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呂記豆腐鋪

紹聖三年,這是兩宋以來最熱血時代大幕的拉開,也是黨爭盛行,文人士大夫真正撇下了麪皮,鬥得你死我活的時代。

太后高滔滔故去,隱忍多時的哲宗趙煦終於大權獨攬,全新的大宋在緩緩開幕,黨爭也在不期而遇,誰是勝利者,誰又是那截被掩藏在泥土中的殘藕,自見分曉。

而遠在嶺南煙瘴之地的郴州,無疑是大宋殘藕匯聚最多的地方。

郴州以騎田嶺、折嶺分二水,勾連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羣山環抱,平崗交錯,自古以來就是朝廷貶謫官員時最鐘意的去處。

郴州城不大,但地處嶺南要衝,來往客商衆多,河運發達,中川水的兩岸佈滿了大小店鋪,東西街和烏石磯一帶旋繞闤闠,商貿發達。

這一日的清晨,地處郴州城東街的呂記豆腐鋪剛剛開張,便被蜂擁而至的人羣佈滿。

來的最晚的張老實推着小車趕來的時候,擁擠的人羣已經將他擠到了街邊去。

“老張啊,怎生今天又是你來的最晚?莫不是真在家裡藏了個美嬌娘?”一旁店家的夥計習慣了這般場景,開口調笑道。

張老實狠狠抽了抽鼻子,開口道:“徐小三,你莫要看不起老漢,老漢雖然來得晚,這臭豆腐可是不少賣。”

“得嘞,就您老人家這一口一個臭豆腐,怪不得是這代理行當裡最差的一個,那叫青方,色青且方,下回可記住了。”徐小三扭身便大笑着向自家店裡走去,只把張老實氣的跳腳不止。

周圍的其他人也忍不住大笑起來,他們原本都是這郴州城內給人做傭的閒散人力,如今沾了這呂記豆腐鋪的光,靠着沿大街小巷售賣臭豆腐維持家用。

人羣接近辰時才慢慢散去,呂記豆腐鋪裡也終於清淨了下來。

其內隱約可見一個約莫十五六的少年,正捧着一本《管子》有模有樣的研讀。

“少爺,您看書可以,可別在那聖賢之書上圈圈點點了......”豆腐鋪外忽然走進一個身着短褐,身材壯實的漢子,一邊說着話,一邊將一個裝滿銅錢的褡褳放到了少年面前。

“城西的毛員外有個在桂陽監做事的主簿親戚,想把咱這豆腐店開到那裡去,這不,訂金都託人給捎來了。”

“可以,但是得按着咱的章程來,批發零售都隨他,不能壞了我呂璟的規矩。”

壯實漢子應了聲,又特意瞅了瞅自家少爺合上的《管子》,這才接過一張蓋了紅印的文書,自往店外而去。

豆腐鋪內沒了旁人,呂璟悠哉的從櫃檯下又抽出一本《管子》,只見得上面果然如那壯實漢子所言,畫滿了如蝌蚪一般的圈圈點點,若是土生土長的大宋人,少不得要扣上一個不敬聖賢的帽子來。

呂璟也是有苦難言,他本是沐浴在社會主義光輝下的一名普通法學研究生,本專業學的平平,卻對歷史抱有極大興趣,跟了個不知道什麼來路的道士,便匆匆前往湖南搞起了考古的活計。

結果在騎田嶺上遇到了雷陣雨,直接被一道霹靂送到了這上千年前的郴州,成爲了這大宋荊湖南路一名普普通通的秀才爺,仗着前身的記憶勉強能通讀古文書籍,還得依靠這標點符號的運用。

唯一幸運的是,呂璟那被人害死的老爹也曾位列九品縣丞,仗着大宋朝的高薪政策,留下了那麼點小財產。

錢不多,呂璟實現不了自己二世祖的理想,便只有把主意打倒了這小門小道的餐飲業上,憑藉着自己後世的吃貨功底,和僕人呂方一起將臭豆腐這門新鮮事物擺在了大宋人的餐桌上。

想起呂方,呂璟心中又不禁有些得意,不要看他這位僕人年齡不大,可那在水滸傳中也是個有名有姓的人物,位列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中,論武藝地煞裡排第二,別人都要尊稱一聲小溫侯。

