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

“那麼賀兄弟這是來通知我的?”

賀老萬的眼睛裡佈滿了血絲,點了點頭:“高郎君與我們也算有交情,所以我們崔大哥不顧別人的反對,堅決沒有參加反對高郎君的同盟,您也知道,大嫂就是有賴高郎君、何先生恩德才得以逃離虎穴,我們鹽幫上下都覺得高郎君是金玉一樣的好男子。”

這時,高俊才注意到賀老萬他們身上的傷還在滲血,應該是前一天才剛剛受的傷。

“因爲我們不參與,其他的鹽幫起了歹心,在昨天搞了火併,崔大哥戰死,大嫂投海自盡,我帶着兄弟們逃出性命來,就是爲了告訴高郎君此事,也求高郎君能爲我們報仇!”

“報仇!”鹽幫兄弟們怒吼起來。

高俊摘下頭盔,鄭重的向東南方向行了一禮,來紀念這位素未謀面的崔勝。

“賀兄弟放心,你們對高某的恩德高某銘記在心,但凡高某有一口氣在,就一定要爲崔兄弟報仇。鹽乃國家之寶,民生之重,絕不能掌握在一羣宵小的手裡,我一定奪回鹽業,造福民生。”

但是高家軍也不能再向東南行進了,高俊又率軍向西撤回,想要在山區內開闢一條回去的路,但是遭遇到叛軍的堵截,而楊妙真也不失時機的再次撲了上來,兩下夾攻。

在那個漆黑的夜裡,高俊再一次感受到了當初在運河邊上觀州城內,被石抹明安的騎兵追上時的那種恐懼,高家軍軍兵堅強的一次次築起防線,但是卻被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沖垮,最終不得不轉而向西北山區行進。

在崎嶇的山路上,高家軍軍兵用口哨和嗩吶相互聯繫,排起蜿蜒的隊伍,層層設卡,層層阻擊,而敵人則靈活的化作十幾個上百人的小分隊,以熟悉山路的人爲前導,從不同的方向襲擊高家軍。

時不時就會有人從山路上滑落下去,引起旁邊人們的一聲驚呼,軍兵在行走的時候,趁着亮光的空隙,也能看在路邊常常有幾個人圍在一起,正在救援一不小心跌落山崖的軍兵。

隊伍排的非常長,擡頭望去,遠處的火把一直消失在山那邊。

高家軍有精良的武器、嚴謹的訓練和合適的隊形,依靠鼓號相互聯繫,而他們的對手有飽滿的作戰意志以及對地形的熟悉掌控,往往能從出人意料的地方殺出來,給予高家軍慘重的打擊,但是拳頭再硬也硬不過鋼鐵,不解甲的高家軍也在山路上一次又一次的讓對手腦袋開花。

等到天亮的時候,叛軍終於經受不住慘重的傷亡而撤退,高俊率領剩下的部隊重新集結,暫時躲在山上。

整支隊伍氣喘吁吁,對前途悲觀,由於不知道根據地是何情形,流言蜚語迅速傳播,甚至還出現了逃兵。

看着一蹶不振的軍兵,高俊一度也有些意氣消沉,但他很快給自己打了氣。

“大家這段日子都幹得不錯,辛苦了。”高俊下令把酒肉分給大家,讓大家略微恢復一下精神,軍兵們究竟還是敬重高郎君的,紛紛圍過來聽高郎君訓話。

“現在大家都知道,咱們根據地裡有了叛亂,今天高某就在這裡告訴大家,這股叛亂咱們一定能壓得下去,根據地裡的弟兄們和民兵一定能夠壓得下去。

我知道大家都很擔心家人,說實話,我也擔心,但是我們逃回家裡去又有什麼用呢?自己一個人拿起刀槍和成羣的叛軍戰鬥嗎?此時此刻大家必須團結在一起,在統一指揮下行動,這樣才能最快的摧毀那些窮兇極惡的敵人。

現在楊妙真在莒州虎視眈眈,準備西進,大家都已經和他見過陣了,如果他佔領咱們的老家,那又會怎麼樣?現在只有團結一心聽指揮,纔是反敗爲勝,安定根據地,讓家人們重獲安康的保證。”

人都是講道理的,聽完高俊的說法,軍兵們整體情緒開始穩定,高俊又趁勢檢閱了全軍,恢復大家的士氣,伺機反擊。

而此時此刻,楊妙真和文月兒看到的是她們意想不到的可憎景象,在與叛軍夾擊高俊之後,兩軍會合,然而楊妙真卻真真的被這羣叛軍所震驚了。

山東地區本就不缺造反的人,楊妙真就是紅襖軍的首領,對於叛軍實在是熟悉不過,然而眼前這羣叛軍做事之齷齪、行爲之卑劣還是超過了她的想象,這羣人像蝗蟲一樣,每到一個村子就搶糧搶錢、糟蹋女人、燒燬房屋、殺害老幼、將民衆收編,誰敢抵抗他們,就會被他們制服之後採用最殘酷的刑罰處死,包括並不限於活煮、腰斬、碎剮等。

楊妙真策馬,帶着文月兒和三十多名親軍來到叛軍們聚集的村莊,此時這個村莊已經變成了虎狼橫行的廢墟。叛軍正在大口吃肉,並且用極爲猥瑣的目光打量楊妙真。

叛軍們的佈置很散漫,楊妙真來到村中居然沒有人問話,也沒有人阻攔,到處都是打砸搶燒的人。

“這小子敢反抗咱們,活得不耐煩了。”幾名叛軍滿口髒話,把一個年輕男子捆得結結實實,放在鍘刀上,用一段繩子把閘刀拉起來,而繩子另一頭則逼這名男子的妻子咬住。

隨後這幾個人狂笑着開始動手,除去女子的衣服:“咱們比比看,誰能讓這個女人叫出聲來,臭婆娘,你可要努力不要叫出聲,你只要一張嘴,這混蛋就人頭落地了。”

楊妙真感到了來自心底的慍怒,舉起長槍策馬而上,那幾人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被暴雨般的梨花槍一人在嗓子眼兒上戳了一個透明窟窿。

“叫你們的頭領出來受死!”楊妙真勒住戰馬,揮槍向正在逃跑的叛軍們大喊,紅襖軍們立刻佔據村莊,並且佈置了簡單的防線,楊妙真下令將百姓聚集起來,告訴他們紅襖軍在此,可以安心。

“紅襖軍是高郎君的隊伍嗎?”一個年紀很大的老太太滿身血痕,因爲拒絕交出糧食,被叛軍們毆打成這樣,當她看到這羣親切的軍人時,立刻就誇讚起高俊來:“你們的人真和氣,一定是高郎君的人。”

楊妙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只能溫言撫慰大家一番。

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尾聲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四章 步兵(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尾聲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七章 願(上)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六章 散兵(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六章 貨物(下)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一章 船隊(上)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八章。鼠(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
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尾聲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四章 步兵(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尾聲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七章 願(上)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六章 散兵(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六章 貨物(下)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一章 船隊(上)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八章。鼠(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