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

“哈哈,總制,你們這麼快就趕來了?我還以爲還要過段時日呢。”龐令明在提姆薩赫湖岸邊接到了張勝一行安西兵團的高層。埃及境內由此也迎來了一個完整的野戰兵團建制,加上李紹周手下控制的海軍陸戰隊,天策軍的人數暴漲到了近七萬人,幾乎快趕上林遠圖那邊控制的運河開鑿的總人數了。

“你小子這幾個月在這埃及是打得夠歡實的啊。”龐令明是張勝當年帶出來的最早的老人了,所以說起話來張勝也是直來直往的,“不過馬上副帥他們就要來了,你小子可別給我惹事,小心被副帥抓到。”

“哪能啊,我可是什麼事都沒幹啊。”龐令明一邊帶着張勝往前走一邊笑道:“這鬼地方什麼都好就是缺水,要不是我們現在拿下了這個叫什麼提姆薩赫湖,把旁邊的幾條河流給佔了,只怕這麼多人集中在這裡還真是不好辦了。這幾個湖都是鹹水湖,根本就不能喝。”龐令明的抱怨也讓張勝皺了皺眉頭,看着遠處湖裡面不斷有船隻進出,在打撈湖底的淤積物,拓深航道,點了點頭道:“副帥來之前我們應該沒有什麼戰鬥任務,你去安排一下,從明天開始前線的士兵輪流脫下軍服加入工程隊,幫助他們早日將運河修起來。咱們幾萬人的大軍多幹一天就能夠多省出一天的消耗。”

“總制放心,我已經和陸戰隊那邊的李紹周說好了,就算是總制和兄弟們沒來,我們也已經和林部長商量過了,安排陸戰隊和我們安西兵團的兄弟按照五天一個輪換來協助他們開鑿運河,搶運物資。”腓尼基運河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說所有人都知道,所以在張勝剛剛下達命令的時候龐令明就將自己之前和李紹周商議的辦法說了出來。

“做的不錯,後方這幾天加上海軍陸戰隊的後續人馬都會逐漸趕過來,到時候都由你調派,給我全部投入到修運河的工程中去。咱們天策軍本來就有協助地方的傳統和職責,這一點不要讓兄弟們忘了。”張勝的到來也讓整個埃及境內的工程隊數量一下子大增。由於高斯繼還沒有趕到前線,所以在沒有大的戰術任務情況之下,張勝只留下了基本的執勤部隊,其餘部隊以兩到三個營爲基礎兩兩輪換迅速投入到開鑿運河的大潮當中。這些士兵幹起活來可是比大食那邊的民夫要厲害得多,幾乎是一天就能挖出數里長的航道,再加上配套攻城,基本上是以一天一里多到兩裡的速度在往北推進。很快在提姆薩赫湖內部被強行拓深到符合運河工程要求的深度之後,整個工程隊開始大規模的往前推進,真正進入埃及北部地區。

腓尼基運河這邊在憑空多了數萬軍隊參與開鑿之後速度大大加快,距離埃及中部重鎮拜拉赫越來越近的時候,北部拜占庭前線,大食軍隊在阿姆杜拉的運籌之下已經做好了最後的準備。十餘萬軍隊被全部調動出來,在最後一次充足的海量木筏從黑海地區順流而下將拜占庭城牆外面那段博斯普魯斯海峽最窄的地方徹底堵住,無數的早就準備待命的士兵冒着海軍激烈的炮火不斷前衝,雖然因爲阿姆杜拉依靠着人海戰術,在不惜犧牲的情況下飛速運過去不少士兵。但是自從艾利多安進入城內和陸軍統帥見面之後,拜占庭的大秦陸軍這一次也是集中起了大量的兵力在城外狙殺這些僥倖闖過海軍炮火登岸的大食士兵。雙方圍繞着海峽進行登岸作戰和反登陸作戰打了整整一天。大食軍隊既要應對大秦海軍的炮火又要面對岸上大秦陸軍以逸待勞的攻擊,傷亡自然是非常慘重。但是這種近乎於無休無止的戰鬥卻還是讓大食軍隊史無前例的送上岸一萬多人,雖然大部分都被打散了。但是阿姆杜拉是早就提前料到這一手,所以幾乎每一名士兵都知道如果被打散應該去什麼地方重新集結,這些士兵會迅速和此前登岸的那些人匯合在一起,然後執行騷擾任務,掩護烏拉姆那邊的偷渡行動,

