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

在短短几天時間內,高俊先後拜訪了平章政事徒單公弼、尚書左丞完顏福典、參知政事胥鼎、王維翰、禮部尚書張行簡、戶部尚書高汝礪等人。高俊每拜訪完一家之後,就會拿着這一家開具的介紹信馬不停蹄的前往下一家。

本來高俊還想聯絡孟鑄、張行忠、烏古論德升幾人,可是這幾個人因爲曾經彈劾過胡沙虎,現在已經被軟禁在家,高俊覺得還是不要爲這幾位徒增煩惱也好。

還有幾位位高權重的臣子,因爲政治態度實在可疑,所以並沒有被高俊造訪,包括奧屯忠孝和蒲察思忠。

高俊在其中的一番穿梭外交,讓這幫原本不知道彼此態度的臣子們迅速串聯起來,形成了對抗胡沙虎的強大政治力量——四位宰執,四位尚書,兩位御史臺官員。而此時胡沙虎全然不知,他正忙着給手下封官許願,給自己的官職也已經設定好了:太師、尚書令、都元帥、監修國史,還要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很快,這些臣子們的第一輪行動就開始了,這也是高俊的要求:你們先搞出一點動靜來,把胡沙虎的吸引力從升王那裡轉移到你們這。關於應該搞什麼動靜的問題上,張行簡秘密串聯,準備搶先上勸進表。

關於完顏珣登基的流程,胡沙虎早有預案。根據原定計劃,在九月十一日上勸進表,十六日完顏珣接受,二十三日登基稱帝。而勸進表上的第一個名字當然應該是他胡沙虎。張行簡針對的就是這個,大家決定提前,在九月九日這一天上表勸進。

九月九日,重陽節,陽光萬里,胡沙虎出城撫慰士卒,卻聽到了城內發生大變的消息,滿朝文武居然集體上表勸進。

真是笑話,不是說好的九月十一日上表嗎?怎麼我胡沙虎還在城外,你們就搶先一步了呢?一想到這個,胡沙虎頓時覺得怒火萬丈:“速速提兵入城,我要看看是怎麼回事!”在胡沙虎看來,必然是有人從中攪擾,打算渾水摸魚。

三千騎兵一次入城,場面相當壯觀,這幫人早就劫掠過中都,對於神聖的皇權早就沒有半絲敬畏,在街道上呼嘯叱罵,讓聚集在萬寧宮外的諸位臣工們一陣陣發抖。

“你們這是在幹什麼?爲什麼都聚集在萬寧宮外?難道是打算造反嗎?”胡沙虎一馬當先,指着張行簡怒罵起來:“張尚書!張太保!你也是一把年紀的人了,怎麼可以如此言而無信?咱們不是說好了十一日共同上表的嗎?你們怎敢把我拋下?如果沒有本元帥殺掉完顏永濟這個昏君,你們如今能立下擁立之功嗎?你們是要和我搶功?”

高俊在人羣裡面不由得啞然失笑:都到了這個份兒上,聰明的人就應該意識到這些人不是打算邀功請賞,而是要你的命啊。

但是此時不是嘲笑胡沙虎的時候,畢竟他後面的三千騎兵讓所有人都笑不出來,高俊清了清嗓子,長喊一聲:“升王殿下賞賜——”

高俊手下的幾千軍兵一下子涌了出來,大家都換上了僕役的裝扮,兩個人推着一輛小車,裡面是銅錢和絲帛。

“各位軍兵,各位軍兵,大家爲了擁立大王辛苦啦,殿下登基前賞賜你們,正軍銅錢五百文,絹一匹,十人長銅錢一貫,絹二匹,百戶錢五貫,絹五匹、綿五兩、綾兩匹,千戶錢十貫,絹十匹、綿十兩、綾五匹、綵緞兩匹!”

“大王撒幣了,大王撒幣了!”由於胡沙虎命令軍兵輪番守衛萬寧宮,而完顏珣幾次宴飲都對衛士進行了賞賜,所以這位升王殿下的慷慨之名聞于軍中。騎兵們頓時丟掉馬刀,一個個下馬對完顏珣跪拜,然後迫不及待的衝上去,想取自己的賞錢。

“你們!我,我不是讓你們劫掠中都了嗎?你們怎麼還見錢眼開呀?”胡沙虎大爲窘迫,眼看着這幫軍兵拋下他去領完顏珣的賞錢去了,正當他感到惶恐無助的時候,完顏珣親自走了上來。

“元帥不要急躁,元帥不要急躁,元帥功昭日月,本王豈能不知。待本王登基之後,事先向元帥許諾的官職必會一一應允。”

胡沙虎看着完顏珣,表情有點難以琢磨:“陛下,微臣可是立了大功的。”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本王既然要執掌天下,豈有言而無信的道理?”

完顏珣溫言撫慰胡沙虎一番,軍兵領了賞錢就散去了,這讓高俊也忍不住肉疼,這裡面的錢都是高汝礪從左右藏庫臨時調出來的。眼下國運艱難,倉庫空虛,爲了滿足這幫兵大爺,完顏珣也是下了血本。

這次搶先勸進事件帶來了三方面的影響:首先,胡沙虎手底下的軍心渙散了,這些人本就不是他的嫡系,與他沒有交情,胡沙虎許諾讓他們劫掠中都,再加上對於弒殺君王的恐懼才使他們暫時依附胡沙虎。但是如今完顏珣在諸位臣子的支持下能夠大行賞賜,這些人立馬就動搖起來,不再唯胡沙虎是從;

諸位臣子在這一事件之後,也突然發覺胡沙虎並沒有太可怕,縱然他手下有一羣虎豹豺狼,也不能把滿朝棟樑全部殺光吧?既然如此,只要這些文官們抱起團來,照樣可以扳倒胡沙虎;

第三方面的影響更爲隱秘,但是最爲致命。這次事件暴露出了胡沙虎實際上的軟肋和弱勢,使得一些本來畏懼胡沙虎的人突然意識到,也許他有一天會倒臺,他也可以被取而代之,在這些人當中,高俊最爲關注的就是駐紮在城外的術虎高琪。

接下來的幾天相當沒有營養,第一次勸進被完顏珣所拒絕,九月十日,胡沙虎率領宗室、百官再次勸進,完顏珣表示自己一個彰德府的知府,怎麼就能來中都稱帝呢?九月十一日,胡沙虎率領宗室、百官、先嬪妃、在京諸司、太學學生、侍衛親軍第三次勸進,一番扭捏之後,完顏珣無奈的吟了一句詩,當天晚上就住進了隆慶宮。

完顏珣正式登基稱帝。

登基儀式規模一般,高俊總有一種在教學樓廣播站看中小學生廣播體操的感覺,畢竟中都城最近屢遭殘破,已經不能舉辦規模盛大的慶典。百姓對這個亂世也越來越擔憂,自從定都燕京以來,燕京人先後迎來六個金朝皇帝,也先後迎來三次政變,一半兒的皇帝死於非命。這一系列的動盪嚴重危害了金朝的國家信譽,也一步步破壞了當地人對金朝的歸屬感情。

不過,完顏珣是看不到這些的,他在登基儀式上意氣風發:我終於成爲了新的皇帝,我說過,我能夠成爲中興之主!

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尾聲第三章 伏(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七章 願(上)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四章 商業(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二章 糧(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
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尾聲第三章 伏(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七章 願(上)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四章 商業(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二章 糧(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