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

說到世家,現在朝堂上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五姓七家系的官員,平時基本都不主動跳出來說話了,他們只是根據事情,默默的站向對自己有利的一方,絕不出頭。x23us.com更新最快

從王圭被罷免了侍中之位後,五姓七家系根本沒有一個堂部主官級別的人物在朝堂上當政,他們居然也甘於接受這種現狀。

反而是那些二三流世家背景的人,現在在朝堂上比較活躍,各部的侍郎,郎中等關鍵的位置,基本都是被他們這些人把持,像農部這樣的衙門也不例外。

出自京兆韋氏的韋挺,是農部在京當值的最高級別官員,孫享福這個尚書,基本上是個只管技術的甩手掌櫃,農部的另一位主要領導李公淹,則是全國各地的快跑斷了腿,他要推進農部的組織構架在全國州縣鋪開,以及落實各個地方有關農業的項目。

這就給了許多人一種五姓七家淡出朝堂,潛心發展,二三流世家背景的官員,佔據朝堂的假象。

當然,要是有人出來彈劾太子少師,農部尚書孫正明,這種級別的高官,大家還是會覺得覺得意外的,不過,更多的可能是欣喜。

因爲孫享福本人,以及他的關係戶,都是那些功勞多到燒手,皇帝都頭疼怎麼封賞他們的頂尖勳貴團體。

而這由於這些人佔據了最高的位置,低一層次的官員,就總想要掀翻他們,他們若是不走,朝堂上的大多數官員,就無法上位,可沒有人願意做千年老二,一直看別人臉色行事。

韋挺作爲孫享福在長安的代言人,對於一些該瞭解的情報,自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可是,他並沒有打算阻止某些人跳出來。

“臣彈劾山南道大總管孫正明,施政不當,將山南道地區數個受水災較嚴重的州縣的糧食,全部抽調一空,致使當地流民成災,州治,縣治敗壞,請陛下明察。”

現在的朝堂上,除了有極不正確的政治事件,一般是不會有官員喊出‘彈劾’兩個字的,這兩個字自法部成立以後,在朝堂上的意思,就是‘指責’,一般來說,不是掌握了確鑿的證據,是不能隨便‘指責’的,因爲,沒有經過法部批覆,刑部取證調查,而無中生有的指責別人,尤其是上官,是要受到懲罰的,輕則降級罰俸,重則直接罷免。

孫享福在山南道的所做所爲,在武士回到長安之後,李世民就心知肚明,所以,突然聽到這個彈劾的時候,李世民的眉頭就皺了起來,想到了此前韋挺找自己所奏之事。

看彈劾的人好像早有準備的樣子,同樣也早有準備的李世民倒是想看看他們玩的什麼花樣,開口向那出班彈劾的法部郎中蔡濟道,“你越級彈劾,可有明證?”

“回稟陛下,臣這裡有當地各州縣的法官,以及鄉紳族老委託遞交上來的陳情書,陛下一觀便知。”

很快,蔡濟手上的一本摺子,便交到了內侍手中,其實,這種不通過中書,直接在議政的大殿上給皇帝上摺子的舉動,是有些不合規矩的,但法部官員有在朝班直接奏事彙報工作的特權,只是,要使用這個特權的時候,屬下一般會跟堂部的主官打個招呼。

看魏徵一臉懵逼的樣子,李世民就知道,這蔡濟應該是沒有跟他打過招呼,現在魏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調研周邊少數民族,和新納入大唐管轄的疆域的風土人情,制定相應的法律,忙的是不可開交,可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就大唐內部政治上面的事情發言了。

奏章上所列舉的內容十分詳盡,各州,各縣,被孫享福調走了多少糧食,價值幾何,因爲水災,沒有糧食賑濟,有多少當地百姓變成了流民,在災後沒能回到當地居住,生產。致使各州縣有多少土地因爲沒有人力耕種,而空置,會給當地財稅造成多大損失等等,一條條寫的十分清楚,或許在一些無法具體計算數字的方面有些誇張,但說到的問題,差不多也是確實存在的,奏摺上有數百當地鄉紳族老的簽字作證。

李世民看完之後,照例將這封奏摺交給房玄齡等人傳閱,片刻之後,他態度不是很明確的向大臣們問道,“諸卿以爲,當如何處置?”

聽到‘處置’這個詞的時候,蔡濟面色一喜,他是受家族指使,才壯着膽子,上這封奏摺的,因爲,族內再三向他擔保,這封奏摺上面的事情,都屬實,他上奏之後,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現在看來,李世民是相信了奏摺上所說的一切,畢竟,上面寫的東西,都是經的起推敲的。

然之後,戶部尚書長孫無忌率先出班了,奏道,“陛下,臣以爲,應該全面徹查。”

農部右侍郎韋挺緊跟着出班奏道,“臣附議”

“臣等也附議”

“咦,情況有點超乎想象的順利啊!”

蔡濟十分意外的看着滿朝諸公對自己的奏章表示贊同,頓時感覺有些飄飄然,正待上前添油加醋的說幾句呢!卻見高坐龍椅之上的李世民指向自己道,“爲禍地方之人要查,似這等只顧自家利益,尸位其上之人,也要懲治,來人,去了他的冠冕朝服,收押刑部,取證定罪。”

“什麼情況這是?”

蔡濟還在懵逼狀態中,就見有站殿的侍衛向自己走來,不是說要徹查麼?怎麼,反過來要抓我這個上奏之人?

