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

王厚純已經從南城來到西城,此時歸義軍已經將所有的兵力全部集中到了西城準備孤注一擲,而王厚純也迅速調集全部的人手和武器來到西城,並且接替了楊易親自指揮這場決定未來安西局勢的守城戰。

伴隨着火炮的嘶鳴,無數的炸藥包被扔下城樓,巨大的爆炸帶來的震撼甚至讓西城的天策軍自己都無法持久穩定的站立,但是此時所有人都沒有顧及到這一點,眼神中看到的都是城下面那密集如螞蟻一般涌上來的歸義軍。無數的攻城武器在這一刻好不停留的朝着沙洲西城傾瀉自己的火力,歸義軍那邊沒有火藥武器,但是投石車的威力卻絲毫不能讓人小覷,在曹仁貴不顧一切的命令之下,雖然這些投石車只要出現沒多久必然會被城樓上的各種遠程武器瞄準然後摧毀,但是曹仁貴的臉色卻絲毫沒有變化,仍然不管不顧的操控投石車投射大石,而類似於攻城錘這樣的武器也被迅速推了上來對着已經關閉的城門死命的撞擊,試圖打開城門引導身後的歸義軍入城打巷戰。對於巷戰曹仁貴有着自己的自信,畢竟自己手上的部隊有一半以上是沙洲本地人,對於沙洲城內的熟悉狀況可不是天策軍能夠比擬的,很多人的家都在沙洲城內,所以一旦突入到城內誰是客場誰是主場還真的說不定。

爲了達到這麼目的,曹仁貴親自部署一萬名弓箭手不顧城樓上密集如雨的子彈上前投射火箭,頓時間城樓上漸漸被這些火箭點燃,火焰開始在城樓上燃起。

“命令預備隊上前滅火。”楊易被這突如其來的幾處火焰嚇了一大跳,顧不得那些被火箭射中慘嚎的士兵指揮預備隊上前將原本準備潑出去的開水傾倒在自家的城牆上將火焰迅速撲滅。自己這邊可都是火藥武器如果被這些火焰引爆那麼沙洲可能真的會不攻自破。這一次火焰讓楊易留意上自家武器的弱點並在戰後親自給李玄清寫信要求總參務必要求各部隊做好防火工作,並且在戰場上一定要注意對方使用火攻,這一點在其後被總參傳訊給天策軍全體軍隊,成爲天策軍成軍的著名十八大條例之一得到全軍遵循。

不過此時王厚純在楊易指揮預備隊滅火之後立即讓李三兒率領飛鷹旅上前集火射擊這些弓箭手,並且安排牀弩開始密集射擊延遲對方後方的有生力量的跟進,這樣一來幾乎包括機械弩在內的遠程武器全部出動,近戰就交給了不斷投擲的炸藥包了。

對於這種投射之後就在城牆腳跟附近爆炸的武器,歸義軍雖然咬牙切齒但是卻沒有什麼好辦法,投擲炸藥包投出經驗的天策軍現在都是直接用刀將炸藥包的引線砍掉一節之後再點燃,這樣引爆的時間就變得異常短暫,幾乎剛剛扔出去之後這些引線就被燒完然後迅速爆炸,有不少炸藥包直接在半空中爆炸,炸藥包內部預製的破片四散而飛,變成了成百上千的暗箭讓下面的歸義軍被掃到一大片。

這種武器代差帶來的不對稱讓歸義軍雖然擁有着人數的優勢但是在面對有堅城掩護的天策軍面前雖然竭盡全力但是卻始終沒有辦法突破。這種提前了近千年出現的火藥武器而且已經李玄清卓拔到後膛槍這個地步的時候拿着冷兵器基本上已經沒有多少贏的機會了。這一點在後世英國在非洲殖民地上的戰況就可以得到驗證,早期麥迪羅人依靠着人數的優勢衝擊英國的一支小隊不到百人,但是在付出了三千多人的傷亡卻硬是沒有摸到對方一片衣服,當然那時候英軍已經裝備了步兵的大殺器——機槍。不過對比目前,天策軍雖然沒有機槍,但是依靠城牆延緩對方攻擊的腳步加上配屬的火炮和原始的火箭彈,戰場火力溢出甚至比起當時英軍還要高。所以此時如果曹仁貴有足夠的時間的話就不應該選擇硬碰硬,而是應該想方設法找尋天策軍的弱點去着手,四面攻擊分散天策軍原本就有限的兵力,只要兵力分散那麼自己就有機會將對方的火力輸出分散從而依靠人數優勢取得上風。冷兵器只有在面對面的肉搏中才有可能贏得火藥武器。而且之前共建收費發射火箭其實也是對付此時已經因爲對方全力攻擊而混亂的西城。在戰後王厚純寫的戰報中就直接點了出來,如果當時曹仁貴將投石車投射的勢頭換成火彈那麼自己要想贏得戰爭絕對不會這麼簡單,一旦火炮蹲位旁邊的炮彈被對方的大火引爆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和楊易想的差不多,王厚純在戰後給總參和李玄清的彙報中要求總參重新制定火炮射擊準則,炮位上的炮彈被要求嚴格保管,嚴謹將炮彈裸露在外從而引起不必要的犧牲。

