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

“總制將軍,這是李紹周發過來的戰報,他建議工程隊可以繼續施工。”曲承星在臥龍港接到了李紹周發過來的最新戰報。吳三省在腓尼基海戰結束之後又回到曲承星的身邊,在西洋艦隊參謀長坐鎮波斯都督府組建波斯艦隊的時候,擔任曲承星的參謀長。這對於他這樣原本只是作戰處參謀的人來說直接算得上是一步登天了。不過此時吳三省臉色卻變得異常嚴肅在曲承星的示意之下繼續道:“李紹周的意思是安西兵團的龐令明所部暫時不要從埃及撤離,繼續和他的海軍陸戰隊一起,以武力支援工程隊繼續開鑿運河。”

“武裝部隊遂行支援開鑿運河?”曲承星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道:“這倒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你馬上坐船前往蘇伊士城和林遠圖部長商議一下,如果他沒有意見的話那就同意他們的意見。”

吳三省轉身出去傳達命令之後曲承星卻盯着地圖道:“這個臭小子看樣子這主意不是他出的,怎麼看着像是龐令明的安西兵團的作風呢?”曲承星之前在波斯的時候和龐令明見過,知道這位安西兵團頭號戰將的一些事蹟,不過此時他也無心挑破龐令明的那個小心思,反倒是認真研究其對方的辦法來。以天策軍目前在埃及境內的兵力配備,倒是能夠做到物理支援工程隊開鑿運河,只是光靠武力威脅的話那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及時將大唐這方面的意志傳達給大秦和大食兩國。大食帝國還好,天策軍的舉動實際上是在間接地幫助他們對抗大秦,那反過來對於大秦來說可就不那麼願意了。尤其是目前大秦對於埃及是志在必得,這是他們中央突破戰略的最主要的突破口,他們是絕對不會在這個問題上讓步的。

曲承星思索半天之後讓人立即通知在巴格達的外事部人員,由他們一方面聯絡大食方面,另一方面則讓暗衛通知拜占庭那邊和大秦帝國進行緊急交涉。

不過曲承星這邊通知外事部之後,吳三省也飛速從臥龍港抵達紅海最深處的蘇伊士城見到了林遠圖,和預想中的不一樣,林遠圖和徐安漠在一聽說軍隊準備武裝支援護送工程隊繼續開鑿運河的時候想都不想直接就同意了。而且當天也就是天啓十二年十二月十五這天,調集船隊進入運河,將大量的人員和物資全部裝上船北運。而且在蘇伊士城執行護衛任務的海軍陸戰隊兩個都中的一個都也隨行北上。這樣一來李紹周和龐令明手中的兵力就變成了兩萬人兩個營。兵力增加之後大規模的運河開鑿在隨後幾天時間裡迅速恢復。

大唐這邊不顧北方即將開始的大戰而繼續開鑿運河也在隨後的幾天時間裡被大秦和大食兩國得知。尤其是在隨後而來的兩萬多虎視眈眈的天策軍部隊護衛也讓遠道而來的大食援軍欣喜若狂,以爲這些軍隊一定會進行和他們一起對付大秦軍隊,甚至還派人前來聯絡。只不過大食人沒有料到的是負責接待他們的李紹周表示大唐軍隊在埃及只是護衛運河開鑿,不參與兩國的戰事。也就是說只要兩國的戰爭不影響腓尼基運河的繼續開鑿,大唐會在埃及保持中立。

這一番表態讓大秦人感到意外,但是還沒等到他們反應過來,大食那邊也得到了巴格達發過來的最新指示,派來接洽的使節雖然失望而去,但是巴格達那邊卻得到了大唐的另外一個保障,也就是說大唐控制的區域內大食可以進行兵員運輸和物資運輸。這樣一來天方城方向大量的大食帝國援軍則得到了最新的支援路線,從天方城乘坐船隻直接穿越新修成的運河從大苦湖方向抵達前線。這對於此時迫切需要從其他方向開闢戰線的大食帝國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契機。所以前線的大食軍隊將領很快就明白了巴格達的用意,開始認真準備即將開始的大戰。他們原本是北上耶路撒冷剿滅十字軍的,但是行軍半道卻發現腓尼基被艾利多安暴風驟雨一般的打擊給拿下了,而且連帶着整個埃及行省都開始風雨飄搖,所以急匆匆的有南下重返埃及,準備將大秦人趕出陸地。