因爲呂璟那冤死老爹路過潭州時幫其葬了老母,便一直以僕人自居跟隨在呂璟身邊,若非有他,怕是呂璟就要光榮成爲史上最快結束生命的穿越者。

搖了搖頭,呂璟正要繼續研讀自己手中的書籍,門外忽然闖進來個甚是肥胖的少年。

水桶腰,大象腿,在這尚且沒有食品添加劑的大宋朝郴州城內,獨有知州少子劉贇這麼一號人物。

“大郎,如今你守孝已足三年,今日琴箏姑娘登臺獻藝,我在翠香閣預定了上好座位,可不能再辜負當哥哥的一片心意了。”

呂璟無奈的將手中書本放下,這傢伙從與他相識就一直慫恿着要帶自己去見識青樓大家的風采,此前還能以守孝推脫,此次卻是不好說了。

“麻利些,讓小六給你看着店,我們別錯過了時辰。”

劉贇說話間,有一個眉眼通透的小廝從店外走來,朝呂璟拱了拱手,很是無奈的笑了笑。

拗不過劉贇的盛情邀請,呂璟將豆腐鋪暫且交給了小六照看,兩人乘坐驢車向烏石磯一帶而去。

宋代少馬,郴州地處嶺南更是馬匹稀少,出門多用牛車或驢車代步,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也就只有呂璟這樣的人才會嫌它顛簸。

幸好,烏石磯距離東街也並不遠,劉贇支使了僕役自去休憩,便興奮的拉着呂璟進入其中。

烏石磯一帶是郴州城內有名的風月場所,遠遠望去,人煙輻輳,舞榭歌臺連綿,翠香閣更是其中最熱鬧的所在。

其門前用木質杆件紮起歡門,形似門樓,卻用彩帛、彩紙裝點,氣氛熱烈。

透過歡門,隱約可見走廊內佈滿濃妝豔抹的女子,隨時隨地等待爲赴酒席的賓客表演歌舞,讓人不禁心神嚮往。

劉贇帶着呂璟剛剛臨近,便被一濃妝豔抹的圓潤姐兒迎了過去,一邊與劉贇挑眉弄眼,一邊開口說道:“劉公子可是有些時日沒來照顧我們生意了,今日琴箏姑娘登臺,便眼巴巴的來了,可是姐妹們往日裡伺候的不周到?”

“休得聒噪,琴箏姑娘可是清倌人,你如何相比,還不快給我這兄弟把花茶點上。”劉贇伸手將一貫銅錢直接塞到了那姐兒的白皙處,順勢還揩了一把油。

姐兒也不惱怒,嬉笑着將銅錢收了,便從龜公手中接過一盞花茶,遞到了正好奇觀望的呂璟面前。

“快些喝了,這是規矩,新客來了都要點上一杯的。”

在劉贇催促下,呂璟將那花茶飲了,隨之上了翠香閣的二樓。

這裡的氛圍更加熱烈一些,粉紅色帷幕將中央設立的高臺隔開,四周的桌案都是上好梨花木。

慕名而來的文人騷客、富商豪賈各自落座,有人飲酒作樂,與姐兒們來回逗樂,也有人詩興大作,趁勢寫下自己的大作。

周圍還有塗抹濃妝的姐兒來回照應,衣衫短薄,美好處若隱若現。

有時也會有姐兒主動來到客人面前,或是唱曲或是跳舞,求一些小錢打賞。

“如何,早就說讓大郎你來開開眼,這纔是我大宋的繁華風度!”劉贇點了兩首曲子,開口間不無暢快。

呂璟點了點頭沒有開口,飲着手中茶水,心中卻不無嘆息。

歷數各朝各代,大宋青樓的繁華程度都冠絕古今,資本主義的萌芽和社會經濟繁榮促進了娛樂產業的興盛,青樓便順勢而起,成爲了大宋無數文人的流連處。

只是這繁華背後,卻是舉國歡騰,年輕士子們只知消遣,又哪裡肯好生埋頭書本間,最終一切表象都被金人的鐵蹄踏碎。

“大郎?可別愣神了,琴箏姑娘就要登場,可別給哥哥丟人現眼。”

