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

全在意料之外的一次調令……

李恪鬱悶地看着傳令的謁者,想了想,在一張絹上書下憨夫,田榮兩個人名。

他說:“憨夫乃我同門師哥,現任道路主章一職。其人厚重,穩健,且多有主持經驗,可使直道按期保質,不使陛下憂擾。田榮現任陽周縣丞,自我離任,暫主縣事,乃縣長不二人選。”

謁者把李恪的話一一錄在絹上,吹乾,遞給李恪確認落印。

李恪最後一次用完自己限量版的祭酒印信,合手一交,換了塊同是黑綬的量產版校尉官印,就算是完成了職責交接和身份轉變。

嘖!大秦校尉……

這塊破印前綴後綴一應全無,看着就像是路人甲用的便宜道具,用印時還得配着爵印一起用,才能證明是李恪戳的章。

天差地別啊!

李恪滿心不自在,倒不是覺得自己被缷墨殺驢了,而是突然之間成了軍士,讓他不由擔心,自己的下一站是被蒙恬發去修長城。

修長城是兵工事,和直道不同,缺少了政的標籤。一旦履任,他身上就會打上重重的工程官標籤,一輩子也難走出來。

或許這還算不上大事……

更緊要的是,大秦的長城漫山遍野,若是依着墨家的標準修建,可能十年都無法修得周全。

這要是陷進去,他就得以工頭的身份來迎接亂世,那就完球了……

不能去長城!

李恪突然覺得自己成了萬喜良們,渾身上下都彌散着對命運的抗爭。

得給自己這個路人校尉找事做!立足庫不齊,放眼全北境。

有什麼兵事和庫不齊沾邊呢……

五月下旬,憨夫和田榮先後履任,且依着秦律傳統,先試爲官,爲假祭酒,假縣長。

試用是秦官晉級的標準傳統,每次拔秩理論上都要經過一年的試用期,課考中上纔可轉“真”,李恪不假是特例。

只是他身上特例太多,比如十一月轉任的傳統,先假後真的傳統,不可指定繼任的傳統……此許稱謂之事,已經連李斯都懶得講究了。

李恪拖延了將近一個月纔去九原的上將軍莫府報道,隨身除了滄海、陸衍和陳平,還有墨衛二百,少年營五百,一路上授課遊學,行得分外悠哉。

區區三天的路走了半月,好容易進到九原轄境,距大河旁的九原城還有一日半的路程。

墨家終於傳來了他要的消息。

庫不齊馬匪千餘突壟第三標段丁庚倉,爲戍衛所退。此戰造成士卒七死,民夫十四人亡,傷者七十有九。

直道總指以保衛處名義文告匈奴上將軍莫府,請平匪患!

雖說和遞過去的計劃有些差異,不過……烏鶴敖和呂奔的辦事能力果然還是不錯的。

李恪咂巴一下嘴,心滿意足地把簡丟進書箱,掀簾號令,全速進發!

……

九原城。

作爲一個極富有進攻意識的將軍,蒙恬歷來是不喜歡將莫府固定在某一座城中的。只是在半個月前,他接到李恪往來赴任的消息後,他就把自己的莫府暫定在了九原。

雖說只是一個小小的戍邊校尉,但李恪與尋常不同,這一點如今的秦人都不會有反對意見。

也因爲此,蒙恬手下大將齊聚九原,舊識的是爲了粗表禮儀,不認識的則打算尋個認識。

上郡將軍王離,雁門將軍楊奉子,北地將軍涉間,九原將軍蘇角,以及雲中將軍司馬欣,北軍的五位兩千石齊聚而至,然後一等就是十五天……

李恪急於把事情拉回到正軌,結果一不小心,還沒有報道就得罪了新公司全部股東。

大帳飲宴,歌舞歡聲。

親兵校尉蒙聃大步而入,手上舉着一枚信箋,上書【恪行速,下市至】。

蒙恬沉默着看了三四遍,輕輕把信箋丟進烤羊的火堆,高聲說:“今夜,九原自日失起宵禁,諸君不醉不歸!”

