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

“主公,楊行密已經遵照約定,於三日後出兵進攻潁州。”胡小四在最後一刻趕上火車拿着情報道。

李玄清點了點頭忽然想起來火車已經開動了,這傢伙居然也上來了愣道:“你不是答應和岑天時坐鎮大本營嗎?怎麼,手癢了?”

“什麼啊,是格桑最近鬧着讓我抽時間陪她回一趟和州,大戰在即我哪有時間啊,所以隨便找了個理由躲出來了。”胡小四撇撇嘴道:“我那個老丈人也是,看着咱們在中原大戰,想着自己被後方多彌和山羌等地吐蕃王族欺負,所以想着讓我去和州幫他擋一擋,這老爺子也是。早年跟我們打的狠勁都哪去了,想着一有事情就想着和解。這吐蕃人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這傢伙絮絮叨叨一大堆讓李玄清有點好笑道:“這種事情不是已經安排外事廳幫他們處理了嗎?他怎麼還在你面前嘮叨?而且按照約定今年藏北隴右吐蕃必須接收天策軍改編,你那個老丈人不會還打算割據稱王吧?”

“估計是有這個心思吧。”胡小四有點不確定道:“所以我猜不想去呢,萬一他腦子壞了到時候豈不是我難做人?這要不是咱們主力都東調了,就他那個膽子,岑先生派一隊文官去都能搞的定。老糊塗了,放着清閒日子不願意過還想着自己那個王座呢,等哪天讓陌刀營給他扛回來我看看他想什麼去。”胡小四顯然對自己老丈人那點小心不屑一顧,說出來都丟人。

“算了,等我們打完這一仗我來幫你搞定老丈人,兵臨城下不怕他不來長安養老。”李玄清擺擺手制止了這傢伙的碎碎念。兩人在火車上帶了一天一夜之後從太原府開到了薊州城火車站,下車之後帶着先遣隊立即北上去檀州前線和陳凡匯合,親衛營和直屬營後續部隊全部交給陸翊統帥隨後北上。

“我說陳凡,你這性格得改改了,這黠戛斯已經快到契丹的上京城了吧?你怎麼還在檀州呆得住啊?要是我早就出發了。”檀州大營之內胡小四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笑道。

“行啦,你就別說了,這不是在等主公嘛。”侯勇和高思繼原本出發和中京城的草原騎兵營匯合的,聽說李玄清來了就多留了一天,見到胡小四調侃陳凡頓時回擊道。

“好了,親衛營和直屬營最快三天之內就能到達,陳凡通知各部隊開始分批次開拔到中京。”李玄清制止了幾人的胡鬧開始下令道。

公元891年五月初,天策軍北線在李玄清率軍增援之後開始開拔中京,包括重騎營在內的三十多萬人陸續抵達中京和塔希的草原騎兵營匯合。

塔希原本打算退隱的,但是碰上這麼大的變故也只能暫時壓下來了,而且相對於其他人,自己這支草原騎兵可是大部分本身就是黠戛斯部族組成的,此刻卻要和自己的族人對決,讓他委實難做。不過還好李玄清在見到他之後和他深談了一次,對於黠戛斯這種分散的部族而言和王庭打仗倒也不是什麼難解的心結。

李玄清的到來也意味着天策軍幾乎所有的騎兵全部集合在幽北草原,一時之間幾十萬人的部隊幾乎踏碎了草原的山山水水,大戰在即。夾在天策軍和黠戛斯之間的契丹部落此刻成了雙方最新關注的對象。黠戛斯人雖然到目前爲止沒有派任何人和天策軍聯絡,但是他們的先頭部隊已經越過北方的羣山,逼近上京城,這種大戰之前清場的舉動讓耶律瀚雄頭疼不已,自從上次被天策軍暗算喪失元氣之後短短一年時間根本難以恢復,就算耶律瀚雄竭盡全力也只能堪堪將自己的直屬部隊恢復起來,此時面臨這兩邊大軍壓境全族生死存亡繫於一線的關頭,幾乎是一夜之間愁白了頭,但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幾乎沒有任何辦法能夠管用。擺在他面前的路一下子只剩下了三條,一條是投降天策軍,一條是主動依附黠戛斯。但是這兩邊自己都打過仗,即使自己低下身段去投降未必有什麼前途。所以耶律瀚雄直接將視線瞄準了東方,既然這兩尊龐然大物清場子,那麼自己不如索性帶着所有族人遷徙到東邊去,打黠戛斯和天策軍契丹實力不夠,但是強行在渤海國內擠出一塊土地這個本事耶律瀚雄自付自己還是能夠做得到的。想到這裡耶律瀚雄一刻也坐不住了即刻召集上京城內所有的貴族長老來到王庭大帳商議這件事。