耳旁傳來劉贇的調笑,呂璟擡頭向那中央的紅帷幕中望去,果然隱隱可見婀娜人影走動。

一聲琴鳴,五六個妙齡女子隨之而舞,衣衫翩翩,裙襬間萬種風情。

周圍的客人們鼓掌隨着琴聲應和,大呼着琴箏的名字,劉贇也不例外,一副豬哥相,口水就差掉到了桌面上。

呂璟一邊喝茶,一邊好奇這名滿郴州的琴箏姑娘究竟是何種模樣,將如許多人的魂魄盡數勾去。

琴聲在濃烈處驟然斷去,緊接着便是連綿的瑟鳴,搭配以清脆胡笳響動,紅帷幕驟然拉起半邊,一十三四的小娘踏着胡旋,亮相在了衆人眼前。

柔媚面龐,卻又有幾分青澀,秀髮烏黑,眼波如霧,修長的身形隨着樂聲踏步,裙衫隨着腰肢的快速旋轉而四散飄舞,瑩白的纖足,只堪一握。

“竟是胡旋舞!有幾分大家風采!”一曲舞畢,滿堂喝彩,劉贇的嗓門最是巨大,直欲把這樓閣都掀翻了去。

小娘只笑三分,邁着碎步走上前來,微微一躬,細聲道:“小女琴箏,謝大家擡愛,愧不敢當。”

“琴箏姑娘謙虛了,依我看,且過些時日,姑娘必將名滿荊湖,成就一代大家風采,只是......”隔間中忽然走出一位丰神如玉的俊朗公子,在這冬日裡仍舊手拿摺扇,風度翩翩。

“公子有何見教敬請言明,小女子自當恭聽。”琴箏再度躬身。

俊朗公子將摺扇一合,走到臺前開口道:“琴箏姑娘如此好舞藝,怎能少的了好詞作伴,在下吳珂不才,願試爲之一二。”

下方響起一片叫好之聲,琴箏也面目喜色應下,美人才子,本來就是世人所最愛。

只有劉贇,面色難看的瞅着那俊朗公子,像是吃了蒼蠅一般難受。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劉兄?沒想到你也在此,可敢上前來爲小弟助助力?還有那位劉兄隨行的小少年,也一同來吧。”

