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

“這賊老天……還真是和咱們福州不一樣。”船行大海之上,漂泊不定,天空還下着小雪,張虎臣吐了一口雪出來,仰頭罵起老天來。

已經是二月初二,俗稱的龍擡頭這天,坐船北上的徐子先等人,終於是抵達津海寨的外海海域。

一路北上,較少海船,福州港口遠不及泉州,但港口中也停泊着大量的船隻,至泉州外海時,帆船不斷,就算是過年時,也是風帆片片,幾無斷絕。

至兩浙路外海時,明州,處州,杭州,也都各有港口,貿易也是相當的發達。

再至江陵,三艘福船停泊補充食水,也是見到了江陵的花花世界……江陵人口過百萬,城牆周長七十多裡,是大魏第一大城,比燕京還大的多。龍虎交匯之所,歷朝古都,大魏初起時也曾定都於此,其是東南的經濟中心,也是工業中心,還是文教中心,更是軍事和政務中心。大魏在江陵光是禁軍就有五十六個,福建一路才五個軍,由此可見江陵的戰略地位有多重要。而江陵更有三司副使負責財計,一個樞密副使負責軍務,大都督府管理廂軍,也監督禁軍,還有一個都監使,是宮中內侍,負責前來當監軍,另外還有兵部,巡按使等多層的監督和管理,六部均在江陵設部,各部都有一個侍郎常駐江陵。

宗室來說,江陵的宗室也是最多,親王十一家,公侯一百三十多家,幾乎佔了大魏宗室的八成以上,剩下的只有少量的宗室在京師,多半是各支小宗,在京守宗廟,遠支宗室,爵位也低,倒不必擔心他們在京師攪和,干涉政局,多行不法。

剩下的當然就在福州,京師,江陵,福州,大魏宗室多半在這三地安家。

當然也是有不少宗室散落在外爲官,但一旦辭官或是被免職,都需要回到江陵或福州各處,不準擅自在外定居。

這是朝廷的宗室之法,既允許宗室考試,爲官,甚至行商,各行各業都是可以,只是不準於規定之地外安家,以免擾民,並且起異樣心思,另外也不準開辦工廠和開礦等事,以免嘯聚壯丁,圖謀不軌。

江陵的宗室和官員極多,加上原本就是文教發達,工商繁盛的大城,以江陵府一城,足抵很多地方一路的財賦收入,連福州和泉州加在一起,還得再加一個杭州,方能與江陵一較高下。

至於數百里外的蘇州府城,也是一個文教和工商異常發達的地方,經濟實力不在江陵之下,但軍事和政治中心的地位,比較江陵相差甚遠。

徐子先原本就是要帶着衆人開拓眼界,在江陵停泊了三天,除了遊江陵城外,還去了丹陽與鎮江等地,感受了一下江南風俗。

張虎臣和林存信等人對江陵的富裕大感震驚,但同時也吃驚江陵等地的民風過於奢靡。

不僅是富人,就算尋常百姓也多穿綢緞,很多男子塗脂抹粉類若婦人,士風不僅奢靡,而且偏於陰柔,簡直是令張虎臣等武夫目瞪口呆。

宗室和文武官員太多,大商人太多,加上年輕的士子太多,也是使秦淮河上十里繁花,各種花船過千艘,晚間的時候徐子先帶着張虎臣等人去逛,各人都是流連忘返。

可惜這些花船,對福建來的這些武夫,卻是幾乎都拒之門外。

花船上的妓、女都指望那些文官,名士,還有成名的生員來幫襯,她們從小就學習琴棋書畫,期望能做個名妓。一旦成名,則不用每天接客,和那些名士詩酒唱和,就能撈的盆滿鉢滿。

秦淮河上,悲歡離合不知道有多少故事,只要上了這一條河,又能成名的,下場總是比那些純粹以肉體賺錢的下等妓、女要好的多。

張虎臣等人都憋了一肚皮的氣,才知道這世界上真的是有錢也買不到的東西。

那些詩妓看到俊秀生員,成名名士,怕是倒貼錢也要請上船,對這一羣福建來的武夫,卻是懶得招待,雖然不至於無聊到翻白眼來拒客,那種骨子裡的冷淡還是相當明顯的。

到了晚間,各人氣不過,只能去那些下等地方,心情鬱郁,在所難免。

好在江陵那裡只耽擱了三天,徐子先都害怕耽擱下去,這邊的風氣會影響到普通的武卒。

福州已經是夠富裕繁榮的地方,風氣還是比江陵要儉樸厚重許多,這座城裡,哪怕是最普通的百姓,晚上挑糞種田的村漢,早晨都戴了頭巾帽子,斯斯文文的去茶館喝茶,看邸抄,議論時政。

士子們動輒三五成羣,聚集鬧事,官府威望不夠,政令不施,地方上亂象也是相當明顯,只是與福州不同,福州是海盜頻頻,荊南是山民羣盜,江陵這裡,卻是截然不同。

右相徐夏商對這些士子清流,頗爲不屑。

宗室和清流雖不說是水火不相容,但明顯是兩路人。

清流以爲宗室多紈絝,不勞而獲,他們自己的家族也一樣開商行,放高利貸,一樣從百姓頭上吸血,自己卻視而不見,轉頭就批宗室浪費民脂民膏,雙重標準,說的卻是嘴響。

徐夏商的評價一針見血,全國各種,唯有江陵是讀書人爲盜!