“陛下,臣不過是直言上奏,代地方官員氏族向陛下陳情,何罪之有?您爲何無故罷免臣的官職,還要下獄?臣不服。”

“不服?”

“那朕就讓你服,長孫尚書,韋侍郎,怎麼讓他心服口服,就看你們的了。”

李世民說罷,長孫無忌與韋挺對視一眼,意思是你先來說,還是我先來說,最終,由於官階差距,韋挺請長孫無忌先說。

便見他看向已經被侍衛除去冠冕袍服,按壓着跪在地上的蔡濟道,“蔡郎中是吧!我戶部有一個疑問,你的奏章中所說的蔡,黃,鄧,郢,復等沿長江受災的幾州,都是土地肥沃,田地數量超過百萬畝,人口數量超過十幾萬的中州,可爲何,他們過往不論是災年,還是豐年,所創造出來的稅收,皆不足萬貫,比之山南道其它許多下州都還不如呢?”

“呃,這”

“老夫就在這朝堂之上,等着你編,看看你能編出什麼理由來。”看到跪在地上的蔡璨眼珠子亂轉,長孫無忌鄙視的看了他一眼道。

這個,還真不好編,人多,地多,土地肥沃,在大唐的新的稅制逐漸的落實之後,你一箇中州的財稅,會比不過下州,這就有點太說不過去了,畢竟,各方面來說,中州和下州的規模,都是有着一兩倍,甚至更多的差距。

看到悶着不吭聲的蔡濟,李世民氣極,便又給了一個眼神韋挺。

收到李世民眼神指示的韋挺也走到蔡濟的面前道,“你編不出來吧!那就由我給你舉個例子,就拿蔡州來說吧!

掌管常平倉的司農官,在去年秋收之後,以五十文一石大米的價格,四十文一石穀子的價格,強收治下百姓手中的糧食入常平倉,而常平倉入庫的賬簿上的價格,居然是每石米一百六十文,谷一百四十文,比長安的市價,都高出好幾成。

僅此一條,蔡州常平倉的司農官,就能從蔡州的財稅中白白拿走超過二十萬貫的錢財。

一箇中州,全年的財稅,總共纔多少?

不過二三十萬貫而已。

光是這一筆買賣,就能將全年的財稅用掉七八成了,加上其它,能有結餘纔怪。

這麼大額度的交易,是誰審批的?這麼多的錢財,是怎麼從司財官那邊流出來的?不用我說,你應該也知道。朝廷的諸公,和陛下,可都不是傻子。

你們若只是貪污,也就罷了,朝廷之前在四邊都有戰事,需要內部穩定,可以暫時不處理你們。

可偏偏你們在貪污之後,還要剝削壓榨百姓,蔡州的常平倉的糧食,在每年發水災的時候,會全部被蔡氏的人以借貸的名義取走,按照朝廷的規定,常平倉的糧食,在發生災害,百姓急需之時,是免息借貸的。

你們把所有的糧食免息借貸出來,讓真正有需求的百姓,無糧可借,只能高價找你們買,或者高利找你們借貸,逼的他們沒有活路走。

你說,那些百姓們,在有出路的情況下,還會留在當地,被你們繼續剝削嗎?”

韋挺在朝堂將這些地方豪強的運作手段講出來,頓時便叫一些人的臉色陰晴不定,那跪在地上的蔡濟,也是聽的面如死灰,這個膿包既然被當堂挑破了,那麼皇帝,斷然沒有繼續放任的理由。

果然,在韋挺說完之後,李世民發話了,道,“朕,其實並不反對天下的臣民百姓想辦法獲取更多的利益,因爲朕希望看到每個人都豐衣足食,過的更好。

然而,君子愛財,需取之有道,像孫卿,馮卿,長孫卿,等,能夠推動一些項目,在爲自己謀取利益的同時,爲國家,爲百姓,也謀取利益,朕甚至會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支持。

然而,似你等這樣爲謀利益,不擇手段,坑害百姓之人,朕卻是絕不容許的,因爲,你們這是在挖大唐的根基。

朕知道,在這個朝堂之上,還有很多的官員背後的家族,在用類似的手段,坑害當地的百姓,諸如長孫卿和韋卿所言,朕不是看不出端倪,只是因爲此前外部不穩,朕選擇暫時不做處置。

然而,如今天下已定,能動搖朕的萬里江山的,已經不是周邊蠻夷,而是國內的這些蛀蟲,朕希望你們以此事爲界,及時的改正錯誤,爲時未晚。

能夠謀取利益的方式有很多種,害民之舉,絕不可爲,從今往後,敢於阻礙大唐的發展和穩定之人,朕決不輕饒,望諸卿慎之。”

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246章 治國難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265章 會夷男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703章 送葡萄第470章 夜襲第210章 回朔州第147章 豐收樂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150章 滿船寶第467章 鏖戰第125章 審訊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113章 溪村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734章 宣撫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368章 定計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451章 誤會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219章 追擊戰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124章 試藥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533章 巡視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414章 談妥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149章 歸來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357章 起塘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271章 新作物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402章 迎新宴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238章 都來了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299章 踏上聖路
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246章 治國難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265章 會夷男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703章 送葡萄第470章 夜襲第210章 回朔州第147章 豐收樂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150章 滿船寶第467章 鏖戰第125章 審訊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113章 溪村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734章 宣撫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368章 定計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451章 誤會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219章 追擊戰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124章 試藥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533章 巡視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414章 談妥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149章 歸來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357章 起塘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271章 新作物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402章 迎新宴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238章 都來了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299章 踏上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