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袁天罡

“二師兄?……”

虯髯客、李靖、李逍遙三人面面相覷,皆是目瞪口呆地瞪着眼睛,一副不可思議的樣子,藥王孫思邈的話彷彿晴天霹靂一樣,將他們三人都怔住了。虯髯客作勢要打的手停在半空中,僵硬的看着孫思邈;李靖直接嚇得都站起身來,李逍遙則是一臉的驚詫,他覺得眼前的二師兄分明就是一個道士,哪裡像什麼方外人士。

“三師弟,多年未見,近來可好!”那人笑臉盈盈地看着孫思邈,他緩緩地走到虯髯客的面前,笑道:“你就是四師弟?不錯,果然有幾分天資,在武學上的確有驕傲地資本,師尊的本領你也學了武道這門,看樣子下了苦功夫,的確不錯,非常的好。”

虯髯客望着風輕雲淡地二師兄,收住自己的攻勢,他一語道破自己的武功造詣。的確,玄真子的武藝除了李逍遙之外,當屬虯髯客是真正的下苦功夫,他是實打實的練出來的,與李逍遙這個妖孽不一樣,是真正的刻苦訓練才達到今日的造詣,他躬身喊道:“二師兄!”

“四師弟不必如此多禮,都是兄弟,何必拘泥於小節!”那人淡然一笑道,他望着虯髯客的面容,沉思道:“今日我們師兄弟首次見面,也沒有什麼禮物的,我就贈予你一句話作爲禮物吧!‘天之涯海之角,四海飄搖終歸處;潛龍一出驚四海,王侯將相命中定!’”

虯髯客詫異地聽着二師兄的箴言,他醉心於武學,根本就沒有學過一絲一毫的玄學,對於推演之道,虯髯客根本就沒有想過,再說了二師兄所說的什麼王侯將相。虯髯客更是沒有放在心上,他習慣於一個人獨來獨往的,根本就不願意與其他人在一起,除非是他真正認同的,否則只知其人不見其人,神龍見首不見尾。

虯髯客不懂得箴言,不代表李逍遙不清楚,他聽聞那人送給虯髯客的話,實際上就是虯髯客一生的命運。幼年時期虯髯客是一位四處流浪的浪子,天涯海角沒有哪個地方去過,走南闖北結識了不少的朋友,沒有任何地方能夠留得住浪子的虯髯客,風雨飄搖一陣後,虯髯客終於定居在浙江,實在是他累了,後面的那句話就是他的未來發展,命中註定成爲王侯將相,但是必須出海,有關於虯髯客記載的書籍中,就道出了虯髯客日後的行蹤,的確稱霸一方。

二師兄又來到了李逍遙的面前,他看了許久,仍然看不出李逍遙的命運,緊鎖眉頭,低聲喃喃道:“實在是怪異之極,就連我都看不清楚小師弟的命理!……”他再次擡起頭,仔細地看了一遍還是看不透李逍遙的命理,二師兄擡起頭詫異道:“小師弟,爲何我看不清你的未來?”

李逍遙微微一愣,笑了笑道:“二師兄,人定勝天,師弟的未來掌握自己的手中,師兄當然看不清了。”

二師兄聞言一愣,讚揚道:“師弟不愧是師傅備受寵愛的關門弟子,的確不同尋常。師傅曾對我說過,師弟的天資在衆位師兄弟中是佼佼者,盡得師傅的真傳,今日一見果然不假。”他緩緩地躬身莊重地看着李逍遙,恭敬地喊道:“鬼谷門下弟子李淳風,拜見掌門。”

李逍遙大吃一驚,急忙雙手扶起李淳風,道:“師兄請起!”

李淳風順勢起來,他認真地打量了一下李逍遙,雖然看清楚李逍遙的未來,不過他能看到李逍遙身上具有的王者之氣。若無意外,李逍遙必定成爲天下共主,人間帝王。李逍遙做夢也沒有想到二師兄居然會是李淳風,那麼大師兄的身上不言而喻,必定是隋唐第一相術師——袁天罡。

李淳風是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也是道家學者,岐州雍人,精通天文、歷算、陰陽之說。他的父親李播,曾擔任過隋朝的地方官員,在官場上爾虞我詐使得李播鬱郁不得志,棄官成爲道士,自號黃冠子,注《老子》,撰方誌圖文集十卷,並做《天文大象賦》,這些對李淳風都有影響。

因此,從小在李播的影響下,李淳風自幼博覽羣書,尤其鍾情於天文、地理、道學、陰陽之學,幼年便遠赴河南南坨山靜雲觀拜至元道長爲師。李逍遙沒想到李淳風居然也是師尊玄真子的弟子,更是自己的師兄,實在是出乎意料,最著名的莫過於李淳風所著寫的《推背圖》,以及針對後世武后稱帝的讖語:“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藥王孫思邈恭敬地問道:“二師兄,爲何你也會出現在長安城?”

