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

不管艾利多安最終有沒有想好萬一有一天大秦面對來自東方的那個古老帝國的時候該如何應對,大秦從中亞細亞抽調出來的陸軍都開始不斷被自己手下的海軍艦隊和運輸船隊運走然後被快速運往西方。從中亞細亞一路橫穿地中海,除了因爲保密需要在亞平寧半島南部也就是塔蘭託附近需要機動並且調集軍艦執行海上遮斷之外,幾乎是一路直線航行,泰西特有的軟帆能夠爲航行的船隻帶來更大的動力,所以艾利多安一行的速度很快,在連續運輸了三次之後,近十五萬軍隊被全速送到了尼斯附近。完成了任務的艾利多安卻沒有多少喜色。而是轉身打算率領艦隊南下,試圖去接應此時殘留在埃及境內的大秦軍隊。

不過艾利多安也知道只怕自己此時南下,時隔一個多月,已經是天啓十三年二月份之後,自己當初留下來的那部分軍隊早就被大食人徹底消滅了。他之所以想南下,也只是心存萬一,想着萬一大食人並沒有急着攻擊,那麼說不定還有部分軍隊能夠殘存下來。

艾利多安確實猜對了,此時埃及境內的大秦軍隊確實殘留下來了,但是卻不是大食人不攻擊做出戰場誤判,而是因爲別的。只不過他還沒來得及南下,就再次接到了王庭的命令。

時間倒退一個月,在艾利多安開始進行第一次運輸任務的時候,整個埃及境內幾乎所有的大秦陸軍都認爲在不長的時間之後自己就將迎來更多的援軍,到時候依靠着海軍戰艦上那數不清的火炮,腓尼基城還是會落到自己手中。所以駐守腓尼基港口碼頭的這三萬多大秦陸軍士氣高昂,依靠着艾利多安留下來的足夠的補給和彈藥,三萬陸軍在積極挖掘防禦工事之後連續數日打退了大食人的不斷進攻,逼得腓尼基城的大食陸軍不得不在一邊進攻的同時一邊日夜戒備,防止被對方什麼時候突襲到城中。畢竟之前這種戰術大唐軍隊已經當着交戰雙方完美的演繹了一遍,所以大食軍隊是絲毫不敢怠慢。而且最重要的是,腓尼基城的劇變也在隨後的數天時間裡傳到了其他各地的大秦軍隊那裡,得知自己的後勤基地被大食人佔領,這些軍隊不約而同的開始從不同方向不同地點回兵馳援腓尼基。這樣一來依靠着充足的補給和源源不斷從其他各地收縮趕來支援的軍隊,大秦軍隊甚至在天啓十三年正月中旬,開始發動反攻。雖然打野戰的話大秦軍隊不是大食人的對手。但是在港口碼頭這方寸之地,強大的大食騎兵根本就沒辦法施展,等於是自廢武功。而此時大秦的重甲兵團加上源源不斷的額炮火和火槍隊的支援卻逐漸佔到了上風,一度攻到城牆附近,將剛剛修好的城防工事再次被摧毀。但是眼看着局勢岌岌可危,大食人再次上演之前那種不要命的自殺戰術,源源不斷的士兵手持炸藥包朝着大秦軍隊的人羣之中闖,然後不顧生死拉響引線和對方同歸於盡。這樣一來大秦軍隊的傷亡急劇增加,士氣也在這動不動上前和自己拼消耗的大食人的連續打擊之下被逐步消耗,雙方再次退回到之前的僵持地步,大秦軍隊依靠着自己挖掘出來的防禦工事擋住了對方的這種不要命的攻擊,但是卻也失去了反守爲攻的時機。

大食人見到一時之間拿不下大秦人,開始從四面八方抽調兵力上前,好不容易有了這麼好的機會,他們怎麼可能放棄。埃及境內的戰事從一開始大食人打得就非常憋屈,命名己方軍隊的戰力就比對方強得多,戰術也比對方靈活,但是打來打去就是被對方壓着一籌,而且最要命的是失去海軍之後,自己這一方接連丟失腓尼基城在內的數座大型城池,形勢可謂是岌岌可危。如果不是最後關頭大唐軍隊莫名其妙的出兵打下腓尼基,只怕自己此刻還會被大秦軍隊壓着打吧?