不過目前的這個任務對於僅有五萬多人的馳援軍團而言顯得難度太大,尤其是在艾利多安不斷利用優勢的海軍從後方運送更多的軍隊前來埃及的時候,甚至一個搞不好的話這匆匆回援的五萬人還有可能被對方強勢圍殲。不過在得到巴格達的指示之後,馳援軍團立即開始就地轉入防禦,吸引大秦軍隊的注意力,讓艾利多安的眼睛看不到來自南邊的威脅。事實上自從之前李紹周的那番言論被交戰雙方知曉之後,艾利多安就不再過多關注天策軍的事情了。畢竟在武力上不是對方的對手之後,再加上大唐軍隊只是跟隨在工程隊附近,並沒有北上參與戰場角逐,所以艾利多安就開始打算在大食新的援軍抵達之前立即拿下盤踞在尼羅河口東岸的大食援軍。雙方的局勢也開始因此開始大變,氣氛因此也一天比一天緊張。

“龐將軍,這是大食方面發過來的通報,他們有近五萬人需要從我們在大苦湖的臨時碼頭上岸。”李紹周將手中接到的通報遞給龐令明道:“我們還需要適時做出一些掩護,免得被北方的大秦人發現。”

“這有什麼難的,我們最起碼還有六七萬人在大苦湖北岸,掩護他們幾萬人不成問題,但是要跟他們說清楚的是,他們上岸之後不能直線往北,可以從東邊進行迂迴。”龐令明道:“我們目前北線幾乎每天都被大秦的密探,一旦他們登陸的事情被大秦知曉,必然會讓我們陷入被動。”

“這沒有問題,他們上岸之後會全部聽從我們安排。這一點外事部的人已經在巴格達和他們的高層談妥了。到時候我也會帶着陸戰隊所有將士用武力在一旁監督。”李紹周的話讓龐令明放下了心,對於這位心思縝密思慮周全的海軍陸戰隊同仁,龐令明是覺得越處越覺得對方的難得之處。

龐令明看了對方一眼道:“只怕他們來之前,北方就已經開戰了。艾利多安這個對手可不是昏庸之輩,就算是看不出來大食軍隊會從咱們控制的南方登陸,但是在大食援軍抵達之前圍剿在腓尼基城東不足一百多裡的大食南下軍隊這一點他還是看得明白的。而且你不覺得大食軍隊的駐紮地靠近海岸靠的太近了嗎?一旦被大秦陸軍從陸地包圍然後往海面方向壓縮,在海軍持續不斷的炮火轟擊之下,只怕會損失慘重的。”

“那也沒辦法,艾利多安控制着埃及腓尼基附近絕大部分飲水點,只有這一塊地方纔擁有足夠的淡水來供給軍隊。”李紹周苦笑道:“換做是我們也沒辦法將軍隊囤積在其他方向啊,我覺得搞不好這還是艾利多安故意爲之呢。”

“你讓暗衛的人抓緊時間盯一盯,我感覺艾利多安應該就在這兩天就會發動進攻的。”龐令明再說這句話的時候其實遠在腓尼基的艾利多安也在思索同樣的問題。和天策軍這邊還在猜測不同,艾利多安已經開始直接下達命令,當天晚上大秦陸軍就開始從腓尼基出發朝東而去。

因爲雙方距離太近,所以大秦軍隊出動之後很快大食那邊也得知了,所以雙方在半路之上開始大打出手。雖然是倉促出手但是雙方確實各有準備,大秦這邊的軍隊還是依靠着鐵甲兵團硬生生的擋住了大食人的騎兵突擊,將對方硬生生的堵了回去。因爲是夜裡雙方除了一開始還能夠分得清楚之外後來就是一氣混戰,大的昏天黑地知道第二天黎明時分才草草收兵。