“嗨!”

在大秦抑商的背景下,呂不韋當年打下的興盛底子還遠未抹滅,各城夜市多較日市興旺,除卻臨治、白羽這樣的巨型市亭,宵禁往往會引起城中混亂。

但九原城卻是個例外。

九原是兵城,一縣左近扎着蘇角的四萬強兵,就連城中也有萬卒駐留,眼下諸位將軍又都在這兒,駐卒加上親兵,全城上下幾乎全是兵將。

蒙恬治軍,令行禁止,他說幾時宵禁,只需要一聲令下,城門立閉!

於是乎李恪就被關在了城外。

下市時分,全天下城門樓子最熱鬧的兩個時段之一,李恪眯着眼在緊閉的城門下站了許久,命墨衛後退五里紮營。

看起來,蒙恬很不高興啊……

過了一夜,李恪平旦起身,着輕甲,扎武冠,腰佩啓夏,日出抵城。他在城外站了半刻,果然聽到鼓聲隆隆,城門打開!

一通鼓響,李恪留下田橫在外將兵,只帶滄海、季布,直驅入城。

二通鼓響,李恪來到郡治之外,看到治所外立起高高兩杆大旗,右書【秦】,左書【蒙】,乾脆利落,全無贅餘。

大旗之間,兩輛戰車豎起對立,車轅之上捆紮巨木,乃是正正經經的轅門配置。

轅門旁立滿了神武的將士,前持戈,後持戟,腰配短劍,揹負勁弩。

李恪深吸了一口氣,停住腳,靜等着二通鼓歇。

二通鼓歇,三通鼓起,李恪正了正武冠,領着滄海季布,邁步跨進轅門。

“哈!”

長戈齊落,最外的恰好把滄海、季布攔在門外,最深的一直連到五十步外。

李恪的臉有些發白,緊攥着劍,紋絲不動。

他深吸了第二口氣,擡手讓滄海和季布留下,在戈廊之中,重新邁步。

戰戰兢兢,龍行虎步,李恪以極穩的步伐踩過戈廊,左右雙腳恰好各踏了五十步!

就在他邁出戈廊的一瞬間……

“喝!”

同是五十步長的戟隊下兵,高度堪堪在李恪眼簾,兩戟相交,鋒刃對外,李恪想要過去,唯有彎腰。

李恪反而不怕了……

大清早沒吃沒喝,被嚇成這樣也不感到尿急,李恪在戈廊出了一身冷汗,看到那些明晃晃的鋒刃,心裡頭反倒踏實了。

如今最炙手可熱的墨家鉅子跑到蒙恬手下做戍邊校尉,蒙恬再得帝寵,還敢傷了自己不成?

李恪嘴角掛起冷笑,衝着鋒刃,邁步!

左腳邁,右腳伸,領頭的戟兵顫了顫,在李恪行將撞到鋒刃的當口急收了兵刃。

李恪不疾不徐,不緩不快,臉上半點表情也無,所過之處,兵刃四避。

仍是五十步交替落下,李恪破開戟林,被一個和田橫身形相似的昂揚大漢攔住了去路。

第三通鼓,前七,後八,慢拍終止,急拍起音,那頂盔貫甲的大漢鏘一聲抽出銅劍,斜指在地面。

“我乃莫府守護,校尉蒙聃,來將通名!”

李恪輕輕拱手抱拳:“匈奴上將軍麾下校尉李恪,奉命前來點卯。”

“校尉李恪……”蒙聃張開眼簾,輕蔑地瞥了李恪一眼,“將軍有令,校尉李恪,報名進見!”

