,他也不知道具體威力有多大,就只見驚天動地的爆炸聲過後,城牆出現了一段十丈寬的大坑,磚石都不知道飛了多遠,然後兩千步騎兵迅速衝進城裡,護住缺口、填平道路,給後續的騎兵讓開道路,這次因爲時間緊迫,洪承疇也顧不得傷亡了,讓騎兵迅速進城,順着大街快速衝殺,步騎兵隨後跟進清理殘餘。還別說這次洪承疇還真是做對了,葉爾羌城的士兵大部分都在城牆上防守,見到城破了,就紛紛下城向這裡涌來,騎兵隊步兵,根本就是屠殺。打開東城門,李鴻基的騎兵快速順大街佔領其他的三個城門,葉爾羌城連開城門逃跑的機會也沒有了。

郝永忠進了城之後,帶着騎兵繞着城牆根是啥了一圈又一圈,直到再也看不到一個活人,然後帶兵衝向了汗府,這裡的衛隊早就保護着阿卜杜熱依木逃跑了,郝永忠就讓士兵把這裡亂七八糟的人都看管起來,本來想立個頭功,結果很鬱悶,更鬱悶的是,不大功夫李鴻基就押着阿卜杜熱依木去見洪承疇了。

看着被押得的阿卜杜熱依木,洪承疇問道:“李鴻基,這人是誰?”

其實從衣服上完全能認出這人是誰,李鴻基很聰明的答道:“不知道,一直不投降,殺掉算了!”

就這樣,兩人誰也不願意立功,悄悄的就把這傢伙給殺了,這時郝永忠也過來見禮,洪承疇想起于闐城的事情,看了看二人,咬咬牙:“屠城吧!”

“什麼,還有人反抗,凡是反抗的一律格殺。”二人心領神會,都他媽是嗜殺之人。

血腥的黃昏,到處一片哀號。郝永忠、李鴻基二人重新回到城中,告訴士兵可以格殺無論,其中的暗示不言自明,兩個時辰以後,除了年輕的女人以外,其他的全消失了,然後就是清理這些屍體,忙活到半夜纔算完工,再去休息。

第二天早晨天剛麻麻亮,洪承疇整頓人馬,留下劉宗敏帶三千守城,其餘的全部去會和袁崇煥。卻說袁崇煥帶着步騎兵依靠簡單的工事和優勢的火槍、手搖機槍、迫擊炮,大量的殺傷着進攻的葉爾羌汗士兵,雖然有首領在後面壓陣,這些被洗了腦袋的士兵也是悍不畏死,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死,一天的進攻下來就將近兩萬人。第二天早晨一起牀,還沒有吃早飯呢,這些不怕死的悍兵就開始了第一波攻擊,袁崇煥指揮着明軍沉着應戰。就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洪承疇部從葉爾羌汗國士兵的後面殺了上來,這面的士兵很快就潰散了。袁崇煥趁機將五千騎兵交給洪承疇,洪承疇也不客氣,以郝永忠、李鴻基各帶一隊人馬,朝兩人相反的方向兩邊齊動,有一種橫掃千軍如席捲的氣勢,不到兩刻鐘的時間,葉爾羌汗國士兵就徹底被衝擊垮了,到處都是四散的失去控制的散兵。

這些潰散的士兵不都是騎兵啊,往沙漠裡跑只有死路一條,但是也只能往哪裡跑,明軍就在後面死命的追擊,一直把他們趕到了沙漠的深處,生死由命去了,讓後收兵直達葉爾羌城,稍加休息,填飽肚子,留下一萬人袁崇煥自己守城,順便清理殘敵,其餘的有洪承疇率領就殺向喀什。喀什城的士兵已經被抽調一空,面對來勢兇猛的洪承疇,它就像一個被脫光的少女,根本就沒有任何抵抗能力,就算城牆再高大,沒有士兵也一樣得失敗。喀什城裡居住的多是工匠和富商,洪承疇一點也不客氣,仍然是屠城,除了裡面的漢人、羌族人,其他的族裔除了年輕的女人留下,其他的一概殺死。羌族人也是漢人的一個分支,和漢人一樣的血統,是大明朝的子民。

洪承疇的屠城政策嚇壞了葉爾羌汗國的軍民,強悍的戰鬥力量讓人望而生畏,接連失去幾座重要城市的葉爾羌汗國人,徹底對洪承疇產生了畏懼心,附近的大小城鎮裡的居民紛紛逃離。當袁崇煥再讓洪承疇出兵征服阿克蘇城的時候,阿克蘇就剩了一座空城,裡面的人不管男女老幼全部早就棄城而逃了,包括曾經被趕進大沙漠裡逃得了性命的。他們逃跑的方向就是天山深處,至於能不能出去就不是別人考慮的了。

經過袁崇煥的西域戰役,尤其是洪承疇的殘酷殺戳,在南疆的***教勢力基本上被根除了,剩下的除了信仰佛教的蒙古人,剩下的就是漢人、羌人、以及朱有孝認可的是女媧造人時扔得較遠的原著居民,比如土谷渾人。總而言之吧,朱有孝的民族主義觀念非常強烈,這些人都算他認可的炎黃子孫。

