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

天啓二年四月中旬,李玄清一行送別完遠航船隊之後回到長安正式接見了曲承美兄弟,之前在路上的時候岑天時已經找曲承美談過了,他本人也願意接受了岑天時的意見,在律法院審判之前進入長安的行政學院學習三個月,系統學習大唐帝國新的政治形勢和治國理念。李玄清在正式接見的時候也對於曲承美在交州的所作所爲表示了肯定,能夠在蠻荒之地維持漢統難能可貴,過去的是非功過律法院那邊會秉公處理,讓他不要擔心,安心在行政學院學習。至於曲承星,則去了天津的海軍學院,按照他的志向,是一心一意準備進軍海洋的。

安排完這些事情之後,李玄清的精力逐漸開始轉移到國內的經濟發展上面來,督促各地按照計劃實施今年帝國會議制定的發展計劃,着力打造幾大經濟中心,帶動周邊經濟形勢的發展。帝國內地和江南等地因爲安定時間日久加上本身經濟基礎也比較好,已經逐漸跟上了北方各地發展的步伐。這裡面河中和幷州兩地因爲資源優勢已經逐漸進入了快車道,和豐州這個帝國第一個經濟中心連接在一起,利用豐州成熟的技術優勢,準備三省聯動,交通部會同三省布政使衙門制定的三省的鐵路計劃也開始進入實際勘探階段。面對交通部雄心勃勃的鐵路計劃,李玄清沒有理會,直接讓內閣去商議,幷州和河中兩地道路崎嶇複雜,如果沒有鐵路帶動的話只怕發展勢頭會被其他各省逐漸超越,而且豐州的發展也需要一個快捷的通道,方便運輸工商品出入,而且要命的是在目前勘探的可開採石炭資源上面,這三地佔據了整個帝國石炭開採的大頭,在新式動力逐漸普及的時代,沒有一個方便快捷的石炭運輸通道只怕會嚴重拖累整個帝國工業的發展,這也是岑天時在審議交通部三省鐵路計劃的時候最後批准的主要原因。其實就目前階段,幷州的石炭生產都必須依賴太原府到深州這條國內第一條正式運營的鐵路然後轉道運河來完成。在渤海灣鐵路通車之前,整個帝國的石炭開採都集中在這三個省,其他地區生產的石炭數量太少無法滿足日益龐大的市場需求。

“大哥哥,看樣子這三省布政使眼光不錯,已經想到了打造石炭開採基地的這個主意了。”巧兮見到李玄清在地圖上勾勾畫畫,笑道:“不過單純的石炭開採可不是長久之計,雖然帝國石炭儲量大,但是單一的能源開採基地是不可取的。我準備將工業集團關於石炭深加工和進一步的冶煉措施都搬到這三省去,最起碼目前的幾項技術已經可以達到生產需求,而且也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這件事讓牧辰去安排吧,工業集團的研究成果只要達到規模生產的都可以去開設工廠進行生產,咱們目前也算是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工業體系了,往後就是不斷複製和衍生的過程。”李玄清讓巧兮自行去安排這些事情,依靠目前的市場規模,根本不用怕飽和的問題,加上馬上就要納入版圖的南詔和即將開始的西征安西等事情,整個大唐帝國的版圖正在逐漸恢復到極致。

“徐二哥來了,只怕南詔那邊有消息了。”巧兮原本還打算說點什麼見到長慶殿門口徐天翔已經走了過來頓時笑道:“大哥哥你們談吧,我去安排一下,中午在這裡吃飯,明天我去找牧辰讓他儘快安排。”

“還真是什麼都瞞不住巧兮啊。”巧兮的話徐天翔自然是聽到了,走過來笑道:“薛洋已經按照計劃提前進入南詔國境內了。按照他報上來的作戰計劃,是打算輕裝從麻州攻入芒布地區,吸引南詔國軍隊於芒布地區,而他率第三營主力繞道敵後,切斷對方的後方通道,從而前後夾擊滅掉目前在牂牁邊境和他對峙的南詔國主力部隊。”

李玄清找來南方的地圖看了看芒布的地理位置,點了點頭道:“這小子從來不打算正面打仗啊,不過這樣也好,奇兵出擊也算是能夠加快戰爭進程,對於他那裡的道路來說這算是最好也最難的戰術了。陳宇那邊呢,柴嘉有沒有按時出發牽制南詔國南部的軍隊?”

