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州試(二)

所謂兼經,看似有些類似於後世的選修科目,其真實情況卻截然不同。

熙寧八年,神宗下令廢除詩賦、貼經、墨義取士,向全國頒行王安石制定的三經新義,其中明確將論語和孟子設爲兼經,其實依舊是必讀書目。

兼經的考覈仍舊隸屬經義範疇,和大經相同,也分爲十題。

只是對於應考的士子們而言,真正的考驗不是來自於經義本身,而是貢院環境下連續作戰的疲憊。

雖是夏日,冰冷而又潮溼的木榻依舊讓人難以安眠,再加上接連不斷的呼嚕聲和各種古怪味道,哪怕呂璟早有準備,這一夜睡得也不太安穩。

和他情況相同的還有不少人,當清晨的第一抹光亮照入貢院,大多數士子都已經哈欠連天的起身收拾。

嶺南的夏日潮溼而又炎熱,一夜下來,呂璟的後背已經被汗水沾滿,身上也不知被多少蚊蟲光顧,只能塗抹艾草汁液暫時抑制。

......

不過半個時辰光景,大多數士子剛剛簡單吃完朝食,新一輪兼經的考試就已經來臨。

差人們今天似乎格外有興致,發放完考卷之後,三五成羣聚在一起,目光不斷在應考士子臉上滑過,似乎在等候什麼。

呂璟集中心神,開始審視今日的十道兼經題目。

論語和孟子作爲宋人的必讀科目,呂璟對此並不陌生,思索之後很快就開始應答。

然而,剛剛闡述完第一道義理,呂璟的思路就被一陣惡臭聲打斷,回望四周,許多士子都臉色難看的跑去如廁,畫面一時間難以言喻。

聚攏的差人們滿臉狡黠笑意,能夠看到這些士子們出醜,顯然是他們樂此不疲的事情。

呂璟無奈的搖搖頭,嶺南夏季食物的保質期大大縮短,再加上夜晚溼氣侵襲,腹中不適並不奇怪,若非他得到李廌提醒準備周全,恐怕也免不了如此下場。

伴隨着惡臭和不斷響徹的聲響,呂璟強自鎮定心神,開始繼續應答接下來的經義題。

一直持續到日頭漸晚,州試的第二日顯得有些混亂不堪,尤其是對於一些缺乏準備的新科士子來說,這一日的光景實在太過煎熬。

最後等到差人們收取完考卷離去,士子們再也忍受不住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煎熬,有人甚至暗自低聲抽泣起來。

古往今來,科舉考試的殘酷一貫如此,無論任何緣由,一次失誤就有可能判定一位年輕士子的人生。

呂璟對此雖然表示同情,但卻也清楚,在如今社會的大環境下,科舉考試就是貧寒子弟唯一的出路。

目光自支華和朱勔二人所在區域掠過,這兩人情況看起來也算不錯,至少完好無缺的將考卷答完。

可到了第三場策論,州試的難度就將大大提升,也是真正界定士子們成績的分水嶺。

策論限定千字以上,在大宋朝科舉制度中,從最開始的州試,一直貫穿到最後的殿試,始終是重中之重。

相比較於經義的死板,策論的書寫具有更大的主觀性,主要是針對朝廷當下面對的問題進行建言獻策,考驗士子們論政的能力。

而且,策論的好處還不僅如此,以宋朝爲例,什麼樣的策論能夠吸引主考官的目光,乃至成名立萬?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言辭凌厲,論之有物,平鋪直敘和老生常談的策論無法打動考官,顧前怕後的言語更是難以高中。

只要你論理有據,在策論中哪怕公然抨擊當朝官員,甚至涉及政事堂的諸位相公,不僅無罪,這些被抨擊的官員們還要拍手叫好!

有宋一朝,通過策論顯露頭角的士子們不計其數,朝爲田舍翁,暮登天子堂,後人只言科舉考試腐朽死板,卻是被後世的八股取士完全誤導。

......