“大汗,黠戛斯大兵壓境,南面天策軍也是兵馬雲集,我們契丹該有個對策纔好啊。”此次召集的上京貴族基本上是耶律瀚雄上次淘汰下來屬於自己的嫡系,所以見到耶律瀚雄召集自己這些人過來肯定是有了主意,所以大會基本一開始就開始詢問。

“兩強相爭,我們契丹是他們開戰之前必須要掃平的障礙。而我等經過上次一役已經無力在夾縫中求存。所以我決定立即東遷,將所有部衆遷往瀋州和開州一代,匯合東部族人,伺機進入渤海國。”耶律瀚雄環顧一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的這幾句話一說出口頓時讓在座的人都一陣沉默,東北是契丹的發源地,也就是後世的白山黑水。但是伺機進入渤海國是什麼意思?

“渤海國式微已久,本來就是之前我們預定的拓展疆土,只是現在變成了我們契丹最後的落腳點了。”說到這裡耶律瀚雄也是唏噓不已。

“大汗如果有這個打算,那我們就不能夠再遲疑了。如果黠戛斯北線大軍翻越上京西部山脈,而南線天策軍北上,我們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契丹王庭蕭氏一族的族長蕭玉站起身來道:“竊以爲去渤海國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渤海國地理範圍廣闊,土地肥沃,百年來渤海王庭沉迷於享受,武備鬆弛,絕對不是我契丹男兒的對手,只要我們初期能夠站穩腳跟,則必然能夠迅速拿下這片廣袤的土地讓族人繁衍生息,積蓄力量。而且——”蕭玉看了一眼在座的衆人道:“漢人有一句話叫做暫時的退讓不代表什麼。我們契丹如今力量微薄就應該識時務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天地。”

蕭玉的話讓耶律瀚雄點頭不已,自己想了這麼長時間才思索出來的出路被對方几句話就說明了,這也給了人才匱乏的耶律瀚雄帶來了一絲亮光。想到這裡耶律瀚雄不再遲疑道:“蕭玉,所有族人東遷事宜全部交給你負責,你手持本汗佩劍行事,務必在十天內準備妥當,第一步撤到龍化州附近,第二步撤往開州。本汗打算先給渤海國大祚榮送點禮,親筆書信一封。”

“請大汗放心,十天後契丹全族全部東遷。”蕭玉行禮應諾。

“各位馬上回去安排遷徙,配合蕭玉行事。”耶律瀚雄打發走這些人走後開始集合王庭軍隊開始做開拔準備,讓長子提前一步趕到龍化州做接應事宜,其他部隊隨行掩護大隊人馬。

耶律瀚雄的舉動迅速被玄影衛草原分支探聽,這麼大的動靜幾乎在同一時間被黠戛斯得知,不過和天策軍這邊幾乎不考慮契丹人的動靜不同,黠戛斯卻在得知消息之後加快了進軍的步伐,後方的黃頭室韋人被黠戛斯王庭驅使開始提前翻越上京東部山脈,進入上京腹地。

這個消息也很快被耶律瀚雄得知,形勢變得陡然危急,契丹人的遷徙還在進行,離預定的時間還有三四天的時間,所以在將蕭玉安置在上京抓緊時間東遷的同時,耶律瀚雄親率重新組建的王庭衛隊前往東部山脈阻擊黃頭室韋人的步伐。

