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東坡居士(二)

從府衙正廳到大門的距離並不遠,秦觀等人又一心想要儘快見到蘇軾,呂璟這邊纔剛剛從腦子裡蒐羅了一首宋詞的功夫,衆人已經走到了府衙外面。

昏黃時分的日光略有些低沉,呂璟站在人羣最後方舉目向前眺望,一眼就看到了正和王朝雲站在一處的蘇軾。

身量遠比一般人要高大很多,一身簡單的青衫,鬢髮間隱約可見斑白之意,面容卻仍舊帶有幾分少年時的俊朗。

只是簡簡單單往那裡一站,周圍人的目光就好似都要被他吸引過去,呂璟也說不清楚是因爲氣度還是別的什麼東西。

“拜見蘇師。”興許是怕在郴州城裡引起更大的騷動,秦觀帶頭向蘇軾行過禮後,就攙着他直接進了府衙內宅。

隨後自是一番情深意切的敘舊,秦觀當機立斷,直接吩咐呂璟安排好食宿,一衆人聚在一起宴飲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呂璟作爲小輩很少發言,更多是聽着秦觀他們互相言談,甘昭吉和蘇軾二人回憶起往事來,話音裡更是充滿歲月的滄桑和無奈。

一晃如許歲月,太后高滔滔已經入土爲安,王安石和司馬光也紛紛去世,和他們同期如今依舊健在的,已經屈指可數。

“還是要羨慕子瞻兄如今孑然一身,再不必受這官場所困啊。”甘昭吉飲了一口呂璟特意派人送來的蒸餾酒,看到上面的名號,還特意衝蘇軾點了點。

蘇軾同樣將手中酒水飲盡,朝甘昭吉笑了笑,迴應道:“蘇某已經老了,比不得甘大官身子骨康健,以後能與青山綠水作伴,也就知足了。”

“怕是官家願意,你那小弟子不願意哩。”甘昭吉意有所指。

蘇軾卻並沒有給予什麼正面迴應,只是目光一轉,落在了列坐下首的呂璟身上。

以他的歲數來說,呂璟幾乎已經確立了關門弟子的身份,按照大宋文人界的規矩,以後是要傳承他衣鉢的。

“大郎,你且上前來。”

蘇軾的聲音不大,但落在正絞盡腦汁蒐羅記憶裡詩詞的呂璟耳中,卻着實把他嚇了一跳。

這不是正敘舊呢麼,怎麼突然就拐到自己頭上來了?

心中這般想着,呂璟還是恭敬的起了身,先向蘇軾和甘昭吉行過禮,隨後邁步走到近前。

這是他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蘇軾,對蘇軾而言,同樣是首次見到這個秦觀口中一直多有稱讚的少年郎。

略有些粗糙的手掌撫過頜下短鬚,蘇軾目光在呂璟身上停留數個呼吸,隨後臉上露出幾分滿意神色來。

古人言相由心生,呂璟小小年紀身材就足有七尺有餘,面色俊秀,卻又帶有幾分剛強,在他門下諸弟子中,也就秦觀少年時能夠媲美一番。

“大郎,少遊常言你聰慧多才,今日正好趁這個機會,老夫可要考較一番。”

“來了!”呂璟心中念頭一動,當下躬身應下,早就知道會有這麼一着了,畢竟自己和蘇軾間接觸不多,有所考較也算正常。

呂璟的果斷再次贏得蘇軾心中讚賞,王朝雲早早知道了他的心意,已經爲其將紙筆備好。

蘇軾的目光從在場衆人臉上一一掠過,忽然落在內宅園子裡一顆已經凋謝的小樹身上。

“老夫在惠州時曾遊覽羅浮山,心有所感,得詩半闋,請大郎來試填下闕。”

蘇軾開口的同時已經提筆一揮而就,在紙張上留下自己瀟灑的文墨。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高俅主動上前取了文墨,高聲開口唸誦。

秦觀等人紛紛思索起來,在場衆人大多是大宋文人界的精英分子,自然明白補齊這首詩不難,難的是意境與上闕完美相合。

這首詩的上半闋中首先點出了地名羅浮山,隨後以四時春光對應盧橘楊梅兩種水果,一種隱隱的誇讚和頌揚已經躍然紙上。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這首詩的立意更加明確,這卻要看呂璟的本事了。

在所有人的目光中,呂璟慢慢邁開步子徘徊起來,尚顯稚嫩的臉上隱隱有些汗水,讓他看起來似乎很是吃力的樣子。

蘇軾位於上首,見此情形卻也沒有多說什麼,秦觀在和他的信件來往中不僅提到了呂璟天資聰慧,也說起過他根底上的不紮實,這也是蘇軾刻意降低考較難度的緣由。

這邊所有人都心中焦急的盼望着呂璟快點做出回答,殊不知他自己如今心中已經樂壞了,只是努力裝作艱難的樣子罷了。

因爲上一次臨江仙的事情,呂璟心中早已經斷了走文抄公的路子。

像蘇軾這樣的人物,提溜到現代那就是實打實的國學泰斗,怎麼可能看不穿文抄公的把戲!

