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薛仁貴兵敗處

都鬆芒布結的話慷慨激昂,很有力量,很能鼓動人心,然而,羣臣卻是緊抿着嘴脣,沒有響應。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很清楚,這不過是好聽的說法而已。

若是一般的吐蕃百姓,聽了這話一定會很高興,會歡呼,但作爲吐蕃的統治階層,他們對當年的大非川之戰太瞭解了。沒錯,吐蕃是勝了那一仗,那是慘勝,吐蕃因爲勝利而膽寒。

當年那一戰,若是唐軍的糧草還在,吐蕃一定會失敗;或者薛仁貴的兵力稍微多點,不需要太多,多上兩萬的樣了,失敗的一定是吐蕃。

如今再次大戰,吐蕃還真的沒有一點勝算。

都鬆芒布結把羣臣的反應看在眼裡,倒也沒有怪罪,因爲他心裡也很清楚。

“在開戰之前,得和唐人和談,儘可能不戰而保全大非川。”都鬆芒布結接着道。

“贊普英明。”大論、小論、整事相齊聲贊同。

和唐朝開戰,吐蕃沒有多少勝算,這是用血的代價得出的結論。若能通過和談而保全大非川,那是最好。

“贊普,和談是好事,可是,唐人會應允麼?”有大臣很不識相,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是呀。與唐朝開戰,大吐蕃並無勝算,唐朝很可能得到大非川,我們拿甚來談?”立時有大臣附和。

談判是需要籌碼的,吐蕃手中沒有籌碼,怎麼與唐朝談判?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若是不解決的話,又沒法談判。

“這……”都鬆芒布結被問住了,愣了半天。這才道:“除了大非川不能談外,其他的都好說。唐人要牛羊駿馬,金銀,儘可能滿足。”

大非川太重要了,絕對不能丟。至於其他的。牛羊駿馬金銀珍珠,雖然貴重,卻並非不能捨卻。現在的吐蕃,也只有這點談判的籌碼了。

“這事就由小論去吧。你在與大食的結盟一事上辦得不錯。”都鬆芒布結扭頭衝小論道。

小論一愣,心中大懼,此時與唐朝談判。那是跳火坑,萬萬去不得。此時此刻,他萬分後悔,早知如此,何必在與大食結盟一事上吹噓呢?

“咳咳。贊普,臣近日有些不適。恐無法勝任如此重任。”小論一陣咳嗽,眼淚花花的,裝得很象,上氣不接下氣的道。

“哼。”都鬆芒布結哪有不知道他的想法,很是不滿,冷哼一聲。

“贊普,臣去吧。”整事相主動請纓。

“日久見人心。路遙知馬力,唐人這話沒說錯,國難之際方見忠臣,整事相,你是大吐蕃的忠臣。”都鬆芒布結大爲意外,又是感動,大讚一番。

此時此刻,前去與唐朝談判,是跳火坑,很可能有去無回。整事相竟然主動請纓,的確是難得。不僅都鬆芒布結感動,就是羣臣也不乏感動,打量着整事相,大爲讚賞。

“臣不敢說一定能成功。可臣一定盡心盡力。”整事相平靜的道。

“好。”答案已經很明白了,十之八九不可能成功,只能盡力,整事相這話很實在,都鬆芒布結大爲滿意。

“談不成,而又不可力敵的話,就得保衛積石山,不讓唐軍深入。”緊接着,都鬆芒布結大聲道。

積石山是吐蕃的最後一道防線,若是落到唐軍手裡的話,吐蕃都城邏些也就暴露出來了,唐軍會順利攻入邏些。是以,保衛積石山就成了必要。

對於這點,羣臣沒有異議。

“傳旨:調集傾國之兵,準備與唐朝大戰。”都鬆芒布結最後道。

大非嶺是位於大非川的東南面,這裡地勢開闊。

“隆隆。”如雷的蹄聲響起,只見唐軍如同海潮般開來。

唐軍自從進入大非川后,就順利推進,如入無人之境。不過幾天時間,就來到大非嶺。

李隆基騎在照夜獅王背上,打量着開闊的大非嶺,道:“真是一處好地方。”

“太子,我們到達這裡,應當祭奠當年殉國的英靈。”張說提醒一句。

“沒錯。”陳玄禮他們齊聲贊同。

“傳令:就地紮營,準備祭奠。”對於此事,李隆基當然會同意,立時傳下將令。

唐軍停下來,開始紮營,很快的,一座座帳幕就出現在大非嶺,橫成行,豎成列,秩序井然,一派整肅。

李隆基帶着張說、陳玄禮他們來到大非嶺,只見地上累累白骨,到處都是。

“郭待封罪該萬死!”李隆基看在眼裡,氣恨恨的道。

“哎。”要不是當年郭待封違抗軍令的話,也不會有大非川之敗,更不會有今日這樣的局面,衆將齊聲一嘆。

“朝廷當年只是把他貶爲庶民,真是太仁慈了,應當把他處於極刑。”李隆基的氣憤不減反增:“他爲了一己之私,違抗軍令,致有大非川之敗,遺禍無窮。若是當年一戰成功,朝廷拿下大非川,河西走廊這些年就不會被威脅,吐蕃就不會如此之強,我們今日更不用出徵大非川。”

