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戰局

臨時起意想到的事情,如果能收穫驚喜,那是意外,如果沒有,也算是給小舅子找了點事情幹了,打包了一些涼拌奶皮之類的食物帶回家給弟弟妹妹們吃之後,孫享福便再度進入了自己的書房。x23us.com更新最快

教材編寫很費腦子,必須要他快要忘掉了的東西都再度挖出來,而且,一個高材生,你讓他總是在一些基礎知識上打轉,會覺得很枯燥,所以,整個進度不算快。

“都督,王旭公子請您明天赴宴。”

張軻趁着給孫享福上茶水的空擋,將王旭的一封帖子了遞了過來,放在書桌上道。

“這傢伙又有什麼事?”

“不知,要不,我把情報組收集的情報彙總一下,給您送來?”

爲了保證大本營的安定,善陽和定襄,情報組是專門有一撥人負責監視各大世家的基本情況的,近一年的時間裡,他們只怕也累積收集了不少消息,看一看,倒是能對善陽和定襄的情況,有更具體的瞭解,於是,孫享福點了點頭道,“嗯,去辦吧!我只看關於王家的,其它幾家,你們自己甄選一下,有重要的方面,才報給我。”

張軻領了命令之後下去忙活了,孫享福喝了口茶後,習慣性的把腦袋靠在椅背上,想讓人給自己按按腦袋放鬆一下的,卻發現這不是在長安的府邸,虞秀兒和紅梅,春桃,根本不在他身邊伺候。

鬱悶坐直了身子,他才發現,書桌上,還有一些堆積的公文沒有處理。

“上齊城來的?”

孫享福有些意外的解開其中一個大信封開始觀看,都不用看日期,他也知道,這封信只怕是半個多月前就發送過來了,裡面的消息,都有些滯後。

張成行在信裡彙報了一下上齊城的建設進度,那些世家子,現在是把這座城當自己的家在建的,倒是十分用心。

還有個新情況,就是將田地置換到了上齊城周邊的范陽盧氏,趙郡李氏,隴西李氏,博陵崔氏和滎陽鄭氏,更加願意獨自經營,而且他們強烈要求擴大上齊城的建設規模,將其劃分爲了五個大區域,各自負責建造一大塊,導致這座城市未來的規模,會比善陽大一倍以上,而且,這座城池周邊百里,會被五座規模不小的縣城圍繞,不用說,這五座縣城,分別對應五家的田地,掌權者,也分別是這五家。

這些事情,其實也在孫享福的意料之內,五姓七家,現在對於彼此的信任程度,已經下降了一個大臺階,涇渭分明是必然的,他們置換土地去到上齊城的原因,是因爲想比於關內的農業發展,他們更看好對西域的商業發展。

這幾家對外的生意怎麼做,孫享福不會過多的干涉他們,反正他們做的越好,受益的,會是給他們提供貨物的大唐百姓。

朝廷要做的,除了收他們的稅之外,就是安全保障,張成行的後半段公文,幾乎全部是說關於軍事方面的事情,他收到了唐儉請求支援的信函,命席君買帶領五千騎,隨駐守庭州的程咬金一起,參與到了西突厥的紛爭之中。

目前,並沒有詳細的戰報過來,不過,張成行已經斷斷續續的收編了好幾個從西突厥投靠過來的中小部落。

想來,唐儉已經在按照當初在長安城商定的步驟,在運作西突厥的事情了,一但那邊成功,程咬金的大軍,就能順勢收編龜茲,于闐,高昌等國,將大軍的駐紮地,推進到碎葉城,把大唐向西,和向中東方向的整個通道打開。

動了刀兵,都不是小事,這也算是北地的一大不安全因素,回頭孫享福還得跟李世民彙報一下,畢竟,西突厥兩大勢力,總兵力超過十萬,即便是運作得當,也不是那麼輕易能夠吃的下的,大唐在那邊所有的軍隊加起來,才三萬多人而已。

不多時,張軻拿着一疊情報資料走了進來,裡面,大多是關於王氏近一年來的消息,孫享福大致的看過之後,倒是對王家的下一步動作有些瞭解了。

“派人去知會王旭一聲,明天我會準時赴宴。”

“諾。”

張軻退走之後,孫享福嘴角勾起一絲笑意。

王家越發的貪婪了,不過,這卻是孫享福樂見的,五姓七家要是不鬥起來,朝廷怎麼好從中獲利呢!可不能放着王家在北地只賺不花,長此下去,對於經濟發展,是有害的。

次日一大早,孫享福就去軍營向李世民彙報了西邊的情況,倒是叫李世民有些意外,因爲,程咬金的大軍已經進入了西突厥境內,他的信使,肯定是比近了兩三千里距離的張成行慢一些的。

“正明以爲,唐儉和知節的勝算高不高?”

“至少有七成。”

“爲何?”

“因爲,于闐,龜茲,高昌等與我大唐接壤的小國,都有臣服之心,唐公應該會想辦法說服他們出兵相助,到時候,盧公手上所掌握的兵力,不比乙毗鉢羅和莫赫咄其中之一少,還有泰安城支援過去的三千安北軍,以及上齊城支援過去的五千安北軍作爲奇兵,收拾兩敗俱傷的兩位西突厥可汗,應該不難。”

李世民聞言點了點頭繼續問道,“若是能拿下西突厥,正明以爲,何以治之?”

“可以先效仿安北大都護府,設置安西都護府,逐漸將州郡制度建設起來之後,再撤銷都護府。”

“如此說來,你覺得,安北大都護府也是要撤銷的?”

