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

“皇上真有辦法?”岑天時有點驚疑不定的問道。事實上他最近可是研究了很長時間,包括漢唐兩代在西北採用的統治辦法,但是卻始終不得其法。在經歷過安史之亂之後的藩鎮割據之後岑天時對於軍政不分的政治機構就深惡痛絕。邊疆大吏一旦掌握了軍政兩大權力又距離中央遙遙萬里,很容易滋生邊疆大員的野心,也必然會爲這個空前絕後的大帝國帶來隱患。而且這種制度隨着帝國疆域的擴大也會變得異常不穩定。所以岑天時纔會竭盡全力想要研究出一個新的辦法。

岑天時的疑問並沒有讓李玄清有絲毫的動容,他明白這些人的想法,他們都走到了一個思維誤區。李玄清示意在門口守衛的親衛去找巧兮過來,一邊笑道:“這件事有那麼難嗎?將你們這些帝國幾大巨頭愁成這樣?其實說白了也就是一句話就能夠搞定的事情。”

李玄清的調笑讓大家有點無可奈何,沒辦法,自己這位皇帝的思維方式好像和自己這些人截然不同,腦子裡總是有着別人想不到的辦法,從豐州時代就是這樣,不論是一次次改制還是制定帝國政治結構的基本原則,一舉一動都是出人意料但是細細想來卻無一不是未雨綢繆戳中要害。

“先來說說民政內閣這邊的。”李玄清看着衆人都看着自己咳嗽了一聲笑道:“其實民政這一塊仍然是執行行省制度就可以了,把握住戰略要地築城,然後以城池爲中心統治周邊區域,這一塊沒有任何問題。”李玄清的話還沒說完岑天時就苦笑道:“可是皇上西北那邊距離長安太過於遙遠,而且中間道路難走往來一次花費時間太長,我們中央對於那邊的行省控制力度必然隨着距離的下降而逐步減弱,如果一旦中央政權式微我們只怕面臨的比起安史之亂那時期更加麻煩。”

“也就是說先生也覺得行省制度本身並沒有問題,只是因爲距離和道路對嗎?”李玄清轉身笑道:“這不是在修鐵路了嗎?”

“噗”王厚純一口茶水直接噴了出來,被李玄清這句話給徹底嗆着了,楊天成搖搖頭一邊給他拍了幾下一邊道:“果然,這個最直接的東西我們幾個都沒看到。只不過西征軍如果一路向西我們難道也一路往西修建鐵路嗎?這樣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往西沙漠荒原太多,我怕到時候一邊要繼續征戰一邊還要大規模的修路,會拖垮國內經濟的發展速度。”

楊天成的話顯示出他對於交通運輸方式的改變的瞭解,鐵路修建需要的成本太高,即使目前西北鐵路主要的勞動力直接使用戰俘,將人力成本降到了最低,但是最重要的建築材料和鐵軌等目前都需要從內地運輸到前線,這樣一來等於抵消了降下來的人力成本。不過對此李玄清也有自己的想法,河西省那邊已經在籌備修建鋼鐵廠尤其是肅州,也就是後世的酒泉,也是大西北重工鋼鐵產業的聚集地,有了鋼鐵廠的帶動河西那邊就能夠以此爲基礎發展出上下游產業,帶動周邊發展。只不過這項舉動之所以一直拖到現在李玄清一直拿不定主意的就是鋼鐵廠的污染和對西北環境的破壞。雖然鋼鐵產業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各式各樣新式的鍊鋼爐和鍊鐵爐不斷出現,不僅僅鋼產量節節拔高,而且效率也在增加,但是對於大氣的污染卻沒有下降多少。儘管李玄清和張全復已經竭盡全力增加綠色植被面積,加上此時還處在唐代和後世那種環境破壞到極致大大不同,但是李玄清依舊擔心。

只不過在西征軍節節勝利西北疆域擴大速度太快的情況下李玄清最終還是決定上馬西北重工。首批肅州鋼鐵基地已經開始正式啓動,就算是冬季肅州那邊的施工狀況依舊沒有絲毫的停滯。

