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

福州之戰結束之後連帶的結果就是處州前線的武勝軍守軍也直接舉手投降,至此錢鏐的陸上勢力煙消雲散,天策軍兵鋒所指,周邊的盧光稠、盧光睦還有劉隱等人幾乎是夜不能寐,紛紛派遣使者前往福建泉州,試圖調停王潮和範暉的矛盾,一致對外,應付天策軍即將下來的衝擊。應該可以說按照他們這幾位南方勢力來說,沒有接觸過天策軍之前都無法探知天策軍的戰力,但是大唐帝國的商隊卻頻繁出沒於他們的境內,所以在結盟的同時也開始派出秘密人手和這些商隊接觸,想辦法套取天策軍軍方的情報。

不過按照天策軍江南前線指揮部的想法,暫時卻對他們的結盟沒什麼興趣,就連一向喜歡湊熱鬧的胡小四都興致不大,反而是三人開始主抓部隊輪訓輪休的事情,南線部隊已經持續作戰半年時間了,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拿下福州之後趁着這個難得的空閒開始分派部隊休整,補充兵員協調地方進行戰後工作。順便也不想打攪南方的夏收和秋種事宜。

不過東路和中路大規模休整,西路軍卻忽然發力。天啓二年七月下旬,薛洋讓徐英率大隊人馬正式攻打潭州,自己親率第三營和第十五營星夜兼程繞過潭州突擊長沙,直接攻擊馬殷的治所。這一舉動讓潭州前線的馬殷差點嚇出一身冷汗。而此時徐英的攻勢也達到極盛,十萬大軍將潭州圍得水泄不通,各種攻城武器也開始逐漸發威,加上之前那麼長時間西路軍停滯不前,越發讓馬殷覺得眼前的大隊人馬實際上是虛招,其殺手鐗還在於已經抵達長沙的那支小股部隊手上。加上薛洋自己本人也在長沙前線,這最終讓馬殷下定決心從潭州城率領主力部隊秘密撤出,然後晝伏夜行準備給長沙的薛洋來一個突然襲擊,滅掉深入敵後的這支小股部隊,然後回師打天策軍主力一個措手不及。爲了達到效果,馬殷找了一個和自己特別相似的替身每日站在潭州城頭鼓舞士氣,順帶着也安城下天策軍的心。

只不過馬殷的舉動卻沒有瞞過玄影衛的眼睛,薛洋既然決定這麼做自然是一早就準備好了,玄影衛楚地的負責人親自潛入潭州,幾乎就在馬殷離開潭州的同時,這邊玄影衛的消息也傳出了潭州城。而徐英在得到玄影衛的通知以後,開始秘密抽調人手讓李神福率領尾隨馬殷前進,同時飛鴿傳書給長沙前線的薛洋。

安排完這些之後徐英在潭州四周佈置虛兵,同時開始正兒八經開始攻擊潭州,炮兵營和爆破組同時上幾乎就在半天的時間就突入到城門口,一聲劇烈的爆炸之後整個潭州的城門飛上了半空,新一代的火藥技術讓爆破筒的威力增強到了極致,這一聲爆炸差點讓徐英和天策軍自己都張大了嘴巴。以至於時候西路軍不少將士都跑到裝備處去道謝,這裝備處最新產品差點讓將士們愛死了。

不過徐英隨即就反應過來,右手一揮所有的天策軍一窩蜂的衝入潭州城內,被炸暈的楚軍面對如狼似虎的天策軍被逼得步步後退,潭州城也被順利拿下。進入城內的徐英顧不得安撫民衆清繳其他零散兵丁,立即讓山地營護送炮兵營率隊跟後勤部門的人出發支援長沙。徐英的這一舉動也爲後來長沙之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炮兵營在關鍵時刻從側翼出現,從天而降的炸藥包和滾滾遍地的爆炸聲讓所有深陷僵局的天策軍將士熱血沸騰,從而逆轉局勢,創造奇蹟的。

而徐英在做完這些之後開始調集兵力掃蕩潭州附近的其他州縣,並且以潭州爲中心迅速成立軍管區,不斷打擊周邊的馬殷勢力。與此同時飛馬向指揮部報告西路軍的戰情彙總,並將薛洋的動作告知指揮部,請求速速派遣後勤部隊前來接替野戰部隊。

