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

總參命令傳到江南指揮部的時候其實東路軍和中路軍已經合併,並且已經開始執行攻擊福建其他各州的計劃。王厚純制定的計劃是不管盧光稠兵分幾路,天策軍只有一路從福建不斷推進,以一個半包圍的態勢攻擊嶺南藩鎮聯盟。

“天成,這是皇上和總參發過來的命令。”王厚純將收到的命令遞給楊天成道:“皇上否決了西南決戰的計劃,不過讓西路軍自行決定戰略目標。”

楊天成點點頭笑道:“看樣子皇上也是擔心西南戰役的難度和時間。所以纔會讓薛洋自己去處理。這樣也好,江南指揮部集中精力拿下整個東南再說。西路軍將總參命令原文抄錄給薛洋,他自己會處理好的。”

“那徐英的衡州怎麼辦?”王厚純道:“這樣調整的話只怕衡州難以持久。不如這樣吧,讓柴嘉派兵聯合徐英先拿下衡州城,然後派兵堅守衡州,這樣在衡州形成一個僵持的局面,吸引劉士政的兵力在衡州,這樣也利於薛洋他們下一步行動,兩路人馬主力可以相機撤出。”

“那就吧這個命令同時發出去吧。”楊天成點點頭道:“具體的交給柴嘉,咱們馬上召集陳宇和薛萬里他們,儘快研究東線的計劃。”

王厚純一邊讓參謀立即草擬命令然後發出去一邊笑道:“其實我們單獨攻擊福建也勢必加劇他們內部的矛盾,逼迫盧光稠和盧光昌他們調整部署,說起來他們幾家聯合本來就是在我天策軍的壓力下被迫組建的聯盟,所以我覺得在福建不會有多少人會派兵過來的。至少王潮和範暉之間的矛盾不會那麼容易就會消弭的。”

“他們本來就是蛇鼠一窩,成不了事,要不是地形和環境因素,咱們早就橫掃過去了。”楊天成對於嶺南藩鎮聯盟的眼光不屑一顧。

不過在南線這邊商議進行嶺南會戰的時候李玄清也在天津主持召開了渤海灣開發計劃,幽州、山東以及東北軍管區幾個區域負責人齊聚天津,包括岑天時率領的內閣此次出行人員。在會議上李玄清首次提出要建成環渤海灣鐵路的設想,有天津爲中心點,往北圍繞渤海灣北部延伸到蘇州,往南直到半島的登州等地。

不過按照鐵道司的規劃,後期會從登州繼續繞過半島抵達海州等地。但是這個計劃被財政部給打斷了,祁宏給交通部準備的特別預算光是李玄清提出的渤海灣鐵路計劃就夠嗆,這裡面還考慮了龐大的俘虜作爲免費勞動力,否則的話光是從天津延伸到蘇州就已經要把財政部逼瘋了。

本來岑天時和張建忠等人都對於這個計劃憂心忡忡,但是在慕容瀚海領銜的工商部宣佈了渤海灣工商業開發計劃之後,這種憂慮隨之煙消雲散。工商部準備聯合後勤部裝備處以及巧兮的工業集團花三年左右的時間在渤海灣幾個重要城市建立一系列完整的重工業體系,利用各地以及勘探到的資源發展門類齊全的整個工業體系,並以此帶動製造業的蓬勃發展,以此支持整個東北的發展。爲此李玄清首次提出了工業城市的概念和設想。

這種全新的理念讓與會的所有人震撼不已,也首次重視到了工商業其實已經在這幾年的發展中達到了和傳統農業平起平坐的地步。以五大豪商爲代表的一大批工商業翹楚在不知不覺中領銜了整個大唐帝國的經濟發展。實際上李玄清也是藉此倒逼內閣以及民間對於工商業進行重新定義,徹底摒棄延續千年之久的重農抑商的觀念。

並且在農業發展上面,李玄清也對於農業部的王靖宇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農業產業化和商品糧基地的想法。按照李玄清的設想未來農業在東北的發展將不再延續其他各地那樣分田分地的思想,改成國營農場或者私營農場的模式,集中土地,發展大面積的農業種植,積極推廣農業新技術,採用最新式的耕作技術,將倍石肥、四壟犁以及耕牛等技術運用到極致,並且責成工業集團研發專用於農業生產的新機器。