大食人不甘心開始不斷抽調各地軍隊匯聚腓尼基的時候,剛剛返回大苦湖北岸附近的龐令明和李紹周也接到了暗衛的通報,將艾利多安的安排以及逆境之中大秦軍隊和大食軍隊在腓尼基城外的廝殺戰果送了過來。而且與此同時,蘇伊士城那邊一個完整的營的士兵也開始陸續抵達,軍令開始迅速向北幾乎和暗衛的情報一同出現在龐令明手中。

“紹周,你的戰俘都交接好了?林部長那邊怎麼說?”沉思當中的龐令明見到李紹周走進來急忙問道。在離開時張勝遂行獨立作戰之後龐令明也改變了許多,至少這腦經轉的比以前快多了。

“林部長肯定高興啊,這千餘名戰俘我安排了兩隊士兵專門看押然後驅趕到工地上幹活去了。林部長的意思是如果以後大戰還有戰俘的話全部送過來,越多越好。”李紹周接過對方遞過來的情報和命令一邊看一邊隨口道:“他啊恨不得將你我當成人販子呢。後方怎麼突然增兵了?你們安西兵團一下子又抽掉一個營過來,我們陸戰隊也會抽調人手過來,這大帥和總制那邊到底打得什麼主意?這是要趁亂拿下埃及嗎?不然需要這麼多軍隊幹什麼?”

“要軍隊嘛,那自然是要打仗的,只不過也有可能不是現在而已。”龐令明也沒想明白,不過和李紹週一樣,海陸兩軍這麼大規模調動軍隊過來不打仗是說不過去的。而軍令之上沒有明寫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此時時機還沒到。不過既然時機沒到的話那麼自己倒是有時間可以充當一下人販子,去替工程隊解決一下勞動力缺失的問題。所以龐令明眼珠子轉了轉笑道:“紹周別管後方的軍隊了,他們不比你我差肯定知道該怎麼辦的。你剛纔不是說林部長那邊還缺少人手的嗎?我知道一個地方有人,而且不出意外的話怎麼的也有三四萬人吧?怎麼樣要不要隨我去抓?”

“三四萬人?你在哪發現大食人的少數部族部落了?這埃及四周大部分都是大沙漠,哪有什麼大型部族一個部落有這麼多人口?難不成去尼羅河上游?”李紹周將命令放在一邊開始查看暗衛送來的情報,隨口說了一句之後忽然擡頭道:“你不會是打着這幾萬大秦軍隊的主意吧?告訴你啊,我們就兩萬人打個突襲還行,真要硬碰硬的話咱也不可能撕破臉皮和大食人翻臉啊?”

“誰跟他們翻臉啊?”龐令明看着李紹周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思在裡面,“我的意思是咱們辛辛苦苦替他們打下腓尼基城,大食人難道不應該給點回報嗎?之前他們的使者不是來拐彎抹角的詢問情況嗎?你直接去告訴他,就說我們是閒得久了手癢所以就出來活動活動,但是腓尼基城既然被他們佔了就該給我們點出兵的費用啊,不能白白替他們幹活。”龐令明白森森的牙齒露出了奸商的模樣,“紹周你去告訴他,要麼將腓尼基城還給我們,要麼就付出足夠的代價。”

“老龐,我回去就給你們張總制寫報告,讓你退役去當個奸商算了。你這拐了八圈居然把主意打到了大秦軍隊身上我也是服了你了。”李紹周是哭笑不得道:“打算讓大食人替我們去抓俘虜?”

“紹周啊,你終於開竅了,你就去告訴那個大食使者,要麼還我腓尼基城,要麼就將盤踞在腓尼基港碼頭上的大秦軍隊給我抓過來當俘虜。告訴他們啊,人數到時候我們會一個一個清點,要是少於四萬人就讓他們拿自己的人來補。不然的話別怪我撕票了。”龐令明這不倫不類的話讓李紹周剎那間笑彎了腰,這時候他才忽然想起來這傢伙在加入天策軍之前可是在西北被人成爲“唐寇”的,難怪說話有一股匪氣。不過確實對自己胃口,而且李紹周敢保證,林遠圖絕對會贊成龐令明的意見。至於這樣做會不會引發外交衝突,肯定會直接被無視掉,此時此刻的大唐帝國還需要看別人的眼色?