李淳風微微一笑,望向了李逍遙,笑道:“我遊遍天下名山大川后,便回去拜會師尊,師尊將掌門師弟的情況一一跟我說明,在我的面前極力讚揚逍遙師弟。於是,我辭別師傅後,就去藥王谷找尋你,藥童卻說你已經趕往京城,而且提到逍遙遇刺,王妃昏迷不醒的消息,立即馬不停蹄的趕往長安城。”

“再說有一件事我也想要弄清楚,看看到底是我心中所想的那樣!”李淳風淡然一笑,他望着孫思邈,低聲道:“師弟,王妃是否中了‘鏡花水月’之毒?”

藥王孫思邈驚訝地回道:“師兄你是如何得知的,現在已經沒事了!”

李淳風唉聲嘆氣道:“這些年我一直未曾露面就是尋找此毒藥的配製人,也就是我們的大師兄。”

衆人全都目瞪口呆地看着李淳風,只聽李淳風嘆息一聲,繼續說道:“大師兄天縱奇才,無論是天文地理,還是陰陽五行或是相術,全部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境地,甚至於師尊都佩服不已。可是,大師兄他不遵從師尊的吩咐,枉造殺孽,以致師尊一氣之下直接將他逐出師門,就連我受到師尊的責罰,將我趕出山門,爲了緝拿大師兄,一直在外尋找他的蹤跡,前不久我回到山門,師尊破例准許我進去拜見,才知道讓師尊改變初衷的居然是逍遙師弟。”

“二師兄,大師兄到底是何人?當年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爲何師尊一提及大師兄都非常的憤怒!”李逍遙疑惑不解地問道,“難道那個神秘人當真是大師兄,既然大師兄想要謀害我,爲何又給我解藥,那不是多此一舉嗎?”

李淳風蹲坐在太師椅上,抿了一口茶水,嘆息地說道:“當年大師兄犯的錯誤,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只不過觸犯了門規。因此,師尊規定:凡是鬼谷門人決不允許提及大師兄,只要提及大師兄,就會憤怒不已,實則是心痛。”

李淳風向衆人詳細地說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包括當年大師兄的出生以及他所犯的門規。衆人才知道前因後果。李逍遙之前猜測得到確認,大師兄就是赫赫有名的袁天罡,唐代第一相術師。之前,李逍遙就懷疑那人就是自己的大師兄,現在才能真正的確定。

當年大隋王朝隋文帝楊堅率領大軍南征北討,戰亂四起,民不聊生,比之隋末唐初的戰爭還要悽慘,而袁天罡正是那一年出生的,具體時間袁天罡自己都不知道。或許是因緣巧合,玄真子遵循鬼谷門中的鐵律:亂世而出,輔佐仁君平定天下。

玄真子憑藉着自己的所學幫助楊堅取得天下,他不願接受朝官,決定歸隱山林。隋文帝楊堅見玄真子見自己如此的堅決,也就任由他離開了。玄真子途經洛水,在洛水的源頭處,他聽聞嬰兒的啼哭聲,覺得非常的詫異,畢竟洛水氣溫比較低,嬰兒的啼哭聲吸引着玄真子前去。

玄真子將尚在襁褓中的嬰兒抱起來,嬰兒立即不哭了,開心的看着他。玄真子更是驚訝不已,他決定破例爲嬰兒看了面相,發覺袁天罡居然是天罡星中智慧之星下凡。玄真子大喜過望,決定收他爲徒,就將嬰兒帶回住處,並且爲嬰兒取名‘袁天罡’。

袁天罡自幼跟隨在玄真子的身邊,耳聞目染之下,他也非常的喜歡研究天文地理,而玄真子也悉心的教導。在玄真子的教導之下,袁天罡又天資聰慧,天文地理、星象占卜、相術風水等全部都學會了,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只不過袁天罡沒有得到玄真子的武學傳承,只是學了最基本的養生之道以及防身之術,武藝平平。

李淳風九歲那年遠赴河南南坨山靜雲觀拜至元道長爲師,恰巧玄真子與至元道長私交甚篤,兩人皆是道教的泰山北斗。於是,李淳風在至元道長處學了一年不到時間就被至元道長送到玄真子處,轉拜玄真子爲師,成爲玄真子的二弟子,此時的袁天罡有十八歲了,李淳風所學大多數都是袁天罡指點,使得李淳風與袁天罡亦師亦友,玄真子看到這種情況也非常的高興。