“柴嘉已經出發,按照他的計劃準備直接攻打建水城,不過陳宇那邊不打算暫時和柴嘉合兵一處,他打算從交州省境內的峰州出發,沿南線切斷南詔國的南部國土,讓黑齒十部和文單城成爲飛地。”徐天翔在一旁用炭筆在地圖上畫出了三路大軍的攻擊目標,道:“薛洋大軍的主要目的地是通海都督府,柴嘉是建水城,而陳宇則是利潤城和芒乃道。”

“看樣子他們三個人是想到一塊去了。這三個重鎮一旦拿下必然可以從根本上切斷南詔國從國都調遣部隊東進和我們爭奪的道路,從而讓南詔國真正進入覆滅的邊緣。”李玄清點點頭,對於南詔的攻略也算是放下了心思,轉而道:“南詔國內的消息你們探查到多少?玄影衛那邊有什麼最新消息?”

徐天翔正要答話,門外就傳來了胡小四的聲音,這傢伙從來都是神出鬼沒的,到哪都是別人意想不到,所以旁若無人的走進來笑道:“皇上恕罪,這兩天一直陪格桑,就差點忘了來彙報正事了。”

李玄清對於這傢伙的秉性也懶的去管,只是笑道:“格桑怎麼樣了?聽巧兮說害喜害的比較嚴重,這讓他那個老父親都嚇得從藏北往長安來了。”

胡小四擺擺手笑道:“格桑沒多大問題,我去找了中醫學院的老院長過來看了,過段時間應該就沒問題了。你們剛纔說到南詔,玄影衛這邊估計有點信息你們兩位最好了解一下,不然估計到時候前線會吃虧。”

“南詔國雖然定都在羊苴咩城,但是實際上其行政中心早就搬到了洱海地區大釐城,也就是你們說的通海都督府的西面。其國主隆遜在國內其實大部分實權都下放給了權臣鄭買嗣。南詔國內其實國主直接控制的兵馬只有四五萬,其他的都是其他少數部族兵馬。如今鄭買嗣集中了劉王、郝王和楊王三股部落聯軍陳列在洱海東岸,準備和咱們正式對決。至於芒布等地的南詔國軍隊其實就是其境內的少數部族的烏合之衆,被鄭買嗣鼓動之後和我們敵對。”胡小四說完這些之後繼續道:“不過還好的是之前南詔幾次進攻川中和交州地區,被李德裕和高駢打得損兵折將,國內青壯年死傷太大,這些年恢復的怎麼樣不得而知,但是肯定國力不太強了,不然的話也不會遣使來長安了。而且和咱們打仗也未必是隆遜的意思,而是鄭買嗣的意思,他本來打算鳩佔鵲巢,將隆遜趕下臺的,只是隆遜手中有着南詔國內唯一的常備兵,所以才拖延到現在,被咱們搶了先。”

“你這些消息有沒有送給薛洋和柴嘉還有陳宇他們三人手中?”徐天翔沉吟半晌,問道:“皇上,是否需要提醒他們三人,改變作戰計劃,在最終作戰目標達成前合兵一處?”

“我的消息在送回長安的時候就給他們隨軍的玄影衛留了一份,他們得到的消息比我們早,也肯定比我們詳細,而且薛洋那邊佔着牂牁女婿的便利,只怕得到的消息比我們多得多了。”李玄清尚未回答胡小四就已經道:“至於柴嘉和陳宇,你們也不用擔心,南詔兵力最強勢的時候全國兵馬也就二十多萬,你想想他們能有多少人?”