徐子先不象右相老人家那樣氣憤,不過對這種傾頹的士風,也並不以爲然。

讀書人中明禮,懂事非,能教導地方民氣的作用也是極大,如果士風不好,只會使地方的民氣更壞,大魏不是秦的律令治國,也不是漢家黃老之道,而是儒家佔據上風,儒學士子,如果自身持身不正,對地方的影響其實相當之壞。

自江陵離開,徐子先的感覺還是浮風掠影,所得不深,但北上之行相當要緊,也只能再度揚帆啓航,直赴京師。

北上海程,過了江陵就截然不同了。

海船逐漸減少,到登州和萊州時,這三艘福船也可以稱大船了,更多的是兩桅硬帆,長十餘米甚至不到十米,只可容不到十人,類似水師大哨船般的小船。

這種船一次能運幾十石米糧,主要是山東等處的海運漕船,若不是有海漕,怕是船隻會更少。

山東東路,山東西路,河南路,河北東路,河北西路,河東路,這些北方內陸省份,相較來說地方比較保守,工商業相較南方要落後的多,官紳多,地方不富,導致大地主比南方要多的多,因爲工商不發達,有錢的官紳最多開幾家商行,其餘的錢都用來買地,這反而使平均富裕程度遠不及南方的北方,土地價格反而是要比北方高的多。

至津海上寨時,港口只停泊了幾十艘小船,多半是海漕至此,然後沿通濟河,將漕運過來的物資糧食,一路河運到通州。

通濟河水淺,三艘福船都是大船,衆人就只能在津海港口下船,好在此地距離京師不到二百里,兩天功夫也就到了。

不巧的是天公不作美,已經是二月,猶有雪降,福州一冬才下了一場雪,眼前的雪在北方是小雪,在福州已經算大雪了。

衆多南蠻子都凍的臉色鐵青,張虎臣抱怨一句,也是趕緊把厚實的披風裹在身上。

“一會到了驛站,叫驛丞多燒些薑湯。”徐子先精神上倒是沒有多少不適應,後世的人出門方便,北國那些冬天得把雪挖開才能出門的地方,他也去過不少,雪景對他來說,並不新奇。

但身體還是略感不適,燕北大地乾燥苦寒,福州溫潤溼暖,冬天最冷的時候也很少到零下。現在這溫度,估計最少零下五六度左右,在北方已經算是回暖,徐子先卻是和衆人一樣,感覺凍的不行。

陳佐才抖了抖身上的積雪,對徐子先道:“四日下午能入京,五日至大宗正司和禮部投身狀,宗正司辦襲爵,鎖廳試是二月初九,可是夠趕的。”

徐子先道:“你來過京師沒有?”

“燕京我十餘年前來考過一次進士。”陳佐才道:“一試未中,就沒有再試。”

陳佐才只是秀才,大魏考試製度和明清不同,明清一中舉人就是士紳身份,良田美宅不必待言,只要想當官,不僅可以一直考試,一直擁有舉人身份,而且實在考不上還能到吏部以舉人身份選官,這種出身叫大挑出身,一般是任州府的佐雜官或邊遠地方下縣的知縣,舉人出身也算清流正途,比進士低一等,比監生或恩蔭,又或是捐官還是強的多。

清季時有不少舉人身份的,直至封疆,大學士,最著名的就是左宗棠。

而大魏不同,秀才身份可以不必再考,但舉人三年一考,考中了,第二年的年初赴京參加禮部會試,再中了方可爲官,不中的,舉人身份取消,下一輪鄉試再考,再中了方可以再赴京參加會試。

連番考試,一次不中就放棄的,大有人在。

“當時情形,比較今日如何?”

“地方殘破的多,百姓窮困的多。”從港口到軍寨,再到津海縣城北三十里的驛館,一路行來,村方集鎮很多,也確實是如陳佐才說的那樣,地方殘破,百姓離散,那些村落房舍破敗的很多,福州也是茅草屋多,但修葺的齊整乾淨,一看就知道是有人居住的房舍,而燕京畿輔之內,津海這裡的村落,多半殘破,房屋有很多都倒塌了,就算沒有倒塌,也是長滿枯草,連入村的路口也是一樣,這樣的情形,絕不止一處。

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拜會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牛弩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三百章 白紙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三百九十二章 吶喊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
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拜會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牛弩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三百章 白紙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三百九十二章 吶喊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