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

“主公,這是荊南發來的軍報,陳宇他們已經於三天前發起了對楊守亮的山南西道的攻擊。”一大早徐天翔就拿着陳宇發過來的軍報匆匆找到李玄清。

這邊李玄清本來是和岑天時研究對於成汭的任命的。這傢伙在看到長安的繁華和勃勃生機之後徹底將心頭從軍的願望打消了,跟李玄清信誓旦旦的保證要把長安的繁華帶到大唐的每一個州縣。

“主公,要不就讓成汭先去山南西道吧,向歷練一段時間再說。”岑天時見到徐天翔走進來,眼珠子一轉點點頭道。

“可以,讓他回去和陳宇匯合,作爲副手指揮攻打楊守亮,山南西道拿下之後將山南東道改成荊州省,山南西道改成山南省,由成汭出任山南省布政使。”李玄清點了點頭,“今年將山南的事情解決,以後就是民政這一塊仔細打磨的事情了。軍隊除了邊境防禦以外全部移交給國民警衛隊和巡捕廳。”

“西川那邊怎麼辦?玄影衛緊急發過來的消息說薛洋打的很辛苦,第三營在綿州的戰事也越來越嚴峻。”徐天翔有點皺眉道。

“錢寧的大軍不是已經突破巴州前線了嘛?讓他加快速度和薛洋匯合,一定不能丟了綿州。而且胡敬璋如此拼命必然是有自己的打算,讓小四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打探到什麼消息。”李玄清皺眉,對於這個歷史上早早去世的岐軍大將也有點猜不透。

“主公,西川的民政要不暫時向讓拓跋思諫過去坐鎮吧,回頭再去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人選。”岑天時也是發愁,地盤一大,這一省之尊的布政使人員缺口大的讓他有點無奈。

“可以,這段時間從內地卓拔部分政績卓著品行優異的刺史人員進行一個培訓吧,來年都用得上。”李玄清也沒什麼好辦法,拓跋思諫去西川也只是暫時的事情,他本身就在吳作棟離任後兼任了交通廳長一職,加上本來就是岑天時的副手,主管農林水利,可謂是一身多職。

“那就調長安縣令出任荊州布政使吧。朱來臣這段時間對於長安的治理可謂是很有心得,而且爲人擅長調度,是個合適的人選。”岑天時想了想也只能抽調這個長安父母官去荊州了。

“讓楊易繼續抓緊時間將通往鄂州和郢州等地的道路修通,這樣我們對於荊州的控制纔不會那麼捉襟見肘。”李玄清點點頭道:“之前交通部修的太原府至易州的鐵路線不是基本上完成路段鋪設了嘛?讓鐵道司分出人手沿荊州新路的沿線看看能不能修鐵路,這樣咱們就可以直接連接關中和長江水道,加大江南等地物資進入關中的速度,帶動荊州經濟的發展。”

對於鐵路拉動經濟發展的速度,岑天時等人現在是沒有任何意見了,易州到天津的這短短的兩百多裡的鐵路線就已經讓他嚐到了甜頭,所以聞言笑道:“主公放心,鐵道司那些人天天叫囂着要將鐵路鋪遍大唐的每一個縣的,早就開始準備了。”

“主公,參謀長,東川急報。”就在幾人商議下一步規劃的時候,門外匆匆走進來玄影衛總部人員。

“這個王建想幹嘛?跑去攻打昌州?”徐天翔接過情報隨即皺眉道。

“昌州?”李玄清豁然站起身來,來回走了幾步猛然道:“該死的,這傢伙想搶佔川南。我就說嘛,胡敬璋爲什麼卯足了勁要打下綿州,這是要借道去川南。”

“主公那我們在綿州城下豈不是給王建打了無用功?”岑天時一聽馬上坐不住了。

“立即傳令給小四還有薛洋,讓他們馬上派人和胡敬璋接洽,就說我們願意資助其糧草武器,讓開道路讓他們去川南。但是有一點必須明白,瀘州以北他們不得沾手,否則天策軍不介意打完他們再去收拾王建。”李玄清眉頭一展斷然下令,“讓拓跋思諫不要在太原府耽擱了,馬上啓程去西川,將西川的民政全部抓到手裡,讓薛洋和錢寧匯合之後繼續往南,以瀘州爲界,然後往東攻擊王建,讓陳宇拿下山南西道之後也不要停留和薛洋合力圍攻東川。馬上調集親衛營往西支援陳宇,鄂州地區留下一個老兵營帶着一個荊南整編營防守。”