吳珂登上高臺,自有婢女將桌案筆墨等物擺放,摺扇一點,他卻將目光落在了劉贇和呂璟的身上。

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夏故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淨土寺第三百三十七章 宋,哲宗!第一百零七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九十章 意外的敵人第三百三十章 收復南京道第三百四十四章 認命?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坡居士(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韓世忠和銀可術第一百九十三章 面聖第一百八十二章 三關口失守第二百六十七章 事畢?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的詔令第三百八十八章 終極大考第一百一十四章 三把火之編戶齊民第三百零八章 蘇轍的勸說第一百二十八章 潭州雨夜第三百四十六章 來自地底的貪婪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亡逐北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十八章 調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潭州雨夜第四百零三章 天下大典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聞出版司第二百三十章 爲政一方第二百一十七章 反擊第一彈第三百六十七章 十二道金牌第三百九十章 血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試探第四百零四章 乾坤九州第一百七十章 妹勒容璨第二百一十三章 籌備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變第二百三十章 爲政一方第一百二十章 大楚的復仇第三十九章 劉紀的春天第五十八章 殺向排山瑤寨!第六十六章 騎田嶺垌蠻大寨第三十三章 嶺南食府第二百八十六章 秦州明珠—伏羌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伏羌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亭峽谷第三十四章 撲買(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奇襲蕭關(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黑旗飄揚第二百二十六章 郴州局勢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聞出版司第二百八十三章 遭遇第六十五章 較武場衝突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把火之僱傭軍第一百六十七章 步陣的巔峰對決(五一快樂!)第三百六十章 女真第一百四十章 京兆府大牢第二百六十八章 新黨得勢第一百六十九章 出征第七十九章 定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朝氣象第一百三十八章 西北,西北!第六十一章 與蘇過的相遇第一百七十七章 奇襲蕭關(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元祐皇后第一百一十章 千年義帝寶藏(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文武英才第九十九章 來活了第九十章 血與火第三百六十八章 流言第三十四章 撲買(一)第十章 肉莊第七章 屠戶幫第二百九十四章 宋旗飄揚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第六十七章 秦觀舉薦的人才第二百五十二章 劉仲武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祚帝第一百七十九章 蕭關攻防大戰(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把火之棱堡第五十一章 前行第三百零二章 老狗的救贖第一百四十四章 伏羌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百姓的力量第七十章 高俅南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速取宗哥城第七十三章 英靈祭第一百四十一章 被殃及的魚第二百六十六章 夜闖同文館獄!第二百三十六章 試探第二百九十二章 楊家將第六十二章 城中的異常第九十一章 間與間(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壟斷報業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戰第十八章 酒坊內的屍體第三百八十章 女真消息第一百三十八章 西北,西北!第三百三十七章 宋,哲宗!第六十三章 楊畏,楊三變第二百八十三章 遭遇第二百七十四章 不務正業?第二百三十八章 茶樓與演義第一百零六章 趙煦的野望
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夏故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淨土寺第三百三十七章 宋,哲宗!第一百零七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九十章 意外的敵人第三百三十章 收復南京道第三百四十四章 認命?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坡居士(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韓世忠和銀可術第一百九十三章 面聖第一百八十二章 三關口失守第二百六十七章 事畢?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的詔令第三百八十八章 終極大考第一百一十四章 三把火之編戶齊民第三百零八章 蘇轍的勸說第一百二十八章 潭州雨夜第三百四十六章 來自地底的貪婪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亡逐北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十八章 調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潭州雨夜第四百零三章 天下大典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聞出版司第二百三十章 爲政一方第二百一十七章 反擊第一彈第三百六十七章 十二道金牌第三百九十章 血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試探第四百零四章 乾坤九州第一百七十章 妹勒容璨第二百一十三章 籌備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變第二百三十章 爲政一方第一百二十章 大楚的復仇第三十九章 劉紀的春天第五十八章 殺向排山瑤寨!第六十六章 騎田嶺垌蠻大寨第三十三章 嶺南食府第二百八十六章 秦州明珠—伏羌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伏羌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亭峽谷第三十四章 撲買(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奇襲蕭關(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黑旗飄揚第二百二十六章 郴州局勢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聞出版司第二百八十三章 遭遇第六十五章 較武場衝突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把火之僱傭軍第一百六十七章 步陣的巔峰對決(五一快樂!)第三百六十章 女真第一百四十章 京兆府大牢第二百六十八章 新黨得勢第一百六十九章 出征第七十九章 定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朝氣象第一百三十八章 西北,西北!第六十一章 與蘇過的相遇第一百七十七章 奇襲蕭關(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元祐皇后第一百一十章 千年義帝寶藏(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文武英才第九十九章 來活了第九十章 血與火第三百六十八章 流言第三十四章 撲買(一)第十章 肉莊第七章 屠戶幫第二百九十四章 宋旗飄揚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第六十七章 秦觀舉薦的人才第二百五十二章 劉仲武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祚帝第一百七十九章 蕭關攻防大戰(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把火之棱堡第五十一章 前行第三百零二章 老狗的救贖第一百四十四章 伏羌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百姓的力量第七十章 高俅南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速取宗哥城第七十三章 英靈祭第一百四十一章 被殃及的魚第二百六十六章 夜闖同文館獄!第二百三十六章 試探第二百九十二章 楊家將第六十二章 城中的異常第九十一章 間與間(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壟斷報業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戰第十八章 酒坊內的屍體第三百八十章 女真消息第一百三十八章 西北,西北!第三百三十七章 宋,哲宗!第六十三章 楊畏,楊三變第二百八十三章 遭遇第二百七十四章 不務正業?第二百三十八章 茶樓與演義第一百零六章 趙煦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