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

“你們打算如何處理這個于闐?”長安大本營內,內閣這邊在忙着覈定最後的計劃,律法院那邊因爲要普及各地律法院的分院計劃以及落實李玄清提出的確定案件的三級審理和批覆等問題所以一個冬季杜讓能都忙的焦頭爛額。也就總參這邊的計劃落實以後沒有多大的事情,安西那邊的所有事情也全部交由玄影衛和總參代爲處理。而王厚純和趙四回到沙洲之後的各項動作在傳回長安的時候李玄清就在糾結于闐的處置方案。事實上一開始按照玄影衛之前的計劃,于闐其實是可以拉攏的對象,因爲于闐和周邊的回鶻、吐蕃以及更西邊的薩法兒王朝關係都不好,由於于闐自佛教東傳之後之後就一直是西域佛教的傳播範圍,但是西邊乃至於回鶻人佔領的安西等地都開始接受天方教或者被天方教加緊時間侵蝕,所以這種意識形態之間的較量導致了于闐長期被四面八方包圍在其中。而於闐的統治者歷代都渴望和中原王朝建立密切的關係,藉以抵擋天方教的侵蝕。在大唐帝國崛起之前,于闐也是長期和歸義軍政權保持着密切的關係的,而正是因爲兩家的這種類似於軍事同盟的關係才讓歸義軍在最混亂最衰落的時候讓周圍的吐蕃和回鶻不敢過分壓迫歸義軍,保住了沙洲和瓜州的最後地盤。

“這是趙四那邊發回來的關於于闐的處置方案,他們準備尋找當年尉遲氏的後人。”胡小四將手中最新收到的情報遞給李玄清有點無奈道:“但是我本是並不看好這個方案,雖然就目的而言倒是能夠達到,但是我總感覺趙四這招搞不好真的會給於闐的局勢弄得一團糟,要知道我們和于闐之間可是隔着一個安西回鶻,如果那邊出現大的變故我們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幹預,到時候白白便宜了別人。”

“我就奇了怪了,你什麼時候還會怕天下大亂啊?”一旁跟着過來彙報河西那邊駐軍的事情的徐天翔嗤笑道:“我覺得你帶出來的人都和你一個德行,按照你這麼說以趙四的手段于闐只怕是不得安寧了。”徐天翔搖了搖頭道:“于闐境內居住着如今西北數量最多的漢人和親近我們大唐的部族百姓,如果局勢失去控制那麼我們只怕無法向普通民衆做出交代啊。”

李玄清搖了搖頭,對於趙四的這個方案也是暗暗好笑,找到尉遲氏的後人參與進來,但是尉遲氏在於闐建國按照李玄清的記憶以及這一世查到的資料顯示,基本上可以確定的是在西漢武帝時代,後來和周邊的莎車、鄯善甚至北部的疏勒等西域地方國家糾纏數百年之久,期間也曾數次被滅國。而到了唐代,武后時代放棄安西四鎮,而後尉遲勝攜帶于闐國入唐,被玄宗皇帝賜宗族女下嫁。而在安史之亂髮生以後于闐國主更是率軍和安西軍一起迴歸內地參與平叛。其後安西被吐蕃完全佔領,于闐也陷落於吐蕃之手,直到848年張義潮在沙洲手舉義旗,不斷打擊吐蕃人的勢力,從而讓吐蕃在安西的統治力急劇下降,于闐也終於復國。只不過尉遲氏傳承數百年近千年,從西漢直到如今,王族早就不是當初的王族了。如今的于闐國主李啓明雖然也是尉遲氏的後代,但是按照趙四他們找出來的證據卻不是當初的王族嫡系。所以他們準備找到當年的王族嫡系後代,擡出來和李啓明爭奪于闐的最高權力。但是問題就出在這裡,尉遲氏在於闐國內傳承這麼久,王族嫡系不嫡系的其實不重要了,如果趙四真的找出尉遲氏的嫡系,不管真假勢必讓于闐內部的局勢就此一發不可收拾,而且最讓他感到擔憂的是,薩法兒王朝就在旁邊虎視眈眈,這個可是在波斯高原上的大食帝國的後裔,有着前者一樣的侵略習性,如果這個時候于闐出現混亂那麼這個薩法兒王朝一定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的。