“正是,安北大都護府所管轄的地界太過寬廣,如今,有薛延陀在漠北,或許還需要統一的管理,對其保持壓制,若是漠北之地盡歸治下,則沒有存在的必要,屆時,陛下只需要在那邊,再設一都護府,單獨管理漠北即可。”

聞言,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隨着大唐向西,向北,向東的版圖擴張,安北大都護府其實已經屬於一箇中心地帶了,讓一個人大臣在中心地帶掌重權,顯然是不合適的,孫享福有自知之明,倒是幫李世民省下不少事。

“這是高句麗那邊傳來的最新戰報,你等先看看吧!”

西突厥的事情,遠在數千裡之外,只能靠那邊的幾位大臣臨機決斷,事後把情況向中樞說明就好,而高句麗這邊,自從收到唐軍誓師出征的消息之後,淵蓋蘇文就的進攻就變的瘋狂了起來。

如此前諸位大臣所料一致,新羅,百濟,倭國,以及高句麗北方沿海部落都被淵蓋蘇文請來,組成了聯盟,聯盟軍人數超過八十萬,這還不算淵蓋蘇文在新城,卑沙城一線佈置的二十多萬兵馬。

也就是說,淵蓋蘇文此次,一共聯合了百萬大軍來對抗大唐,六月初的時候,八十萬聯盟軍從四面八方,向在平壤附近的高德軍展開了圍攻,原本在張公瑾的組織,以及大唐的糧草裝備的支應下,高德軍已經穩住了陣腳,可突然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防線頓時就崩潰了。

張公瑾果斷的選擇了向海邊突圍撤離,不過,最終能在八十萬大軍的包圍下突出來多少人,就很難說了。

“百萬大軍,看來,這場仗,比想象中還要難打啊!”

軍隊數量一旦有了數倍的差距,就會形成實力上面的碾壓,這也是張公瑾在面對二十多萬高句麗大軍的進攻,能夠穩住陣腳,面對八十萬大軍的時候,卻瞬間潰敗的原因,因爲八十萬大軍,可以分成多線進攻,每一路,都有和己方軍隊全部實力相當的人馬,張公瑾不到十萬人馬,一分,就容易被個個擊破,不分,則是被圍毆,消耗,怎麼打都是輸。

“百萬大軍,是高句麗的優勢,也是他們的劣勢,我軍雖然只有二十餘萬,但糧食充足,補給不斷,反觀高句麗,他們由於內部的戰爭,從去年到今年,全國範圍內都沒有好好耕種,即便是他們早先有些糧食儲備,但久持,必然會不濟,朕只盼公瑾能平安脫險,屆時,走海路四處登陸襲擊,讓他們龐大的聯軍隊伍,疲於應對,等到入冬之後,高句麗大軍糧食消耗加劇,便是他們敗亡的時刻。”

李世民是戰略家,即便是面對敵軍百萬之衆,他也有很強的信心,待他說完,李靖便又再補充道,“咱們看的到這一點,淵蓋蘇文定然也看的到這一點,所以,現在他一定想趁着擁有人多優勢,快速解決戰鬥,萊州方向,咱們的水軍強於高句麗多矣,他們出戰也是枉然,上路軍開原城一線,以及中路軍遼東一線,必定會是他們的主攻方向,中路軍有近十萬新式裝備的大軍,應對高句麗聯軍的進攻,當無問題。

上路軍,是全騎兵配置,防守戰打起來只怕不好打,咱們不在能善陽耽擱了,應該快速啓程,支援上路軍,咱們人少,但裝備精良,只要在他們的防禦重鎮佔據主攻的優勢,便不需擔心他們會分線反攻,收復失地,只要撐到寒冬時節,陛下所說的大勝,便可期矣。”

現在已經是六月下旬,大軍抵達開原的時候,其實已經七月中旬,東北地區,陽曆的十月中下旬就開始下雪,也就是說,唐軍只需要穩住最開始的兩個來月,後面的仗就好打了,因爲高句麗大軍,可沒有唐軍的夾棉皮襖那麼高端的防寒裝備,更加沒有唐軍充足的精糧,肉食以及各種罐頭食品作爲補給,到時候,他們的戰力一定會大打折扣,說不定,會主動退縮陣線。

關鍵是,他們就算退,也會出現糧食緊張的局面,因爲,他們的糧食只會越吃越少,唐軍也不會在明年開春的時候,讓他們安心去田地裡種糧食的。

在這個時期,打仗,打的是經濟,打的是後勤補給,這是毋庸置疑的,孫享福耗費那麼大的功夫,將大唐的經濟實力提升上去,就是爲了讓大唐在面對這種問題的時候,能佔據主動,如果不是王浩過早的推動了高句麗的戰爭,只要再等兩三年,大唐的經濟實力再上一個臺階,高句麗面對大唐的時候,就基本沒有什麼還手的機會了。

因爲,那個時候,即便他們想要組織聯盟軍對抗大唐,都是不可能的,大唐完全可以通過經濟手段,讓新羅百濟這樣的小國老老實實的在自己的地盤待着,等待唐軍過來收編。

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733章 到吐蕃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693章 去雲南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121章 見馮盎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210章 回朔州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717章 到遼東第338章 返城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703章 送葡萄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288章 密室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584章 九垸縣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576章 中計了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246章 治國難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717章 到遼東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317章 逛夜市第717章 到遼東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402章 迎新宴第八章 加夜餐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180章 行軍難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761章 家事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
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733章 到吐蕃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693章 去雲南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121章 見馮盎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210章 回朔州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717章 到遼東第338章 返城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703章 送葡萄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288章 密室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584章 九垸縣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576章 中計了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246章 治國難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717章 到遼東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317章 逛夜市第717章 到遼東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402章 迎新宴第八章 加夜餐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180章 行軍難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761章 家事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