而在阿姆杜拉這邊煞費苦心甚至是不惜付出巨大犧牲的執行戰術佯動的時候,烏拉姆那邊也已經準備妥當,甚至爲了掩蓋自己的蹤跡,所有準備用於登陸作戰的木筏和船隻都沒掩藏在達達尼爾海峽的各處港汊之中,這些天甚至烏拉姆都根本不讓這些東西出現在過往船隻的視線之中。所以等到準備妥當之後,天啓十三年三月份的最後一天,黑暗的海峽中,無數的木筏在士兵的操作之下迅速開始從各個駐紮地點被開了出來,然後在海峽上憑空搭起了一道橋樑,無數士兵在寥寥無幾的幾根火把的照耀之下迅速前進,漸漸地這道黑色的沉默大軍逐漸的越過了達達尼爾海峽中間線,開始朝着海峽對岸大秦的領土而去。烏拉姆領頭帶着自己的衛隊打前鋒。雖然行進途中不斷有士兵和馬匹因爲腳步不穩失足跌落水中,三月底的海水冰寒刺骨,這些人被冰冷的海水一泡迅速下沉,可以說這一路上走過來是沁滿了大食士兵的血淚。但是烏拉姆的眼中卻絲毫沒有憐憫之意,不是他心狠而是此時此刻整個大食帝國都在期盼着自己,數十萬將士最後的命運都依靠自己這一擊來實現逆轉。所以哪怕自己掉落水中,烏拉姆也不會要求自己身邊的人來搭救。這一行沉默的大食軍隊在主力部隊上岸之後就被烏拉姆匆匆帶走,後續的炮兵大隊不能夠用這種辦法來偷渡,而是需要木筏一艘一艘來運輸,這時間不是片刻之間能夠完成的。而自己登岸的目的就是需要打大秦人一個措手不及,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給阿姆杜拉的正面兵力起到一個掩護作用,逼迫大秦人無法將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

不過烏拉姆此時的想法也沒錯,整整一夜的偷渡讓他手下三個火槍隊和三個騎兵軍團全員都過來了,近十萬兵馬在手,猝不及防之下烏拉姆甚至能夠直接率軍衝擊拜占庭王城,更何況前兩天已經和對方狠狠的打過一次,連帶着海軍戰艦都被擊沉數艘。所以烏拉姆除了留下少數部隊就地尋找地方隱蔽準備後續接應火炮大隊之外,所有人馬快速朝着拜占庭西面的大山而去。巴爾幹半島在延伸到這裡的時候有兩道大山封鎖住了來自北方的寒流,也讓拜占庭有了兩座天然的關隘。烏拉姆現如今需要做的就是在阿姆杜拉吸引了大秦軍隊注意力的時候逆襲這兩道關隘,然後將拜占庭的大秦軍隊徹底封鎖在這片狹小的海濱平原地帶。

烏拉姆率領的騎兵速度奇怪,在第二天也就是四月初一的時候就已經抵達東北部的色雷斯地區,將駐紮在這裡的一系列據點全部掃平,而且爲了不讓大秦人有反應的時間,在騎兵掃平平原障礙之後,火槍隊立即出發,搶佔巴爾幹山脈的關鍵礙口,然後形成關門打狗的勢頭。

烏拉姆在色雷斯地區一些列的舉動根本讓人來不及反應,事實上就連大食騎兵軍團的士兵都被這一些列高強度作戰給鎮住了。四月份的最初幾天時間裡他們幾乎根本沒有休息的時間,就連吃飯都是匆匆在馬背上啃着乾糧,或者直接闖入被攻下來的據點之中去搶大秦士兵的給養。而在烏拉姆這邊趁着拜占庭的大秦陸軍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從北色雷斯往西南前進準備掃平最後一個據點實現合圍的時候,此前零星度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約計兩萬多大食士兵也開始執行騷擾戰術,不分白天黑夜的攻擊拜占庭本城。不得不說大食軍隊士兵的整體素質比起大秦士兵是要高出一截,至少在這種最考究基層士兵戰鬥素質的騷擾戰術當中,大食士兵甚至都能自發的琢磨出各式各樣的戰術。而戰術死板的大秦陸軍比起自家的海軍來說卻差了一大截。至少在艾利多安的指揮之下,大秦海軍不論是執行攻擊戰術還是這些天執行攔截戰術,不論阿姆杜拉如何絞盡腦汁都被一一擋了回去,而且反擊策略層出不窮,根本不是這幫死板就知道集羣衝鋒的陸軍能夠比得了的。而在這場是騷擾戰不間斷的執行之下,城內的大秦陸軍那龐大的人數和強橫的火力根本就發揮不出來,這幫人忽集忽散的戰術讓他們感覺自己一拳頭打在了海水中,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大秦陸軍在拜占庭手忙腳亂的應付着兩萬人的大食人的騷擾的時候,艾利多安卻眉頭緊皺,對付這兩人在他看來根本就不是什麼大事,自己有的是辦法。但是對面的阿姆杜拉不可能不知道區區兩萬人在數十萬軍隊面前能夠起到的作用實在是微乎其微。但是對方這麼煞費苦心的將這些人送過來不會只是騷擾騷擾自己吧?肯定有更大的陰謀在其中。他可不相信阿姆杜拉只是爲了發泄這些天被堵在這裡動彈不得的怒氣。

