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今得帝賜難息壤,明年俯看千樹梅

黃帝看着他抓耳撓腮的樣子,淡淡一笑道:“玉帝藏身之地極爲隱秘,不是那麼容易能找到的。我曾經用屢試不爽的黃天羅經算法演算過,結果也是一頭霧水。對此你也不用太放在心上,全當是碰碰運氣好了,實在找不到也沒有關係。”說到這裡他轉頭看了風先生一眼,換了個話題道:“先生是排名天下第一的財神,這場浩劫下來恐怕要損失不少財物吧?”

風先生表情輕鬆地聳聳肩,哈哈笑道:“如今我兩袖清風,一貧如洗。那些財物早已成過眼雲煙,全都不在我的名下了!”

黃帝感覺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問道:“怎麼會?真神不是還沒殺到這裡嗎?”

蘭兒“嘻嘻”一笑,代風先生回答道:“我家公子被玉帝封爲昊天大帝,可以擁有真武大帝一樣的門人制式,可是又不肯撥給錢糧。風先生仗義相助,便將所有的家財都資助公子了!”

黃帝看看風先生,又轉頭瞧瞧葉昊天,沉吟片刻道:“原來如此。既然風先生如此大方,我也不能太過小氣。畢竟神州道兄幫我尋回了龜罄、虎鼓,也算幫我一個大忙,因此我決定將最近收穫的一批息壤送給他。”

葉昊天一聽連連擺手道:“不用了。尋回龜罄、虎鼓不過是舉手之勞,晚輩還欠帝君的債,實在不敢再接受您的厚賜。”

黃帝有些不解地問道:“你欠我什麼?我們可是初次相逢呢!”

葉昊天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兩聲:“四大仙音中的龍笛和風琴如今正在我和蘭兒手中,我想厚顏懇求帝君將此二寶正式贈予,所以不敢再接受別的賞賜。”

黃帝聞言睜大了眼睛,向着他和蘭兒身上瞄了一眼,微笑着說道:“神器本無主,唯有德者居之。距離這麼近,我竟然感覺不到龍笛和風琴在你們身上,表明它們已經甘心臣服,認你們爲主人了。你們不必覺得心中愧疚。我只會爲龍笛和風琴高興,恭喜它們找到了德才兼備的主人。”

葉昊天和蘭兒連忙致謝,很高興總算解開了一個心結。

這時,卻見黃帝伸手將掛在腰間的衆多佩玉中的一塊解了下來,往葉昊天手中一放,說道:“玉簡之內有四大仙音的使用法門,還有一些有趣的小玩意。你們可以在此閱讀一會兒,我先去做些煉丹的準備。一個時辰之後正式開始煉丹!”說完他對風后和風先生招了手手,說道:“來,你們幫我收拾一下丹爐。”一邊說一邊向着鼎湖邊立着的一個大大的青銅爐鼎走去。

風先生和風后依言走了過去,只餘葉昊天和蘭兒站在軒轅臺上。

葉昊天知道時間緊迫,當下不敢怠慢,迅速盤膝而坐,將神識透入玉佩中去。

令他感到十分驚奇的是:玉佩中不單有四大仙音的詳細使用方法,還有浩如煙海的曲譜和樂理知識。他一見之下便着了迷,一目十行地迅速瀏覽着,準備將所有知識先全部裝入腦海裡,然後再慢慢講給蘭兒聽。

蘭兒見他用心地看着玉佩,不想打斷他的思路,於是悄悄下了軒轅臺,來到鼎湖邊的丹爐旁,想爲黃帝和風先生幫點忙。

黃帝也不客氣,用手一指湖心,說道:“幫我採點兒蓮子來,等下煉丹要用。”

蘭兒順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見湖心飄浮着幾十片碩大的荷葉,荷葉叢中生出十餘個碧綠色的蓮蓬,隨風擺動搖搖欲墜,於是毫不遲疑地一提真氣,輕飄飄地從水面上掠過,眨眼到了湖心,伸手掐了三隻蓮蓬,然後又縱身回到岸邊。

黃帝看了一眼她手中的蓮蓬,微微一笑道:“幫我剝出來吧,只要十八粒就夠了,剩下的你留着,味道不錯!”

