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

有那麼一瞬間,尹志平覺得高俊的表情變得特別奇怪,他還懷疑是自己看錯了,高俊迅速的收斂起自己的表情,恭敬的對尹志平行禮:“原來是真人的足下高徒,弟子失敬了。”

尹志平緩緩搖着拂塵,覺得自己剛纔大概是真的看錯了,兩個人又開始商討女學的事情,高俊的原則無非是三個:

第一,女學的學生離校後不必入道;

第二,教材由雙方統一商量;

第三,允許高俊的督學前往學校進行檢查。

儘管知道那些都是子虛烏有,但是一聽說對方是尹志平,高俊還是忍不住有些懷疑。

尹志平並不推脫,女孩就是女人,女人就是母親,母親就是孩子,孩子就是未來,全真道的曙光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

高俊尤其提到教材的問題,不許全真道士們自由施教,話說這幫道士們萬一教個“陰陽秘術房中法”那就糟了。

聊完之後,高俊親自爲尹志平牽馬,送其東歸,但是在丘處機前來的問題上,尹志平依舊含糊其辭,聲稱邱真人身體不好,不便西行。

“他們這是對咱們的實力還有顧慮,等咱們打下登州和寧海州的時候,他們就來了。”高俊對身邊的馮達、張成武說。

打下兩州還是很久以後的事情,高俊在這期間又接待了一次南宋的船隊。

被高俊解放的鹽丁很多成爲了港口工人,南家送來的大米、茶葉、銅鐵錠堆積如山。

“這可是佛山鐵?”高俊站在鐵料的堆積場,幾名工人正在往上面罩上苫布,避免雨水。

“正宗上好的廣東佛山鐵。”陪同來的商人指着鐵料說:“你們那個孛涅察爾是個人精,我們可不敢糊弄他。”

唐代以後,北方高度開發,林木不足,轉而用煤鍊鐵,但是中國境內的煤、尤其是山西煤含硫量高,煉出來的鐵質量不好,優質鐵的來源逐漸轉移到南方,尤其是四大名鎮之一的廣東佛山鎮,這裡的鐵鍋直到明代還是拳頭產品。

除此之外,還有廣東產的紅糖,高俊有計劃在廣東投資建立“種植園”,製造砂糖。

幾名工人在船把頭的指揮下小心翼翼的搬下來一架木質機器,高俊的眼睛一下子就直了,旁邊的人阿諛的說:“高郎君,爲了找你說的這東西,我們費了好大的功夫,也是高郎君神仙一般,瓊州那邊的黎人還真知道這東西,這是從林邑那邊傳來的……”

高俊直勾勾的盯着那架機器——紡紗機,中國紡織業進步的利器!

黃道婆的奶奶估計纔剛出生,而高俊已經找到了一架完整的紡紗機,這讓高俊欣喜若狂,黃淮海地區也可以種植棉花,棉布是最爲舒適便宜的布料,日後必將衣披天下,最重要的是其保暖性能,使得東北開發從夢想變成實際。

有了棉,纔有機會大規模開發黑龍江流域!

正在憧憬,船上一陣叫罵聲,幾個船工拖着三四個衣不蔽體年輕少女來了,那幾個女子皮包骨頭,痛哭流涕。

“這是?”

“瓊州黎民賣的奴婢,郎君不知道黎民的規矩,這些女子家中兄長犯了錯,被殺之後,族長可以隨意販賣她們,廣州大戶多有黎奴。我想這紡紗機要有人會用啊,所以自作主張買了這幾個黎奴,郎君湊合着用,嘿嘿。”

“有心了。”高俊心中嘆息一聲,但是暗想這幾個女子也算是因禍得福。

“這幾個女子命硬得很,走了這麼長時間的海路還活着呢,郎君洪福齊天,有神仙庇護。”那商人也笑起來:“郎君,你的鹽甚好,我們一回去就賣光了,大家都願意和您這樣的爽快人合作。”

“講究誠信,以後多多合作,對了,走私沒什麼麻煩嗎?”

那商人臉一垮:“怎麼沒有,淮東運副林拱辰、運判費培都是老虎一般的人,我們怕得緊!”

南宋初期,淮南路轉運司被撤銷,轉運使不再設置,但是卻有淮南東路轉運副使和淮南西路轉運副使(所以是有副無正),各自有轉運判官,分掌兩路之運政,高俊好容易才弄明白這個,有些奇怪的問:“此二人是贓官否?”

“非也,不但不是贓官,反而是大大的清官。”那商人苦笑:“咱們兩淮跳河的多,但是隻要銀子打足了,也不大擔心運司的事,沒想到這個林拱辰上任,連着掀了兩個判官:施宿、王大昌,渾然是個水潑不進的主。”

高俊沒有接話,清官當然好,不過眼下對自己不利。

“當時我們就想,他XX的,我們就沒見過操不開的X,選了三個人,奉上黃金五百斤!高郎君猜如何?那人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把我們三個道上朋友給打死了。”

高俊聳聳肩,知道對付這樣的人不容易。

此時,南宋江北真州,被高俊他們嚼舌根的林拱辰、費培等人聚集在小園裡,喝茶談天。

真州,今江蘇省儀徵市,南宋在江北的州城之一,無爲、和州、烏江、建康府、六合、真州、揚州幾座城市點綴在長江下游兩岸,保衛南宋朝廷的最後底線,幾年前的開禧北伐,正是因爲在胥浦橋之戰中真州守軍被金軍紇石烈子仁全殲,使得金軍有了南渡長江的可能性,南宋朝廷才驚恐的殺韓侂冑求和。

淮南東路轉運副使就開衙於此城,與泰州的淮南東路提舉茶鹽司共同掌控大宋王朝江北屏障的經濟,兼職爲淮北忠義軍馬提供糧草。

“林運副且看這個。”費培拆開手中的紙包,露出半個白白香香的方塊。

“這就是從北方運來的香皂?”林拱辰已經年近六十,但是年輕時英勇果敢的面貌尚在,他接過費培遞來的香皂:“此物是用皂莢做的?”

“應該是,但是我也問過真州、揚州的商人,自從半年前此物來了咱們這裡,大小商販一力模仿,總不成功,乃有亡命之人越河販運,獲利十倍。”

費培辦完公事,回了宅邸,方纔吃完飯,卻有下人通報,故交好友黃之孝前來拜訪,費培連忙有請,兩個人坐在園中,又談到這“北朝香皂”。

“南渡以來,朝廷事事不如北人,兵馬不如猶可恕也,吏治也不如,文典也不如,現如今就連這奢侈享樂百工藝伎之物都比不上了!”費培怒氣衝衝:“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尾聲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三章 高中(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十四章 也古(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尾聲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尾聲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三章 狗(上)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尾聲尾聲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十章 燕(下)
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尾聲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三章 高中(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十四章 也古(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尾聲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尾聲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三章 狗(上)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尾聲尾聲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十章 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