埃及境內隨即發生的這一幕就在龐令明和李紹周兩人找到大食的那名使者之後開始的,大秦軍隊在被龐令明看上之後就徹底走上了另外一條路,也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腓尼基城內的大食人在接到自己使者的通知之後雖然惱怒,但是思之再三卻真的答應下來了,而且還在隨後試圖派人去勸降大秦軍隊。在遭到對方拒絕之後下令發動大規模炮擊,然後強行出動騎兵沿着炮兵炸開的工事缺口衝了上去,雙方在狹小的港口附近廝殺了大半天時間。大食騎兵冒着巨大的傷亡衝入對方的大陣之中斬殺對方統兵將領十三名才徹底打消了對方的抵抗之心。由此大食人還真的完成了龐令明“交代”過來的任務,將時候清點足足有四萬五千多投降大秦士兵全部押送到南邊的大苦湖附近交給了李紹周。

此時的李紹周見到這一望無際的俘虜早就將之前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緊急安排手下所有的軍隊全部上前接收俘虜之後拉着大食前來交接的領兵將領噓寒問暖,並且表示自己需要這些戰俘也是爲了早入開通運河,也是爲了大食帝國減輕負擔。等等一大堆話說下來之後說的這名三十多歲的大食將領暈頭轉向還真相信了對方的鬼話,放心的將這些戰俘交給了對方,這也給了後來大唐干涉泰西局勢提供了足夠的理由和藉口。

不過此時大食人經過這麼一出之後是徹底沒有心思去思考爲何大秦海軍爲何沒有按照預計的時間前來增援。甚至是迄今爲止,正月份已經接近尾聲,海面之上還至今沒有一絲動靜。

而前線龐令明和李紹周兩人近乎鬧劇一般的行爲和那四萬多名大秦戰俘卻在隨後被曲承星得知之後立即計上心頭,一方面快速上報西征軍指揮部之後一面直接讓已經動身北上的安西兵團一個營給兩人帶去命令,這四萬多名戰俘不要虐待,要在他們進行開掘運河的同時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這個命令一傳到李紹周和龐令明手中之後兩人立馬猜的八九不離十,立即出門去找林遠圖叮囑這件事。

而此時大食人是沒有心思去管南邊的大唐爲何突然增兵了。因爲雖然大秦在中亞細亞正面戰場花招耍盡進行不斷的佯動,但是一下子失去了多大十五萬人的兵力之後,還是最終被大食人察覺出來了。雖然猜不出大秦抽調這麼多軍隊去幹什麼但是大食人還是秉持着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則不間斷的發動攻擊,試圖在利用對方兵力短缺的現狀儘可能的解決當前僵持的局面,將戰爭真正推向拜占庭附近。

大食人的想法確實沒錯,因爲這十五萬人在艾利多安的運作之下消失的無影無蹤,除了事先在大秦內部安插人手獲得消息的玄影衛之外,根本就無人知曉甚至大秦內部很多人都對此一無所知。所以雖然正面戰場大秦軍隊節節後退,但是這十五萬人從尼斯出現然後出現在高盧戰場的時候還是徹底改變了高盧的戰局。原本就已經處於人數劣勢的大食遠征軍團此時再也扛不住對方驟然增加的這多大十五萬人的龐大兵力支援,而且還是來自自己意料之外的側後方。這支從出兵以來就鏖戰不斷但是不斷創造勝利的軍團被合圍。而此時這個消息纔開始從高盧傳出,並且在埃及腓尼基這邊得到印證之後讓整個泰西局勢隨即徹底翻轉。

而等到這個消息傳到中亞細亞的時候,雖然大食正面兵鋒已經抵達拜占庭城外不足百里的地方,但是依然挽救不了遠征軍團的覆滅。失去了這支偏師之後大食人雖然在正面戰場節節勝利,但是整個戰略局勢卻一下子惡劣到了極點,這一點甚至連帶着前線的統兵將領都清楚明白。現如今也只有一個辦法了,那就是一條路走到底,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拜占庭,滅了大秦王庭,才能夠挽回局面。

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
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