蘭兒聽見這話頓時高興起來,嘴裡甚至哼出了江南小調《採蓮曲》。

她輕快地剝出蓮子投入丹爐中,投入十八粒之後,才發現自己摘得太多了。原來一個蓮蓬足足結了六、七十顆蓮子。

她將剩下的蓮子也一一剝出,一邊剝一邊看着眼前碧綠的湖水。

此時此刻,她又想起了雁湖的家,想起了家中的小木屋,甚至想起湖邊栽種的番薯。

她望着湖水神往了好大一會兒,直到身後一個聲音響起來:“無論是天上,還是在人間,山頂之湖都很美麗,簡直令人流連忘返。”

回頭看時,卻見黃帝已經收拾好了爐鼎,正縛手而立望着鼎湖。

看到蘭兒轉過頭來,黃帝慈祥地望了她一眼,緩緩說道:“我雖然離開中土很久了,至今回想仍有恍然如夢的感覺。昔日我在中土有兩個別宮,一個位於浙西縉雲,一個位於浙東雁蕩……”

“浙東雁蕩?啊?雁湖?”聽到這裡,蘭兒感到無比驚訝,禁不住叫出聲來,“雁湖的古陣竟然是帝君佈下的!難怪我和公子在那裡住了年餘,一直想不透陣法的來歷。”

黃帝聞言也不覺一震,當下上下打量她一眼,然後又回頭看看靜坐於軒轅臺上的葉昊天,感慨道:“看來我們確實有緣。昔日我在雁湖修仙,於鼎湖煉丹,修持與丹藥並舉,終於神功大成,乘龍而去。雁湖的風景自然不錯,不過距離塵世太近,很難做到清心寡慾,所以當時我一心想着飛昇,希望能找到一個真正的清靜之所,好將神功提聲到至高無上的境界。結果就找到了這裡。”

蘭兒望着眼前的傳奇人物,用十分崇敬的口氣說道:“如今您老位居神仙榜十大高手之列,功力遠在其餘四位帝君之上,說明您當年的飛昇之舉是完全正確的。”

黃帝聽了卻輕輕搖了搖頭,緩緩地道:“先前我也這麼認爲,後來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遠離塵世或許並不是最好的修仙方法!假如一直留在人間,我的功力可能比今天還高。”

蘭兒沒有明白他的意思,繼續說道:“帝君無論在天上還是在中土,都受到千秋萬代無數人的景仰;不管是入世,還是出世,都是修仙人的楷模。我也曾經到過您飛昇的地方——浙西縉雲,那裡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前去瞻仰,題詞墨寶滿山都是,有一首詩寫道:‘黃帝旌旗去不回,片雲孤石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想想就令人感慨。”

黃帝彷彿沒有聽見她的恭維之詞,眼中的神光從蘭兒、風先生和風后臉上掠過,不疾不徐的道:“按說,我修仙的時間不算長,比起玉帝來說差得很遠,比起青帝、赤帝也遠遠不如,可是我的功力卻不算太差,甚至還在青帝、赤帝之上,你們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蘭兒搶先笑答:“大概是您天資極高的緣故吧。”

黃帝搖搖頭:“五老帝君沒有一個資質差的,每個人都是天縱奇才。我自己心裡明白,論起天份來說,我甚至不如赤帝,更不用提跟青帝相比了。”

風先生一直在旁邊靜靜地聽着,這時見他問話,不得不開口道:“或許是您老的功法與衆不同,兼且比別人用功的緣故吧。”

黃帝依舊搖頭:“五老帝君每個人的功法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而且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否則一旦出現五行的相侮相乘,天下就會有大的饑荒了。”

聞聽此言,風先生和蘭兒都沉默了下來。風后也無法說出其中的道理。三個人只能靜靜地看着黃帝,等他自己分析其中的原因。

黃帝卻擡頭望着天上的流雲,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時間過了好大一會兒,身後忽然傳來一個年輕人的聲音:“我知道其中的原因,不知您老想不想聽?”

黃帝聞言“嚯”地轉過身來,一眼看見面前站着的原來是剛纔還在靜坐觀書的葉昊天,於是微一點頭道:“請神州道兄明示。”

葉昊天斬釘截鐵地大聲道:“您老之所以功力居於其餘四位帝君之上,關鍵是您積累的功德比他們多!”

黃帝睜圓了眼睛看着他,急不可待地問道:“此言何解?”

葉昊天放緩了聲音侃侃而談:“若論功德,普天之下功德最大的人應該是盤古大帝,是他開天闢地、創造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爲萬物生靈準備了必備的生存條件,其功德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居第一位!”說到這裡他略微停頓了一下,環顧四周,想看看四人的反應。

黃帝重重點頭,說道:“不錯,請接着說。”

蘭兒和風先生更是點頭不迭。風后也沒有二話。

於是葉昊天接着道:“功德排第二位的當是女媧娘娘,她摶土造人,煉石補天,正是從她開始纔有了人類,其功德居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對此衆人也沒有意見。

然後,葉昊天看了一眼黃帝又道:“功德排第三位的當是您老!”

黃帝精神一振,低喝道:“怎麼說?”