除此之外,農產品加工也被擺到了檯面上,由於時代和技術侷限,農產品加工一直髮展緩慢,但是在巧兮和慕容飛雪以及組建的新的農產品加工的公司中,烘焙技術以及新的保鮮儲存方式的運用,爲農產品的深加工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就連耶律亞奇也開始注意到這一塊,新式的牛肉乾等草原特色產品也逐漸生產出來,隨着運河運往南方銷售。

這次會議開了整整一天一夜才結束。參加完會議之後慕容瀚海開始召集各地商界代表隨着拓跋思諫開始實地考察東北各城市的現狀,開始就各城市的工業規劃現場提出意見,並幫助各地豪商選擇廠區場地。

而岑天時則忙着從其他各區抽調人手緊急安排道渤海灣的各州郡,正式任職協助拓跋思諫處理各地事務。這次涉及到調整的北方各省區,共計有十一名州郡級的官員前往東北上任。而且在內閣規劃的最新東北地圖中,渤海灣的幾個城市也開始進行了改名,將和南方重複的蘇州改成了大連,瀋州也改成了瀋陽,至於其他城市李玄清倒是沒有太多的計較。而鐵道司在和楊易聯繫後,後者調集了東北各地的俘虜近十萬人趕到天津進行先期的路基勘探。並且二期施工人員也開始從南方抽調,由徐家的運河航運公司進行輸送。

幽州和中原以及河東等地的三個大型的鐵路器材製造企業負責製造鐵軌以及新式的水泥枕木,而且針對東北各地原始森林衆多木材資源豐富的實際情況,木質的枕木再次被鐵道司提了出來,並且召集東北各地的民衆參與制造。而東北商人也看準時機,各地的木材廠也拔地而起,全國的木製品市場在工商部的引導下迅速擴大,從傳統的木製傢俱到最新式的木質器材發展迅速。

可以說這次會議以後整個渤海灣地區開始了迅速發展,各產業開始井噴,天津因爲前期已經有了工業基礎,又是東北和中原地區鐵路的起點,成爲這次發展過程中優勢最大的一個城市,巨大的區位優勢讓幽州布政使張建忠嘴巴都笑歪了,幾乎是每天都盯在天津以及其他幾個城市,數着幽州省內的幾個城市傻笑。

“大哥哥,我打算利用徐大哥家的航海船隊訓練的機會先期去大連,建立一個全新的造船廠,以後涉及到軍艦製造的全部移到大連,天津造船廠擴建之後改成民用船隻製造和設計中心,你看怎麼樣。”會議結束之後李玄清沒有插手具體的政事安排,如今內閣已經有自己的日程安排,他也逐漸從繁雜的瑣事當中解脫出來,難得和巧兮在天津的住所逗弄小天啓。這個隔世的兒子長得倒是很像李玄清,被夫妻倆逗弄的咯咯直笑。

李玄清聞言笑道:“巧兮你的野心很大啊,這都提前準備了?我本來還以爲你應該在鐵路開通之後纔會進行造船廠建設的。這麼快速啊?”

“這是殷二哥來跟我說的,工業集團準備進行重新整合,長安總部主要負責研發各式新技術和新發明,深州和易州負責大規模製造業的發展,天津和大連是造船廠,將來東北其他城市則建立下游產品的製造。不過這種整合和我想的不一樣,所以這件事我需要好好考慮一下,是不是參考後世的模式建立一整套的管理體制。”巧兮歪着腦袋笑道。

“我覺得這種模式還不如先讓殷紅楓他們自行摸索,不行的話咱們再出手,如果事事需要咱們提點,我怕久而久之會讓他們喪失開拓進取的眼光和魄力,變成提線木偶就不好了。”李玄清倒是沒有那麼多顧慮笑道:“反正這種事情就算是搞砸了也沒什麼,還不如放手讓他們向試試。”

“那好吧,那就讓殷二哥自己先去佈置吧。”巧兮笑道:“對了大哥哥,我打算將咱們手裡的非工業產業整合成另外一個集團,你說總部放在哪比較合適啊?”

