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雙極(二)

十匹馬,不,應該是十一匹馬就能換來一個堂堂節度副使的效忠?李誠中一時間也有些失語。他從來不覺得自己身上有穿越人士自帶的王八之氣,能夠讓人一見便即磕頭拜倒,當年最早跟隨自己的只有一個姜苗,那是自己不厭其煩的教導和照顧才獲得的成果,後來在北撤途中聚集了二十三人,這纔有了起家的班底。

可就算是這些幾乎依靠自己才能順利北歸的二十三個老兄弟,最後願意跟隨自己出關的也才十九人。自己身邊最早聚集起來的得用之人,竟然沒有一個是具備大才的,完全是自己手把手帶出來的最底層大頭兵。直到自己入住幽州之後,如李承約、王思同、高氏兄弟等河北大將才真正爲自己所用。至於阿保機、阿平、趙霸之流,更是被自己以強力手段打敗之後才歸順的,應當算是降將,李誠中甚至都不敢肯定他們是否真心臣服。

所以面對李嗣業幾近赤*‘裸’的投靠,李誠中不知該說什麼纔好。他確實有意識的想要結‘交’淄青將領,所以他不惜見面就以戰馬相送,但也僅僅是結‘交’而已,完全沒有想到會是眼前這一結果。

其實還是他上位太速的原因,在面對天下羣雄時下意識裡還沒有把自己放到強者的位置來考量。是的,強者,對於李嗣業來說,此刻的李誠中,就是一位強鎮節度!

影響李嗣業判斷的不僅是盧龍軍堆積如山的糧秣輜重,不止是那些裝備豪華的軍士和強大的騎兵,除了這些之外,盧龍節度使這一頭銜也在拼命放大着李誠中頭上的光環。

自安祿山時代起,盧龍鎮便一直以強藩姿態立身大唐,肅代之際與魏博、成德並稱河北三強藩,大中之後更是以河北諸藩、甚至是天下諸藩之首的面貌出現於世人面前。立鎮一百多年來,盧龍一直是天下節度們對抗朝廷的旗幟和風向標。

哪怕是中和之後,天下武將們踩着黃巢的肩膀以武力並起、河北諸藩漸漸衰落,盧龍卻始終憑藉勇悍的山後子弟和強大的騎兵集團而力保其強鎮地位不失。

所以李誠中應該感謝盧龍的前輩們,他們在一百多年裡的不懈努力讓李誠中得享餘蔭。

不能怪李嗣業改弦更張得太速太易,在強大的宣武軍面前,李嗣業承受了太多的壓力!

見李誠中不說話,李嗣業以爲這位大帥還想要考量考量自己,當下慨然請戰:“大帥,末將願率本部以爲前驅,與宣武決勝於博昌!”

李誠中不能不說話了,再不說,恐傷了李嗣業的心,不管怎麼樣,人家總是一番效忠之意不是?先不說接納與否,至少需安撫安撫。當下便拍着李嗣業的肩膀,表示了一番‘激’勵。

有些話李誠中本人是不好當面問的,於是姜苗出面了,他陪同李嗣業先行,準備‘交’‘交’底。

李嗣業知道眼前這位是李大帥的心腹,以爲是給自己派來的監軍,當下振作‘精’神,準備全力在這位“監軍”面前表現一二,以贏得李大帥的看重。

姜苗是一個相當隨和的人,隨李誠中起家的四年時光中,他不顯山不‘露’水,沒有什麼太大的功績,卻已經身登高位。在不瞭解情況的人看來,姜苗之所以能夠位列盧龍軍三大巨頭之一,憑藉的完全是“從龍”之期最早,所以許多人都感嘆他的好命。

可是隻有身處李誠中的核心體系內,才能夠明白姜苗對於李誠中有多重要,在盧龍軍內起着多麼大的作用。主管教化、考功、軍法,雖然不擅軍陣,但姜苗的權勢之重甚至超過公認的盧龍軍第二人張興重。軍官們眼中的姜苗是一個渾身散發着凜然殺氣的嚴者,士卒們心中的姜苗則是一個透着和藹、充滿關懷的兄長,就在這種矛盾的形象‘交’替中,姜苗完成了李誠中託付的重任——掌握軍心並維繫軍隊對李誠中的忠誠,成爲盧龍軍體系內的核心人物。