不過耶律瀚雄可是打了一輩子仗的草原梟雄了,在抵達山區之後迅速讓衛隊尋找地形進行伏擊準備,將黃頭室韋人的動向掌握在手中。

公元891年五月中旬,就在上京蕭玉彙報東遷已經全面啓動,大部分族人已經上路之後,放開了手腳的耶律瀚雄在山脈和平原結合部以六萬人的兵力伏擊黃頭室韋人的先頭部隊三萬多部衆,以絕對碾壓的氣勢將其全部剿滅。得到戰火洗禮的王庭衛隊終於成長起來了,雖然和昔日輝煌時刻草原強者姿態還有差距,但是終究不再是之前的烏合之衆了。

一戰擊敗黃頭室韋人之後,耶律瀚雄連戰場都沒有打掃直接率軍東歸,追上蕭玉的大部隊,在後續追來的黃頭室韋人目瞪口呆中趕到龍化州,收攏東部契丹部衆。

“主公,這個耶律瀚雄還真的挺有性格的,臨走之前也不忘報仇。不過這樣也好,給咱們省點事。”中京大營之內胡小四翹着腳笑道。

“陳凡,你的計劃開始部署了嗎?”李玄清沒理會胡小四幸災樂禍的表情,朝着身邊的陳凡問道。

“主公放心,我已經讓拓跋思繼、吳歡和高思繼三人率兵前出上京。以高思繼爲主帥,如遇黃頭室韋這樣的附庸部族就打回去,如果黠戛斯大隊人馬已經翻越山脈,則穩住陣型等待主力部隊到達。”陳凡點點頭道。

“我說陳凡,暗衛傳來消息說契丹人撤退的時候可是將上京方圓五百里以內所有能帶走的全部帶走了,牲畜、生活物資和少部分糧草全部都沒了,你說這黠戛斯幾十萬大軍如果光靠翻山越嶺從後方帶來的糧草能支撐多長時間?要不,我和主公回去了,你就和他們耗着,遲早他們得撤軍。”胡小四見到陳凡的計劃還是一如既往的不溫不火,忍不住笑道。

“行啦小四,你有調侃陳凡的功夫還不如想想怎麼去探聽情報,飛鷹旅不是派了主力北上了嗎?趕緊的讓小虎不要閒着,他們的糧草和牛羊攜帶的肯定不多,那就想辦法把剩下的全部毀了不就行了。”一邊坐着喝茶的侯勇實在看不下去這傢伙這張嘴趕緊道。

“小四,抓緊時間讓暗衛緊跟耶律瀚雄,看看他和渤海國的動靜怎麼樣,這是咱們將來干涉渤海國的重要步驟,你可別搞砸了。”李玄清盯着地圖看着龍化州的位置若有所思道。

“主公放心,耶律瀚雄那邊情報絕對不會有誤。不過聽說這一次契丹人東遷裡面有一個叫蕭玉的年輕人很有本事,舉族東遷這麼大的事情他安排起來倒是井井有條絲毫不亂,耶律瀚雄能夠這麼輕鬆的撤出來此人功不可沒。”胡小四皺着眉頭道。

“蕭玉?蕭氏一族的族長?”李玄清隨口唸叨了幾句之後忽然想到了什麼點了點頭道:“如果是他的話那基本上沒什麼問題。”這個蕭玉搞不好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蕭太后的先人了,蕭氏一族在後世的遼國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有如此能力的先人也不奇怪。

“既然耶律瀚雄這麼識趣把戰場騰了出來那我們也開始佈局吧。陳凡你的動作太慢了,黠戛斯這次可是調集本部十五萬人而來,不會給你那麼多時間的,從現在開始吧。”李玄清盯着地圖對身邊的陳凡道。

“也好,我馬上下令。”陳凡被在場的所有人那眼睛盯着也是難得的撓了撓頭笑道:“劉毅,馬上給薛洋傳達命令,以其所部爲大軍左翼,隱蔽進入上京西南地區待命,直屬營和親衛營爲右翼,進入上京東南方向,其他部隊以重騎營爲中軍剋日開拔。”

李玄清點了點頭,自己這位處事最穩妥的將領能夠下達命令說明心中一定是盤算了千萬遍了,所以也不再多言。

“報,啓稟主公,中原指揮部緊急軍報。”就在劉毅將命令書寫完畢一封一封簽發之後,門外玄影衛緊急信使快馬來到大帳外面。

“中原?”李玄清眼神豁然放射出驚人的神光,身形也豁然站起。

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
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