不過雙方打了一夜之後卻沒有打出什麼戰果,大食軍隊尚未衝出大秦的包圍,而大秦軍隊則也沒有實現將對方合圍的目的。所以艾利多安在第二天率領腓尼基守軍主力東向而去,雙方再次在大食軍營門口展開大戰。艾利多安調集了近五十門火炮參戰,隆隆的炮火之中逼得大食軍隊不能前進一步,而且關鍵時刻,身後的海面之上大秦海軍戰艦也開始出現並且參加戰鬥。艾利多安手中的火炮在拿下腓尼基之後不僅僅有自己從後方源源不斷運來的武器,而且還繳獲了大食在腓尼基的大量武器。而目前能夠生產槍支彈藥和火炮的就只有大唐一家,所以不論是大秦還是大食其實在火力武器面前都是通用的。火力富裕之後艾利多安也是不吝嗇火力輸出,火炮持續不斷的轟擊了一上午之後大秦終於將大食軍隊的本陣給轟開,逼得大食軍隊提前出動了自己的騎兵部隊,這樣一來在大秦強勢的火力輸出面前大食騎兵以前屢戰屢勝的戰術遭到了大秦人嚴陣以待的打擊,強大的火力加上重甲兵團的拼死阻擋,使得大食人腹背受敵,根本無法集中精力作戰。所以在雙方廝殺一整天之後大食軍隊見到事不可爲之後無奈之下從速後撤。因爲大食軍隊不管是步兵還是騎兵基本都是輕裝,所以撤退起來的話大秦那些短腿的部隊根本就追不上,所以數十里追下去之後只能無奈返回。雖然未盡全功,但是艾利多安卻順利實現了自己的目的,在大食援軍抵達之前啃下了這個硬骨頭。這樣一來的話,也就避免了腹心之患。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艾利多安在埃及惹出來的動靜越大,對於目前兩國的整體態勢就越有影響。埃及被自己佔領之後,遠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大食遠征軍團就和自己的本部徹底失去了聯絡,這樣一來雖然大食遠征軍團兵力強大,但是卻成了徹底的孤軍。而大秦方面則可以從容的調動兵力一點一點的絞殺遠征軍團的實力。只要失去了這支遠征軍團的側擊,大食人就徹底失去了和對方抗衡的實力。

而眼前的這場大戰能夠取得勝利,艾利多安無疑讓這種目標離現實又更近了一步,而這場大戰也無疑讓大食人的局面變得更加嚴峻。所以此時的巴格達已經顧不上追究失敗的責任了,就匆匆讓潰軍原地修整然後等待天方城的援軍抵達。

事實和龐令明等人料想的差不多,而天方城的援軍在天啓十二年十二月二十這天坐着天策軍的大船抵達大苦湖北岸,然後在李紹周的引領之下分批登陸,然後沿着大苦湖東北方向前進。這五萬多人等於是突然出現在戰場之上的,出乎艾利多安的預料,他原本以爲大食人會從在中亞細亞的前線抽調兵力南下,所以在擊潰馳援兵團之後果然將目光全部放在了地中海東岸。所以等到天方城援軍忽然出現在戰場之上的時候直接打了艾利多安一個措手不及,如果不是他在腓尼基港留下了足夠的兵力只怕這座古城又該宣告易主了。

不過艾利多安很快就穩住了陣腳,率軍回奪,雙方在腓尼基城外展開大戰。這一次大食人在大戰之中開始發動了之前從未使用的新戰術,激戰之中數百名將士手持炸藥包發動決死攻擊,直接以血肉之軀炸開了艾利多安的包圍圈,硬生生的打亂了他的部署,甚至在戰役中期差點轉敗爲勝。

雙方激戰一天之後雖然就此停戰,但是緊接着在地中海東岸的之前的潰軍也開始重新集結前來支援,得到兵力補充的天方城軍團雖然武器簡陋,但是卻非常悍不畏死,甚至這一點在抵近觀察的暗衛看來都心驚膽戰。只要戰事進入焦灼狀態,這些身披天方教教徒服飾的戰士就立即使用決死一擊戰術,和對手同歸已盡。

“這麼打下去的話,只怕腓尼基城真的會被大食人重新奪回來的。”李紹周的話讓龐令明一笑,但是卻搖頭道:“這可難說,主要還要看艾利多安下一步打算怎麼破掉這個戰術了?”龐令明的話讓李紹周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看了看窗外那來來往往的工程隊,臉上露出了一絲憂色。

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四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
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四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