第三日清晨,差人們完成試卷發放,貢院中此起彼伏的驚呼聲就沒有停歇過。

呂璟目光緩緩自考卷掠過,嘴角不由自主的浮現一抹微笑。

按照常理而言,策論題一般會契合當下朝局,剛剛結束不久的西北戰事出現可能性極大。

可是今年荊湖南路州試的策論題目,卻一反常態的避談軍事,以爲政作爲核心點,分別列舉了潭州近些年來的發展變化和遇到的問題。

而這,和呂璟事前和朱勔、支華二人所推測的方向完全吻合!

輕提筆尖,呂璟開始在紙張上初步將自己關於這篇策論的構思書寫,在士子們一片焦急神色中,他和朱勔等人能夠保持悠然自得,其實還是多虧了考前和劉仲武的衝突。

範純粹的無意出現提供給呂璟新的思路,自小就見識了黨爭之禍的哲宗絕非昏庸之輩,新黨打着改革科舉的大旗想要提升影響力,其中怕是也少不了這位大宋官家的授意。

至於其中的真正目的,恐怕要真正到了省試之時,呂璟才能完全確定下來。

因爲事先早有準備的原因,呂璟只花了半個時辰充實內容,很快就開始提筆書寫。

墨色暈染,一個個字跡隨着筆尖跳動,寫到最後,呂璟的思路已經被完全打開,甚至有幾分意猶未盡之感。

而此時包括錢克年等人在列,大多數士子都還停留在構思階段。

目光緩緩掠過四周,一個和錢克年等人隨行的江浙士子引起了呂璟注意,他竟然只比自己慢了幾個呼吸而已!

後者似乎也注意到了呂璟目光,擡頭微微一笑,開始對手中策論進行謄錄。

呂璟搖了搖頭,並未想起這位書院同窗的名字,當下也開始對策論進行謄寫。

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在呂璟謄寫完策論後不久,朱勔和支華二人也相繼完成書寫,隨後嶽麓書院和笙竹書院也陸續有人停筆。

錢克年寫完之後更是特意回頭看了呂璟一眼,隨後不屑一笑,直接起身示意交卷。

緊隨其後,朱勔長身而起,用更加不屑的目光回敬了錢克年。

這一下可算是激起了江浙士子們的鬥志,短短片刻就有三人陸續交卷,彷彿只有這樣才能顯現出他們高人一等的學識。

呂璟和支華相視一眼,也相繼起身交出考卷,待差人檢驗完畢後一同向貢院外行去。

此時距離整場州試結束,只剩下不到兩刻鐘的時間......