葉昊天朗聲道:“您老統一華夏,發明車、駑、釜、甑,做竈穿井,築城建宮,鑄鼎制鏡,您的臣子寧豐製陶,化狄造舟,倉頡造字,容成制歷,伶倫作樂,牟夷造失,曹胡製衣,伯余造裳,於則制履……這些衆人皆知,還不能算作最大的功德。您最大的功德是著述甚豐,包括《黃帝四經》、《黃帝泰素》、《黃帝陰陽》、《黃帝內經》等十三類三十七種,形成了完整的‘黃帝文化’!您的論述被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及各大門派奉爲經典。”

說到這裡他將話題轉到了儒家,“晚輩一向自認爲儒家弟子。儒家經典四書《大學》中的‘在明明德’即出自您的《黃帝四經》,而五經中的《周易》,便是由文王從您的後天八卦中悟出來的。所以說您還是儒家的祖師呢!您的功德排在第三位一點也不爲過!”

黃帝聽了臉上微微有些自許的神色,眼中的神光也越來越盛。

蘭兒卻道:“那青帝、赤帝呢?他們的功德也不小啊。”

葉昊天答道:“五老帝君每個人都功德無量。青帝即伏羲,他建造房屋、結網、取象於龜創造卦象文字;赤帝即神農,他在農業、畜牧業、水利、商貿與醫藥知識方面均有建樹。不過他們的功德與黃帝相比要差了一些,至於白帝和黑帝,則更加不如了。”

此時黃帝眼中的神光已經全部集中在葉昊天身上,待他停下之後才問道:“神州道兄,請問你的評判有何根據否?再者,功德高低與功力深淺有何關係?我時常有一種感覺,覺得功力進境快速與昔年的入世修行經歷有着莫大的關係,這種感覺好生怪異……”

葉昊天微笑着將監天尺取了出來,胸有成竹的道:“功德者,入世之功也,又名儒功。儒功、佛心、神丹三足鼎力,互根互用,互相轉化。帝君且請明察:一切原委盡在此尺之中。”

黃帝半信半疑地接過監天神尺,尺一入手,忽然渾身劇震,雙目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然後是一陣驚喜,禁不住哈哈大笑,放聲長嘯,聲音響入雲霄,震得蘭兒身子一軟差點兒坐在地上。

黃帝見了急忙收回笑聲,盡力按捺激動的心情,無比欣喜的道:“好!如此一來,我的功力將有大進!跟真神的交手更多了一分自信!”

葉昊天見黃帝這麼快便悟通了將儒功轉化爲神丹的方法,禁不住打心眼裡替他高興,然而聽他說想跟真神交手,不由得又有些擔心,連忙道:“恭喜帝君!您老的功力將會在一夕之間增加數倍!這樣一來,挽救天下浩劫便增添了幾分把握。”說到這裡他略微停頓了一下,然後神色鄭重地道:“不過,真神已將伊布穀和天奎星君的功力合而爲一,又用萬滅王鼎和陰陽法輪將衆仙的元神化爲神丹供自己服用,甚至掌握將魔性轉化爲神丹的方法,實在是非同小可!您老千萬小心啊!”

黃帝點了點頭:“謝昊天大帝提醒,小心駛得萬年船,你說得一點不錯。”說到這裡,他回頭看了看站在不遠處的風后,吩咐道:“帶貴客下峰,將近年收取的息壤全部送給他們!”

風后躬身應是。

葉昊天還待婉拒,黃帝卻笑着搖頭。

於是葉昊天便不再推辭,先將記載了仙音曲譜的玉佩還給他,然後道聲珍重,領着蘭兒和風先生離去。

下得鼎湖峰,身着青衣的風后領着他們來到一片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黃土高坡上,指着地上漂浮不定、輕如柳絮的一層淡淡的黃塵道:“這些是原始息壤。如果將其收集起來,在九轉丹爐內烈火焚燒九九八十一天,便能以火生土,結成息壤。”

“喔。”三人隨口應聲,都有些無動於衷的樣子。

風后心中略有些不平,青白的面色現出幾分紅潤,轉身問道:“有了息壤,你們準備做什麼?”

風先生故意答道:“拿到天市去拍賣,看看能不能大賺一筆!”

風后面上的紅潤更盛了,輕哼一聲道:“先生只知道發財,發了財再散財,散了財再發財。你是不是對財富轉換特別上癮啊?”

風先生呵呵笑道:“你乾脆說我財迷不就得了?誰讓我是財富排行榜上居於首位的財神呢!”

葉昊天想了想開口答道:“我準備用息壤煉器,或者製成磚瓦建造宮殿。”

風后嘆了口氣,面色變得青中泛紫:“暴殄天物!”

葉昊天不明白他這樣說的意思,反問道:“息壤不是像海金沙一樣嗎?煉器自然是最佳的選擇了。”

風后沒有回答,只是微微搖頭,將目光轉向了蘭兒。

蘭兒一時之間想不出好的用途,隨口瞎說道:“拿來種花好了,種它九千九百朵玫瑰,我要每天從早看到晚……”

話音未落,卻聽風后鼓掌笑道:“姑娘果然不凡,怪不得黃老帝君將兩千年一開花、兩千年一結果、服食一顆可以增長功力數百年的天心蓮也給了你!”