姜苗幾年裡練就的一番‘春’風化雨的本事,讓李嗣業在短短時間內就對他相‘交’傾心。

“李將軍是怎麼考慮的?將來有什麼打算?”等到李嗣業徹底放鬆下來後,姜苗做教化工作使老了的套路便開始施展了。

“唉,能有甚打算?走一步看一步罷。”李嗣業嘆了口氣。

這是對前途和未來沒有信心,或者說對當前自己的境遇感到灰心的明證,說明對方很彷徨、很沮喪。姜苗立刻判斷出了李嗣業的情緒狀態。

“在緇青過得如何?某觀李將軍氣‘色’不錯,想來是順心的。”姜苗試探道。

李嗣業臉頰搐動,半晌才擠出兩聲悶笑:“嘿嘿……”

見對方不願深談這個話題,姜苗換了個方式,將話頭引到自己身上:“李將軍無須在意,如今時局艱難,等熬過這段便好了。某四年前尚是村中農戶,每日連果腹都無法做到,那會兒可真真過不下去,終日沒個盼頭……也算老天待某不薄,讓某遇到了李節度……”先說自身,容易卸下對方的防備,以己爲證,讓對方看到希望,這是教化司衆教化官們最爐火純青的招數了。對一般普通軍卒而言,這招對於鼓舞士氣百試不爽,但對於李嗣業這種高級軍將是否管用,姜苗不太肯定,只能先拋出來試試。

李嗣業聽得十分入神,當他聽到那個東事會的時候,明顯表現出來濃厚的興趣,不停的仔細詢問各種細節。

但李嗣業感興趣的不是東事會成員每年能夠瓜分多少錢財,從李嗣業的話語中,姜苗能夠感受到對方並不缺錢——事實上李嗣業很有錢,李氏乃緇青豪族,祖上乃隋唐名閥,只不過後來在諸藩割據的‘亂’戰中衰落了,可就算衰落,家中仍有無數田莊和豪奴。

李嗣業詢問最多、最爲關注的是,東事會衆東事們都是什麼來歷,他們身居何種官職,東事會的議事制度是怎樣的,東事們如何通過這一制度議決重大事項。

姜苗不厭其煩的詳細解釋,等一切‘弄’明白後,李嗣業沉默良久,深深嘆了口氣:“一入東事會,百年無憂矣!李節度真乃明主。”

李嗣業所說的“百年無憂”,並非意指財富,他指的是權力。李誠中折騰出來的東事會不僅從財富上保證東事們的富足,而且通過議事制度保證東事們的“權力安全”。重大事項、尤其是對東事們切身利益相關的舉措都要拿到東事會上討論議決,可以很大程度上讓東事們的安全得到保障,只要能夠身處東事會這個羣體之中,就不會輕易失去到手的一切權力,可以通過這個羣體,對整個盧龍體系內的重大治策施加影響。就連被剔除出東事會,也需要全體東事們無記名“投票”表決!

別看李嗣業身居平盧節度副使高位,但他過着的卻是一種朝不保夕的日子。在王師範登位的事件中,李氏依靠豪族勢力成爲王氏鼎力之助,可同樣因爲勢力太大而引發王氏的種種防備和猜忌。雖然是節度副使,但李嗣業在平盧軍中說話的分量遠遠不如王師範的那幾個兄弟,甚至連劉鄩都不如。李氏在王氏面前一直戰戰兢兢,生怕一不留神就被對方找藉口下刀。

在戰‘亂’中,擁有財富卻無自保之力,也是一種深深的悲哀。是故在這次平盧軍起事中,李嗣業一直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盤。