李玄清點點頭道:“小四說的對,不用打斷他們的計劃,讓他們在前線自行決定吧。區區南詔國咱們二十多萬大軍兵分三路如果還打不下來,那麼天策軍也沒有臉再叫天策軍了。”

“我把沿線的地形和道路也分別畫了圖交給他們了。我想柴嘉這一路應該算是最容易的。畢竟他們是南詔和我們大唐內地聯繫的主要通道。其他兩地雖然不好走,但是好歹也有路。”胡小四笑道:“我能做的就是這麼多了。”

“薛洋有牂牁人帶路,柴嘉的路線最容易,陳宇那邊有舊日南詔攻打交州的舊道,算起來也不算糟糕。我看楊虎的修路大隊這一次不會有機會超越野戰軍行軍速度了。”徐天翔笑道。

“去通知楊虎,如果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道路難題就想辦法繞道,實在不行的就暫時換一條路修。西南地區地形複雜,而且這一次面臨橫斷山脈的阻攔,不要太勉強。”李玄清一想到後世在這一帶的道路狀況也是頭疼不已,直接安排徐天翔通知讓楊虎不要鑽牛角尖。

事實上就在徐天翔準備通知楊虎的時候他已經在前線頭疼了,之前在牂牁境內修路的時候還以爲那就是難關了,這次到了南詔國邊境的時候才發現之前遇到的纔是小問題,這裡動不動就是一座山接着一座山的,山與山之間都是懸崖峭壁,根本不符合施工條件,就算是用火藥開路也無濟於事,無奈之下只能另尋他法,利用牂牁人之前和南詔之前的山路修建簡易道路,儘快輸送物資進入前線。還好的是徐英統帥的大軍沿途護佑,加上牂牁人不斷派人深入南詔國境內勸說他們的友鄰部落歸降,這才勉強讓大軍開入芒布境內。

不過薛洋率領的第三營和山地營卻對於這些高山險阻視而不見,三萬大軍穿插在崇山峻嶺之間是遊刃有餘,在天啓二年四月中旬抵達芒布城的背後埋伏,等待南詔國的的反應。而此時徐英負責的正面牽制尚未到位,戰機還需要等待。

北線那邊在靜待時機,路徑最好的柴嘉此時從扈州出發也已經越過邊境,不過他遇到的不是南詔國的正規部隊,而是各地少數部族的騷擾,這些西南的少數部族組成的聯軍甚至和柴嘉像模像樣的打了一仗,只不過在換裝了新式的火槍面前,這些還生活在原始社會的少數部族聯軍自然是沒有佔到一點便宜,那些槍炮聲猶如噩夢一般迴響在他們耳旁帶走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柴嘉是一戰之後徹底打通了道路,讓這些少數部族聞風喪膽,兵鋒直指建水城。

相對於柴嘉這邊的順利,陳宇的十萬大軍從峰州出發遇到的卻是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次行軍,即使有飛鷹旅在前方帶路,他們穿梭在雨林之中依然是麻煩不斷,後勤部配發的雨靴和雨具都用上了,依然有許多人染上了熱帶疾病,被瘧疾等折磨最後喪失性命,無奈之下的陳宇只能夠放慢行軍速度,讓隨軍的軍醫加快速度治療傷病員,甚至爲了對付雨林,直接防火在叢林之中燒出一條路。這一路走的是雞飛狗跳,狼狽不堪,十幾天的時間才行軍了不到幾百公里。最後陳宇決定讓大部分傷員返回峰州,自己親率精銳五萬人繼續出發,加快速度,並且利用之前的舊道分路而走。

陳宇雖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但是卻也總結出了一系列的熱帶地區作戰和行軍的精要,彌補了天策軍成軍一來最大的一個缺口,戰後這支部隊被單獨成立了一個軍團,專門負責在熱帶雨林地區作戰。

天啓二年四月底,在一路順利通過的情況下柴嘉的軍隊第一個抵達交戰地點——建水城,天策軍的出現也讓南詔國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鄭買嗣甚至一度壓制不住其他六個節度使,這些人在面對天策軍的主力時被鄭買嗣當作了前鋒,消耗天策軍戰力,引起了強烈反彈。等到鄭買嗣好不容易壓制住內部的反彈的時候柴嘉已經準備攻城了。由於建水城已經離大釐城很近了,五萬大軍的出現讓鄭買嗣做出了戰略誤判,認爲北路天策軍是虛兵,所以從芒布地區抽調兵力南下準備合圍柴嘉所部。這給了薛洋一個難得的戰機,在徐英主力兵團剛剛抵達芒布城下的時候搶先攔截從芒布南下的南詔國主力大軍,一場大戰就此在芒布展開。

天啓二年四月二十七,李玄清出席參加黃河鐵路大橋的通車儀式的時候,南線兩個戰場幾乎同時打響,南詔攻略正式進入實戰階段。

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
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