“啊?”蘭兒驚叫起來,怎麼也沒有想到那些蓮子竟然是世間不可多得的靈藥!“我還有好多呢!若是全部服下,相當於多少年的功力啊?”

“所以說姑娘的前途不可限量啊!”風后對着她十分肯定地點點頭,隨後緩緩說道:“息壤的全名叫做‘原初靈氣生生不息神壤’。這名字有三層意思。第一,它是一種生生不息的土壤,只要弄一點出來投向大地,馬上就會生長加多,積成山,堆成堤,自然能夠堵住洪水,所以昔年鯀纔想到前來竊取。第二,它不但能生成自身,還能生育萬物,若是用來種花,栽培靈藥,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你們或許不知,崑崙山內的懸圃、元圃的表面等都曾灑下一層薄薄的息壤!正因如此,息壤纔會被玉帝極爲重視,不惜降罪於鯀以堵竊取之風。”

葉昊天越聽越是心驚,沒想到息壤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風后越講越起勁,青紫的面色恢復了自然,望了三人一眼,接着道:“第三,原始息壤已經是富含靈氣的土壤,經過烈火焚燒九轉萃煉之後,更是變成了富含靈氣的原生物質,就像修真者經過修煉在泥丸宮中結成的神丹一樣,可以說息壤便是‘諸多靈土結成的神丹’,自然靈氣十足,還能淨化人們的心靈,加速修真進程,所以佛祖昔年在動用無上神功創造靈山淨土之前,就曾專門來此一趟,心滿意足地取了少許息壤回去!也就是說,靈山淨土也是由息壤化生出來的!”

風先生聽得張大了嘴巴:“竟然有這種事?我這天界首富怎麼不知道?要是知道怎麼也要想法買點來!”

風后笑逐顏開,“哈哈”笑道:“你以爲有錢就有一切?好東西早就讓先知先覺或者特權人物搶光了,哪裡會流落到市面上去?”

蘭兒嬌笑道:“太好了,黃老帝君許下的息壤在哪?”

葉昊天心裡也有些蠢蠢欲動:“若是擁有了息壤,再加上鳳凰聚集的靈氣,就能建立儒家的王道樂土了!”

他嘴裡雖然沒說,一雙眼睛卻熱切地看着風后。

風后看着幾個人心癢難耐的樣子,忍不住笑道:“剛纔還無動於衷,現在終於知道我們帝君的良苦用心了。好了,跟我去拿息壤。”說完飛身向前掠去。

葉昊天等人跟在他的身後不緊不慢地飛行,過了數道溝壑和幾座土丘,來到一個不太高的山丘腳下。

山丘壁上開挖了數排洞窟,彷彿長安附近黃土高原上百姓的民居一般。多洞相連,上下三層,洞內加砌石券。崖外也建了數間房屋,形成一個不大不小的靠崖窯院。

風后跟守衛的兵將打過招呼之後,領着三人進了一個較小的窯洞,在窯洞秘道內七彎八折地走了好一會兒,過了數道關口,忽然進入一個寬敞的大廳裡。

大廳中央立着一個兩尺大小的青灰色丹爐,爐壁盤繞着九隻數尺長的黃色小蛇。爐內烈火熊熊,發出耀眼的金光。

風后在距離丹爐一丈開外的地方站定,遙望丹爐道:“這便是黃老帝君的九轉丹爐,乃天界有名的寶鼎,排名只在萬滅王鼎和九天坤鼎之下,居於鼎中第三位。丹爐早年被帝君用以煉丹,現在則用於萃取息壤了。”

風先生看着丹爐說道:“真是令人難以想象。息壤竟然是如此煉出的!”

風后點點頭:“原始息壤經過風吹雨淋、雷劈電打,也可以慢慢轉化爲息壤。不過那要經過上萬年的時光才行。”

蘭兒目不轉睛地盯着鼎中的烈火,忽然開口問道:“爐火那麼熱,室內卻如此涼爽?真是怪事!”

風后微微一笑,目光卻望着葉昊天和風先生,似乎在考較他們的眼力。

葉昊天環顧廳內,看了一圈沒找到合適的答案。

眼見大廳內的一切都很普通,只有鼎周盤繞的幾條小蛇比較突兀,於是他大膽猜測道:“難道是因爲那幾條‘神龍’的緣故不成?”說到“神龍”的時候,他用的是反語,心中卻以爲那只是幾條小蛇。

沒想到風后卻道:“沒錯,黃老帝君歷盡千辛萬苦馴服了十條天龍,除了一條用作坐騎之外,其餘九條都被驅使到這裡來了。正是由於天龍的相護,息壤的萃取才縮短爲九九八十一天。否則,如果單有九轉丹爐,萃取一次怎麼也要花幾十年的時間。”說到這裡,他看着三人驚詫莫名的神色,不覺笑了。

停了片刻,他邁步向牆邊走去,伸手打開壁上的一個暗櫥,取出一個尺許高的玉瓶來,小心翼翼地放在葉昊天手中,神色鄭重的道:“這是百年之間結出的息壤,都在這裡了。這可是無價之寶啊!”