大非川一役的影響太過深遠,直到唐朝滅亡,都沒能把大非川拿回來。雖然唐朝經過多番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說打下石堡城,最終還是沒能打下大非川。

按照薛仁貴的謀劃,他把糧草放在大非嶺,命郭待封率一萬唐軍守衛。之所以如此做,是因爲前面的道路很險要,而且又有瘴氣,要快速推進,不能擔誤。若是帶上糧草的話,就會拖累行軍速度。

薛仁貴準備他在前面打下基地,再率軍回來接應郭待封,合兵一處,共同押運糧草,就不會有問題了。

這番謀劃是非常好的謀劃。很符合當時的情形。

可是,郭待封是唐朝名將郭孝恪的兒子,將門出身,瞧不起薛仁貴這個草根,他不執行命令。擅自率兵押着糧草前進。

吐蕃得到消息後,領兵的大論親率重兵前來進攻。郭待封抵擋不住,糧草被吐蕃奪得,吐蕃運不走的,就一把火燒掉了。

當薛仁貴得到消息後,回兵來救。已經來不及。儘管此前,唐軍在薛仁貴的指揮下,打得很順利,一連奪下了好幾座城池,眼看着勝利在望了。可是,糧草沒有了。形勢急轉直下,唐軍處於危機之中。

吐蕃當然不會錯失這一天賜良機,準備把薛仁貴全殲,出動了四十萬大軍,重重圍困。薛仁貴沉着應戰,給吐蕃以重創,大論意識到不可能全殲薛仁貴。只得主動與薛仁貴談判,放薛仁貴離開。

“傳令:收集將士們的遺骨,容打勝之後,帶回國內安葬。”李隆基大聲下令。

“太子英明。”一片頌揚聲響起。

讓這些殉國英雄的遺骨回國,在國內安葬,是將士們的心聲,李隆基此舉他們打從心裡贊成,要不讚揚李隆基都不成。

一聲令下,將士們開始收集遺骨,費時半天就完成了。

然後就是做一些簡易的盒子。把這些遺骨裝好。只等勝利歸國之時,帶回國內,再做棺槨收斂。

最後,舉行了一個隆重的祭奠,告慰這些戰死的英靈。唐軍來了,要爲他們復仇。

“太子,我們立即進軍吧。”祭奠一完,張小飛立時提醒一句:“驍衛大將軍兵敗大非川的仇,我們一定要報!要早日報!”

“是呀,太子。”衆將齊聲附和。

報薛仁貴兵敗大非川一箭之仇,正是將士們心中所願,無不是目光灼灼,打量着李隆基。

“張說,你以爲呢?”李隆基看着張說問道。

“太子胸有成竹了。”張說笑着道。

“你說說。”李隆基不置可否。

“那好吧,我就說說。”張說點頭,道:“眼下的情勢,若是隻報一箭之仇,只是拿下大非川的話,是前所未有的好,只需要快速進軍就能完成。若是從長遠看,不宜快速進軍,當緩緩進軍。”

“緩緩進軍?”

“張說,你糊塗了吧?”

“哪有緩緩進軍的道理?”

衆將七嘴八舌的叫嚷起來,個個一臉的不解。

“沒錯,我也贊成緩緩進軍。”陳玄禮大爲贊同。

“我也贊成。”楊思勖開口道。

張說、陳玄禮、楊思勖三人極富軍事才華,在軍中的威望很高,三人竟然一致認爲應當緩緩進軍,這還真是讓人意外,衆將大爲驚訝,齊聲問道:“爲何呀?”

“很簡單。”李隆基接過話頭,道:“若只是拿下大非川的話,只需要一鼓而進就行了,不出一月,我們就能全部拿下大非川。可是,吐蕃的軍隊仍在,可以利用高山密林對我們進攻,滋擾我們。我們可以用大非川爲餌,釣出吐蕃的軍隊,再一鼓而殲之。”

說到這裡,聲調轉高,道:“沒有了軍隊,吐蕃就會破膽,就不能再滋擾我們了。”

“這……好主意!”

“好主意啊好主意!”

衆將先是一愣,隨即齊聲贊好,個個大爲歡喜。

拿下大非川,固然可以達到削弱吐蕃的目的。若是能順便把吐蕃的軍隊也能解決了,那麼,對於唐朝來說,具有天大的好處。

那會讓吐蕃更弱,會讓吐蕃破膽,在三二十年內,無法對唐朝行滋擾,唐朝就可以集中全力西進,與阿拉伯帝國爭奪中亞。

“爲了給吐蕃以巨大威脅,應該派一將率兵前進,給吐蕃造成一種大非川不日就要被我們拿下的錯覺,讓吐蕃不得不快速調兵。”張說出主意道。

“沒錯。這事就交給薛直了。”李隆基點頭道:“薛直,你率五萬精銳前行,給吐蕃造成我們大張旗鼓前行的錯覺。”

