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

“林部長,爲何海軍那邊傳來讓我們緊急回撤?是不是出了什麼變故了?”雖然是隆冬時節,但是在埃及,徐安漠卻根本感受不到冬天的氣息,一大早就穿着個短衫就急匆匆闖到了林遠圖的住所,剛剛說了一句話忽然發現此間居然還有幾名身着軍服的將校,不由得愣了愣。

徐安漠剛要告罪就被林遠圖留了下來,只聽他介紹道:“這是海軍陸戰隊負責運河防務的最高將領李紹周,李將軍正是因爲此事而來。李將軍,這位便是負責開鑿腓尼基運河的負責人徐安漠。”林遠圖介紹兩人認識之後繼續道:“李將軍已經接到緊急情報,大秦帝國已經在腓尼基港登陸,並且正在橫掃整個埃及行省。外事部和西征軍指揮部要求我們運河開鑿指揮部所有大唐人員立即撤回蘇伊士城,等待下一步戰局明朗之後再定。”

“徐工,大食帝國的反攻軍隊也已經朝着埃及晝夜而來,所以整個埃及下一步都將陷入戰火之中。你們是非作戰人員,雖然大唐和大食有條約,但是戰火無情,指揮部要求我陸戰隊務必保證所有施工人員的安全,西征軍也從波斯抽調了一個營的兵力乘坐運輸船朝蘇伊士而來。必要的時候甚至會將你們撤回臥龍港。”李紹周朝着徐安漠敬了個軍禮,回道。李玄清從後世帶來的很多稱謂也隨着工業的普及在大唐流傳開來,所以沒人對於李紹周稱呼徐安漠爲“徐工”有什麼詫異。反倒是徐安漠皺着眉頭道:“多謝將軍照顧我等百姓,只是這樣一來的話我們運河開鑿事宜勢必要往後拖延,我們倒是沒事,但是沒耽誤一天帝國就需要付出高額的錢財啊,所以將軍是否有兩全之策呢?”

徐安漠的話讓李紹周皺了皺眉頭,此地馬上就要變成大秦和大食兩國交兵的戰場了,此時這幫手無寸鐵的普通百姓在戰場之上能夠保命就不錯了,怎麼還想着錢財?不過對方說的也不錯,這麼多人在此地每耽誤一天帝國都要付出鉅額的財富和物資。所以一時之間李紹周也沒了主意。

“這樣吧,李將軍,我們馬上安排人手前部撤到蘇伊士城附近,反正那一段運河已經全部修好了,必要的時候你們海軍的戰艦不是也可以趕過來嗎?我們現在那裡等待,如果局勢明朗就將之前的工期補回來如何?”林遠圖也不願意自己這幫人耗費了近一年時間辛苦開鑿的運河因爲戰事耽誤,更不願意大唐的利益受損所以開口道:“將軍可以以大唐運河防務指揮官的名義要求大秦和大食兩國交戰時避開運河區域,確保我大唐的利益不受侵犯。”

林遠圖的話讓李紹周微一沉吟點點頭道:“林部長的意思末將明白。事不宜遲你們馬上組織人手後撤吧,我已經安排好船隻朝此地而來了,至於那些大食民夫如果願意跟着我們走的,也可以帶上,不願意走的就地解散。”

幾人商議完之後立即開始分頭行事,林遠圖和徐安漠安排手下通知各個工程隊立即收拾行裝和各種機器裝置,整個運河開鑿隊伍十餘萬人在這個突然後撤的消息傳開之後開始掀起軒然大波。無數的工人和技術人員需要林遠圖等人分頭去安撫去告知,另外還有那些大食帝國招募的民夫,他們本身很多就是埃及行省本地人,在得知前線已經發生大戰的時候,這些人直接坐不住了,不少人喊着天方教的口號直接開始奔赴北方準備去參戰,也有不少人打算返回家鄉去查看自己家人是否無恙,所以十餘萬人在半天的時間裡走了近一半。等到海軍調過來的運輸船抵達大苦湖地區掉頭然後靠上臨時碼頭的時候,只有不到六萬人上船返回南邊的蘇伊士等地等待戰亂結束。