而就在沙洲這邊攻防雙方全力以赴拿出了所有的兵力和輸出的時候陌刀營的身影終於出現在地平線上,烏泱泱的人潮一出現在地平線就給雙方帶來了極強的震撼。此時雙方就如同打紅了眼的刺蝟正準備依靠自己渾身上下的刺要給對方全力一擊,結果場外忽然出現了其中一方的盟友,這場戰場瞬間因爲陌刀營的出現而轉入一決勝負的階段。

石堅幾乎是毫不掩飾自己的蹤跡,率軍出現之後立即投入攻擊,五萬人的陌刀營成了此時沙洲之戰的勝負手,五個營齊頭並進形成了五列縱隊,將歸義軍右翼徹底撕開,並且攻擊最快速的東線縱隊甚至在第一時間和城內取得了聯繫並在第一時間匯合了從城內火速出城參與夾擊的李三兒的兩千名飛鷹旅戰士兜了半個圈之後迅速朝着曹仁貴所在的中軍衝了過去。在中正式步槍和手榴彈的配合之下陌刀營進軍速度非常快,幾乎在曹仁貴反應過來之前就已經成功的攪亂了對方的陣形,並且開始直接將戰役轉入了反攻決勝的階段。

“大帥,這裡已經不能待了,我們率軍突圍吧。”史建瑭見到曹仁貴準備將自己手中最後的一萬名護衛騎兵派出去頓時急了,在史建瑭自己的沙陀騎兵被李三兒設計打散了之後戰場之上就只有曹仁貴的護衛隊是成建制的騎兵部隊,所以曹仁貴動用這支騎兵就意味着他已經輸紅了眼準備動用自己最後的力量了。但是史建瑭此時卻看得明白,就算投入騎兵對於戰局也已經沒有挽回的機會了,此時作爲主帥需要考慮的是利用這一萬騎兵的兵種優勢儘可能的撤回更多的軍隊,陌刀營長途奔襲絕對沒有再次追擊的力量,所以利用騎兵隔斷歸義軍完全可以有機會撤出更多的機會。

不過史建瑭可能不知道的是,此時已經在他身邊不到三十丈距離的蘇小虎已經下達了絕殺令,無名狙擊手在身邊各自夥伴的掩護下悄然舉起了手中的火槍瞄準。很顯然蘇小虎原本的意思是要擊殺曹仁貴的,因爲陌刀營已經來了,而且石堅擺出的是五路縱隊同時出擊,這樣雖然兵力分散,但是對於此時的歸義軍而言卻幾乎斷絕了他們絕大對數的退路,東南北幾乎都是天策軍的部隊身影,此時曹仁貴已經到了必須要擊殺的地步。

只是有時候人算趕不上天算,蘇小虎雖然安排了五名狙擊手同時瞄準,但是就在蘇小虎果斷下令開槍的時候,史建瑭卻在同一時刻拉了一把曹仁貴,自己站在了曹仁貴的位置上嘶聲怒吼,試圖讓曹仁貴從剛纔那種輸紅了眼的狀態中清醒過來。站在史建瑭的角度來說自己的騎兵雖然基本損失了,但是隻要曹仁貴的有生力量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那麼南邊就始終擁有一支力量在牽制天策軍的腳步,使其不敢全力以赴對付北方的回鶻人還有自己的部族沙陀人。因爲兩部回鶻人的精華其實都在沙洲的西北方,整個反唐聯盟需要自己的南邊有一支可靠的力量分散天策軍的精力和兵力。

不過他不知道的是此時他這一拉跟着一進卻將自己永遠的留在了沙洲城下,同樣的蘇小虎也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這莫名出現的意外,狙擊手的火槍第一時間發射出了自己的致命一槍,但是目標卻在這短短的瞬間換成了另外一人。而且最要命的是蘇小虎此時根本沒有再次開槍的機會。史建瑭的身形一倒加上突兀之極出來的槍聲讓曹仁貴迅速清醒過來,甚至他都沒有去理會這些殺手到底在哪,就直接開口嘶吼佈置撤退,與此同時身邊的親衛隊開始迅速上前圍住了曹仁貴並且將倒在地上的史建瑭扶了起來。

“算了,馬上撤離。”蘇小虎遺憾的看了一眼被圍在中間的曹仁貴開始迅速撤離,此時在他附近的歸義軍已經反應過來了,畢竟在消音器未被髮明出來之前,槍聲根本掩藏不住,更何況雖然蘇小虎已經竭盡全力找到了一個相對人少的地方,但是還是被人發現。