“最近幾天別的地方有沒有什麼異常動靜?”艾利多安準備抽出一隊遊擊艦隊執行巡航任務,阿姆杜拉動作越大他就越感覺到不安。這種近乎於直覺一般的敏銳讓艾利多安多了一個心眼,也正是因爲如此,纔會在最後時刻阻擊住烏拉姆的最後一批火炮大隊,使得原本三個火炮大隊的兵力最終只有兩個成功渡過海峽上岸,最後一個被約瑟爾率領的巡航艦隊全部擊沉在冰冷的海水之中。

不過艾利多安雖然讓烏拉姆在最終攻打拜占庭的時候火炮力量不足,但是卻也沒有辦法最終改變戰局。烏拉姆在接應到火炮大隊瞭解到最後一個大隊渡海的時候被大秦海軍發現之後第一時間集中起全部的兵力徑直朝着拜占庭而去,火槍隊和炮兵伴隨行動,騎兵軍團左右兩翼分開,龐大的軍陣在集合之後第一次真正露出了自己的獠牙。隆隆的炮聲和那人山人海一般的軍隊甚至讓城內的大秦陸軍還以爲是阿姆杜拉的大食軍隊主力渡過海峽了。所以慌亂之中給了烏拉姆靠近城牆的機會。雖然拜占庭因爲數百年時間內一直作爲大秦帝國的王庭所在地,所以各式各樣的城堡將整座城市圍在中間。歐式城牆風格加上幾乎都是用條石壘築而成,堅固無比的防備加上二十餘萬守軍使得大秦軍隊一直疏於防範,所以烏拉姆甚至在戰役一開始的時候直接將炮兵架在了大秦軍隊在城外修築的工事上轟擊本城。騎兵更是在對方猝不及防之下迅速掃平了周邊的零散防備兵力,爲火槍隊和炮兵開闢出一個安全的前進基地。

烏拉姆的果斷避免了約瑟爾彙報艾利多安給大秦軍隊的防備機會,也給大秦陸軍帶來了更大的傷亡。兩個炮兵大隊六十門火炮不間斷朝着城內噴吐着炮彈,大部分炮彈被城牆擋住了,但是那些越過城牆落入城內各處的炮彈還是讓城內顯得更加的混亂。

“給我集中城門,轟開它。”烏拉姆雙眼赤紅,這些天一直持續作戰讓他根本沒有休息的時間,但是在拜占庭就在眼前的情況下,包括他在內的所有人都是一臉興奮,只要打下拜占庭那麼這些天帝國的戰略劣勢就能夠在自己這些人手中被一舉扭轉。所以幾乎不用烏拉姆催促,十萬大軍士氣高漲到了極點。甚至不少敢死隊已經在炮聲還未停下的時候就已經組織起來準備執行爆破戰術,用手中的炸藥包硬生生的炸開城牆進入城內和大秦陸軍展開肉搏戰。

“約瑟爾,帶着你的遊擊艦隊給我開近了轟擊阿姆杜拉的大營,不要在意傷亡。”艾利多安接到消息的時候烏拉姆已經在攻擊拜占庭本城了。而城內混亂的場景和遲遲沒有傳來的反擊炮聲也讓艾利多安心裡開始隱隱然感覺到不妙,但是海軍無法將戰艦開上岸,所以即使艾利多安心裡已經暗暗詛咒這幫陸軍飯桶都改被送上絞刑架,但是不得不在此時冒着巨大的風險用自己麾下的戰艦主動攻擊阿姆杜拉,阻攔住對方趁着拜占庭本城那邊混亂而再次發起渡海戰役。

“哈哈,烏拉姆那小子真是得到了真神的護佑,已經開始做好準備了。傳令下去,全軍立即按照原定方案准備。這一次我一定要徹底按下拜占庭。”阿姆杜拉聽到對岸傳來的炮聲是哈哈大笑,周邊所有的將領也都是喜極而泣。

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
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