“百年才結這麼多?竟然全給我了?黃老帝君厚愛,弟子感激不盡!”葉昊天心情十分激動,伸手接過玉瓶。

他首先將玉瓶的蓋子打開,向裡瞄了一眼,然後遞給蘭兒和風先生觀看。

瓶中的息壤是一種淡黃色的粉末,極其細膩,彷彿磨過數十遍的麪粉一般,難以想象卻有那麼神奇的功效。

此時此刻,卻聽風后神情嚴肅的道:“帝君賜你息壤,內中還藏着一層意思,需要你仔細體會。”

“還有一層意思?那會是什麼呢?”葉昊天望着淡黃色的粉末,聯想到黃帝所煉的“黃天后土神功”,隱隱之間有些感覺,可是又不是十分明確。

風后並不做答,而是拱手作別:“多事之秋,諸君一路保重。”

瀚海神舟在茫茫宇宙中漫無目的地滑行。

舟上的三人都有些迷惘,不知該往哪裡去。

“玉帝啊,玉帝,你究竟在哪裡呢?”葉昊天一面自言自語,一面再度催問龜鏡。

龜鏡破鑼般的聲音很快便響了起來:“沒有任何線索,天知道玉帝老兒躲在哪個鼠洞裡?玉帝作爲萬神之主,決不是等閒之輩。如果他想刻意隱藏的話,普天之下恐怕沒有人能夠找到他。”

葉昊天轉念一想:“如果一直沒人找到玉帝,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就讓他在某個地方悄悄做他的君主得了,等到王道輪迴結束的時候。他就會自己出來了,那不是很好嘛?”

龜鏡的聲音又響起來:“不行!玉帝如果真的進入了王道輪迴,將會暫時失去原來的功力,變得跟普通人差不多,很容易受到傷害。若是天下太平還倒罷了,如今正是神教橫行的時候,即使是普通的君主都會遇到很大的困難,作爲玉帝,就更加難了。”

葉昊天有些不太明白,禁不住問道:“玉帝智力、經驗皆非常人可比,怎麼會比普通君主還要困難?”

龜鏡解釋道:“王道輪迴的目的是要培養王者之氣來渡過道法修行的難關,這是玉帝寓修仙於施政之中的獨門修煉方法,就像你所參透的將儒功轉化爲神丹一樣。他必須勤政愛民,剛正不阿,才能積累足夠的王者之氣。如此一來自然不能與神教同流合污,因此必然會受到神教的打壓甚至有生死之憂。所以你最好還是早些找到他。”

葉昊天心中着急,長嘆一聲:“天啊,我怎麼這麼命苦?想跟真神拼個你死我活,卻又打不過他,只能幹這些無聊的小事!”

龜鏡道:“嘿嘿,不要發愁!保護玉帝可不是小事,這可是打着燈籠也找不到的美差啊!想想玉帝日後重新坐回靈霄寶殿,憶起你在患難時期幫過的忙,難道還不對你青眼有加?那時你就會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了!”

葉昊天聞言笑罵起來:“好你個觀天寶鏡,連這些溜鬚拍馬、投機鑽營的東西都想得到!卻不幫我好好想想玉帝到底在哪!”

龜鏡沉默了一會兒,低聲道:“現在太晚了,玉帝已將自己的神仙罩徹底閉合,你的功力再高十倍也沒用。神仙罩易守難攻,再加上他是刻意隱藏,將所有氣機全部收到泥丸宮中,哪怕是強如真神者也很難找到蛛絲馬跡。不過……”

“不過什麼?”葉昊天精神一振,知道事情或許還有轉機。

龜鏡停了半晌才道:“按照常規,人死前一般會留下遺囑。玉帝進入王道輪迴,危險程度不亞於死去一次,所以他或許在某處留下了提示。”

葉昊天十分高興:“不錯,不錯,謝謝鏡兄了!”

蘭兒一直在旁邊注視着他,此時見他面色稍舒,方問道:“公子,有好消息了嗎?”

葉昊天對她微微一笑,又看了風先生一眼,隨後將龜鏡的分析說了一下,問兩人道:“你們說若是玉帝留下遺言,會放在哪裡呢?”

蘭兒率先說道:“按理他總該告訴王母一聲吧?”

葉昊天道:“你說的也有道理,問題是即使王母知道,她會將這種生命攸關的信息告訴我們嗎?”

