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

“啓稟大帥,副首相已經啓程趕赴疏勒,派人過來詢問大帥西征軍指揮部何時抵達。”劉璇見到高斯繼和萬毅兩人就對着亙羅斯古城對弈忍不住笑了笑走過來詢問西征軍指揮部內遷的事情。

“斯繼兄,總參和國防部那邊傳來訓令,要求西北組建戰區的事情,你有何建議?”萬毅點了點頭讓劉璇也跟着坐下之後問道。戰區制是天策軍對於各地駐軍的一種安排,這種來自於後世的辦法其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兵力集中之後帶來地方將領擁兵自重的同時還能夠儘可能的維持住各部隊的戰力。所以徐天翔那邊考慮在西北先行組建一個戰區,以此來試驗這種想法。

“西北位於前線,雖然我們現在和大食人已經遞交國書雙方休戰,但是說老實話,雙方對於這種國書只怕都會不屑一顧,如果不是之前海軍戰艦過去震懾了一下,只怕咱們這邊早就打起來了。所以戰區在西北這邊開展與其說是試驗還不如說是檢驗戰區制的合理性和實戰情況下能不能達到我們的要求。”高斯繼的話讓萬毅一陣點頭,總參將兩個首批戰區設立在西北和藏區,只怕裡面的意思也是如此。所以萬毅道:“我打算給總參彙報,將西征軍和西北站區合併,並以此爲底版組成完善西北戰區的各級指揮系統和管轄制度。”

“大帥高見,西征軍和西北戰區一旦合併,一方面避免了我們另行組建一套人馬和班底,還能夠儘快落實戰區制度,同時一旦大食人來襲我們還會第一時間將各部隊都拉起來。”高斯繼對於萬毅的辦法很贊同,並在此基礎上和劉璇完善和豐富了萬毅的設想,這樣一來最後等到劉璇詳細記錄下這一決議之後天色都已經黑了。

“好了,通知下去,指揮部明日一早拔營啓程,迴歸疏勒,亙羅斯交給回鶻兵團負責,直屬營、親衛營和重騎營各部也逐次離開,進入其他城池駐紮。”萬毅見到天色已經黑了站起身來笑了笑,讓劉璇去傳達命令並且安排各部隊離開亙羅斯回到內地的部署。亙羅斯地處邊陲,產出不多,二十萬大軍人吃馬嚼對於後勤的壓力太大了,目前發生戰事的可能性不大,前幾天大食那邊還派人過來帶着金銀財寶將上次俘虜的各級將領給贖了回去。所以依靠回鶻兵團的兵力和哈穆德的能力就算對方大舉來襲也能暫時穩住局面。

“副首相派人來通知我們是不是疏勒那邊有什麼事?”高斯繼此時也想起來了,開口問道。

“聽說是西北鐵路馬上就要在疏勒合攏,讓我們有時間過去一下,出席通車儀式。”劉璇的一句話讓兩人都感覺到詫異,同時也是欣喜異常,鐵路修到疏勒也就意味着天策軍的後勤補給每年將節省一大筆開支,源源不斷的物資橫貫萬里從內地輸送道疏勒可以一路暢通無阻,這對於下一步在西北和大食人爭鋒將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事實上等到三人率隊抵達疏勒的時候拓跋思諫那邊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楊易甚至親自坐鎮疏勒調遣國民警衛隊沿着數百里的施工地段晝夜不停進行巡邏,所有戰俘更是被勒令晝夜不停進行施工,無數的石子在大漠草原之中硬生生的鋪設出一條通往疏勒的道路,而從後方不斷運過來的鐵軌也是每天都在朝疏勒靠近。

“副首相我們沒來晚吧?”高斯繼朝着拓跋思諫打着招呼笑道,這些年沙陀和党項兩族基本上都已經化解了當年的恩怨,在內地經濟發展如火如荼的情況之下,共同發展已經讓兩族的青年子弟和睦相處,去年還合資組建了數個大型的項目。部族仇恨放到一邊之後連帶着拓跋思諫和高斯繼兩人的關係也日漸好轉,在西北共事這麼長時間早就言笑無忌了。所以拓跋思諫聞言也笑道:“你們回來的早了,按照施工隊那邊預計三月底才能夠完成合攏,主要還是後方運力的問題,不過內閣那邊已經傳來消息,皇后娘娘的寶馬廠已經開始生產能夠卡車了,就是加石炭之後自己在地上跑的車子,如果能夠運來一批到西北我想我們這邊一定會得到更大的改觀的。”

“別看我,如今不是戰時,後勤部那邊我可沒什麼好辦法,還是老老實實的等鐵路修通了之後再讓左天成找皇上要點吧。”萬毅見到拓跋思諫說完之後盯着自己就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所以擺擺手直接一口回絕道:“要是實在不行的話等查抄薩曼那邊的庫藏運回去的時候我找天成,讓他去後勤部打個招呼,搞一批過來。但是數量估計不會有多少,這東西既然這麼好你想想內地那邊需要多少,只怕就算皇后娘娘的寶馬廠日夜不停開工也滿足不了需求。”

“算了我的副首相,這件事你看我們軍方還不如去找岑先生。”高斯繼跟着道:“如今西北戰事已經暫時結束,估計中央警備營都有可能歸建,所以總參那邊不可能調撥太多的物資過來,當前藏區那邊纔是重點,畢竟那邊的戰事也打了一年多了,現如今陳宇和薛洋聯軍都已經越過匹播城,正在朝着拉薩而去,那邊的後勤運輸比起西北更加麻煩,我聽說沿途所有的俘虜都被就地看押,交通部和國民警衛隊甚至專門抽調了大批人手入藏就是想要修出一條路來,但是我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所以一旦有這種運輸神器出現必然會朝藏區傾斜。”