“放在長安啊,帝國首都所在地,等到天下統一那裡就是全國的政治中心,也是即將要打造的文化中心,放到長安合適。再說了咱們家的非工業產業基本上也都是文化產業,其他的不適合的賣了就行了。”李玄清笑道:“讓傳媒集團加把勁,有時間咱們去出出主意,給他們指條道路,不然就靠現在發發報紙的話可沒辦法養活自己。”

巧兮點頭道:“是該想想辦法了,只是這方面太靠前了,沒有合適的人才去主持,靠咱們有一搭沒一搭的發展緩慢。”

“那就在長安成立一家專門的新聞學院。專門培養這種人才,咱們將傳媒的基本元素提出來,然後讓教育部找一些那些閒散的文人充實其中的內容,寫成教科書作爲教材,然後總結一下後世的傳媒手段和技巧,這樣湊湊也不會誤人子弟了。先期可以抽調傳媒集團的內部員工進行培訓和深造,後期面向社會招生。”李玄清想了想忽然想出了一個主意笑道。

“這個主意不錯,大哥哥你太聰明瞭,我怎麼就沒想到呢。”巧兮拍手歡呼道:“這樣一來說不定還會讓那些有心傳媒產業的人自己去開發新的公司,也算是培養了產業基礎了。”

夫妻倆原本還打算繼續說說這個話題的,結果門外岑天時走了進來,巧兮忙喊來如煙帶着小天啓出去玩去了。

“皇上,我是來打算看看能不能用內閣的名義定製幾條客輪的。”岑天時走進來笑道:“內閣公務來往日益繁多,東部地區運河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所以想着政務往來需要客輪。”

岑天時的話讓李玄清忽然想起來這種公務往來之前路上都是靠驛站傳送的,水路船隻之前因爲木質帆船速度慢比起騎馬來不適合,所以一直沒有發展起來。但是此時造船廠的自由動力客輪倒是可以滿足這一塊的需求了。

“岑先生,我讓造船廠給你們專門設計一種專用的客輪如何?作爲公務來往的專用船隻。”巧兮點頭笑道:“內部裝飾稍微好一點,沿線各州郡和各省區內閣可以分配給他們一部分配額。”

“說起來這件事我想有件事內閣需要着重去安排一下,沿江和沿海各港口城市需要重點休整碼頭,重新設計碼頭倉庫區和補給區。軍方軍港城市還需要劃出專門的軍用碼頭,首先從渤海灣幾大港口城市開始,讓張建忠和拓跋思諫去安排,在港口設計之初就考慮到這一點。”

“皇上放心,後勤部已經從這次海軍的彙報當中得到啓示了。他們後勤部會和各城市事先取得聯繫,劃出專門的軍用碼頭,並且佈置相應的措施,民用港口也會加入倉庫區和補給區的劃分,並且對於燃煤補給重點進行規劃。”岑天時笑道:“我聽說天津這邊已經有專門的港口運輸公司,可算是解決了好多勞動力問題,養活了不少人。”

幾人不斷商議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然後內閣傳達給各地衙門,督促他們加快步驟。整個七月份以及天啓二年的後半年時間裡,南方不斷大戰,進行收復戰爭,而北方以渤海灣爲代表的新型工業區卻在蓬勃發展,東北地區的礦產資源在各大豪商的資金注入之下發展迅速,後勤部主導的採礦業的陸續投產讓各重工業產業有了最近的原材料產地,紛紛開始落地生根。而且在半年的籌劃之後環渤海灣鐵路正式在天津開工,這條後來成爲北方工業帶血脈的鐵路一開工就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內閣這次爲了東北的安定全力以赴,不僅資金安排充足,更是協調國民警衛隊將南方大戰的俘虜一股腦全部運了過來加快施工進度。深州、易州的工業集團以及大型的鍊鋼企業更是責令務必準備好充足的原材料和鐵路器材,保證鐵路能夠及早通車。

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
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