李嗣業曾經想投靠楊行密,但楊行密暫時對緇青沒有想法,犯不着爲此得罪能夠共同對抗宣武的盟友王師範;後來李嗣業也一度有過反正宣武的念頭,但王師範沒給他機會,將他遠遠放到黃河岸邊接應盧龍軍去了。並且王師範有意防範李嗣業,給他部下配備的軍甲都相當低劣且不足,糧秣輜重也不充裕。所以李嗣業一見了盧龍軍的富足,才動了心思,當李誠中慷慨贈馬的時候,纔有了投效的念頭。

姜苗聽完李嗣業敞開心扉的訴苦後,想了片刻,在李嗣業期盼的目光中緩緩將盧龍軍的制度一一道來。這些事情不能瞞騙對方,姜苗很直白的告訴李嗣業,加入我們,可以保證你的富貴,保障你親族的安全,但是盧龍軍中沒有山頭,沒有屬於個人的‘私’兵,這是需要李嗣業認真考慮的。

另外,姜苗還轉達了李誠中的意思,他告訴李嗣業,李大帥很願意接納李嗣業,但現在不是時候,因爲盧龍和平盧有着更重要的敵人,那就是宣武。不過李大帥可以向李嗣業保證,會想辦法護住李氏的安全——比如等擊退朱友寧後,李大帥會建議王師範,由李嗣業鎮守博昌,守護盧龍軍和平盧軍聯繫的通道,相信王師範一定會給李大帥這個面子的。只要李嗣業擔任博昌守將,他的安危也就是盧龍軍的安危,如果李嗣業需要幫助,盧龍軍可以迅速渡河予以支援。

不提李嗣業在一旁冥思苦想,內心煎熬,兩人用了一天時間便趕到了李嗣業所部屯軍的大營。

對面就是朱友寧派來阻擊的宣武軍,李嗣業想要先率部發起攻擊,卻被姜苗勸阻了。因爲據姜苗看來,李嗣業所部確實在平盧軍中過得不甚得意,至少需要更換軍甲纔有一戰之力,所以他決定等待後續輜重,到時候好給李嗣業所部更換一批兵刃。

