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紅襖起(下)

周虎躺在地上,身子下面墊了厚厚的毛毯來保持溫度,高俊和何志也坐在他旁邊。他的呼吸很吃力,也很痛苦,陸娘不時來幫忙,輕輕擦拭呼出的血沫乾涸的痕跡。

在經歷了可怕的發燒和一陣胡話之後,周虎當天晚上就痛苦的去世了,小山墩堡已經實行了水管制,但他們隊的軍兵偷偷清洗了隊正的屍體,一共發現二十七處箭傷。

當天晚上,悲傷的氣氛揮之不去,十幾個老人失去了他們的兒子,二十多名婦女變成了寡婦,二十多個孩子從此失去了父親。夜深人靜的時候,還能聽到低低的哭聲。

“高郎君、何先生,這樣不行啊。”張成武憂心忡忡的找來,和高俊、何志也二人商量。“這麼哭下去,是不是動搖軍心?”

“算了,人死了憑什麼不讓哭,還應該舉辦公祭呢。”高俊慘然回答。

僅僅一天的戰鬥,損失就已經讓高俊和何志也二人接受不了了,押剌百戶總共只有兩千多人,損失近五十名精壯已經是個很大的數字了。

但是想到各地村民,高俊的心裡暢快了一些,如果真能借助這個機會,團結周圍的兩縣村民,高俊就實現了打出去的目標,在今後的戰爭中會更加順利。

“時全這次反倒幫助咱們了,沒有他這麼派糧的話,恐怕村民未必會和咱們一條心。”何志也勉強笑一笑:“雖然穿着紅襖,但這貨算不上起義軍,只不過是羣賊寇而已。”

“金朝官府括地、括粟、括馬、籤軍,跟這幫賊寇又有什麼區別?”高俊也微微笑了。

“說的也是,不過金朝官府好歹還在抵抗遊牧入侵,順便辦一點公共事業,節操還是比時全稍微強那麼一點。”

“那要是時全也在嶧山主持政務呢?”

“那樣還叫什麼賊寇?”何志也哈哈一笑:“那就叫創立根據地了。”

兩個人低聲笑了起來。

第二天一早,軍兵們再次站上了寨牆和望樓,高俊全副披甲,腰掛直刀,所有人的臉上都看不出悲喜。

潘正過來向高俊稟報:“少年軍們已經安排到了北門,必要的時候,就可以讓李銘他們接應少年軍突圍。”

高俊點點頭,儘管有了路哲支援之後,他心裡已經認爲小山墩堡不會破城,但是還是要做好最壞的準備。

但是今天時全的軍隊遲遲沒有出現,由於騎兵已經盡數派了出去,就連高俊也無法得知時全究竟在做何準備。

“讓軍兵們輪流休息,不要坐在地上。”畢竟是11月份的天氣,高俊還真怕軍兵們感染風寒,以現在的醫療條件,感冒(這個時候還叫感風)死個人也是常有的事。現在已經是日上三竿,卻到處看不到時全的跡象。

就在這時,李銘騎着快馬從遠處狂奔而來,手上還舉着一件紅彤彤的東西,好像是信筒。

“時全跑啦,時全跑啦!”離小山墩堡還很遠,他就扯開喉嚨喊了起來。

“什麼,時全跑了?”軍兵們先是愣了一下,然後集體歡呼起來:“時全跑了,咱們贏了!”

“咱們贏了!”潘正激動的對高俊說。

高俊的心中也是一陣陣的驚濤巨浪,但他還是儘可能的讓自己鎮定,低聲對潘正說:“別激動,萬一是時全的障眼法就糟了。”

潘正楞了一下,連連點頭。

信筒很快就遞到了高俊手中,內容非常簡單:時全老哥哥我認栽了,拜託高百戶別半路黑我,稍後我會派人來登高百戶商量贖回俘虜的事兒。

時全也長了個心眼兒,沒有告訴高俊被俘的人就是他的侄子,他還摸不清高俊的價碼。

看完了信,高俊按耐住心中的狂喜,還是首先板着臉教訓李銘:

“你也是打過仗的老兵了,哪有這麼大聲喧譁說軍情的?”

李銘面帶慚色,就在這時,旁邊傳來了爽朗的聲音:“別裝了,高百戶的腿都站不住了吧。”

何志也喜氣洋洋的帶着一干人等走來,人們再次陷入歡樂之中。

一片歡騰當中,高俊和何志也回到宅院,剛一落座,何志也就對高俊提出了之後要做的幾條工作:

第一、立刻派人檢查西寨、南寨和其他村落是否遭到了時全的破壞,組織人手進行修復;

第一、做好撫卹和公祭工作,團結軍兵和村民;

第一、趁熱打鐵,繼續進行退地工作,趁機奪取兩縣這六十多個村的控制權;

第一、和時全進行談判,最好能把當初冀州殷家被劫的那些貨要回來,借這個機會,和高俊你的老恩人攀交情;

第一、結合玄空法師的設計,進行建設工作。

“什麼時候你還學會日企這一套了?”看着並列的四條第一,高俊點點頭。“看樣子就算打完了仗,咱們也休息不了了。”

“我的血糖都保不住了。”何志也伸了個懶腰,擠出幾滴眼淚。“但願十二月份能夠讓我獲得睡個美覺的機會。”

嘴上說着,兩個人已經麻利的開始工作,騎兵們迅速四散偵查,確認了時全的離開,其他各村寨基本上沒有受損,唯有南寨被拆了不少房子,玄空法師親自到場,開始籌備重建。

撫卹的糧食高俊不缺,戰歿者的家庭一次性給予粟米兩石、銀錢兩貫;從此算作軍屬戶,戰歿者的丁田不需要上繳。子弟還在上學的,學校解決一日三兩餐,已經過了上學年齡的,願意的話編入少年軍。

公祭儀式在三天後舉行,以周虎爲首的四十九名戰歿者在這一天集體下葬,葬禮由高俊監場、何志也主持、趙汝凡寫了一篇祭文,由何志也親自宣讀。

沒有吹打、沒有號喪、也無需摔罐守靈等儀式,數十名軍兵兩人對崗,肅立在從小山墩堡到墓地的路上。

拉着靈柩的牛車緩緩通過,李銘大呼一聲“敬禮!”兩名軍兵挺直身體,雙手持長槍微微舉起一尺左右,這是高俊剛剛教給大家的舉槍禮。

車隊每經過一對軍兵,兩名士兵立刻行舉槍禮,由首及尾,一起參加葬儀的村民們感動又驚異。

在下葬前,何志也宣讀祭文,表彰了所有犧牲者的功績,但也強調:爲了保護勞動與戰鬥的成果,押剌百戶的任何人都有爲之犧牲的責任。

時全爲什麼撤退很快就搞清楚了,一方面是因爲糧食不足、受凍捱餓、攻擊受挫,但是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楊安兒在益都府發動了紅襖軍起義,山東路的各豪傑都按耐不住了。

郭方三率先相應楊安兒,在即墨一帶發動起義,縱橫膠東、膠西數縣;

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尾聲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四章 狗(下)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尾聲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尾聲第十七章 故(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九章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尾聲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四章 商業(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二章 糧(下)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十章 掙扎(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尾聲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
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尾聲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四章 狗(下)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尾聲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尾聲第十七章 故(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九章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尾聲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四章 商業(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二章 糧(下)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十章 掙扎(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尾聲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