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

在心事重重的時候,也古想要去找一個人商量此事,一開始他想去找李全,但是隨即打消了這個念頭,這個狡猾的漢人傾向性太明顯,也古毫不懷疑的確認,他是絕對會爲足夠大的利益出賣自己的。

然後他想去再見見那個女人,但隨即就一陣惱火,過去一段日子裡,他在女人身上吃到的虧已經夠多了,不願意再去聽那些冷嘲熱諷。

緊接着他想到的是父親合撒兒,這世間除去成吉思汗外他最崇拜的人,不過,當他都已經準備動身的時候,卻又停住了腳步並氣餒起來,是的,父親又能如何呢?他會說的那些話也古完完全全知道,甚至還能背下來。而那些話解決不了現在的問題。

到最後,他去見的人是李世昌。

這個年邁的西遼郡王大概早就料到也古有一天會拜訪自己,他等這個時機很久了,聽完也古痛苦不堪的訴說,他略微沉吟了一下:

“高俊抓到了大蒙古國的軟肋,藉着這個機會,一次次的挫敗蒙古國家,讓皇帝始終無法收拾旱地人心,反而一次次的對民衆實施暴行,更加離心離德,他高俊因此要名得名,要利得利,徵兵徵糧,越發強大。”

“不錯,正是如此與之相對應的,蒙古人在中原徵不上糧食,招不來兵卒,暴行人盡皆知,四面樹敵,無處投奔。”

“蒙古人從來沒有這麼做,都是高俊試圖用陰謀詭計逼着蒙古人做這些,但是蒙古人並沒有上當,他們始終保持着王者之師的風範,婦孺敢與之爭道,令行禁止,號令嚴明,愛民如此,百戰百勝。”

也古驚訝的擡起頭,不知道李世昌在說什麼胡話,這些形容怎麼聽起來都不像是在說,眼下的蒙古軍隊,但李世昌卻目光炯炯的看着也古:“只要殿下不放棄希望,只要蒙古人能贏得勝利,最後在青史上就會如此記載,只要高俊輸了,那麼,大名府就是他殺的,成千上萬的百姓是被他驅趕的,中都城的民居是他拆的,他做了一切的惡事!”

也古有些驚訝,顯然還不曾設想有這樣的方法,片刻之後他才忍不住喃喃自語:“這也太可怕了。”

“殿下是個好男子,應當知道孰輕孰重,大蒙古國必須勝利,勝利就有了一切,哪怕你如實記載了蒙古軍隊拆民居殺百姓的行爲,也自然會有人爲你辯解,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重點是贏,勝利之後自然有天下名儒爲你辯經。”

“先生,此時此刻哪還有什麼勝利可言,我們已經被高俊堵在家門口了,能逃得一條性命已然算是長生天庇護。”

“別說是現在還有堅城可以依靠,就算是丟掉了中都城,倉皇棲身於野澤之中,也一刻不能放棄征服中原的雄心,也古王爺,我的殿下,你可知曉,從你們選擇進軍中原開始,就已經上了一盤最巨大的賭桌,在這局裡贏家通吃,別想保住自己的老本,你們在過往幾年展現出令人恐怖的力量,就必須藉助這種力量統一天下,要不然的話,你們主動退出,真以爲趁着這機會一統天下的人就會放過你們,讓你們在草原上繼續生養蕃棲,他會立刻雷霆掃穴,將你們通通誅滅!”

也古瞠目結舌,但是想來確實如此,只要上了這場賭注,沒有人能全身而退,無論是金朝人、高俊還是蒙古人自己,失敗的下場就是被連根拔起,誰心思手軟就是在鬧笑話。自然,誰要是心灰意冷,想主動放棄,更也是自殺。

“蒙古與中原不可調和,從你們的鐵騎進入紫荊關時就已經決定了,要麼繼續入關掃蕩天下,要麼就等着被統一中原的帝王所派遣的百萬雄兵徹底淹沒。已經到了這般時刻,還在乎中都城小小的民居幹什麼,必須要活下來,必須要堅持對付敵人,能夠與誰聯盟就與誰聯盟,能夠怎樣打擊高俊就想辦法去做,旗幟不能倒下,意志也絕不能有半點鬆懈,與高俊作戰則生,稍微有退卻求和之意則死。”李世昌越說越激動,這個老人的臉上露出一點病態的潮紅色,讓也古很生擔心,連忙制止了他繼續說下去:“我明白老郡王的意思了,請老君放心,我和高俊的賬還遠遠沒算完呢。”

就讓也古下定決心的時候,城外的光軍營寨裡,一場重要的大會也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其他各個方向上的主將都已經秘密潛來,光軍大營警備森嚴,呂和帶着近衛師步兵營的士兵在外圍佈防,不允許任何可疑人物靠近。

“請大家先看看這封信,這是鐵木真派人送往中都城的,落款是今年2月初,鐵木真已經知道中都城面臨被包圍的危險,還任命他的弟弟合撒兒作爲全軍主帥,必要時可立刻率領全軍撤出中都退回草原,保存實力以圖再戰,如果這封信早一個月送到的話,合撒兒這會大概已經率領城內的蒙古軍隊突圍了,要說起來咱們還真未必擋得住。”

大部分人連連稱是,如果這封信沒有被攔住,大家沒有信心徹底封死南京,頂多殲滅個萬把人,就得看着蒙古的有生力量退回草原上。對於地廣人稀的蒙古來說,士兵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這一下來就可以爲蒙古減輕八九萬的損失,用意不可謂不高明。

“我倒是覺得未必,中都城乃是中原的門戶,如果連這裡都放棄的話,蒙古軍隊會與手下漢人事後離心離德,徹底放棄中原,那他們日後與匈奴鮮卑之流也大抵不差了。”潘正每次都能語出驚人,這次也不例外,放棄中原意味着放棄漢本位,短期內少了八九萬的損失,長期而言的代價是巨大的。

“大家都已經想的很清楚了,這點倒並不重要,因爲相比於即將要說的事情,鐵木真的軍隊只能算是個背景。各位,你們要仔細聽這消息:別勒古臺再次召集了大量人馬,又一次對軍都山各處發動猛攻,古北口已經失陷,蒙古軍隊將再度長驅直入,從圍攻的背後解中都之爲。

高俊這句話就是一枚震天雷,頓時整個會場都沸騰了,將軍們沒有想到別勒古臺還有這麼一出拖刀計,眼下選擇的時機再好不過,不少人驚疑不定的看着高俊,以爲主帥的意見是要從中都城下撤軍。

尾聲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一章 北?南?亂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尾聲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六章 貨物(下)第八章 願(下)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四章 商業(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尾聲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二章 羊(下)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五章 貓(上)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
尾聲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一章 北?南?亂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尾聲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六章 貨物(下)第八章 願(下)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四章 商業(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尾聲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二章 羊(下)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五章 貓(上)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