第60章 河北新軍閥(三)第7章 西京變(七)第64章 兩河輪戰(十)第95章 決戰上黨(十)第50章 饒樂山巔(四)第15章 北迴歸線(五)第80章 釘子(十三)第103章 決戰上黨(十八)第37章 盧龍節度(六)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14章 蔣袁合流(四)第70章 轉折(二)第16章 幽州留後(十六)第72章 釘子(五)第27章 幽州留後(二十七)第18章 大河之東(三)第33章 盧龍節度(二)第36章 營州經略(八)第33章 諸侯之定(十二)第71章 釘子(四)第106章 決戰上黨(二十一)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69章 非常規戰爭(六)第77章 釘子(十)第19章 整軍(二)第64章 非常規戰爭(一)第62章 兩河輪戰(八)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19章 遼西雙城(十九)第63章 燕郡問題(八)第19章 遼西雙城(十九)第25章 諸侯之定(四)第65章 燕郡問題(十)第9章 幽州留後(九)第58章 兩河輪戰(四)第54章 饒樂山巔(八)第72章 仁恕之道(五)第7章 西京變(七)第96章 決戰上黨(十一)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8章 魏州(三)第64章 饒樂山巔(十八)第22章 諸侯之定(一)第9章 遼西雙城(九)第134章 中樞之要(四)第7章 遼西雙城(七)第16章 遼西雙城(十六)第9章 中官之死(三)第135章 中樞之要(五)第29章 雙極(一)第70章 非常規戰爭(七)第9章 幽州留後(九)第26章 榆關風雲(五)第69章 轉折(一)第71章 轉折(三)第14章 蔣袁合流(四)第46章 白狼山水間(十三)第19章 大河之東(四)第4章 遼西雙城(四)第3章 西京變(三)第46章 君之野望(四)第90章 決戰上黨(五)第36章 盧龍節度(五)第82章 大王莊——將軍廟(六)第59章 燕郡問題(四)第90章 決戰上黨(五)第15章 西京變(十五)第64章 兩河輪戰(十)第79章 大王莊——將軍廟(三)第72章 釘子(五)第67章 己未之冬(十八)第47章 白狼山水間(十四)第79章 大王莊——將軍廟(三)第19章 整軍(二)第76章 轉折(八)第36章 春夏(二)第48章 范陽之春(二)第18章 西京變(十八)第65章 饒樂山巔(十九)第48章 范陽之春(二)第1章 幽州留後(一)第67章 兩河輪戰(十三)第35章 營州經略(七)第131章 中樞之要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14章 西京變(十四)第23章 諸侯之定(二)第47章 饒樂山巔(一)第6章 西京變(六)第44章 春夏(十)第42章 雙極(十四)第50章 己未之冬(一)第64章 燕郡問題(九)第76章 釘子(九)第75章 懷遠新思維(七)第134章 中樞之要(四)第52章 范陽之春(六)第55章 饒樂山巔(九)第23章 榆關風雲(二)
第60章 河北新軍閥(三)第7章 西京變(七)第64章 兩河輪戰(十)第95章 決戰上黨(十)第50章 饒樂山巔(四)第15章 北迴歸線(五)第80章 釘子(十三)第103章 決戰上黨(十八)第37章 盧龍節度(六)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14章 蔣袁合流(四)第70章 轉折(二)第16章 幽州留後(十六)第72章 釘子(五)第27章 幽州留後(二十七)第18章 大河之東(三)第33章 盧龍節度(二)第36章 營州經略(八)第33章 諸侯之定(十二)第71章 釘子(四)第106章 決戰上黨(二十一)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69章 非常規戰爭(六)第77章 釘子(十)第19章 整軍(二)第64章 非常規戰爭(一)第62章 兩河輪戰(八)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19章 遼西雙城(十九)第63章 燕郡問題(八)第19章 遼西雙城(十九)第25章 諸侯之定(四)第65章 燕郡問題(十)第9章 幽州留後(九)第58章 兩河輪戰(四)第54章 饒樂山巔(八)第72章 仁恕之道(五)第7章 西京變(七)第96章 決戰上黨(十一)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8章 魏州(三)第64章 饒樂山巔(十八)第22章 諸侯之定(一)第9章 遼西雙城(九)第134章 中樞之要(四)第7章 遼西雙城(七)第16章 遼西雙城(十六)第9章 中官之死(三)第135章 中樞之要(五)第29章 雙極(一)第70章 非常規戰爭(七)第9章 幽州留後(九)第26章 榆關風雲(五)第69章 轉折(一)第71章 轉折(三)第14章 蔣袁合流(四)第46章 白狼山水間(十三)第19章 大河之東(四)第4章 遼西雙城(四)第3章 西京變(三)第46章 君之野望(四)第90章 決戰上黨(五)第36章 盧龍節度(五)第82章 大王莊——將軍廟(六)第59章 燕郡問題(四)第90章 決戰上黨(五)第15章 西京變(十五)第64章 兩河輪戰(十)第79章 大王莊——將軍廟(三)第72章 釘子(五)第67章 己未之冬(十八)第47章 白狼山水間(十四)第79章 大王莊——將軍廟(三)第19章 整軍(二)第76章 轉折(八)第36章 春夏(二)第48章 范陽之春(二)第18章 西京變(十八)第65章 饒樂山巔(十九)第48章 范陽之春(二)第1章 幽州留後(一)第67章 兩河輪戰(十三)第35章 營州經略(七)第131章 中樞之要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14章 西京變(十四)第23章 諸侯之定(二)第47章 饒樂山巔(一)第6章 西京變(六)第44章 春夏(十)第42章 雙極(十四)第50章 己未之冬(一)第64章 燕郡問題(九)第76章 釘子(九)第75章 懷遠新思維(七)第134章 中樞之要(四)第52章 范陽之春(六)第55章 饒樂山巔(九)第23章 榆關風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