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

“南北之戶總書於策者,一千三百一十九萬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萬四千七百一十有一。”

——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進行統計,全國共計5883萬人,然而在蒙古崛起前,金朝泰和七年就有5353萬人,南宋人口當在7000萬以上。

如果說有什麼人高俊此刻最想看到又最不想看到,莫過於這個神秘的白衣女人了。

她還是一如既往,帶着哀愁靜靜地站在那裡,似乎看不見高俊和何志也驚訝的目光。這是一個年輕的婦女,她有着一張秀美而哀怨的臉龐,在這張臉上,凝結着人類一切痛苦與冤屈。如果不是被她親手送來這個時代,高俊和何志也的一切疑慮都會煙銷雲散,相信擁有這樣一張面龐的人絕對不會作弄他們。

“你們這段時間的工作已經超乎了我的預料,感謝你們。”那個女人慢慢靠近他們,高俊心裡沒來由的一種恐懼和怯懦,不由自主的後退一步。

“不要羞愧,面對我,恐懼是必然的。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怨靈。”

“怨靈?”

“如果你看過一千個黑夜,流過一千滴眼淚,目睹一千次死亡,大概就明白怨靈是什麼意思了。如果一場災難造成了上千萬人死亡,就會出現怨靈,我是由在戰爭中亡者的靈魂組成的。我在各個時空遊蕩,尋找能夠解救我的人。”

“難道你說的這個人是我們嗎?”

“沒錯,我們的靈魂得不到補償,也無法消散,只能忍受着折磨,尋找能夠解救我的人。我在空曠的時空裡遊蕩,看到了你們,希望你們能夠幫助救贖我。只要你們能夠解除這場災難,阻止死去那麼多人,我就得救了。”

“這場災難指的是……鐵木真戰爭?”

怨靈閉上了眼睛。

“沒錯,就是這場戰爭。在這個時空裡,災難還沒有發生,所以我一直不能出現。而現在,這場災難已經開始了,野狐嶺上已經倒下了七千具屍體,正因爲如此,我才能夠來見你們。”

“你爲什麼會選中我們呢?”

“這並不源於什麼機緣特殊,甚至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巧合,我在無盡的時空中尋找,尋找那種急公好義,但是本身還面臨危險的人。”

“你是說,在原來的時空,我們當時面臨着危險?”

怨靈點點頭:“你們不是在調查一個女生自殺的案子嗎,如果沒有穿越到這個時代的話,大概你們兩個的屍體也被發現了。”

“什麼人竟敢如此囂張?”

“這和我們現在的事沒有關係。”怨靈看着高俊:“你看重一個人的冤屈和痛苦,可是我這裡有幾千萬人,他們每個人的冤屈都比那個女孩子大,每個人的痛苦都比那個女孩子深,壓抑下的呻吟和詛咒折磨着我,我需要有人來幫助我。”

高俊和何志也暫時沒有說話,如果做一個數字計算的話,拯救一千萬人當然遠遠勝於爲一個人平反昭雪,但是在感情上,他們倆實在是難以完全接受。

。如果你們願意幫助我,我會讓你們留在這個時空,如果現在你們拒絕的話,我可以送你們回去,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報復。”

“如果我們不能阻止這場災難,那會怎麼樣?”何志也問到。

怨靈緩緩的擡起頭,直視着何志也的眼睛:“那你們倆就會永遠和我在一起,等待別人的拯救。”

“從現在開始,中華大地上各個國家任意一場戰爭所戰死,凍餓而死的人的靈魂都會不斷的加強我,知道你們再也不能將我救贖。現在該是你們作出決定的時刻了,如果你們選擇幫助我,那麼請你們努力下去,不要讓這個國家滿目瘡痍屍橫遍野,統一中華大地,在此期間死去的人少於1000萬,就意味着勝利。

相反,如果你們決定回去的話,也請便,你們還可以回到那間有電扇、電水壺和毯子的宿舍;繼續進修那些對你的未來很有裨益的課程;和你們的家人在一起;還會過着樓下就是網吧、零食店的生活;願意的話可以搭乘火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每天看見來來往往的、畫着精緻妝容的漂亮女生;並且總有那麼一天,會遇到一個讓你心動的。這一切任由你們選擇。”

高俊想要閉上眼睛,但他沒有辦法不看着面前的人,此刻他的內心非常糾結。

“如果我們做到了,還能回到那個時空嗎?”

“我也不知道。”怨靈看着高俊。

一片烏雲遮住了月亮,夜色如此濃重,不遠處的樹林、營帳,都化作了這黑幕當中一片片深淺不一的暗影。這黑暗很遠,遠到高俊極力眺望,也看不到它的盡頭;這黑暗很近,近到他眼前的東西,都再也看不清。

一切時間與空間裡未知的秘密,都隱藏在這黑暗中,等待着這兩個人的答覆。

“我願意。”高俊說。

“我答應你。”何志也說。

在這一片空曠的黑暗當中起了一股輕風,似乎扇旺了那唯一一簇希望的火苗,怨靈的雙眼緊緊的盯住了兩個人的臉。

“不會反悔了嗎?”

“我們已經作出決定了。”

這個白衣女人表情沒有明顯的變化,依然是那副哀怨而悲憤的神態,她搖搖頭,也慢慢後退,緩緩消失。

第三天中午,拖拖拉拉的隊伍抵達了宣德州城下。

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三章 商業(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三章 遲疑(上)第九章 戰鼓鼕鼕(上)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前言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五章 貓(上)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九章 燕(上)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尾聲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二章 船隊(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十章 劫(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
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三章 商業(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三章 遲疑(上)第九章 戰鼓鼕鼕(上)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前言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五章 貓(上)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九章 燕(上)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尾聲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二章 船隊(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十章 劫(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