袁天罡與李淳風相處整整十年時間,袁天罡也將自己的身世全部相告,可以說李淳風的成就有一部分得益於袁天罡的傳授,彼此交流。他們兩人雖是師兄弟,如同親兄弟一樣,親密無間,無話不談,而玄真子既是嚴師又像是慈父,待他們兩人如同親子一樣,傾囊相授。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玄真子毫無保留地將自所學全部傳授於袁天罡、李淳風兩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袁天罡相術甚至超越了玄真子,他的讖語如同鐵定上的事實,使人折服;李淳風在天文地理上比之袁天罡還要厲害,超越了玄真子,身爲師傅的玄真子,看到親傳弟子兩人親密無間,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非常的高興。

然而,袁天罡不滿於自己相術,他憑藉着自己的天資開始研究醫術,於是,玄真子也將醫術傳授於他。可是,袁天罡不僅僅在醫術取得巨大的成績,還根據藥性的兩面性,研究出了毒術,甚至用平民百姓做實驗,山林之中百姓無故失蹤,全部中了奇毒,玄真子、李淳風兩人經過多方查探,發現了袁天罡的秘密,終於袁天罡準備下毒手時,被玄真子、李淳風兩人及時。

李淳風憤怒地大吼一聲:“師兄,你爲何要這樣做?難道忘記師門的規定嗎?你這樣對得起師傅嗎?”

袁天罡仰天長嘆道:“師弟,師門的規定我從未忘記,而我如今研究毒術,也是爲了能夠醫治疑難雜症,毒術有時候也能治病救人,只不過世人鼠目寸光根本就不懂得毒術的妙用。師弟,我已經將所有的毒術編撰成一本書,煩請轉交給師傅。”

李淳風接過袁天罡甩手而來的一本《毒經》,上面全部都是袁天罡親筆所寫的,他直接將書丟在一旁,情真意切地勸說道:“師兄,若是現在跟我回去向師傅請罪,以師傅的個性,絕對不會有任何的事情,也就面壁思過數年。”

袁天罡微微一笑,淡然地看了一眼李淳風,沉聲道:“師弟,師傅的個性我比你更加了解。本門規定:亂世之中才能現身,輔佐明君定鼎天下,還天下一個太平。師傅他迂腐之極,根本就不願意破除門規,一直躲在深山老林之中,有着曠世的絕學卻無施展才華的之所,我身爲本門的大師兄理應將本門發揚光大,既然天下不亂不能出世,那就由我親自攪動天下,讓鬼谷門名震天下。”

李淳風聞之愣住了,他焦急地說道:“師兄,你的想法我理解,我們都想本門發揚光大。可是,本門門規是師傅親自定下的,難道你想要天下大亂才高興嗎?天下黎民百姓,他們好不容易在大隋的統治之下安享太平,若是再起紛爭,受苦的依然是百姓,師兄回來吧!”

袁天罡不以爲然的嗤之一笑道:“師弟,我已經推算出大隋的統治不出四十年必定亡國,只要我稍加推動,衰亡已成定局。師弟,難道你想要阻攔我?憑你的武藝根本就不是我的敵手,何必自討苦吃!”

“師兄,你已經能夠預測未來了?”李淳風大驚失色道,袁天罡微微點點頭,他堅定地說道:“今日我不願看見你墮入魔道,要想光大本門,也不必行如此手段。難道你研究毒術就是爲了想要天下早日進入紛爭時期嗎?今日就算攔不住你,我也會攔着你,我已經發消息給師尊了,他很快就來!”

袁天罡聽着李淳風苦苦相求的話語,他無奈地嘆息一聲:“這一切晚了,師弟你阻攔不了我,我也知道你來之前必定通知師尊,在師尊還未來臨之前,就將你除掉,以免你擋住我的去路!”

李淳風看着袁天罡殺氣騰騰地模樣,他心中悲傷不已,他不能眼睜睜地看着袁天罡墮入魔道,以天下百姓的性命爲棋子,達到自己的目的,就算本門發揚光大了,也是建立在千萬人的性命之上,這與鬼谷門的規定背道相馳,無奈之下,李淳風怒吼一聲:“今日就算將你的手腳斬斷,我也不會讓你離開。”

袁天罡驚訝地看着李淳風身上的氣息,他才知道李淳風一直都在隱藏自己真實的武藝,想要真正的戰勝於他,必定又是一番苦戰,而且師尊玄真子很快就要來。袁天罡不願意與玄真子生死相搏,他要走自己的路,將鬼谷門發揚光大。因此,袁天罡早已做好準備,在四周佈滿了曼陀羅花,李淳風感覺自己的身體動彈不得,昏昏欲睡,袁天罡嘆息一聲:“師弟,沒想到你居然隱藏自己的武藝,若非我爲了以防萬一,早已在四處埋藏了曼陀羅花,或許將是一場苦戰,這就是毒術,用之得當就是醫術。憑着我留給你的書,以師尊的本事,你必定安然無恙。”

李淳風病怏怏的倒了下去,怒目而視,與此同時,玄真子出現在了袁天罡的身邊,兩人相處二十多年,情同父子,今日他們卻刀兵相見。袁天罡恭敬地喊道:“師傅!……”

玄真子淡淡地問道:“爲師問你,山林中的百姓中了一些不知名的毒,是不是你做的?”