“遵命。”薛直大喜,大聲領命。

第36章 濫竽充數第37章 李旦求助第39章 無理取鬧第14章 奔赴邊關第26章 好大一頂綠帽子第61章 君臣失和第21章 大舉進攻第16章 告刁狀第63章 妙解名題(中)第76章 女皇之怒第29章 血流成河第24章 人心所向第30章 吐蕃大治第9章 狠人當先鋒第19章 波斯動盪第1章 後突厥汗國第11章 兵臨怛羅斯第24章 活捉默棘連第41章 好一個狠人第28章 妙計破城(上)第29章 王孝傑上書第8章 李隆基獻計第55章 我恨楚王第66章 首戰告捷(下)第64章 有孫若此,夫復何憾!第23章 武則天有點煩第7章 親情第3章 突厥犯邊第13章 武三思第34章 勢如破竹第65章 中國智慧第33章 開元盛世第10章 默啜助興第4章 商議軍機第12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21章 大破吐蕃(下)第37章 找李隆基算帳第36章 誣陷第8章 氣死你第29章 突厥退兵第68章 強硬迴應第40章 殺!第60章 血染大漠(下)第61章 世界名題第29章 突厥退兵第61章 張說論兵第63章 一文一武第19章 波斯動盪第20章 討賞第4章 國難思良將第86章 狗屁詩文第32章 首戰告捷第24章 望風而降第35章 人心思李第18章 振聾發聵第14章 關你屁事第67章 大唐軍事學院第2章 萬騎第30章 波斯復國第75章 張易之第21章 大破吐蕃(下)第33章 開元盛世第87章 磧口大捷第58章 分裂種子第18章 去最危險的地方第85章 上官婉兒第27章 千金買將第58章 破大食之策第67章 波斯王子第38章 東天竺乞降第25章 狠人vs狠人第7章 大唐戰車隆隆啓動第43章 一路向西第17章 吐你一臉第16章 立太子之議第20章 侄子不如兒子親第63章 妙解名題(下)第60章 血染大漠(上)第69章 火燒大漠第70章 選妃第14章 百里飄臭第47章 武則天的決斷第23章 武則天有點煩第68章 絕戶計第28章 妙計破城(上)第26章 誰更狠?第12章 張說罷官第82章 美女第15章 進軍撒馬爾罕第38章 東天竺乞降第55章 我恨楚王第9章 盛大慶典第53章 突厥的對策第45章 一箭三雕第15章 超級烏龍第28章 治理吐蕃第58章 大唐憾事第63章 妙解名題(下)第32章 識破第20章 上當了
第36章 濫竽充數第37章 李旦求助第39章 無理取鬧第14章 奔赴邊關第26章 好大一頂綠帽子第61章 君臣失和第21章 大舉進攻第16章 告刁狀第63章 妙解名題(中)第76章 女皇之怒第29章 血流成河第24章 人心所向第30章 吐蕃大治第9章 狠人當先鋒第19章 波斯動盪第1章 後突厥汗國第11章 兵臨怛羅斯第24章 活捉默棘連第41章 好一個狠人第28章 妙計破城(上)第29章 王孝傑上書第8章 李隆基獻計第55章 我恨楚王第66章 首戰告捷(下)第64章 有孫若此,夫復何憾!第23章 武則天有點煩第7章 親情第3章 突厥犯邊第13章 武三思第34章 勢如破竹第65章 中國智慧第33章 開元盛世第10章 默啜助興第4章 商議軍機第12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21章 大破吐蕃(下)第37章 找李隆基算帳第36章 誣陷第8章 氣死你第29章 突厥退兵第68章 強硬迴應第40章 殺!第60章 血染大漠(下)第61章 世界名題第29章 突厥退兵第61章 張說論兵第63章 一文一武第19章 波斯動盪第20章 討賞第4章 國難思良將第86章 狗屁詩文第32章 首戰告捷第24章 望風而降第35章 人心思李第18章 振聾發聵第14章 關你屁事第67章 大唐軍事學院第2章 萬騎第30章 波斯復國第75章 張易之第21章 大破吐蕃(下)第33章 開元盛世第87章 磧口大捷第58章 分裂種子第18章 去最危險的地方第85章 上官婉兒第27章 千金買將第58章 破大食之策第67章 波斯王子第38章 東天竺乞降第25章 狠人vs狠人第7章 大唐戰車隆隆啓動第43章 一路向西第17章 吐你一臉第16章 立太子之議第20章 侄子不如兒子親第63章 妙解名題(下)第60章 血染大漠(上)第69章 火燒大漠第70章 選妃第14章 百里飄臭第47章 武則天的決斷第23章 武則天有點煩第68章 絕戶計第28章 妙計破城(上)第26章 誰更狠?第12章 張說罷官第82章 美女第15章 進軍撒馬爾罕第38章 東天竺乞降第55章 我恨楚王第9章 盛大慶典第53章 突厥的對策第45章 一箭三雕第15章 超級烏龍第28章 治理吐蕃第58章 大唐憾事第63章 妙解名題(下)第32章 識破第20章 上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