而安排完工程人員撤離之後,李紹周卻帶着自己手下一個都的海軍陸戰隊就地轉入防禦,利用之前長安建設公司在運河兩岸建立起來的地面工事構築臨時堡壘,並且申請從臥龍港抽調三艘新改的復興級戰艦前來協助陸戰隊。而此時龐令明已經率領自己的本部人馬抵達蘇伊士城。這個昔日的小城因爲大唐再次開鑿運河已經徹底變了樣,無數的房屋和碼頭開始拔地而起,甚至爲了水源問題,蘇伊士城這邊也模仿之前林遠圖給運河沿途引水的辦法從西北的山區引來了新的水源,確保原來越大的人員駐紮的飲水需求。不過龐令明此時卻沒顧得上查看蘇伊士城的新變化。作爲陸軍大頭兵,這一路上他和他手下的一個營士兵差點被海上連天累月的顛簸給拆散了架,一下船之後這些在西北縱橫數年從無敵手的天策軍將士一個個差點將苦膽都給吐了出來,惹得隨行下船的陸戰隊成員哈哈大笑。

“唉,這還真是什麼人做什麼事。”龐令明自己也好不到哪去,但是看着那些恍若無事的陸戰隊將士還有將船當成了家的海軍水兵,不由得嘆了口氣。不過還沒等他們稍事休息,軍令卻再次抵達。

“什麼?還坐船?不行,這再坐下去我的士兵都要廢了。”龐令明接過軍令一看差點一屁股直接坐在旁邊的黃沙之上。不過還好前來傳令的陸戰隊士兵強忍着嘴角的笑意敬禮道:“將軍放心,這麼說是進入運河,水勢平緩,比我們在內河還要平穩,不會向大海上那樣瘋狂的。”

“姥姥的,不就是坐船嗎?還能被你們這羣海鴨子嘲笑兩次?”陸戰隊士兵的笑意被龐令明看在眼裡,自然也知道對方的小心思,所以站起身來立即吹號命令本部立即集合,片刻之後一萬多人的軍隊在換乘其他船隻之後再次啓程北上。這一次陸戰隊沒開玩笑,運河水勢平緩,行走起來船隻也很穩,這讓不少士兵放鬆了下來。數十里的路程之後龐令明和李紹周終於在當天晚上匯合。

“哈哈,龐將軍,你這一來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我正愁兵力不足,你說要是北面的大秦人強衝咱們這,那可真是擋不住了。”李紹周的熱情讓龐令明忍不住哼了哼,他倒不是對李紹周有意見,而是這一路上的遭遇讓他確實對於那時時嘲笑自己這些陸軍大頭兵的海軍喜歡不起來。不過在揉了揉自己酸脹的肩膀還是走到他旁邊道:“你們有最新的情報嗎?就是此時大秦的主要突擊方向在哪?”

“有,正是我們這個方向,不過暗衛那邊也轉來了外事部的消息,外事部已經就此和大秦帝國提出交涉只不過因爲路途遙遠,只怕傳到艾利多安手中還需要時日。而且艾利多安只怕也未必會真的執行拜占庭的命令,畢竟對於他來說在埃及境內他沒有耽誤的時間。”李紹周的話讓龐令明點了點頭道:“也就是說我們還得立足於打對嗎?”

“我也是如此想法,尤其是大秦海軍沒有和我大唐交過手,相比艾利多安也想就此試探一下我大唐軍隊的深淺。”李紹周的這句話倒是讓龐令明對其高看一眼。眼前這位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海軍陸戰隊軍官看起來見識絲毫不遜色他們這些常年駐守邊境之地的將領了。所以想來也就收了心頭的考究之意,點頭道:“那就想辦法打疼他們,不然的話以後這運河還真的修不了了。”

“你我兩部加起來一萬五千人,加上蘇伊士和臥龍港那邊還能在抽調五千人北上,也就是兩個營的兵力,如果要是阻擊的話也足夠了。更何況必要的時候我可以調動海軍戰艦北上參戰,讓他們明白木頭和鋼鐵之間的差別。”李紹周和龐令明邊靠着火堆邊商議沿岸佈防。此地位於大苦湖北端,依靠着大苦湖和運河相通,自己這邊可以隨時抽調戰艦北上,在這片大漠之中和對方打一場有戰艦支援的大戰。所以雖然兵力差距甚大但是兩人卻沒什麼好擔心的。相比較對方還是處於冷兵器時代,自己這邊可是清一色的火藥武器,更何況還有劃時代的轉輪機槍。