問題就出現在這裡,依照天策軍目前的進軍路線和目標,先期肯定要解決掉回鶻人,否則的話根本無法插手于闐的局勢,也就是說趙四的這一招搞不好成就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

“皇上,如今于闐的計劃剛剛開始,如果此時我們發佈命令的話可以讓趙四就此收手。”李玄清臉色的變化也讓胡小四和徐天翔看在眼裡,前者站起身來苦笑道:“皇上事實上我也不看好,那個李啓明在尉遲氏內部的名字叫尉遲毗訖羅摩,在王族內部擁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于闐復國後的第二任國主,也算是有所作爲的君主,而且更重要的是李啓明和曹仁貴、張朝奉的關係匪淺,我想這也是他最終選擇那個反唐聯盟的原因所在。”

“那趙四找的那個尉遲氏的族人如何?”李玄清問道,對於這個李啓明李玄清並沒有多少的印象,所以此時唯一能夠讓他做出判斷的就是前線傳回來的情報了。

“其實這個尉遲氏的人是個和尚,只不過是當年和李啓明的父親一起起兵復國的另外一個尉遲氏族人後代。李啓明上臺之後覺得當年和自己父親起兵的王叔對自己威脅太大,所以想辦法解除了對方的兵權,並且逼迫對方出家當了和尚,並且在其後也是逼迫其後代子嗣也都當了和尚。”胡小四一邊複述着趙四那邊傳來的情報一邊道:“其實單純從這個方面而言趙四那邊選擇的對象也不差,這位名叫尉遲沙馳車的和尚在於闐國內倒是有一定的威望和基礎。”

“既然如此那就讓趙四那邊繼續吧,不過最好發一份快件送到師兄那裡讓他心裡有個準備。”李玄清點了點頭一邊吩咐一邊起身在身後攤開掛起的地圖上仔細的描述着如果出現意外的模擬戰局。

“天翔你來是爲了什麼?不會這麼閒的陪小四在這吧?”李玄清一邊自顧自的在地圖上劃出一條條線條,一邊頭也不回的問道。

“皇上,總參這邊年初的打算是調集薛洋的部隊從原州出發,擇機進行收復藏區的作戰。以此牽制住吐蕃人對於安西那邊的壓制。”徐天翔聽到李玄清問話走過來道:“只不過天成在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選擇將路線放在了西南方向。”

“那你的意思呢?”李玄清自然知道從西南進兵的好處和優點,但是他也知道徐天翔的想法,從西北進入藏區的話雖然弊端很大,但是有一點好處就是可以依靠西北鐵路優勢就近取得補給,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西北進藏能夠帶來的影響遠遠大於從西南進兵,可以直接支援西北作戰。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從藏區開闢第二條戰線,直接率軍出現在於闐境內。而且依靠着第三營和山地營恐怖的高原作戰以及機動優勢,說不定真的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干涉于闐國內的局勢。

想到這裡李玄清放下手中的炭筆沉吟半晌道:“總參傳令下去,着薛洋和徐英兩人近期趕赴長安,我要親自見見他們,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兩線作戰,西南那邊作爲大軍主力進入藏區,西北由薛洋率領第三營爲主的高原作戰部隊輕裝急進,從吐蕃境內迂迴進入于闐,在師兄西征軍主力和回鶻決戰的時候進入于闐,一舉協助玄影衛穩定住于闐,從而將安西回鶻圍在中間兩路夾擊。”

李玄清的話雖然沒有說完,但是徐天翔卻忍不住拍手笑道:“皇上這招不錯啊,我保證依照薛洋的個性肯定會不假思索的就會同意的。只不過時間上可能來不及了,藏北高原的冬天比起西北可一點也不差,而且地勢高就算是第三營和山地營要通過千里的敵國邊境難度也是相當的大。”

“這件事讓薛洋自己決定吧,小四你聯繫一下你回去查一下藏北地區的水文資料和氣候資料看看能不能出兵。”李玄清擺擺手對於這一招也沒有寄予多大厚望,這個時代比起後世有着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那一片永久凍土和高原地帶,可不是那麼好穿越的。