伴隨着李玄清的命令,整個長安大本營開始對南線戰略進行最終調整的時候,身處成都府的胡小四在同樣接到東川暗衛的彙報之後也做出瞭如出一轍的反應,在沒有大本營的指示的情況下和胡敬璋接上了頭,同時派人秘密入城和薛洋取得了聯繫,雙方在他的斡旋下在綿州城外停戰。

得到確切消息之後胡小四從成都趕到綿州城,和薛洋緊急商議並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薛洋之後兩人出城和胡敬璋會面。南線在昌州被攻擊之後胡小四也顧不得和胡敬璋等人囉嗦,直接開門見山說出了胡敬璋的打算,“胡大帥是不是打算引兵前往川南?”

這句話一說出口頓時讓胡敬璋和前來談判的溫韜的兩人大驚,自己的打算被對方一口道破,這場談判還怎麼談?不過溫韜相對於胡敬璋而言口才卻好多了,接過話茬笑道:“胡將軍此言不假,我們原本是打算以川南爲基地,北上奪回我家主公的,只是大戰至今尚未有我家主公的下落,不知貴軍是不是已經扣押我家主公?如果有,希望貴軍能夠看在長安曾經相識的份上放其歸來,我軍願奉貴軍爲主如何?歲歲朝貢,永不斷絕。”

胡小四微微一笑,伸手拉了拉身邊要打斷他睜着眼睛說假話的薛洋繼續道:“貴主上已經前往長安了,估計是無法返回川中。不過今天我等前來也有個想法想和貴軍探討一番。”

“哦,將軍有何想法?”溫韜也知道對方此時想找自己必然有自己的打算,但是能夠談判總比將手中的家底在戰場消耗完要好。

“綿州前線我軍會放開道路放你們過去,並且保證不會在後續繼續派兵追擊你們。必要的時候可以給你們提供部分糧草後勤。”胡小四拍了拍手道:“我們兩家以瀘州爲界,四川之地我們需要收回,不會允許你們佔據,但是其他我天策軍勢力未及者你們可以自行選擇。”

胡小四的提議顯然出乎胡敬璋和溫韜二人的意料,所以一時之間都在思考這件事,相對於胡敬璋在考慮這件事的可行性,溫韜的想法就跑到這個想法之外了,只聽得他忽然問道:“敢問兩位,是否是王建已經對川南下手了?所以貴軍纔會急於和我們講和?”

“溫將軍正式聰慧過人啊。但是隻猜對了一半。”薛洋見到胡小四盯着胡敬璋,接過話茬冷笑道:“王建是已經攻打川南了,但是和貴軍講和卻不是因爲這個。我軍自來以天下爲己任,豈是一個小小的王建能夠比擬的了的。之所以放你們一馬就是不想浪費時間讓百姓受苦。將軍不會真以爲以我天策軍的實力收拾不了你們兩家?”

薛洋的一句話冷了場,不過倒是讓胡敬璋從自己的思緒中反應過來,和溫韜對視一眼,點點頭道:“天策軍兵多將廣,我等素來知曉。胡將軍的提議我們也可以接受,但是我等也有一個條件,請貴軍務必能夠諒解。”

薛洋心頭一動,猜到了對方的想法道:“我可以做主將歷次俘虜貴軍的人員兩萬餘人並武器全部放還,並且按照胡將軍的提議資助貴軍部分糧草。貴軍南下之日我軍會派人護送至瀘州一線,並承諾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協助貴軍作戰,驅逐王建軍對你們的干擾。還有就是貴軍中高級將領的家眷如果願意離開的,等到你們安定下來可以自行前往成都府接走,我軍保證不會阻攔。”

“既然如此,你我兩軍今日在城外交接,明日一早我軍會啓程往南。”胡敬璋也不多言,站起身來道:“希望貴軍的糧草人員能夠儘早到位,我也不瞞二位,我軍糧草已經嚴重不足了。”

“一個時辰之內,我軍會輸送十萬石糧草出城,這樣的誠意可以吧?”胡小四也站起身來笑道:“預祝咱們合作愉快。”

兩家達成協議之後各自回去各自準備,而此時總參的命令也已經抵達綿州前線,胡小四按照命令繼續完善計劃,而薛洋則派人催促錢寧大軍務必在三日內趕到綿州掃蕩西川境內的所有殘餘勢力。