不過這對於飛鷹旅來說倒也不是大事,各部飛鷹旅直接扔出一堆手榴彈將那些試圖衝上來的歸義軍士兵炸的四散而飛之後開始混入人羣直接離開,絲毫沒有拖泥帶水的意思。

不過蘇小虎沒有幹掉曹仁貴並且讓對方第一時間反應過來,果斷開始斷尾求生,直接率領騎兵開始重開一條血路掩護自己的中軍和後軍開始朝着石城撤退。而且爲了不被陌刀營追上來曹仁貴甚至沒有顧及那些後續自行突圍出來準備跟上大部隊的剩餘軍隊就匆匆亡命而逃。

曹仁貴這一舉動讓石堅頓時大怒,自己奔馳數百里結果參戰還不到半個時辰對方就開始遁逃,這讓他如何能夠咽得下去這口氣,不過還沒等他下達命令,王厚純在沙洲城樓上卻下達了一個讓他十分不解的命令。王厚純給石堅的命令不是追擊,而是就地圍剿包圍圈內部的歸義軍,並且做好抓捕俘虜的準備。

“執行命令,立即開始抓俘虜,只要歸義軍願意放下武器一律不殺。”不過石堅雖然不解,但是對於王厚純的命令卻沒有辦法違抗,所以無可奈何的看了看開始遠去的曹仁貴殘部搖了搖頭,下達了抓俘虜的命令。

而在石堅這邊遺憾的同時,曹仁貴還沒有來得及感受自己逃出生天的感覺,甚至匆忙之中還沒來得及查看身邊被親衛一起帶着的史建瑭到底是是生是死的時候,其實在他的前面一直天策軍也已經抵達了預定的位置。

“命令兩營士兵立即開始準備。”薛洋在聽到偵察隊從前線彙報說曹仁貴所部已經出現之後立即和李陽開始佈置,兩營士兵此時呈現出一個剪刀的陣形延伸到道路兩側,中間的結合部就是薛洋親自駐守的所在。不過薛洋此時並不知道曹仁貴在沙洲到底遭受到什麼樣的打擊,所以臉色依然凝重。他現在只有兩萬人,如果對方在沙洲受到的損傷不大那麼這場戰役就真的難打了,本身第三兵團就不擅長打野戰,從王厚純到薛洋,在他們的影響之下第三兵團幾乎是天策軍編制中最擅長打巧戰的部隊,詭詐之兵纔是第三兵團的本質。

果不其然在曹仁貴狼狽逃出剛纔沙洲的戰場之後根本沒有時間去查看自己到底帶出來多少人,也沒有機會派遣部隊去看看自己的前方有沒有對方的佈置,在飛鷹旅的信息封鎖之下曹仁貴根本就不知道于闐和自己的老巢播仙鎮已經被對方全部拿下,所以在薛洋下令開火射擊之後曹仁貴整個人都懵了,根本沒有想到馬上就要接近自己的根據地了怎麼還有天策軍的火槍?而且此時歸義軍鏖戰這麼多天在遭受到剛纔的失敗之後早已經軍心盡喪,以前曹仁貴還能夠依靠權威壓制,但是此時在逃亡途中再次被伏擊,軍心渙散再也沒有辦法凝聚,這區區三萬多歸義軍一下子徹底崩潰。

“命令各部立即全軍突擊,去終結歸義軍。”薛洋見到對方被自己剛剛開火射擊就開始陣型散亂毫無招架之功,立即開始下達全線突擊的命令,與此同時自己親率親衛隊開始衝擊曹仁貴所在的方位。

“給我拿下。”薛洋在行進途中親自舉槍射擊,三槍之中有兩槍擊中了曹仁貴座下的戰馬,這一下直接將曹仁貴慣到了地上。曹仁貴倒地之後本人倒是沒有受到什麼傷害,但是主將倒地卻讓周圍的所有歸義軍最後一絲精氣神迅速喪失。薛洋好不停留直接命令手下親衛隊長上前將掙扎着起身的曹仁貴直接抓住然後厲聲喝道:“所有歸義軍將士聽着,曹仁貴已經被擒,爾等放下武器,我保證不殺。”

薛洋的聲音猶如從九天而來,滾滾神雷一般在衆多歸義軍士兵耳邊轟鳴,讓這些歸義軍士兵瞬間愣了下來。“咣噹”也不知道誰第一個扔下了手中的兵器,只聽得下一瞬間無數的歸義軍士兵放下了手中的兵器,眼睛茫然的看着身邊的同伴,也同樣看着已經上前但是停止了攻擊的天策軍,這一幕讓薛洋嘆了口氣,揮了揮手。

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
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