“真羨慕那些詩詞一出,文臣武將納頭就拜的前輩啊。”呂璟心中暗自嘀咕,卻覺得自己如今運氣也不錯,蘇軾寫下的這首惠州一絕在後世早就廣爲人知了。

“請元章先生爲小子代書。”在連走了十餘步後,呂璟眉間的鬱結終於展開,開口說道。

米芾灑脫一笑,也沒有拒絕,走上前來匆匆提筆,靜待呂璟吟誦。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呂璟的聲音好似一鼓作氣吼了出來,米芾筆走龍蛇,在蘇軾文墨下書寫完下半闋,當下大喝了一聲好!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此詩合的甚妙!”秦觀開口的同時悄悄瞟了上首的蘇軾一眼,心中頓時大定。

其餘人也紛紛出口誇讚,呂璟這首詩下半闋荔枝和嶺南的運用可謂絕妙。

“大郎所對,甚合爲師心意。”位於上首的蘇軾在此時終於開口,順便多瞅了側面的蘇過一眼。

呂璟心中大喜,能夠這樣簡單過關,實在是暢快,當下重重叫了一聲蘇師,隨後大禮參拜。

他如何看不出蘇軾考較中的放水之意,心中原有的敬重頓時再度攀升。

“你如今身爲老夫名下弟子,當勤學上進,爲官家和大宋盡忠,爲師也沒什麼好送你的,早些年偶然得一唐刀,就賜予你吧。”

蘇軾說話之間,衙役們已經從後方前來,將一柄賣相不凡的唐刀遞到了呂璟手中。

“刀名淵渟,願你如深淵之水一般厚重廣博。”

呂璟再度叩首,隨後在蘇軾的示意下起了身,單手一握,寒光已現!

好一把唐刀!刀鋒雙面開刃,隱隱帶有一絲血紅色澤,整個劍身卻明亮如許,不愧淵渟之名!

前世之時,呂璟就知道唐橫刀乃是中國工匠技藝的巔峰之作,真正有機會得到一柄唐刀,才知道如何誇讚都不過分!

“好了,且收起來吧,爲師這次來,除了應你所請帶來了木綿種子,有位老友還託我給你捎個口信,約你見上一面。”蘇軾微笑着說道。

呂璟將唐刀鄭重的交給王闊收好,隱隱能看到他目中的豔羨,唐代的很多技藝在五胡亂華後都已消失,其中就包括這唐刀的煉法。

“若是沒猜錯,子瞻所說老友,可是那佛印禪師?”呂璟這邊還沒來得及開口,甘昭吉突然言語起來。

“正是那不得清淨的和尚!”說起佛印,蘇軾心情顯然很是愉悅,簡單給呂璟介紹一番,就示意他暫時退下前去接受木綿種子,繼續和甘昭吉、陳師錫等人敘起舊來。

呂璟捧着唐刀離了府衙,一邊按着蘇軾的吩咐帶人趕往郴州南門,一邊在心中思索起來。

都知道佛印和蘇軾是一對好基友,可是這和尚如今少說也已經五六十歲的人了,怎麼突然想起來讓自己前去拜見,莫不是要親自出手捉拿妖孽?