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唐易主第二百六十八章 新黨得勢第五十二章 安營第二十一章 馬箭瑤第四十三章 震驚的曾肇(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被殃及的魚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佶的愛情第九十七章 反攻(二)第二百零八章 風潮將起第一百四十四章 伏羌城第五十二章 安營第一百一十四章 三把火之編戶齊民第一百九十二章 劉奉世的態度第二百五十三章 州試(一)第六十八章 兩封信卷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佶的愛情第十八章 酒坊內的屍體第一百章 挖坑第一百三十九章 入局第一百二十四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宋朝的巔峰文會(三) 全世界生日快樂。第三百九十章 血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忽悠起來第一百二十四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第二百九十章 意外的敵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初見樑師成第三百九十三章 逐胡令第一百六十九章 出征第二百三十五章 試探第六十七章 秦觀舉薦的人才第三百零二章 老狗的救贖第二百五十五章 鄉貢揭榜!第五十八章 殺向排山瑤寨!第九十四章 殘闕之死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夏故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劉奉世的態度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百零五章 書院生活第二十六章 火牛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破洞庭水寇第三百四十二章 汴梁風物今何在第一百四十七章 鬧事的禁軍第三百二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二章 呂璟的平陽第二百二十六章 郴州局勢第三百二十六章 老鼠出洞第二百九十八章 宋威第二百五十九章 面見章惇(感謝第一位舵主,秋葉落飄零。)第九十九章 來活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玉麒麟盧俊義第一百二十八章 潭州雨夜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的氣息第三百三十一章 哲宗甦醒第三百八十章 女真消息第三百六十四章 妹勒都逋的決斷第三百九十一章 崩潰的阿骨打第一百二十九章 水寇來襲第二百七十五章 李清照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戰第五十一章 前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面聖第一百八十三章 陷落的關城第三百七十一章 見證汴梁第二百五十四章 州試(二)第六十九章 官營工坊 (元宵節快樂!)第十六章 手術與蒸餾酒第三百二十三章 北地漢兒第三百七十六章 新朝承繼第二百八十五章 嶽峙劍,淵渟刀。第五十章 目標:大理國!第一百六十七章 步陣的巔峰對決(五一快樂!)第一百二十一章 宮中來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黎遠安出手第一百四十八章 韓世績第二十九章 攻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千年義帝寶藏(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的時代第三百二十五章 西軍之殤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宋朝的巔峰文會(三) 全世界生日快樂。第九十五章 策反第三百三十章 收復南京道第六十七章 秦觀舉薦的人才第一百四十四章 伏羌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宮中來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甘泉谷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劃邈川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聞出版司第二百八十二章 天波府楊家第三百六十二章 李乾順哭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把火之棱堡第二百六十一章 省試第三百五十一章 呂璟之怒第二百零五章 書院生活第四十章 鬥毆 (新年快樂!)第一百二十三章 東坡居士(二)第三百七十章 捨我其誰第五十九章 戰事烈第二百四十章 江浙行第一百六十章 安國鎮大營
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唐易主第二百六十八章 新黨得勢第五十二章 安營第二十一章 馬箭瑤第四十三章 震驚的曾肇(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被殃及的魚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佶的愛情第九十七章 反攻(二)第二百零八章 風潮將起第一百四十四章 伏羌城第五十二章 安營第一百一十四章 三把火之編戶齊民第一百九十二章 劉奉世的態度第二百五十三章 州試(一)第六十八章 兩封信卷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佶的愛情第十八章 酒坊內的屍體第一百章 挖坑第一百三十九章 入局第一百二十四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宋朝的巔峰文會(三) 全世界生日快樂。第三百九十章 血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忽悠起來第一百二十四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第二百九十章 意外的敵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初見樑師成第三百九十三章 逐胡令第一百六十九章 出征第二百三十五章 試探第六十七章 秦觀舉薦的人才第三百零二章 老狗的救贖第二百五十五章 鄉貢揭榜!第五十八章 殺向排山瑤寨!第九十四章 殘闕之死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夏故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劉奉世的態度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百零五章 書院生活第二十六章 火牛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破洞庭水寇第三百四十二章 汴梁風物今何在第一百四十七章 鬧事的禁軍第三百二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二章 呂璟的平陽第二百二十六章 郴州局勢第三百二十六章 老鼠出洞第二百九十八章 宋威第二百五十九章 面見章惇(感謝第一位舵主,秋葉落飄零。)第九十九章 來活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玉麒麟盧俊義第一百二十八章 潭州雨夜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的氣息第三百三十一章 哲宗甦醒第三百八十章 女真消息第三百六十四章 妹勒都逋的決斷第三百九十一章 崩潰的阿骨打第一百二十九章 水寇來襲第二百七十五章 李清照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戰第五十一章 前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面聖第一百八十三章 陷落的關城第三百七十一章 見證汴梁第二百五十四章 州試(二)第六十九章 官營工坊 (元宵節快樂!)第十六章 手術與蒸餾酒第三百二十三章 北地漢兒第三百七十六章 新朝承繼第二百八十五章 嶽峙劍,淵渟刀。第五十章 目標:大理國!第一百六十七章 步陣的巔峰對決(五一快樂!)第一百二十一章 宮中來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黎遠安出手第一百四十八章 韓世績第二十九章 攻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千年義帝寶藏(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的時代第三百二十五章 西軍之殤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宋朝的巔峰文會(三) 全世界生日快樂。第九十五章 策反第三百三十章 收復南京道第六十七章 秦觀舉薦的人才第一百四十四章 伏羌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宮中來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甘泉谷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劃邈川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聞出版司第二百八十二章 天波府楊家第三百六十二章 李乾順哭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把火之棱堡第二百六十一章 省試第三百五十一章 呂璟之怒第二百零五章 書院生活第四十章 鬥毆 (新年快樂!)第一百二十三章 東坡居士(二)第三百七十章 捨我其誰第五十九章 戰事烈第二百四十章 江浙行第一百六十章 安國鎮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