“我已經讓張強去負責組建肅州鋼鐵項目,到時候皇室工業集團、慕容家和宇文家在西北那邊聯合組建一個鋼鐵聯合體,以此來滿足西北地區對於鋼鐵製品的需求。”李玄清見到巧兮走進來擺擺手示意她坐在自己身邊繼續道:“這樣一來整個西北都會因此被帶動起來,西北鐵路第一階段要至少將主線鋪設到疏勒。以疏勒爲西北地區主要的交通樞紐,然後輻射帶動周邊。”

李玄清看着岑天時笑道:“這樣一來至少在第一階段安西全境都會因爲這條鐵路完整的納入我大唐的統治範圍之內。”

李玄清的話讓大家都一陣沉默,確實,之前所有人都沒有明白鐵路這種新的交通運輸方式對於整個時代的改變。準確的說在新的交通運輸方式出現並得到大力普及之後其實整個大唐帝國的方方面面都在不知不覺當中改變,這些改變有些能夠第一時間被大家知曉,但是有些深層次的改變卻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夠察覺的。而這一方面除了李玄清和巧兮這兩位後世來客沒有人清楚這種交通方式的改變會給這個時代帶來多大變化。

“在這條鐵路大動脈的帶動之下,我們能夠掌控的帝國極限也在不斷的擴大,而且你們不知道的是——”李玄清看着一臉笑意的巧兮也跟着笑道:“工業集團那邊已經在製造新的蒸汽機,效率比起我們現在通用的要高出足足一成多。也就是說未來我們的火車速度會更快,載貨量也會變得更大,能夠拖動的車廂會更多。鐵路大動脈必然會推動我們往西走得更遠,曾經的安西大都護帳下所有的土地都會成爲我大唐的國土。”當年安西大都護治下的土地在後世看來可都是聚寶盆,中亞、南亞甚至是波斯灣地區可是掌握着世界能源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能源,掌握了這裡就等於掌握了整個世界。

李玄清在想什麼巧兮自然是一清二楚,所以在李玄清停下之後接過話茬繼續道:“行省制度往外拓展其實問題不大的,有了鐵路運輸我們可以一路往西,有這條大動脈和長安相連加上我們不斷研究開發速度越來越快的火車,就不會存在因爲距離遙遠而導致中央控制不過來的問題。而且不光是鐵路,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身毒再往西的話就是波斯都護府當年的故地吧?那邊可是可以通海路的,我們如果能夠組建西洋艦隊,在西海那邊建造造船廠那麼就又多出來一條便捷的海上通道,雙管齊下還有什麼能夠阻攔我們前進的腳步呢?”

“這叫時代改變體制。”李玄清索性攤開自己畫出來的地圖笑道:“你們來看,這是我和巧兮根據古籍畫出來的地圖,安西往西那邊也是一片廣袤到極致的土地,這片土地往南就是波斯和身毒,而我們帝國南部的海域繞過這裡,也就是三佛齊這裡的滿剌加就可以進入西洋,自然從我們南詔省那邊也可以直接往西前往身毒再往西就是波斯了。而這一條就是我們正在修建的西北大鐵路,看到沒有,我已經規劃好了,第一期到疏勒,然後逐步以疏勒爲中心輻射于闐、碎葉、安集延等周邊區域。”李玄清拿出來的肯定不會根據什麼古籍畫出來的地圖,而是直接是他腦海裡中後世世界地圖的一部分,反正目前能夠探明的區域基本上都畫出來了,沒有探查到的有的也畫出了一個模糊的輪廓。

“好吧,皇上,我真是服了你和巧兮了。”岑天時默默的看着地圖上那一路蜿蜒向西直到疏勒,然後以疏勒爲中心向四周畫出了好幾條支線的西北鐵路網忍不住苦笑道:“我們幾個開了好幾次會都沒有想出什麼好辦法怎麼到皇上這裡好像根本沒有費什麼力氣就能夠解決呢?”

