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

秦東陽接着道:“自年前放榜,到現在報名的有一萬一千七百多人,我們是打算招募兩營,也就一千餘人,可以說是十人中選一人,我看了看,報名的都是自忖武勇和壯年有力的漢子,都是不錯的人選,若是財力充裕,我真想全收下來。”

衆人皆是點頭微笑,確實是如此,南安團練的招牌已經打響了,是附近有名的金字招牌。

雖然附近各鎮都很富裕,各商行工廠都要用工,有的地方賺的比團練要多。但扛活打工辛苦不在團練之下,而且要交額外的稅賦,團練的收入卻是實打實的到手的實數,吃住全包,福利待遇也好,算算比攬工要合算的多。

而且團練打過兩仗,死的人也不多,說明南安侯不是那種罔顧人命,拿部下性命換功勞的性格。

加上撫卹什麼的相當優厚,也能看的出來南安侯待人厚道,第一次徵收武卒時大約是三四比一的報名錄取比例,到這一次時,已經是十餘人中選一個了。

而且來報名的大體上也知道武卒的徵選標準,年齡,身高,體能,還有是不是識字,都有硬槓槓,自忖不合格的也不來丟這個醜,所以只要是報名的基本上是合格的人選,秦東陽一臉遺憾,他當然都想要,但一個團練徵收萬餘壯丁,怕是林鬥耀直接飛章上奏,接下來朝廷就會質問徐子先意欲何爲了。

“此事易辦。”徐子先想了想,說道:“擇優而留,先留三千人的名額下來。”

“君侯?”秦東倒雖然想要,卻不願徐子先冒險,當下就有些急了。

“君侯意在岐州耳。”方少羣半天不出聲,這時才笑着道:“岐州上,中,下三寨約有名額近四千人,慢慢淘汰更迭,換兩千到三千人總是辦的到,三千人的名額也就差不多了。”

徐子先有些駭然,也是有些無奈。

身爲一個穿越客,慢慢的將自己的基業經營到現在的地步,說是不驕傲自負也是似的。

但這方少羣真是多智近妖,自己什麼小心思,他常常一眼就看的出來,而且幾乎不帶猶豫的就能直指重心。

徐子先確實是如此打算了,他是岐州同知,防禦使,上寨都指揮,這三個職務中第一個是加官的虛職,岐州是福州府下的軍州,一般來說這種下等軍州是不配同知通判州丞之類的佐輔職務,同知岐州只是朝廷安撫,說起來好聽罷了,畢竟按徐子先的身份和功績,直接知一下等軍州有什麼不夠格的?

防禦使纔是實職,就是一個軍州所有的軍事展布皆在掌握,至於上寨都指揮,則是具體的軍職,類同於一軍都統制,當然是廂軍體系,可能是朝廷從天子到韓鍾都感覺徐子先擅長練兵,將岐州三寨的廂軍交給他也折騰不出大浪來,還有可能真的叫徐子先解決掉岐山盜這個心腹大患,這才順手而爲,把三寨廂軍交給了徐子先。

上寨都指揮不僅是負責上寨的一個營,還有中寨的兩個營加幾個都,下寨的四個營,皆在徐子先的直接指揮之下。

有了這個軍職,徐子先有直接的指揮權,拿到官印告身和虎符之後,徐子先的第一考慮不是安撫軍心得士卒之心,而是考慮怎麼把大半的廂軍給裁撤掉,換上南安團練的武卒。

廂軍是已經爛透了的存在,從江灘之戰就完全看的出來,如果岸邊的一千六百餘人不是徐子先自己一手訓練出來的南安團練,而是一千六百廂軍,不,就算是六千一百廂軍,在幾千強悍匪盜的衝擊下,結果只能是一敗塗地。

蒲家的準備不可謂不充份,三千七百多人除了蒲家強悍的牙將外,還有大量的遊俠和匪盜,都是心狠手辣的悍勇之徒,不料想一頭撞上南安團練這塊硬石頭,碰了個頭破血流,慘不堪言。

廂軍的來源多半是破產失地的農民,一部份流民,城市中的遊手無賴等等,一般是大魏爲了穩定地方,隔幾年放開招募,由於待遇不算太差,入得廂軍行伍之後好歹能養活家小,所以總是能招募大量的此類人入營。

入營後多半是當禁軍的後勤,地方防禦,治安補充,更多的是被當成工役來用。

福建路的廂軍,可堪一用的只有福州的城防營,因爲駐在一路府城,管束較爲嚴格,待遇和裝備都算不錯,所以還可堪一戰。

除了福州的城防營外,其餘各軍州的城防營俱是廢物,漳州城破時,跑的最早的就是駐守的廂軍城防營。

另外就是鄭裡奇的捕盜營,因爲經常要出隊輯盜,實戰經驗多,鄭裡奇管束較嚴,也算是一支能拉的出來的隊伍。

其餘的城防營,江防營,哪怕是好人在裡頭呆久了也成了刁滑疲玩之輩,打仗的本事是肯定沒有的,應付訓練和敷衍上官的本事,卻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此輩中也有忠勇可用的吧?”李儀道:“上回江灘之戰,江防營的廂軍還是出了力的。”

“事倍功半啊。”徐子先笑道:“此輩要給足好處,還得時刻激勵,就算這樣也不免膽怯,心虛,戰陣上吆喝的起勁,腳步卻不肯挪動,稍有不利就得小心他們轉頭逃走。這些刁滑之輩,早被浸透了,根本油鹽不進。要把這些人調教成忠勇可靠的將士,調理成功一營,我能練成十營武卒……何苦呢?”

