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

得到消息的各支部隊迅速準備起來,攻城器械早已營造完畢,士兵們也進行了長久的訓練,攻克中都城這一巨大的誘惑就在面前,所有人都想爲過去十年的苦戰畫一個完美的句號,讓最後的榮光落在自己頭上。

光軍開出的賞格也讓人心動,這次高俊可比以往幾次實惠得多,不整天講解放了,反而更加細化了因戰爭受傷致殘以及立下戰功的人應有的撫卹和獎賞,另外,光軍以往各級勳綬所對應的薪資標準也重新細化。多拿一個勳綬,未來就能多拿一份錢。

這些經濟上的鼓勵,其中七成由根據地財政來解決,剩下的三成則源於社會各界的踊躍募捐,元好問作爲北方知名士子,是有相當號召力的。由他牽頭,根據地已經組織了三四場轟轟烈烈的募捐運動,以不強制的方式徵集社會資金超過兩百萬貫。

舉辦大規模的社會募捐可是個精細活,稍不留意就會變成變性的橫徵暴斂,但是高俊卻對根據地有信心,前不久根據高俊簽署的命令,軍民元帥府又成立了光祿署,專門負責大型活動的舉辦眼下根據地行政人才多的是,完全可以支撐,舉辦這樣複雜的活動。

這些活動爲孔元政的財政也帶來了很大餘地,讓他不由得感嘆。八年前,高俊在小山墩堡創立第一所學校的時候,人們還頗不以爲然,覺得教育實在不必如此重視,孔元正作爲財政負責人,以前也抱着同樣的想法,總覺得,只要自己心中有本賬,再僱兩三個人仔細覈對就行。

但是現在,根據地財政的複雜程度早就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所謂的一本帳就行這種鄉下小地主的想法也早就拋之九霄雲外。大家都知道,想要管好這幾個路的偌大地盤,沒有成百上千的工作人員是不可能完成的,現如今大家都嫌自己手裡的知識分子少:根據地雖然一切優先供應前線,但是卻反而,使得大家更加重視知識,更加尊重文化人。

現在這滾滾不斷的財富全都換成了光軍的軍用物資,也正因爲如此,軍隊一直強調士兵們一定要保護好手中的武器和盔甲,這是全人民的財富,損壞武器、保養不當,那是要受到嚴厲責罰的,臨陣甲不亮,小軍法一百,逐出軍隊!

這些天來,軍兵們都用足了力氣重新擦拭自己的盔甲,普通士兵所使用的盔甲一般被稱爲暗甲,上了漆,顏色較爲昏暗,看上去不夠明亮光彩,但是保養要方便一些。大家雖然不知道作戰的具體計劃,但是也都知道,馬上要大舉進攻了!

高俊也已經選派好了各方督戰的將領,南面各門由自己親自負責,潘正負責西面,張惠負責東面,孫庭負責北面,進行第一輪打擊。等部隊體力不支後撤之後,轉而由樓升負責南面,裴真負責西面,李銘負責北面,燕寧負責東面。

八支部隊輪番上陣,連打四天,好好試探一下敵軍的成色。

四月初三中午,各都軍使都接到了集結的命令,統制親自向他們口頭傳達了總攻開始的時間,並通知了各注意事項。

四月初三未時,各都各自召開會議,軍使們向各自的士兵公佈了總攻擊開始的時間,並要求大家立即做好準備,申時將具體公佈本都的戰鬥位置。

申時,再次開會,確定作戰位置,有意見上報微調,點名並檢查裝具,晚上要開動員宴。

酉時,二十萬名光軍士兵已經全部準備完畢,各級軍官開始檢驗檢查本部隊的準備狀況,組織士兵們去看戲,放鬆心情,軍官們再次開會,商討調整具體的佈置方案。

戌時,軍營開始造飯,這次高俊讓讓大家吃好一些,光肉夾饃就烙了八萬多個。全軍總共殺了一萬隻羊和四千頭豬。

戌時三刻,士兵們在校場集結,在萬衆肅立的時刻,高俊代表全體軍兵恭敬的向毗沙門天王和勾陳大帝尚香敬祝,並且宣讀了對天地風雷、山川社稷、兵神蚩尤和武成王姜子牙的祭祀禡文。又以一杯熱酒敬千千萬光軍陣亡將士的英靈。希望他們保佑還活着的戰友在明日的戰鬥中能夠克敵制勝。

隨軍前來的李志常道長和泰山普照寺遠光法師爲全軍祝頌經文,趙昉代表全軍政工部門宣讀作戰動員令。

此時,營地戰地廚房的位置已經飄起了誘人的香味,今天晚上可以略微喝點酒,宴席上,軍樂團演奏了一首新的曲目《出發》。

但大家最愛唱的還是落葉曲,蒼茫的歌聲響徹天空,大家連唱了三遍,痛飲最後一杯酒,爲第二天的戰鬥做好準備。

第二天清晨,光軍靜靜的做好準備,士兵集結,寅時三刻,投石機突然猛烈發射起來。

早在中都圍城戰之初,光軍就在中都城外設立122門石砲,但是,蒙古騎兵幾次出城偷襲,先後摧毀了15座拋石機,因此光軍所剩的炮位不過是107門而已。

從今天一早,這些巨獸突然一起怒吼起來,彈藥似乎無窮無盡,肚子裡塞滿了餅子和菜湯的貼軍們一起吆喝着用力,拽動槓桿的頂端,把沉重的石頭有力的拋向城牆。

但是,中都的城牆是厚重的青石層層堆疊,經歷百年的風吹日曬依舊十分牢固,儘管蒙古攻城的時候破壞了其中一部分,可是經過緊急修補,完全能夠抵擋拋石機的進攻。

至少在一開始的一個時辰,在南門親自督戰也古並沒有多想,雖然他也聽說東西北三面城牆也遭到了敵軍的全面炮擊,但至少目前來看情況不壞,士兵們都穿戴好盔甲,隱藏在馬道下面,只留極少數觀察人員在城牆上望風,一旦敵軍準備進攻,就立刻大聲報警:這個工作當然危險,但每執行一次都能得到一兩銀子的賞錢。

炮擊足足進行了一個時辰,摧毀了南面城牆上的兩座箭樓,蒙古士兵隨即驅使漢人工匠趕緊爲他們修建新的箭塔,增加用木樁木板製作的防禦戰位:這是在城牆上的一種附加防禦設施,形制倒是有點類似如今施工用的腳手架,在城牆上面用若干根木樁搭建起網格,然後其中用木板,封堵出一部分防禦位置,弓箭手站在裡面放箭,亦或是用長槍戳擊順雲梯爬上來的敵軍。

敵軍的炮擊摧毀了相當一部分的戰位,因此需要緊急修補,而另外幾個蒙古軍人則揹着沉重的箭矢向弩機的位置奔去。這都是些半大孩子,還不擅長使用弓箭,只能用漢人造的小玩具來應對敵人。相比而言,那些參戰更久的軍人則熟練的解下在腰間的弓箭,麻利的上好弓弦,對着準備進攻的光軍步兵隊伍射出了第一輪箭矢。

第十一章 見(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二章 羊(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尾聲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十章 燕(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金朝末期的關河爭奪戰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尾聲第四章 遲疑(下)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尾聲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大軍直下河北(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四章 春曉曲(下)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一章 船隊(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四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
第十一章 見(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二章 羊(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尾聲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十章 燕(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金朝末期的關河爭奪戰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尾聲第四章 遲疑(下)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尾聲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大軍直下河北(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四章 春曉曲(下)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一章 船隊(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四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