“算了,我本來也只是這麼一說。”拓跋思諫苦笑道:“指望這個我還不如想辦法運點鋼製的馬車過來,西北牛馬多,馬車跑起來也不慢。”

萬毅幾人在談論這件事的時候,劉璇那邊也在安排各部隊東歸,雖然李飛雪和鐵良都覺得戰還沒打夠,但是如今西北戰事一旦和緩,他們這些中央警備營在西北的日子已經不長了,所以這些人幾乎是一邊拔營東撤一邊相互調侃,龐大的部隊在西北草原一路迤邐而來,大軍行軍的時候遮天蔽日。

“啓稟各位將軍,指揮部命令,中央警備營立即開拔,沿疏勒周邊駐紮。”傳令兵帶來的命令讓鐵良等人對視一眼之後立即加快速度。

而此時萬毅等西北軍政巨頭已經在城外等候了,只見東方的天邊一條黃白色的銀線在逐漸靠近疏勒城,城外新修的火車站如果不注意的話還以爲是在中原內地呢。幾乎所有人都在看着那條銀線在無數的人影和統一的號子聲中一點一點往前挪動。

“楊易,你們十幾天的時間修完了兩百多裡的鐵路,這是怎麼做到的?”高斯繼站在楊易旁邊有點好奇的問道。按照鐵道司那邊的統計數據,就算是在平原地帶,鐵路一天也修不了一公里,主要還是起重設備太落後,新修的起重設備目前還在實驗室進行試驗,依靠人工的方式,幾乎每根鐵軌的重量都讓人絕望,所以纔會耽誤時間。

“人海戰術兩班倒,一天十二個時辰不停工。”楊易簡短的話語卻透露着很多信息,兩班倒這種辦法也就是在西北,戰俘都是按照萬爲單位進行計算,否則的話在內地絕對不現實。不過這種辦法確實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成工程,但是其中的消耗和對戰俘的傷害不光是楊易就連拓跋思諫都選了無視,戰俘這個年代沒有被集體屠殺已經是格外開恩了,何況基本上天策軍都會公告,服勞役三年之後會還這些人自由,到時候可以選擇就地落籍爲民和大唐百姓享受同等的待遇。只是最近這條規定在西北執行起來卻有點遲疑,不論是軍方還是民政都對於天方教俘虜猶豫不決,甚至爲了防止天方教隨着這些俘虜的流動在其他地方擴散,幾乎所有的天方教戰俘都被一股腦全部送到了于闐及其薩法爾地區,大批的俘虜在於闐那邊一方面接受佛教的洗禮教化,一方面也被錢鏐大批量的調到施工前線,用來開山炸石,打通蔥嶺山脈,現如今的護密被硬生生的從要塞挖成了一座山區城市,大量的人口涌入之後這座城市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且因爲位處於闐和薩法爾的連接點,所以異常繁榮。隨着錢鏐和司馬道信野心勃勃的要將兩地徹底連成一體,護密的發展還有更大的前景。

不過他們兩人是不知道在蔥嶺山脈尚在不斷被開鑿的同時,疏勒那邊的鐵路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當最後幾節鐵軌被固定之後,幾乎在場的所有人都齊聲歡呼起來,無數的鞭炮開始在火車站周邊燃放,不論是施工隊的技術工人還是那多達數萬的俘虜此時都滿心歡喜,不論如何,這條巨龍是在他們手上順利抵達疏勒,歷史被他們創造出來了。當拓跋思諫和萬毅激動的開始發表演講的時候,從龜茲那邊開出的火車也在緩緩加速朝着疏勒而來,大批的物資在火車頭後方的車廂內送往前線。

“還請各位隨我一起種下這希望的樹苗,以後這些樹苗長大之後變成參天大樹,他們就是我西北數以萬計的兄弟齊心協力修建鐵路的豐碑,你們也將隨這條鐵路一起寫進大唐的歷史當中。”拓跋思諫的話再次燃放了在場所有人的熱情,無數的工人還有戰俘都自發的開始相應副首相的號召,大量的樹苗分發到他們手中,然後衆人合力在鐵路沿線種下了十幾萬棵防風林,數年以後這條鋼鐵和綠色長龍就成了大唐帝國最靚麗的風景線。而且在隨後疏勒百姓習慣了火車之後幾乎每年都有大量的百姓相應刺史府和安西布政使府的號召植樹種草,沿着鐵路線往南北兩方面擴張,草原隨着百姓的自發行動開始追逐着沙漠往前,西北的綠化也因爲鐵路線進入了新的發展歷程。

疏勒這邊鐵路順利通車的消息也飛速傳回長安大本營,李玄清看着自己勾畫的西北鐵路幹線一路修到了疏勒也是忍不住微笑不語。而旁邊的巧兮在看到連接疏勒的虛線如今已經被改成了實線笑道:“大哥哥,咱們的這一橫可是比前世的要更長啊,都快修到國外去了。不過如今這一橫已經完成,剩下的就看這一豎該怎麼修了。西北那邊修路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實際上比起西南地區只怕還要稍微容易一點。”

“鐵路進入漢中之後就一直進展緩慢,說到底內地缺乏人力資源。”李玄清也知道西北那邊爲何修的快,但是放在內地那種辦法不太合適,更何況那邊龐大的戰俘資源暫時也沒辦法調到內地,所以只有老辦法,人不夠那就用技術來湊。寶馬廠生產出來的大卡車還有數十輛大型挖掘機器已經全部送到前線去了,希望能夠減小難度。

“嘻嘻,大哥哥放心,區區四川的山路而已,直接打通鑿穿,後世不都是這麼做的嗎?只是四川那邊四周都是山地,所以到時出川還需要再來一次。”巧兮倒是不在意,修的慢也不是沒有辦法。

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
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