大苦湖北岸雖然也是沙漠地帶,但是附近卻也有着幾條河流匯入大苦湖,所以水源沒有問題。不過也正是因爲此地的水源,所以兩人料定,此地不管是大食還是大秦都會前來爭奪,只要拿下此地,那麼整個大苦湖地區都會被收入囊中,還能逼迫地方徹底退出大苦湖地區。埃及這地方雖然面積不小,但是能夠大規模住人的地方就只有那區區幾個地方,除了尼羅河沿岸之外,就只剩下其他各個河流的流經之地,所以不僅僅是李紹周和龐令明兩人在商議這件事。就連帶着拿下腓尼基港一雪前恥的艾利多安也在思考這件事。他是知道大唐派人在埃及境內修造運河的事情的,但是站在前線指揮將領的角度,這種開鑿出來之後卻要交給對方運營數十年的辦法實在是在賣國,更何況還允許對方在運河沿岸駐紮軍隊,也不知道當初大食帝國高層是怎麼會同意這件事的?還專門簽訂了一個什麼《運河條約》?不過此時對方的這個條約卻顯然給自己添了天大的麻煩,如果對方的軍隊通過大唐控制的那段運河從南往北進行推進的話那豈不是讓自己投鼠忌器?

艾利多安的擔心很快就變成了現實,後來從天方城出發的援軍在越過一段沙漠之後直接就出現在埃及南部,然後順利從蘇伊士等地北上參加埃及會戰的。只不過此時天方城的軍隊尚未出發而已。

“不管了,馬上通知前鋒部隊立即越過博達那山,往南進軍。告訴他們如果有人阻攔就給我打回去。”艾利多安想了半天之後還是決定不管不顧,開始下令進軍。自己必須在埃及地區將大食帝國所有的軍事力量全部摧毀,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中央突破戰法迅速影響到兩翼,讓對方的東西對進迅速破產。所以即使他是明白前方就有大唐的人馬他也要去做。不過他思之再三之後還是命令前鋒部隊,如果對方沒有抵抗的話就不允許動手。在他看來大唐不會對他這龐大的十餘萬的野戰兵團怎麼樣的。如果真要衝突發生的話艾利多安甚至都已經想好了,到時候一個誤會就能解決,反正只要打贏了,難不成大唐還能夠遠隔萬里在埃及這塊地方和大秦開戰不成?自己正好試試傳得衆說紛紜的大唐天策軍到底有多少戰力。

艾利多安的這種想法在隨後迅速給他招來了禍災,連戰連勝的大秦戰士此時已經是士氣高昂,根本沒有將艾利多安最後的那一番叮囑放在眼裡,更何況大秦也不是所有人都敬畏大唐的威名的。所以一場大戰在隨後幾天時間迅速發生,準確的說是一場屠殺。龐令明和李紹周聯手在只有一萬五千人的情況之下將兵力一分爲二,分別守衛水源地和大苦湖北岸防地,二者之間相互依靠互相協防,加上調集過來的三艘復興級戰艦,組成了一個嚴密的火力網,將一頭扎進來還不聽勸告的大秦軍隊打成了篩子。密集的子彈和炮彈直接將前鋒一萬多人全部屠殺在那片乾涸了數千上萬年的沙漠之中。血腥的屠戮甚至連陸戰隊的一些新兵臉色都變了,自己手中的武器什麼時候變得威力這麼強了?而且對方難不成是傻子不成?在密集的子彈面前還排着整齊的步伐直挺挺的往前衝?

“等着吧,這後面的還有的打。”龐令明和李紹周見到對方退後之後同時搖了搖頭,自己雖然一上手就給對方來了一個屠戮,但是就對方的那種架勢只怕不再來幾次他們是不會醒悟過來的。

“早就聽說這大秦人打仗就是死板,沒想到還真是如此。聽說上次回鶻兵團在黠戛斯那邊可是直接將對方打了一個崩潰。”龐令明接過對方遞過來的半隻烤羊腿狠狠地咬了一口笑道:“只是不知道這一次咱們兄弟倆會不會在這個鬼地方也來一個。”

“我看難了,對面撐死了也就三萬多人,還被自己打掉了一茬,對方的指揮官也不是傻子。”李紹周笑道:“我覺得應該讓林部長上來了,他們打不過肯定會派人前來談判的。”

“談什麼判,戰場上打不贏的話談還能談的成?”龐令明恥笑道:“林部長來也來不及了,你看那邊有白旗升上來了,那是他麼打算暫停談判的標誌。”伴隨着他的話李紹周果然見到遠方一道白旗升了起來,緊接着幾人騎馬朝着自己的陣地而來。

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
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