此時長沙前線的薛洋也在琢磨着馬殷回軍的時間,並且開始籌劃伏擊地點。長沙是千年古城,周邊物產豐富,算得上是西南重鎮,也很繁華,人煙稠密,要想找一個理想的伏擊地點還真是不容易。而且第三營和第十五營輕裝突進,並沒有攜帶多少攻擊武器,來長沙城也只是佯攻吸引馬殷回援。

“大帥,不如就選在長沙南邊靠近青岡坡如何?這裡西靠雲夢,北近長沙,有山坡在東面蜿蜒,是一個相對險峻的所在。只要咱們在長沙的舉動夠合理必然可以讓馬殷放棄偵查,從而率軍冒進。”李陽指着青岡坡的所在道:“到時候大帥指揮第三營急攻長沙城,讓城內守軍不斷派遣使者求援,由我第十五營率軍先行在雲夢一側伏擊,馬殷的軍隊必然會不顧阻撓強行通過這條必經之路。而在我和馬殷戰役打響之後,大帥從長沙撤軍反身參與圍攻,利用第三營的速度必然可以及時趕到戰場,從東北面參與夾擊。”

“只是咱們兩軍加起來只有三萬多人,按照玄影衛的彙報馬殷可是足足帶了十萬人緊急回援。長沙又是馬殷老巢所在,只怕到時候讓對方突出去咱們可就功虧一簣了。”李陽說完之後苦笑道:“就是不知道副帥那邊的援兵什麼時候趕過來。”

“放心吧,李神福估計會尾隨馬殷而動,從後方襲擊馬殷。”薛洋倒是對於徐英的舉動毫不遲疑道:“兩軍決戰沒有十全十美的謀劃,既然已經行動就要相信自己的兄弟。你馬上率領第十五營趁夜出發去青岡坡埋伏。天明之後我率第三營攻城。按照玄影衛傳來的馬殷軍隊的行軍速度,估計他們後天一早就會進入青岡坡附近。從長沙抵達青岡坡一百多裡地,我想以第三營的速度,我明晚出發,剛好和對方一同進入戰場。”

李陽點點頭前去整頓軍隊,當天夜裡悄然率軍離去,而薛洋爲了讓馬殷加快速度指使玄影衛暗衛冒充城內守軍的口吻也星夜兼程去給馬殷送信求援,並且言明對方全軍涌集長沙城外,晝夜急攻,準備在楚軍主力回援之前拿下長沙。這一封信猶如一道催命符一樣讓馬殷顧不得其他,開始加快速度不顧將士疲勞往回趕。

而第二天一早第三營如約攻城,爲了達到逼真效果,薛洋在戰場之上點燃了無數的柴草,濃煙瀰漫,大火熊熊,配合弩炮部隊強行壓制對方的守城火力,各路士兵開始抵近城牆爆破,爆炸聲配合着濃煙讓城內守軍根本分不清城外有多少人,甚至在濃煙滾滾之下守城士兵都無法持久站在城牆之上。薛洋的濃煙攻勢可是得到了當初胡小四的真傳,利用投石車將各式各樣奇奇怪怪的東西往城牆上扔,從常見的石頭,到馬蜂窩再到燃燒的毒草,幾乎是另一個當初太原城的翻版。

這樣鬧劇一般持續了一個白天的攻城戰,雖然第三營沒有爬上城牆,但是對於城內的守軍來說還不如真刀真槍的拼殺一場,對方不按常理出牌讓所有人都心驚膽戰下一刻對方會不會用什麼辦法來對付自己。好不容易天策軍鳴金收兵,城牆上幾乎是響起了一片歡呼,幾個膽子大的楚軍士兵更是直接喊話,明天如果再來的話能不能來點正規點的手段,哪怕被砍了也算值了。

不過入夜之後城外的第三營將士卻悄悄的分批次從大營之內撤離,而且爲了掩蓋行蹤,薛洋故技重施,讓人在大營外面點燃了無數的溼柴草,濃煙密佈之下徹底將所有的蹤跡掩蓋,而且入夜之後吹來的方向正好對着城內,滾滾濃煙再次將城樓淹沒,根本分不清楚目標的守軍被嗆得眼睛都睜不開,自然是發現不了天策軍其實已經悄悄撤出長沙城,朝着青岡坡極速前進。

