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託孤?

在天氣將轉涼時候,李世民也再次病倒了,這次病得很嚴重,幾日不能起身,把所有軍國大事都交給太子李承乾負責。

李世民生病間,李業詡也和其他大臣一樣,進宮去探望了多次。

依李業詡的觀察,李世民可能是因親征遼東時候,受了風寒,一直沒有痊癒,再加上年內這麼多重臣先後過世,特別是特別倚重的馬周、房玄齡,及上一年的高士廉等,這些一直跟隨他多年,一直倚爲左右手的重臣們一一而去,使得身心俱受打擊,病勢因此加重。

所幸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在秋末冬初那段天氣晴好的日子裡,李世民也慢慢地康復了。

這天,正在兵部衙內處置事務的李業詡,接到宮內來人的傳報,說是皇帝召見。

李業詡也不敢耽擱,馬上放下手中的事務,跟着來人進入宮內。

李世民這次是在凌煙閣內接見了李業詡。

邊上沒有其他大臣,李業詡抵達後,連旁邊侍候的人也都退了下去。

李業詡上去施了禮後,也打量了幾眼面前的皇帝。李世民雖然康復了,但身體情況也明顯不如前面了,精神方面更是差很多,特別是眼神,前幾年那英武銳利的目光都不見了,眼中竟然有些落寂。

這段時間以來,李世民在一些朝事的處理上也很是猶豫,特別是在南方作戰的事項上。房玄齡去逝後,李世民也曾考慮過罷兵,召南進的兵馬回京,但在太子李承乾及李世績、李業詡等人的力挺下,李世民最後還是沒有改變最初的命令,依然令大軍繼續征戰。

李世民出現這樣的情況也讓李業詡很是心憂!

“賢侄,朕今日召你來,是有一些事要交付與你!”李世民坐在閣內的一個矮榻上,示意李業詡也在一邊坐下。

“是,陛下!”李業詡依言坐了下來,等待李世民說話。

“朕當初繪凌煙閣功臣時候,是想把你也一併繪入…”李世民看着掛在牆上那二十四幅真的大小的功臣像道。

聽李世民如此說,李業詡心裡一跳,忙恭敬地說道:“陛下,臣不求圖畫凌煙閣,只爲家邦致太平,臣這些年領兵作戰,也沒想過要什麼高官厚祿,只是想爲陛下征戰四夷,開疆拓土,壯我軍威國威,鑄我大唐雄風,使我大唐不受外敵侵犯!”

“朕也知道你的心思,這也是朕最欣賞你的地方,”李世民眼中露出讚賞的神色,只是一下就沒了,眼神又變得銳利,盯着李業詡看,“你立下的戰功比這些功臣中的許多都要大,你就沒有不服過?”

“陛下,說實話,臣是有過那麼一點想法,但馬上就沒了。放眼我大唐朝堂上,如臣般年少就居於高位者,唯臣一人,如何還敢奢望繪圖凌煙閣!”李業詡臉上浮現出回想之色,“當年陛下不以臣年少無知,聽取臣的一些胡言亂語,臣的一些異想天開之舉都得到陛下的認可,大唐因之得益,也成就了臣的名聲,陛下的知遇之恩,臣一輩子也是報答不了的!”

聽李業詡如此說,李世民臉上出露出一絲感懷的笑,“賢侄當年雖然年少,然而告訴朕的諸多想法,朕覺得都是非常有益之舉,也是許多人想不到的,一些事,連朕都是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朕是賞你之才,纔對你重用的…”

“陛下如此說,太擡舉臣了,臣當時只不過年少狂妄,看到祖父爲朝廷立下如此多的戰功,也想爲國盡一份力,就冒昧把一些幼稚的想法與陛下說了,臣覺得這些年來,陛下待我如良師,如益友,即使臣的一些不妥之舉,也是不計較,予以包容,臣願意爲陛下,爲我大唐一輩子盡忠盡責…”李業詡說着,口氣中充滿了感激之情。

這般感情的流露,雖然有一些做作,但李業詡確實有這樣的念頭,若李世民是那種守舊的皇帝,不思進取的,那如何會對自己這般重用?自己在這個時代能發揮作用,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李世民知人善用,對人才也都給予重用,對一些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李業詡心裡都有那種士爲知己者死的感覺。

聽李業詡如此說,李世民眼中的精光再現,“賢侄,你才情出衆,抱負遠大,朕甚是欣賞你,正是因爲你文采武功俱是不凡,朕纔會讓你居於如今這位重要的職位上,如今太子主理國政,朕希望你能如當初輔佐朕一般,盡心盡力幫太子做事,太子還年輕,沒有上過戰場,沒有深入民間,不知百姓疾苦,許多事情都是要你們這些朕身邊的老臣幫助他,朕也希望,朕百年之後,你能一直盡心爲太子做事,把我大唐帝國打造的更加強大…”

“陛下,”聽李世民如此說,李業詡嚇了一跳,一下子站起了身,對李世民行了大禮道,“陛下,太子聰慧,處理朝事頗有見地,臣只是一介武夫,於諸多事上並不明瞭,如何敢言輔佐太子,且臣資歷尚淺,實不敢當陛下如此重託!”