其實,玄真子看見李淳風倒在地上,身子動彈不得,他就已經確定了。不過,玄真子更想聽到袁天罡親口回答自己,袁天罡沉聲道:“是我做的!”

“那這麼說,淳風中毒也是你的傑作了!”玄真子風輕雲淡地看着袁天罡,沉聲道:“動手吧!”

“師傅!……”袁天罡誠惶誠恐地支支吾吾道,他可以對李淳風下手,卻不能對玄真子動手,畢竟玄真子不僅僅是他的師傅,也是養育他、教導他取得今時今日的成就。若是沒有玄真子教導,袁天罡或許早已凍死在洛河源頭了,他黯然神傷地回道:“弟子不敢!……”

“不敢?呵呵,可笑至極!”玄真子溼潤的眼睛看着袁天罡,他憤怒地大吼一聲:“你真是我的好徒兒,視門規如同虛設一樣,置若罔聞,殘害無辜性命,又向淳風動手,難道你忘記爲師的規定了嗎?本門之中不可自相殘殺,前人的教訓難道還不夠嗎?”

“弟子不敢忘!”袁天罡低頭沉聲道。

玄真子望着自小跟隨在身邊的弟子,他沒有想到袁天罡居然將公然違反本門的門規,黯然神傷地大聲宣佈道:“自今日起,你不再是我的弟子,我也不是你的師傅。你我師徒恩情今日一刀兩斷,以後在江湖上聽到你興風作浪,爲師必定親自前去清理門戶。”

李淳風聽聞玄真子將袁天罡逐出師門,斷絕師徒關係,大驚失色道:“師傅!……”

袁天罡黯然神傷地看着堅定神色的玄真子,他知道玄真子說過的話,絕對不可能收回。當即,袁天罡被玄真子逐出師門,玄真子原本打算就地斬殺了袁天罡。可是,袁天罡是他一手養大的,情同父子,根本就下不了手,無奈之下,只能將袁天罡趕出師門,從今以後嚴令李淳風提及袁天罡的名諱以及事蹟,甚至有關於大師兄袁天罡的事情,都成爲本門的禁忌,李逍遙等人才知道爲何師尊不允許問及大師兄的事情,唯有李逍遙無意間使得玄真子回想起當年教導袁天罡的場景,才被李逍遙銘記在心,不然都不知道鬼谷門還有一位大師兄,每當提及此事,玄真子皆是沉默寡言,愁眉苦臉。

第164章 途中遇伏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281章 追根究底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61章 鐵匠借錢第20章 玄感反隋第41章 單氏雙雄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91章 邂詬(二)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23章 宣戰第70章 霸王槍第246章 解甲歸田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2章 取名李曉第42章 惺惺相惜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224章 兄弟齊心(二)第91章 邂詬(二)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51章 徐府危機第265章 甦醒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117章 藥王(二)第3章 巧得金錘第135章 加冠之禮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55章 打劫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9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278章 護犢之心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51章 太原起兵(一)第94章 進退兩難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268章 進犯河西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252章 科舉制第132章 團圓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177章 東征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256章 王府遇刺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14章 商議對策第225章 傳國玉璽(一)第88章 逍遙扇第68章 六合大槍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75章 鴻門宴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112章 相見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64章 敬德從軍(一)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42章 惺惺相惜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93章 長孫秀敏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94章 進退兩難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27章 龍門之亂(一)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25章 平定叛亂第98章 邂詬(二)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32章 歷城傳藝第70章 霸王槍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91章 邂詬(二)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191章 獨戰羣雄(二)
第164章 途中遇伏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281章 追根究底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61章 鐵匠借錢第20章 玄感反隋第41章 單氏雙雄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91章 邂詬(二)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23章 宣戰第70章 霸王槍第246章 解甲歸田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2章 取名李曉第42章 惺惺相惜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224章 兄弟齊心(二)第91章 邂詬(二)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51章 徐府危機第265章 甦醒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117章 藥王(二)第3章 巧得金錘第135章 加冠之禮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55章 打劫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9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278章 護犢之心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51章 太原起兵(一)第94章 進退兩難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268章 進犯河西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252章 科舉制第132章 團圓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177章 東征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256章 王府遇刺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14章 商議對策第225章 傳國玉璽(一)第88章 逍遙扇第68章 六合大槍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75章 鴻門宴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112章 相見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64章 敬德從軍(一)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42章 惺惺相惜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93章 長孫秀敏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94章 進退兩難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27章 龍門之亂(一)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25章 平定叛亂第98章 邂詬(二)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32章 歷城傳藝第70章 霸王槍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91章 邂詬(二)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191章 獨戰羣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