“你們是不是準備好了流求和三韓一起打了?”李玄清對於總參今年的計劃感到一陣頭疼,雖然帝國會議還沒有召開,但是一想到今年帝國周邊幾乎都在展開大戰,就感覺財政真的不一定吃得消。尤其是內閣那邊一舉在認真研究自己和巧兮制定的北方工業帶以及五年工業發展計劃的時候如果持續的戰爭支出必然會大大延緩內部的發展,瓜分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雖然戰爭對於經濟發展而言本身其實也有推動作用,尤其是如今工業化被李玄清提出到了臨門一腳的時候。

“流求那邊海軍早就做好準備了,玄影衛也安排了部分暗衛插手流求內部,錢鏐這兩年在流求其實過得也不好,如果不是咱們開展的遠洋貿易從來都不避着流求只怕他們更難過。”徐天翔道:“海軍陸戰隊加上第一營爲首的五萬陸軍解決流求不是問題。第一營對於海島作戰和南方氣候下的作戰方式都有心得。”

“那就告訴陳凡,北方三韓的計劃暫緩啓動吧,等到西北分出勝負之後再行考慮。如果四面開戰內閣那邊肯定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軍費支出,即使你們的繳獲全部交公也無法彌補。而且三韓那邊還牽扯到他們本地的新羅和我們的關係。朱友倫和鄭璠在新羅那邊做的還不錯,如果我們貿然針對的話搞不好二者還會合流。所以還是再等等,或者你們想辦法讓他們再打一場,打大一點。”李玄清揉了揉腦袋苦笑道:“否則的話就算是我親自說項內閣那邊也不會同意這麼龐大的軍費支出的。”

“這個我清楚,我們總參的意思是先期進行立項,至於具體的執行階段會考慮到財政情況的,而且這什麼時候開始還是需要皇上定奪的。”徐天翔哈哈一笑,對於自己的心思被李玄清猜出也毫不意外,站起身來拉着胡小四出門而去,他還要和胡小四一起盯着西北那邊的戰情變化。雖然草原的訓鷹已經投入到西北方向,但是前線的信息傳到長安依然讓徐天翔感到力不從心。

“沒想到今年的任務更重。”徐天翔和胡小四走後李玄清看着被自己畫的看不出來原本模樣的地圖忍不住苦笑。西北那邊是必須要投入的大頭,即使類似於岑天時這樣的文官也從來沒有武后時期那種放棄西域的思想,即使內地苦一點也必須要收復安西。這已經不是划算不划算的問題,而是帝國新生必須要達到的要求,西北雖然是苦寒之地,沒有多少產出,但是在岑天時等人眼中卻是大唐必不可少的國土。而且隨着安西軍的事蹟流傳開來,帝國的普通民衆也越來越多的關注起西北,關注起安西。

“大哥哥怎麼愁眉苦臉的?是有什麼心事嗎?”李玄清默默的想着心事連巧兮什麼時候進來的都沒有注意到,所以巧兮忍不住有點好奇的問道:“難道是西北師兄那邊出現了什麼問題?”

“巧兮還記得那個西北的佛國嗎?”李玄清被“叫醒”之後站起身來拉着巧兮的柔荑有點緬懷的說道:“還記得那段歷史嗎?”

巧兮微一沉吟道:“大哥哥說的是于闐?那個曾經在西域佇立近千年的國家?出什麼問題了嗎?”

“是啊,就是那個國家,但是這一次搞不好真的會出現佛國之殤的。也不知道等到我們去西域的時候會有多少的遺憾。”

巧兮對於西北的戰事並沒有過多的關注,雖然她是皇后,加上本身的見識如果她想了解的還是沒有人有異議的,但是一般情況下對於軍事行動他都不太關注。此時聽到李玄清忽然說起于闐,而且帶着莫名的情緒,忍不住有點好奇。

李玄清將胡小四送過來的情報和計劃書遞給巧兮,半晌之後巧兮從這份計劃書當中擡起頭來,看着李玄清的神色,也是有點感慨道:“只怕此役之後,再也見不到那個極光佛國,遍地闡唱的地方了。沒想到咱們重生一次結果還是沒有改變。”

“這一次只怕我們都無能爲力。”李玄清伸手攬過巧兮,苦笑道。

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
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