第五五二章 莫府是怎麼組成的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六一七章 河間的消息第五五六章 辦着辦着就有了第六六三章 二世登基第十五章 強勢闢謠第四六五章 蝸居的始皇帝第一八五章 軍弩乍現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三三九章 秦攻百越之戰第三四五章 屠睢問計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七零九章 二年五月第七零八章 大秦最後的戰神第六二零章 徐徐而敗第七三零章 天府第六八五章 還軍第二二三章 三墨之爭第二二八章 安陽君柏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三四二章 屠睢沒見過世面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三六五章 墨家的價值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七零三章 亂燉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聲音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九十章 臨治市亭第六八九章 紮營大澤鄉第二六零章 災禍臨門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二五零章 馳援苦酒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五一五章 星星之火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等七九零章 澠池會十三,木鳶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八零六章 天下抵定第七二八章 親征第一五四章 九退位八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二零七章 金板遺書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三四零章 霸下出山第五七九章 仙術與巫術的區別第七九六章 秦本紀,二世四年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七五六章 小人者,趙高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四三零章 彭越豬突第七六六章 武關之八,怎樣的人建起大漢第二三六章 覆滅之局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五八六章 離咸陽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八十四章 水車之益第六四八章 鋒銳如劍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第三零六章 學有成,世揚名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二六一章 空城困敵第七七零章 武關十二,烈士暮年第八十八章 新房之訊第四十八章 神獸下凡第五八四章 五行靈動術之五,活牲嘗藥始皇帝三十五年第六八一章 穩守,待攻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七七零章 武關十二,烈士暮年第一九一章 阿爾善部第三八七章 壽春尾聲第六零七章 山雨欲來第三四七章 論山地裝甲車的誕生第七四七章 蕭何潁川說張良第八零四章 文臣不會打仗第三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四十五章 貧賤難離第七三七章 死戰之六,趙將軍彭越第二二三章 三墨之爭第四十八章 神獸下凡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六一四章 勒石燕然第三五五章 楚墨來客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四二零章 齊王墮落了第五九一章 孩子不聽話第七零四章 李恪的商貿戰
第五五二章 莫府是怎麼組成的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六一七章 河間的消息第五五六章 辦着辦着就有了第六六三章 二世登基第十五章 強勢闢謠第四六五章 蝸居的始皇帝第一八五章 軍弩乍現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三三九章 秦攻百越之戰第三四五章 屠睢問計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七零九章 二年五月第七零八章 大秦最後的戰神第六二零章 徐徐而敗第七三零章 天府第六八五章 還軍第二二三章 三墨之爭第二二八章 安陽君柏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三四二章 屠睢沒見過世面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三六五章 墨家的價值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七零三章 亂燉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聲音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九十章 臨治市亭第六八九章 紮營大澤鄉第二六零章 災禍臨門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二五零章 馳援苦酒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五一五章 星星之火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等七九零章 澠池會十三,木鳶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八零六章 天下抵定第七二八章 親征第一五四章 九退位八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二零七章 金板遺書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三四零章 霸下出山第五七九章 仙術與巫術的區別第七九六章 秦本紀,二世四年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七五六章 小人者,趙高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四三零章 彭越豬突第七六六章 武關之八,怎樣的人建起大漢第二三六章 覆滅之局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五八六章 離咸陽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八十四章 水車之益第六四八章 鋒銳如劍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第三零六章 學有成,世揚名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二六一章 空城困敵第七七零章 武關十二,烈士暮年第八十八章 新房之訊第四十八章 神獸下凡第五八四章 五行靈動術之五,活牲嘗藥始皇帝三十五年第六八一章 穩守,待攻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七七零章 武關十二,烈士暮年第一九一章 阿爾善部第三八七章 壽春尾聲第六零七章 山雨欲來第三四七章 論山地裝甲車的誕生第七四七章 蕭何潁川說張良第八零四章 文臣不會打仗第三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四十五章 貧賤難離第七三七章 死戰之六,趙將軍彭越第二二三章 三墨之爭第四十八章 神獸下凡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六一四章 勒石燕然第三五五章 楚墨來客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四二零章 齊王墮落了第五九一章 孩子不聽話第七零四章 李恪的商貿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