黑暗之中第三營在寥寥無幾的火把映射下沿着事先查探好的道路飛快前進。而已經抵達青岡坡的第十五營也已經做好了全部的僞裝工作,天策軍軍事學院在僞裝學科這一塊基本上已經系統總結出來一整套的辦法,李陽學的是有模有樣,並且針對楚地的具體特點,讓士兵看來許多的植物掩蓋在各式陣地上,僞裝城一片灌木林,從遠處看倒真是那麼回事。而且爲了防止馬殷派遣前鋒提前進入青岡坡,李陽勒令全體士兵夜晚不許生火,所有食物全部採用乾糧。

其實這些倒是無所謂,野戰部隊的乾糧其實做的還不錯。只是七月天氣正值南方炎熱時期,蚊蟲太多,這一夜可讓這些第十五營的士兵受苦了,很多人被叮的實在受不了一巴掌拍下去能打死十幾只吸滿血的蚊子。這種場景直到前出的偵查人員帶來確切消息之後纔得到緩解。這個苦讓第十五營的士兵把所有的賬都記到了馬殷頭上。事實上在後來的這場戰役中第十五營是打的最艱難但是同時也是戰果最豐富的,不僅僅活捉了馬殷本人,斬獲敵人數量也首次排在了第三營前面。

折騰到大半夜之後第十五營的士兵才各自歇息,第二天一大早立即進入僞裝工事緊急待命。而負責偵查的人員也流水線一般將楚軍的動向傳來,等李陽得知馬殷爲了加快行軍,每天軍隊只歇息不到三個時辰時臉上露出了微笑,如此疲勞行軍戰力必然是大打折扣,等到了青岡坡自己的劣勢必然會被無限放大。

而此時天策軍第三營的部隊經過一夜的急行軍也已經抵達青岡坡附近幾乎是和楚軍同時抵達。只不過薛洋卻不急着讓第三營進入陣地,而是就地歇息補充體力。也就在此時青岡坡前線忽然升起了五彩的煙火箭,騰空而起的五彩煙柱在朝陽的照射下異常醒目。

“大帥,第十五營已經和對方交火了。”薛洋身後親衛隊指着煙火箭升起的方向叫道:“咱們也趕緊過去吧?”

“命令部隊,一刻鐘以後立即出發,咱們西北部山腳方向突進進入戰場。”薛洋點了點頭一口將手中的乾糧吃盡。

不過薛洋這邊好整以暇的進入戰場,而李陽的第十五營卻在馬殷的軍隊過半進入青岡坡的時候忽然發起攻擊,整整齊齊排列的十五架弩炮一瞬間發出怒吼,呼嘯而出的弩箭將猝不及防的楚軍成片的射倒在地,與此同時預先埋伏起來的五千名弓箭手同一時間彎弓搭箭,密密麻麻的箭矢升上天空,泛着烏光的箭矢瞬間遮蔽了天空,將楚軍籠罩在這一片金屬風暴之中。

這一劇變差點讓中軍的馬殷一頭從馬背上栽下來,他有想過自己在回軍途中會遇到埋伏,但是沒有料到的是居然是在家門口附近,而且看這架勢人家好像也不是小股部隊騷擾,從而遲滯自己的回軍速度,八成是真的要伏擊自己。

但是事到如今馬殷也不想在長沙附近耽擱,直接命令部隊調整部署,前軍繼續前進朝長沙進軍,自己分出偏軍朝第十五營的陣地發起進攻,好在第十五營埋伏的陣地是在靠近雲夢一代,地勢低平,無險可守,自己十萬大軍碾壓而過,任何埋伏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都起不到多大作用。

平靜下來的馬殷一面派遣部隊攻擊一面有些奇怪,這些天策軍爲何不選在對面山上呢,居高臨下帶來的優勢可不是目前的那種陣地可以比擬的。想到這裡馬殷回頭看了一眼對面的山坡,卻沒想到自己剛剛想到這裡,對面山坡上忽然快速之極的開出一彪人馬,速度奇快朝着自己的前鋒大軍衝了上去,而且讓他驚詫的是這些人一面奔跑一面彎弓搭箭,朝前射擊,竟然是在衝鋒途中讓自己的前鋒部隊硬生生的停住了腳步。二者隨即撞在了一起。

“啓稟主公,我軍身後有一支兵馬已經趕到,旗號不明,正在向我後軍發起攻擊。”馬殷還沒反應過來,身後再次傳來親衛的稟報聲。這個聲音徹底讓馬殷驚醒過來,自己被對方算計了,長沙被攻擊是佯攻。

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
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