“先生是燈下黑,忘了鐵路這回事了。其實交通運輸可不僅僅是鐵路運輸,直道這種東西也許以後也會成爲主流,成爲不遜色鐵路的短途運輸方式。”巧兮跟着笑道:“以後的事情誰說得準呢。”

“好吧,我這一塊算是揭過了。不過皇上軍政那一塊想必你也有籌劃吧?”岑天時擺擺手示意自己沒有那麼容易被打擊到,反而指着一旁都在沉思的徐天翔幾人笑道:“他們總參和國防部那邊最近也在研究這件事呢。”

“好吧,相比民政,軍政這一塊只怕真的需要重新考慮了。逼近我們目前帝國幅員遼闊除了守備之外每年都會往外擴張,原本的佈置只怕有點不適應了。”徐天翔和楊天成對視一眼開口道。

“可以採用軍區制或者戰區制。”李玄清點點頭道:“現如今的部隊駐紮和防守確實有點不合時宜,除了長安附近區域是中央警備部隊以外,我打算給帝國劃分出若干戰區,這樣一來每個戰區配備固定編制部隊進行戰鬥值勤,小衝突的話就不用總參從其他地方抽調部隊,展區本身的部隊就可以承擔這樣的任務。”戰區制這個辦法其實和以前的藩鎮差不多,只不過沒有政權而已,而且如今天策軍從徵兵到服役已經和前線將領完全隔開,而且軍餉發放也全部移交給了後勤部和財政部,而且因爲有錢莊在,前線將領除了統兵權之外已經沒有其他附加的權力了。這也是李玄清敢於將後世的戰區制拿出來的根本因素,在中央警備部隊直屬的情況之下就算有個別戰區出現問題,中央擁有的軍力也能夠直接壓倒個別戰區。

“各戰區執勤部隊和軍事主官也是採用輪換嗎?”楊天成想了想問道,“各戰區和總參國防部這些中央機構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輪換是必須的,但是輪換需要總參酌情考慮,如果出現戰事的話那麼總參需要考慮的是戰事能夠順利進行。”李玄清想都不想直接道:“戰區日常事務由國防部管理,包括兵員徵調、各部兵種配置以及部隊日常訓練。至於總參仍然是帝國軍事指揮機構,戰區任何的軍事行動都需要得到總參的同意並且隨時接受總參的指揮。”總參和國防部隨着機構的日益完善,已經有了後世的雛形。所以在李玄清說完之後徐天翔和楊天成對視一眼點了點頭,如此一來的話戰區制基本上就沒有太多的問題了。

“戰區劃分你們總參自己去研究吧,不比侷限於民政那邊的行省劃分,而是要根據實際需要。至於國民警衛隊也可以參照戰區制進行集中部署,以便於節省資源。”李玄清想了想叮囑道。

“如此一來軍政這一塊也沒什麼問題了,咱們是不是可以安安心心過一個祥和悠閒的新年了?”巧兮見到李玄清說的差不多了頓時拍手笑道:“今年我可是和飛雪姐姐準備了不少好東西,還有抽獎環節哦,到時候歡迎大家來抽獎,有大獎。”

“皇上,我看以後我和天翔以後有什麼問題的話還是不要自己再暗地裡發愁了,直接來請教就好,這麼難的問題皇上這邊三言兩語都給解決了。”岑天時笑道:“我感覺我們和皇上的差距有點大。”

“那還是算了,有些事情只有你們想了纔會印象深刻,而且在執行的過程中才知道避免那些漏洞和疏漏。”李玄清擺擺手趕緊打消這羣人的想法,而且繼續道:“而且你們應該明白一點,帝國版圖變大之後其實執政的困難在於如何監督,畢竟邊疆大吏太多中央的監督手段就是我們控制地方的手段。因此只怕下一年度我們的律法院和警衛部要忙起來了。內閣這邊也要通知各部成立專門的巡查組聯合總參這邊加強日常的巡查。”

“哈哈,那是杜院正的事情,我可一點也不想和律法院攀關係。”王厚純和陳凡對視一眼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開口笑嘻嘻道:“光是對於行政這一塊今年律法院出手已經開庭數百起了吧?都多少人被拿下馬了?”

“以後會更多的,不光是行政上面的還有更多的是民事和刑事的。”李玄清微微一笑,對此渾不在意。

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三章 南天門下
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三章 南天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