至此胡小四傳令將李茂貞從成都府押往綿州,在見到胡敬璋的大軍啓程往南之後失去了所有希望的李茂貞終於崩潰了,開始配合天策軍的行動,而這也給了後續的軍事行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這一場綿州之戰歷時五天,天策軍第三營和山地營合計傷亡約五千多人,其中兩千人陣亡的代價卻在戰後讓薛洋這位主帥感到有點不值,後來將怒火撒到了東川的王建身上。

而錢寧的主力和薛洋匯合之後開始分頭掃蕩閬州、劍州和梓州等地,薛洋更是親率三個營星夜兼程動成都府南下貢州和陵州等地,搶在王建攻下昌州之前從西部迂迴到昌州附近和胡敬璋在昌州南部匯合。

此時得到補充的胡敬璋不想和王建有過多的接觸,一路率軍避開王建軍隊可能出沒的地區。他和溫韜已經合計過了,離開瀘州之後立即前往建昌城,溫韜早年盜墓的時候發現了一張西南邊境的地圖,得知那邊還有很大一塊土地是化外之地,想着自己手中的這十萬大軍去往那裡必然可以割據稱王。他也沒想脫離胡敬璋自立,但是跟着胡敬璋至少可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個想法也得到了胡敬璋的支持,對於那個傳說中的羊且咩城和麗水城,胡敬璋也有點了解,知道那地方大致的情況。兩人是一拍即合,此刻根本無心和別人糾纏,只盼着早點抵達建昌,然後率軍繼續往西南翻越橫斷山鈴找到那片化外之地。

他要走,但是薛洋卻有意倚靠他們十萬大軍的威勢逼迫王建在昌州城外的軍隊撤兵,所以兩人合計了一下,在薛洋額外支付部分糧草爲代價,兩軍合力朝着王建軍逼近,十幾萬人的大軍讓王建的前線指揮將領亡魂皆冒,再也顧不上昌州原本已經可以拿下的現實,直接縮回自己的根據地渝州。

完成了任務的胡敬璋不再耽擱迅速揮軍向南而去。而薛洋也率軍進入昌州。此時的常州守軍其實已經接近崩潰了,根本不能阻攔薛洋的步伐。在天策軍三萬大軍入城之後,薛洋也找到了此次負責堅守昌州的刺史常和。這位年過四旬的文人在關鍵時刻率領全城守軍四千人死死守住昌州不放,激戰至今已經十幾天,其本人也在戰鬥中受重傷。

薛洋讓隨軍的軍醫給常和等受傷將士盡力治傷,安排天策軍負責執勤,並通知北線已經進抵隨州一線的錢寧軍迅速揮軍佔領合州,先將西川全境收復。

公元890年十月中旬,在長安已經下了第一場大雪的時候薛洋和錢寧在合州一代會師,兩軍合力之後派偏軍輕取南方重鎮瀘州,主力囤積合州準備進入東川攻打王建。

西川戰事至此基本結束,已經坐鎮成都府的拓跋思諫一面安排新上任的民政部官員和國民警衛隊以及從北方各省抽調的巡捕廳人員進駐各地接管政務,安排賑濟災民等事宜。並且趁着流民不斷的機會抓緊時間整修道路。而隨着民政官員的陸續到位,成都府附近的土地改革也開始向周邊蔓延,大量的土地被分給落籍的底層百姓,那些大小地主被強制性沒收多餘的土地。拓跋思諫的措施雖然比之前的李繼鵬溫和得多,但是卻也沒有給這些大地主大家族留下多少餘地,短短的時間內大量的措施被集中實施,也在逼迫這些掌握社會財富的階層從土地上剝離,還社會一個公平正義。

十一月底楊易放下前線道路修建的任務親自率領兩個國民警衛營抵達成都配合拓跋思諫將那些已經過了期限但是依然在對抗布政使府命令的大地主大家族一百多家全部抓捕,分散在各州縣的其他州府衙門也在當地駐軍的配合下鎮壓當前的動亂,趕在新年到來之前將整個西南大地的精華融入天策府的核心當中。

在楊易抵達成都之後,薛洋將漢中集團軍所有的部隊全部集中起來合計共有十餘萬人於月底挺進東川,開始圍攻渝州地區,東川戰役正式打響。

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
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