這叫什麼,這叫託孤嗎?

“賢侄,你坐下說,”對李業詡這般反應,李世民似並不意外,示意李業詡還是坐在一邊,卻並沒在這事上進一步解釋,而是緩了語氣道,“朕一直喜歡你一聲‘賢侄,’想當年,你把皇后從病危中解救回來,朕與皇后,還有太子都是感激不盡,連長樂的病症也一併治好了…”

“陛下,那也是機遇得巧了,臣偶然間知道那樣一個藥方,沒想到還真的有效!”冥冥中的事太多了,一些機遇巧合的事讓李業詡無法解釋,他寧願相信延續長孫皇后與長樂公主這麼多年壽命,也是冥冥中註定的事。

長孫皇后在身邊,李世民少犯很多錯,使得大唐少生亂,連武則天這樣強勢的女人都根本沒有出頭的機會,李承乾也沒有造反,李治沒有機會得天下,這大唐後面會如何發展,沒有人知道,但李業詡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會比原來歷史上的那個大唐強盛了。

李世民嘆了口氣繼續說道:“朕知道長樂一直傾心於你,即使現在也是如此,只是朕也改變不了這些…這些年,長孫無忌一直對你有隙,或許與這有關係,或許是眼紅於你得到重用,但許多事,朕也沒有辦法…”

李世民說得這麼直接與明白,讓李業詡一下子不知所措,張了幾次口,也不知道如何回話。

“我大唐以武立國,但也不能只以武治天下,賢侄你所舉一些處置之道,朕甚是贊同,這些年下來,在用於治理各地方來看,效果不是不錯的,朕知你不只武功不凡,於其他朝政上的見地也在諸臣之上,太子也是很敬仰你的才學,數次向朕提及,要予以你重職,所以朕這次委你以重職,希望你不要辜負了朕的期望,不要辜負了太子的薦舉…”

“陛下,臣一定兢兢業業,努力做事,爲我大唐鞠躬盡悴,死而後已,”李業詡挺直胸脯道。

這次李世民不但復了原來的職,還再授以檢校吏部尚書職,總理兩部職司,這樣的任命本就讓李業詡覺得不簡單,今日再聽李世民這般言語,終於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

李世民要選自己當李承乾的輔佐之臣了。

李承乾雖然只比李業詡小几歲,數次監國下來處理朝事也頗有見地,但再能幹的君主,也需要有一幫得力的重臣們輔佐的,李世民也是知道一直生長於皇宮中,沒有遭受過什麼挫折的李承乾在許多方面遠不如自己,無論是見地還是自身的品性。而李業詡是這方面的佼佼者,李承乾對李業詡都是充滿了敬仰與崇拜,這是李世民所樂意看到的,也是他所擔心的。

正因爲李業詡的形象過於高大,立下的戰功又是非常的巨大,再加上其祖父李靖多年領軍,軍中不乏其追隨者,李世民擔心李承乾駕馭不了李業詡,還有諸如李世績等李靖的門下,因此還是把長孫無忌重新啓用,以求制約和平衡。

還有,李世民正在謀劃的事,正是想把李業詡與李承乾綁到同一艘戰船上,讓他們共進退,結成同一條陣線,這樣李業詡纔會對李承乾聽服。

這兩年來身體病症反覆發作,讓李世民不得不做出一些安排來,以防萬一。

“賢侄,朕準備囑閻氏兄弟,將你像繪於凌煙閣內,將你的事蹟與其他人一道書寫,供後人敬仰!”李世民沉默了一會,語氣平淡地說道。

“陛下,臣沒有資格陳像於凌煙閣內,”李業詡擡着望着閣內所繪的這些圖像,“這些都是跟隨陛下征戰多年,出征入死的功臣,臣的功績如何能與他們相比,若臣這般不知天高地厚,會讓天下人貽笑大方的,祖父也是會遷怒於臣的…”

李世民給的誘惑一個比一個大,李業詡都有些把持不住了,權力與名聲,對人還真不是一般的大,李業詡都不知道如何迴應李世民的話了。

“以你的功績,比掛着其中幾人要大得多,如何沒有資格,”李世民指着剛剛不久被殺的張亮道,“這功臣序列裡面竟然還出列謀逆者,你說朕看着這些畫像會是如何感想?”