大的戰役已經結束,剩下的就是圍剿殘餘的漏網之魚,現在已經到了深秋的季節,馬上就要進入冬季,在寒冷的季節裡槍支的使用受到限制。朱有孝下令暫且停止進行新的戰役,開始對新的統治地域進行鞏固,方式無非是文化教育,繼續向這一帶移民等。現在大明的一億多人口基數還是很大的,何況現在的人們的思想已經非常開化,“樹挪死,人挪活”的觀念深入人心,何況條件有非常優惠,誰願意在老家哪的一畝三分地上受苦呢?還有的好處就是通過移民政策徹底打亂了固有的農村的地方宗族勢力,爲進一步的民主、自由思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再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同地域的人互相結婚,促進了人種的變異,使得後代更加聰明、強壯。

袁崇煥、盧象升二人在天山南北各自利用不同的方式取得了相同的結果,不但收復了明朝原來的地域,而且還開拓了新的疆土,朱有孝自然要表示賞賜、封官進爵,這都不在話下。不過袁崇煥的區域裡殺戮過重,人口減少很多,朱有孝就只能從陝西一帶移民,填充這些區域。盧象升按照朱有孝的意思,對於蒙古人以收服爲主,原因是爲了以後要對付俄羅斯人。北方的氣候太冷了,中原地帶的人根本承受不了,何況在朱有孝知道的歷史上,只有蒙古人在對俄羅斯的進攻上火燒過莫斯科,其他的無論是拿破崙還是希特勒都失敗了,他們失敗的原因並不是軍事實力不夠,而是對於氣候適應的能力不夠。而四個衛拉特都是出身於葉尼塞河上游,對於寒冷的適應能力應該比俄羅斯人不差。還有被趕到漠北的林丹汗,這個吃了兩天飽飯就忘了飢的傢伙,朱有孝還沒有來得及收拾他,以後或等明年吧,讓孫傳庭把這傢伙收拾掉,免得以後有麻煩,原來想的讓他對付俄羅斯人,看起來希望不大,緩衝地帶就算了,直接把他們封在烏拉爾山脈以西算了,免得他再橫跨歐亞。

第四十九章 河套戰役(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七十章 大明海軍(二)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百零九章 大西洋海戰(三)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玉石之爭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十三章 收網第二百零六章 聯軍第二百零九章 大西洋海戰(三)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八十三章 東北驅逐戰(一)第二百七十章 西西伯利亞(七)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第三百四十章 利益問題第三百三十九章 小冰川時代的威脅第三章 登基(二)第三章 登基(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西西伯利亞(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西非混戰(五)第一百六十三章 里斯本第二百二十七章 拓展生存空間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十六章 戰遼東(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土謝圖汗的覆滅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和諧的事件第二百一十二章 荷蘭的七寸第二百六十三章 西非混戰(七)第三十九章 東林黨內訌第一百零九章 橡膠草第三百零九章 歐洲遊記(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逛街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七十章 大明海軍(二)第三十七章 蘇州風波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常潤的崛起(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常潤的崛起(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毛堡爭奪戰(五)第七章大明的新起點(一)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工開物(八) 其實掌第二百八十七章 李鴻基探險記(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八十九章 中醫和中藥(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鴻基探險記(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鑽石戰爭(三)第二百零六章 聯軍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鴻基探險記(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雲南(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一百五十七章 庫茲涅茨克(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鴻基探險記(七)第三百五十二章 重組江浙銀行(六)第七十六章 澎湖列島之戰(四)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維也納城 (一)第四十三章 年關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八十八章 中醫和中藥(一)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奇襲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工開物(七)第一百零六章 九代錦衣衛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二百零三章 來自歐洲的書籍第三百五十四章 基礎建設(二)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十一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五十一章 山東的新變化(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一百零三章 在西南的李信(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二百六十章 西非混戰(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四十五章 河套之亂
第四十九章 河套戰役(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七十章 大明海軍(二)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百零九章 大西洋海戰(三)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玉石之爭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十三章 收網第二百零六章 聯軍第二百零九章 大西洋海戰(三)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八十三章 東北驅逐戰(一)第二百七十章 西西伯利亞(七)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第三百四十章 利益問題第三百三十九章 小冰川時代的威脅第三章 登基(二)第三章 登基(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西西伯利亞(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西非混戰(五)第一百六十三章 里斯本第二百二十七章 拓展生存空間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十六章 戰遼東(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土謝圖汗的覆滅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和諧的事件第二百一十二章 荷蘭的七寸第二百六十三章 西非混戰(七)第三十九章 東林黨內訌第一百零九章 橡膠草第三百零九章 歐洲遊記(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逛街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七十章 大明海軍(二)第三十七章 蘇州風波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常潤的崛起(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常潤的崛起(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毛堡爭奪戰(五)第七章大明的新起點(一)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工開物(八) 其實掌第二百八十七章 李鴻基探險記(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八十九章 中醫和中藥(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鴻基探險記(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鑽石戰爭(三)第二百零六章 聯軍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鴻基探險記(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雲南(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一百五十七章 庫茲涅茨克(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鴻基探險記(七)第三百五十二章 重組江浙銀行(六)第七十六章 澎湖列島之戰(四)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維也納城 (一)第四十三章 年關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八十八章 中醫和中藥(一)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奇襲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工開物(七)第一百零六章 九代錦衣衛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二百零三章 來自歐洲的書籍第三百五十四章 基礎建設(二)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十一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五十一章 山東的新變化(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一百零三章 在西南的李信(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二百六十章 西非混戰(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四十五章 河套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