風先生想了想道:“玄都玉京七寶山已經空無一人,所以玉帝不會留言給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等人。他也不太可能留言給遠在崑崙的王母。只有佛祖近在咫尺而且安然無恙,或許能得到他的隻言片語。其實據我判斷,玉帝有可能不會留言任何人,即使留言也只會放在非常隱秘的地方,那種千年之內都少有人去的地方。”

葉昊天覺得他的分析很是獨特,於是道:“請先生再說明白些。”

風先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然後緩緩說道:“玉帝是一個極爲聰明而又細緻的人。據說他先後輪迴了九十九次,每次都修到了玉清天神的境界,因此才被稱爲玉清大帝,簡稱爲玉帝,這說明他對於輪迴修持確實有着非常豐富的經驗,同時也表明他是一個非常小心細緻的人。這樣的人不可能留下任何蛛絲馬跡給外人猜破自己的行藏,除非猜破行藏的時候已經是多年以後的事了,如此既可給後人留下破解謎題的答案,也不會減少自己的安全。”

葉昊天與蘭兒互望了一眼,兩人不約而同想到了冤魂海深處的海底,那裡應該是最符合要求的地方了。

“玉帝會不會在那裡留下什麼印跡呢?”

想到這裡,他高聲喝道:“阿舟,直奔昊天玄穹星!我要去冤魂海!”