李儀拱手一拜,表示已經聽明白了。

秦東陽道:“千頭萬緒,我以爲還是先招募武卒最爲要緊……”

傅謙道:“大坊車已經有三架樣機,就等君侯確定過後就可以大規模的製造,款子怎麼出,工匠怎麼調配,製成之後怎麼分下去,怎麼紡,怎麼收,如何分利,這些事也要君侯儘快拿定主意……”

徐子先拿手指輕輕捏了捏鼻樑,果然身爲主上者不能輕出,這麼一走,真是千頭萬緒不知道從何着手。

徐子先看了看方少羣,對方倒也不謙遜,說道:“君侯的事雖多,吩咐下去先各自着手施爲,君侯先擇最爲要緊的大事來做……何爲根本大事,當然是君侯的立身之本了。”

徐子先的立身之本是什麼,何待多言?

徐子先用讚賞的眼神看了方少羣一眼,這樣的謀士很對他的脾性,那種吞吞吐吐,話說半截的謀士,說話還得打機鋒,有事叫你去猜的謀士,還真叫人不耐煩,好在方少羣沒有那種毛病,有什麼說什麼,直率坦誠,可能有人會拉不下臉,感覺是在被教訓,但徐子先感覺卻是極好。

方少羣心中略覺感動,在劉知遠那裡他也是這樣說話的風格,結果相當的不被待見,劉知遠自恃身份地位,對方少羣不加掩飾的出謀劃策儘管贊同,每次卻都是覺得被方少羣以下犯上,當着衆人的面丟了臉面。

後來叫方少羣說話時,劉知遠索性就屏開衆人,單獨詢問,這樣一來,人們固然知道方少羣智計超羣,但劉知遠的不信任和疏離也是相當明顯,連外人也知道,劉府的小方先生雖然被倚重,卻不是大參的心腹幕僚。

這也是大政變之後,方少羣能夠輕鬆脫身離開的原因所在,其餘的諸幕僚,包括金士奇在內,就算不被當場格殺,事後也多半被拿捕下獄,下場都不會很好。

“我的根基當然是武卒團練……”徐子先對衆人道:“長史李公總理諸事,孔玄平總理財計,修理船隻,加急進行,紡車,待我從福州回來看。移民之事先期購買各種農具,棉花種子,這事由傅牧之找楊釋之和張明亮談……上任之事不急,還有十餘天的功夫,待我將水營武卒先確定下來再說。識字班的事,先挑選授課的先生,請吳博士出一些人,不要太高明,武夫學習,不必深學經義,以識字爲基,再能明戰陣金鼓之法,最要緊的是明忠義大道,一會兒牢之走一趟明堂,將我的意思稟報給吳博士知道……”

李儀,孔和,傅謙,陳道堅等人紛紛起身,拱手答應。

秦東陽也是起身一禮,招募新團練武卒的事,終於可以着手進行,他心中也是高興的很。

傅謙落座之後,笑着道:“三月預計團練捐可以收三萬五千貫左右,港口河流錢和管庫錢,這個月能入帳兩萬貫,加上君侯從京師帶回來的三萬貫,還有一萬餘貫的家底,這一次我們手頭還是很寬裕的。”

孔和冷笑道:“團練將士們固定的開銷是六千貫,修理大小船隻這個月要支出一萬貫以上,港口庫區用工要開銷四千貫,製造紡車打寬點算,最少三萬貫,買棉種農具和安置使費,第一批最少得拿出三萬貫,和昌文侯府對半也得一萬五,此後每個月最少還得萬貫以上,此前的預算是每個月五六千貫,這錢當然是不夠了。再加上購買新募武卒的衣袍,靴帽,安家費,兵器,弓箭……寬裕?傅牧之你做什麼清秋大夢……”

傅謙被孔和噴了一臉口水,只能無奈苦笑。

好在這種場景不僅衆人見的多了,也是經歷的多了。

不得不說,徐子先用孔和來理財掌管帳本,實在是人盡其用。孔和固執,有點偏激,相當謹慎,由於性格原因,簡直是縝密的可怕。

所有的帳目都是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並且在劃撥款項時對任何一筆款子的用途,來處,去向,都是標註的相當清楚。

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五章 文學版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十七章 揚名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五十章 慶功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十五章 敲打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三十一章 招考
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五章 文學版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十七章 揚名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五十章 慶功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十五章 敲打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三十一章 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