這般想着,呂璟頓時就對年後拜見佛印的事情多了幾分小心,可不要真的被人算計了纔是。

第五十一章 前行第二百一十一章 點將第六十七章 秦觀舉薦的人才第十七章 郴州酒稅第三百九十七章 詭異差遣第三百七十一章 見證汴梁第一百零五章 謀第八十四章 朝會第一百七十五章 撲火飛蛾第三百二十八章 忠魂埋骨第三百七十一章 見證汴梁第二十二章 風潮第六十三章 楊畏,楊三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雪夜來惡客第三百四十五章 腥味第三百一十七章 畫師張擇端(感謝秋葉落飄零打賞。)第六十五章 較武場衝突第三百一十三章 忽悠起來第三百四十八章 蔡攸上位 (七夕快樂。)第七十八章 府衙議事第三百九十八章 神使宋江第一百四十章 京兆府大牢第二百七十五章 李清照第二百章 重回嶺南第二百三十五章 試探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佶的成長第二百三十一章 郴州醫院第一百五十七章 小鋪長潑韓五第一百九十一章 背後的陰影第二百三十八章 茶樓與演義第四十三章 震驚的曾肇(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亡逐北第一百九十五章 牛痘第二百八十六章 秦州明珠—伏羌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坡居士(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淨土寺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聞出版司第三百三十五章 神臂弓威!第一百零一章 跳坑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破洞庭水寇第十五章 遇襲第三百五十七章 戰與和第一百七十章 妹勒容璨第二百六十二章 黨爭再起!第二百八十七章 班底雛形第二百二十九章 奧妙與交易第三百四十四章 認命?第二百五十九章 面見章惇(感謝第一位舵主,秋葉落飄零。)第十七章 郴州酒稅第三百一十七章 畫師張擇端(感謝秋葉落飄零打賞。)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志第七十章 高俅南下第三十六章 蘇過的消息第十四章 賬目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把火之棱堡第二百二十四章 殺馮立第三百六十七章 十二道金牌第一百零八章 戰後生機-肥皂的故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妹勒都逋的決斷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的詔令第八十四章 朝會第十三章 惠州第一百零八章 戰後生機-肥皂的故事第四十一章 哲宗的意外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宋朝的巔峰文會(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衙內們的用處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變第三百八十章 女真消息第二百一十九章 初見樑師成第七十五章 招攬第二百八十七章 尚未崛起的蒙古第二百一十章 醒悟與抉擇第三百三十章 收復南京道第七十五章 招攬第二百八十四章 哲宗微服私訪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佶的成長第二百二十三章 箏鳴第一百九十九章 暴揍簡王第二十八章 調軍第二百二十六章 郴州局勢第四章 流言風波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攏西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陷落的關城第八十九章 請去吃串串第三百零五章 相公雲集第三百六十八章 流言第三百九十三章 逐胡令第三百四十四章 認命?第二百八十五章 嶽峙劍,淵渟刀。第九十九章 來活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蔡攸上位 (七夕快樂。)第二百七十九章 恐怖的廣告價值第二百一十一章 點將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佶的愛情第三十二章 趙煦第一百七十二章 宗澤未老!第二百零一章 侯可望的惶恐第三百四十九章 百姓的力量第十三章 惠州第一百五十章 客棧驚魂魄
第五十一章 前行第二百一十一章 點將第六十七章 秦觀舉薦的人才第十七章 郴州酒稅第三百九十七章 詭異差遣第三百七十一章 見證汴梁第一百零五章 謀第八十四章 朝會第一百七十五章 撲火飛蛾第三百二十八章 忠魂埋骨第三百七十一章 見證汴梁第二十二章 風潮第六十三章 楊畏,楊三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雪夜來惡客第三百四十五章 腥味第三百一十七章 畫師張擇端(感謝秋葉落飄零打賞。)第六十五章 較武場衝突第三百一十三章 忽悠起來第三百四十八章 蔡攸上位 (七夕快樂。)第七十八章 府衙議事第三百九十八章 神使宋江第一百四十章 京兆府大牢第二百七十五章 李清照第二百章 重回嶺南第二百三十五章 試探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佶的成長第二百三十一章 郴州醫院第一百五十七章 小鋪長潑韓五第一百九十一章 背後的陰影第二百三十八章 茶樓與演義第四十三章 震驚的曾肇(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亡逐北第一百九十五章 牛痘第二百八十六章 秦州明珠—伏羌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坡居士(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淨土寺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聞出版司第三百三十五章 神臂弓威!第一百零一章 跳坑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破洞庭水寇第十五章 遇襲第三百五十七章 戰與和第一百七十章 妹勒容璨第二百六十二章 黨爭再起!第二百八十七章 班底雛形第二百二十九章 奧妙與交易第三百四十四章 認命?第二百五十九章 面見章惇(感謝第一位舵主,秋葉落飄零。)第十七章 郴州酒稅第三百一十七章 畫師張擇端(感謝秋葉落飄零打賞。)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志第七十章 高俅南下第三十六章 蘇過的消息第十四章 賬目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把火之棱堡第二百二十四章 殺馮立第三百六十七章 十二道金牌第一百零八章 戰後生機-肥皂的故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妹勒都逋的決斷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的詔令第八十四章 朝會第十三章 惠州第一百零八章 戰後生機-肥皂的故事第四十一章 哲宗的意外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宋朝的巔峰文會(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衙內們的用處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變第三百八十章 女真消息第二百一十九章 初見樑師成第七十五章 招攬第二百八十七章 尚未崛起的蒙古第二百一十章 醒悟與抉擇第三百三十章 收復南京道第七十五章 招攬第二百八十四章 哲宗微服私訪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佶的成長第二百二十三章 箏鳴第一百九十九章 暴揍簡王第二十八章 調軍第二百二十六章 郴州局勢第四章 流言風波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攏西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陷落的關城第八十九章 請去吃串串第三百零五章 相公雲集第三百六十八章 流言第三百九十三章 逐胡令第三百四十四章 認命?第二百八十五章 嶽峙劍,淵渟刀。第九十九章 來活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蔡攸上位 (七夕快樂。)第二百七十九章 恐怖的廣告價值第二百一十一章 點將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佶的愛情第三十二章 趙煦第一百七十二章 宗澤未老!第二百零一章 侯可望的惶恐第三百四十九章 百姓的力量第十三章 惠州第一百五十章 客棧驚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