這是赤luo裸警告,李業詡如何會不知,只是不知道如何迴應,只得含糊應道:“陛下,臣也想不明白,爲何有人甘願冒天下之大不諱,不惜毀了自己名聲,做出謀逆之事,臣也甚是惡之…”

“朕希望,列於凌煙閣內的功臣,都是頂天立地的漢子,是我大唐的英雄,可以爲後人萬世敬仰的…”李世民說着還瞄了李業詡一眼,再緩了語氣,話鋒一轉道:“過一些日子,太子會提出一些稅賦方面的改革措施,想必太子已經與你相商多時了,朕希望以你之力,助太子將此事定下來…”

“陛下,臣明白!”

第6章 李靖辭相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129章 鬆州之戰(三)第34章 轉移陣地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18章 庫山之戰(中)第187章 女王也要聽我的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125章 往鬆州進軍第167章 房玄齡之託第59章 踏上歸程第66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33章 皇帝巡視第4章 不速之客第181章 百濟王扶余義慈被俘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219章 金勝曼所講述的新羅國內情況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38章 再次進宮八十五章 各部都來歸附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4章 拍板第138章 鬆州之戰(十二)第24章 游泳訓練第103章 大唐有火炮了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93章 勸和第71章 朝會第151章 夠味吧第60章 歸來第74章 組建情報網第105章 不被接納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15章 第一衛軍組建第45章 吐谷渾復國第48章 大事也第172章 太子來訪第51章 欲谷設跑了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40章 受到攻擊?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5章 平康坊頭牌紅姑的身價第100章 各角色的目的是什麼?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104章 曼蘇來訪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129章 長孫無忌爲何會如此?第30章 朕看好你第17章 庫山之戰(上)第135章 鬆州之戰(九)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80章 不堪一擊的頡利苾部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7章 較量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27章 大漢民族主義者—李業詡第5章 阿史那思摩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160章 千萬不能賜婚第86章 有驚喜第136章 馴服良馬第173章 輕取蓋牟城八十五章 各部都來歸附第131章 鬆州之戰(五)第179章 太子扶余隆守城第221章 大軍抵平壤第52章 鎮兵之將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95章 刻石記功第34章 血戰赤海(二)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當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174章 平壤道行軍部的動靜第117章 故人有約第61章 青海都護府大都護第81章 攻擊夷男牙帳第183章 長孫無忌被冷落第67章 遭遇伏擊第18章 庫山之戰(中)第21章 巧遇父親第19章 新事物第32章 比武第220章 一切都非常順利第26章 決定第62章 反擊薛延陀第92章 吐蕃人的意圖如何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273章 沒開始就結束了第151章 南北夾擊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256章 李靖不一般的吩咐第116章 會有好戲看了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12章 誰可當主帥?第252章 李世民親迎出長安
第6章 李靖辭相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129章 鬆州之戰(三)第34章 轉移陣地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18章 庫山之戰(中)第187章 女王也要聽我的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125章 往鬆州進軍第167章 房玄齡之託第59章 踏上歸程第66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33章 皇帝巡視第4章 不速之客第181章 百濟王扶余義慈被俘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219章 金勝曼所講述的新羅國內情況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38章 再次進宮八十五章 各部都來歸附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4章 拍板第138章 鬆州之戰(十二)第24章 游泳訓練第103章 大唐有火炮了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93章 勸和第71章 朝會第151章 夠味吧第60章 歸來第74章 組建情報網第105章 不被接納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15章 第一衛軍組建第45章 吐谷渾復國第48章 大事也第172章 太子來訪第51章 欲谷設跑了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40章 受到攻擊?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5章 平康坊頭牌紅姑的身價第100章 各角色的目的是什麼?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104章 曼蘇來訪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129章 長孫無忌爲何會如此?第30章 朕看好你第17章 庫山之戰(上)第135章 鬆州之戰(九)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80章 不堪一擊的頡利苾部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7章 較量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27章 大漢民族主義者—李業詡第5章 阿史那思摩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160章 千萬不能賜婚第86章 有驚喜第136章 馴服良馬第173章 輕取蓋牟城八十五章 各部都來歸附第131章 鬆州之戰(五)第179章 太子扶余隆守城第221章 大軍抵平壤第52章 鎮兵之將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95章 刻石記功第34章 血戰赤海(二)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當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174章 平壤道行軍部的動靜第117章 故人有約第61章 青海都護府大都護第81章 攻擊夷男牙帳第183章 長孫無忌被冷落第67章 遭遇伏擊第18章 庫山之戰(中)第21章 巧遇父親第19章 新事物第32章 比武第220章 一切都非常順利第26章 決定第62章 反擊薛延陀第92章 吐蕃人的意圖如何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273章 沒開始就結束了第151章 南北夾擊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256章 李靖不一般的吩咐第116章 會有好戲看了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12章 誰可當主帥?第252章 李世民親迎出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