話音剛落,瀚海神舟微微抖動了兩下,船頭輕轉,破空疾馳而去。

第二十二章 月上簾窗齊入夢,星臨玉宇已出牆第三十六章 天賦仁心愛生通,聖傳詩經蘊音煞第十七章 祖州尋仙不辭遠,海角天涯逢貴人第七十三章 霓裳歌舞曲未終,老僧升座談死禪第五十章 情寄天問每悽悽,心繫離騷長悠悠第八十一章 靜以修丹行舟緩,檢以養德水流急第三十四章 爲有儒心能作蛹,何愁商海不游魚第十一章 拔劍光寒倭寇膽,撥雲手指天心月第九十二章 回看求解仙心處,浩氣幹裡暮雲平第十二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拭目陰霾鎖幾時第七十八章 炎炎烈火如燈滅,陰風鬼雨愁煞人第三十九章 青山背劍循師跡,地獄不空不成佛第十四章 神尺監天護國運,獨手賑災挽民頹第六十四章 閒來屈指從頭數,一場恩怨皆有因第二十六章 東宮搖搖燈欲墜,黑霧沉沉曉寒深第五十九章 燦燦文光奎星耀,黑黑心底入魔深第三十四章 爲有儒心能作蛹,何愁商海不游魚第三十九章 青山背劍循師跡,地獄不空不成佛第六十章 李代桃僵魔焰盛,調虎離山竊王鼎第九十四章 肯羨孤鬆不凋色,皇天正氣肅不得第六十六章 功垂百世軒轅業,魂系千秋力擎天第四十八章 信步崑崙九重天,仙芝靈草卻堪憐第二十三章 妖氣欲昏唐社稷,夕陽空照漢山川第四十章 九華淨土知何處,道成肉身始見真第九十七章 披風踏雪尋聖賢,勇者無敵仁爲先第二十二章 月上簾窗齊入夢,星臨玉宇已出牆第七十七章 咄咄書空心幄機,茫茫仙路各有緣第九十七章 披風踏雪尋聖賢,勇者無敵仁爲先第三十四章 爲有儒心能作蛹,何愁商海不游魚正文第一頁只有兩行字。第四十二章 風狂雨驟逼皇居,琴嘯爭鳴黃金臺第八十四章 夢至寶山千萬次,此番不可又空回第十五章 九嶷仙芝恆靈異,夜半忽聞鬼魅啼第六十一章 壺中日月華胥夢,小亦蒼天大亦天第九十一章 捻玉搓瓊軟復綿,冰膚霜肌若琴絃第七十七章 咄咄書空心幄機,茫茫仙路各有緣第七十五章 緣起緣滅皆因愛,死律生規事關情第四十三章 櫛風沐雨久不歸,候人兮猗空對月第八十九章 皇兮皇兮從我棲,無感我思使餘悲第八十三章 黃帝土德三元正,濟世佛心萬國同第十九章 盤古開天餘九寶,血雨腥風人間道第八十四章 夢至寶山千萬次,此番不可又空回第四十四章 閒來賞雪春窗外,早爲梅香醉若泥第三十九章 青山背劍循師跡,地獄不空不成佛正文第五十章 情寄天問每悽悽,心繫離騷長悠悠第三十五章 峰迴路轉脫險境,飄渺三界入靈空第九章 聖母慈悲傳鬼經,青溪雪滿魚相戲正文第一頁只有兩行字。第九十二章 回看求解仙心處,浩氣幹裡暮雲平第九十七章 披風踏雪尋聖賢,勇者無敵仁爲先第四十三章 櫛風沐雨久不歸,候人兮猗空對月第十八章 神人騎鹿耳何長,妙手拾得昇仙方第六十三章 幽顯共生三界內,魔道相爭無盡時第二十章 天長地久有時盡,明皇長恨無絕期第九十一章 捻玉搓瓊軟復綿,冰膚霜肌若琴絃第一章 大劫蟻蟲徒有備,危情晝夜逃孤雛第九章 聖母慈悲傳鬼經,青溪雪滿魚相戲第三章 青城山中雲茫茫,天地截作神仙鄉第七十八章 炎炎烈火如燈滅,陰風鬼雨愁煞人第五章 蘇堤春曉微雨後,夢裡蘭舟遇知音第五章 蘇堤春曉微雨後,夢裡蘭舟遇知音第二十九章 莫道東風弱無力,潛移默化草生春第五章 蘇堤春曉微雨後,夢裡蘭舟遇知音第二十三章 妖氣欲昏唐社稷,夕陽空照漢山川第八十四章 夢至寶山千萬次,此番不可又空回第二十七章 芳草不迷行客路,妖魔只惑罪人目第七十九章 千年生死兩茫茫,孤雲無處話淒涼第二十九章 莫道東風弱無力,潛移默化草生春第十三章 妖氣瀰漫上泰山,青帝護我下瑤臺第三十七章 行行止止仙路回,矢志毋忘歸雙鳧第二十三章 妖氣欲昏唐社稷,夕陽空照漢山川第四十八章 信步崑崙九重天,仙芝靈草卻堪憐第十六章 立馬橫刀徒被困,化龍池內月華新第七十七章 咄咄書空心幄機,茫茫仙路各有緣第四十七章 治世胸中無滯留,悠然金丹大道遊第三十九章 青山背劍循師跡,地獄不空不成佛第七十一章 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飲龍泉第十八章 神人騎鹿耳何長,妙手拾得昇仙方第十五章 九嶷仙芝恆靈異,夜半忽聞鬼魅啼第三十五章 峰迴路轉脫險境,飄渺三界入靈空第三十章 身外有身別有天,棋儒談笑山水間第五十六章 天尊已乘黃鶴去,水底空餘九寶居第五十章 情寄天問每悽悽,心繫離騷長悠悠第四十章 九華淨土知何處,道成肉身始見真第四十二章 風狂雨驟逼皇居,琴嘯爭鳴黃金臺第八十八章 如真似幻憑誰問,一顆孝心成癡絕第七十二章 鬥棋鬥武非爲癖,殺人殺己盡入魔第五章 蘇堤春曉微雨後,夢裡蘭舟遇知音第七十七章 咄咄書空心幄機,茫茫仙路各有緣第五十七章 凌霄曾去朝玉帝,七寶歸來賜上仙第七十六章 嫋嫋茶煙隨風去,疾疾蒼鷹入簾來第九十二章 回看求解仙心處,浩氣幹裡暮雲平第九十二章 回看求解仙心處,浩氣幹裡暮雲平第五十二章 富貴與我如浮雲,君子愛財仁義信第四十章 九華淨土知何處,道成肉身始見真第八十三章 黃帝土德三元正,濟世佛心萬國同第二十章 天長地久有時盡,明皇長恨無絕期第九十八章 白首窮經若枷鎖,一夜東風曉破天第五十七章 凌霄曾去朝玉帝,七寶歸來賜上仙
第二十二章 月上簾窗齊入夢,星臨玉宇已出牆第三十六章 天賦仁心愛生通,聖傳詩經蘊音煞第十七章 祖州尋仙不辭遠,海角天涯逢貴人第七十三章 霓裳歌舞曲未終,老僧升座談死禪第五十章 情寄天問每悽悽,心繫離騷長悠悠第八十一章 靜以修丹行舟緩,檢以養德水流急第三十四章 爲有儒心能作蛹,何愁商海不游魚第十一章 拔劍光寒倭寇膽,撥雲手指天心月第九十二章 回看求解仙心處,浩氣幹裡暮雲平第十二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拭目陰霾鎖幾時第七十八章 炎炎烈火如燈滅,陰風鬼雨愁煞人第三十九章 青山背劍循師跡,地獄不空不成佛第十四章 神尺監天護國運,獨手賑災挽民頹第六十四章 閒來屈指從頭數,一場恩怨皆有因第二十六章 東宮搖搖燈欲墜,黑霧沉沉曉寒深第五十九章 燦燦文光奎星耀,黑黑心底入魔深第三十四章 爲有儒心能作蛹,何愁商海不游魚第三十九章 青山背劍循師跡,地獄不空不成佛第六十章 李代桃僵魔焰盛,調虎離山竊王鼎第九十四章 肯羨孤鬆不凋色,皇天正氣肅不得第六十六章 功垂百世軒轅業,魂系千秋力擎天第四十八章 信步崑崙九重天,仙芝靈草卻堪憐第二十三章 妖氣欲昏唐社稷,夕陽空照漢山川第四十章 九華淨土知何處,道成肉身始見真第九十七章 披風踏雪尋聖賢,勇者無敵仁爲先第二十二章 月上簾窗齊入夢,星臨玉宇已出牆第七十七章 咄咄書空心幄機,茫茫仙路各有緣第九十七章 披風踏雪尋聖賢,勇者無敵仁爲先第三十四章 爲有儒心能作蛹,何愁商海不游魚正文第一頁只有兩行字。第四十二章 風狂雨驟逼皇居,琴嘯爭鳴黃金臺第八十四章 夢至寶山千萬次,此番不可又空回第十五章 九嶷仙芝恆靈異,夜半忽聞鬼魅啼第六十一章 壺中日月華胥夢,小亦蒼天大亦天第九十一章 捻玉搓瓊軟復綿,冰膚霜肌若琴絃第七十七章 咄咄書空心幄機,茫茫仙路各有緣第七十五章 緣起緣滅皆因愛,死律生規事關情第四十三章 櫛風沐雨久不歸,候人兮猗空對月第八十九章 皇兮皇兮從我棲,無感我思使餘悲第八十三章 黃帝土德三元正,濟世佛心萬國同第十九章 盤古開天餘九寶,血雨腥風人間道第八十四章 夢至寶山千萬次,此番不可又空回第四十四章 閒來賞雪春窗外,早爲梅香醉若泥第三十九章 青山背劍循師跡,地獄不空不成佛正文第五十章 情寄天問每悽悽,心繫離騷長悠悠第三十五章 峰迴路轉脫險境,飄渺三界入靈空第九章 聖母慈悲傳鬼經,青溪雪滿魚相戲正文第一頁只有兩行字。第九十二章 回看求解仙心處,浩氣幹裡暮雲平第九十七章 披風踏雪尋聖賢,勇者無敵仁爲先第四十三章 櫛風沐雨久不歸,候人兮猗空對月第十八章 神人騎鹿耳何長,妙手拾得昇仙方第六十三章 幽顯共生三界內,魔道相爭無盡時第二十章 天長地久有時盡,明皇長恨無絕期第九十一章 捻玉搓瓊軟復綿,冰膚霜肌若琴絃第一章 大劫蟻蟲徒有備,危情晝夜逃孤雛第九章 聖母慈悲傳鬼經,青溪雪滿魚相戲第三章 青城山中雲茫茫,天地截作神仙鄉第七十八章 炎炎烈火如燈滅,陰風鬼雨愁煞人第五章 蘇堤春曉微雨後,夢裡蘭舟遇知音第五章 蘇堤春曉微雨後,夢裡蘭舟遇知音第二十九章 莫道東風弱無力,潛移默化草生春第五章 蘇堤春曉微雨後,夢裡蘭舟遇知音第二十三章 妖氣欲昏唐社稷,夕陽空照漢山川第八十四章 夢至寶山千萬次,此番不可又空回第二十七章 芳草不迷行客路,妖魔只惑罪人目第七十九章 千年生死兩茫茫,孤雲無處話淒涼第二十九章 莫道東風弱無力,潛移默化草生春第十三章 妖氣瀰漫上泰山,青帝護我下瑤臺第三十七章 行行止止仙路回,矢志毋忘歸雙鳧第二十三章 妖氣欲昏唐社稷,夕陽空照漢山川第四十八章 信步崑崙九重天,仙芝靈草卻堪憐第十六章 立馬橫刀徒被困,化龍池內月華新第七十七章 咄咄書空心幄機,茫茫仙路各有緣第四十七章 治世胸中無滯留,悠然金丹大道遊第三十九章 青山背劍循師跡,地獄不空不成佛第七十一章 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飲龍泉第十八章 神人騎鹿耳何長,妙手拾得昇仙方第十五章 九嶷仙芝恆靈異,夜半忽聞鬼魅啼第三十五章 峰迴路轉脫險境,飄渺三界入靈空第三十章 身外有身別有天,棋儒談笑山水間第五十六章 天尊已乘黃鶴去,水底空餘九寶居第五十章 情寄天問每悽悽,心繫離騷長悠悠第四十章 九華淨土知何處,道成肉身始見真第四十二章 風狂雨驟逼皇居,琴嘯爭鳴黃金臺第八十八章 如真似幻憑誰問,一顆孝心成癡絕第七十二章 鬥棋鬥武非爲癖,殺人殺己盡入魔第五章 蘇堤春曉微雨後,夢裡蘭舟遇知音第七十七章 咄咄書空心幄機,茫茫仙路各有緣第五十七章 凌霄曾去朝玉帝,七寶歸來賜上仙第七十六章 嫋嫋茶煙隨風去,疾疾蒼鷹入簾來第九十二章 回看求解仙心處,浩氣幹裡暮雲平第九十二章 回看求解仙心處,浩氣幹裡暮雲平第五十二章 富貴與我如浮雲,君子愛財仁義信第四十章 九華淨土知何處,道成肉身始見真第八十三章 黃帝土德三元正,濟世佛心萬國同第二十章 天長地久有時盡,明皇長恨無絕期第九十八章 白首窮經若枷鎖,一夜東風曉破天第五十七章 凌霄曾去朝玉帝,七寶歸來賜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